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职业锚理论在高职学生职业定位中的运用】 职业锚理论
 

【职业锚理论在高职学生职业定位中的运用】 职业锚理论

发布时间:2019-02-05 04:13:51 影响了:

   [内容摘要]运用职业锚理论开展职业能力测试,使大学生认识自我,对自己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分析,有助于指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实现人生价值。   [关键词]职业锚;高职就业;职业规划
  职业锚理论是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和核心。结合当前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自我认知不准确、职业目标不确定、选择职业道路茫然等特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深化技工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技工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科学化、专业化发展的方向。
  一、职业锚的概念
  职业锚(Career Anchor),又称职业系留点,是由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埃德加?H?施恩(Edgar.H.Schein)教授提出的。经过近30年的发展,职业锚已经成为职业发展、职业设计的必选工具。
  锚,是使船只停泊定位用的铁制器具。职业锚,是自我意向的一个习得部分。个人进入早期工作情境后,由习得的实际工作经验所决定,与在经验中自省的价值观、才干、动机、需要相符合,选择和发展自己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达到自我满足和补偿的一种稳定的职业定位。
  二、职业锚的五种类型及基本特点
  每个人在设计自己的职业目标时,都会思考怎样才能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如何根据自身特点作出正确的职业选择。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埃德加?薛恩(EdgarSchein)提出的职业锚理论有助于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解决。
  ⒈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此类型的人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总是围绕着技术能力或业务能力的特定领域安排自己的职业,根据能最大限度地在特定领域保持挑战机会的标准进行工作流动。
  2.管理型职业锚。此类型的人把具体的技术工作或职能工作看作是通向更高的管理层道路上的必经阶段,管理本身才是职业目标。职业经验告诉他们具有胜任组织高层领导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加以科学组合。
  3.创造型职业锚。此类型的人要求拥有自主权、管理能力和施展自己才华的特殊能力,创造是他们自我发展的核心,时时追求建立或创造完全属于自己的成就。
  4.自主与独立型职业锚。此类型的人追求一种能最大限度摆脱组织约束,施展自己职业能力的工作情景。他们的主要需要是随心所欲地制定自己的步调、时间表、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
  ⒌安全型职业锚。此类型的人力图寻求一种稳定的职业、稳定可观的收入和稳定的事业前途,倾向于根据组织对他们提出的要求行事。当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发生矛盾时,他们都会选择服从组织目标。
  三、职业锚理论在高职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运用
  1.运用职业锚理论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定位。通过自我分析与可靠量表工具的测量,评估自己的职业倾向、能力倾向和职业价值观,准确进行自我定位。学生在找工作之前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前先要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要先弄清楚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自己的兴趣、学识、才能适合干什么。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定位”是开展就业指导教育的首要环节,它决定着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也决定着职业生涯规划的成败。
  2.运用职业锚理论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认识自己的抱负模式,确定自己的职业成功标准;帮助、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态度、价值观、能力提出标准,从而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种类与领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
  3.运用职业锚理论帮助学生打破传统就业观念。施恩教授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教育学生不能一次把终身的职业生涯的每个具体细节都确定下来,要结合自己职业锚的发展变化,不断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出调整和完善,带着新的就业、择业观念去规划人生,发展个人事业。
  4.运用职业锚理论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职业锚形成后,个人便会相对稳定地从事某种职业,这样必然可以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知识和技能。随着个人职业技能的不断增强,个人知识的扩张,个人实践经验的丰富和积累,个人的职业竞争力也将大大提高。
  5.运用职业锚理论改进就业指导工作的方式。透过对个人职业锚的了解,获得正确信息的反馈,打破就业指导原有统一指导的方式,根据学生不同的职业锚类型,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设置可行的、有效的、顺畅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每种职业锚的特点,对其开拓个人美好的职业前程,顺利就业择业提供帮助。
  总之,运用职业锚理论有利于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合理化发展,有助于构建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模式。一个人的所有工作经历、兴趣、资质、性向等等集合而成为他的“职业锚”。在人生的进程中,梳理自己的职业经历,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就可以让自己少走弯路,大步迈向成功。
  参考文献:
  [1] 李洪.“职业锚”理论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师,2003,(01).
  [2] 梅光耀.广东省大学生职业锚量表的编制与应用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
  [3] 田剑.职业锚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J].理工高教研究,2006,(05).
  [4] 刘维政,罗萌.浅析基于“职业锚理论”的大学生就业教育模式[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2).
  [5] 于式力.自我评价与职业定位[N].光明日报,2002.
  
  (责任编辑付淑霞)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