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二战潜载飞机之谜】二战之谜阅读
 

【二战潜载飞机之谜】二战之谜阅读

发布时间:2019-02-08 03:54:12 影响了:

  日本军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一项严格保密的战略武器计划,它就是研制能够运载轰炸机的潜水母舰,以及可在水下藏身的潜水飞机。山本五十六打算用它风吹草动美国本土的战略目标发动突然袭击。随着军事历史档案的解密,埋藏在厚积尘下的神秘飞机真相,才逐渐显露来。
  1941年12月7日,日本向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发动突然袭击,使美军遭受重大损失。就在这次袭击的硝烟尚未散尽之时,珍珠港事件的策划者、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又提出一项新的战略行动目标。他对幕僚们说:“我们必须对美国本土大陆进行打击!至于使用什么手段,我看只有用潜艇装载飞机,秘密潜入去轰炸。”
  不久,1942年1月13日,日本海军造船本部接到帝国海军军令部的训示,要求立即着手研究特种远程潜艇的可行性;这种潜艇要能装载携带鱼雷或800公斤炸弹的鱼雷机或轰炸机,航程40000海里(74128公里),成为潜水航空母舰。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几个海军发达国家就曾经设计和试验用潜艇搭载的飞机,在海上进行侦察或者扫射对方船只,不过提出用潜载飞机去轰炸敌方本土的陆上战略要地,山本是第一人。山本大将之所以要发动对美国本土的打击,是由于他深知日本决非美国的长久对手。山本在战前曾实地考察过美国,亲眼见到其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富裕的国力,如果战争拖延下去,日本肯定支撑不住。只有在战争初期对美国狠狠打击,才能取得讨价还价的资本,争取以有利条件同美英媾和。 打击目标锁定巴拿马
  据最近透露的知情者回忆,山本五十六最初选定的美国本土目标是首都华盛顿和最大城市纽约。不过随着日本海军对该计划的深入探讨,最后把首要打击目标锁定到中美洲的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位于中美洲地峡的最狭处,南濒太平洋,北临加勒比海,面积77082平方公里。1903年取得独立后,就被迫与美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把运河开凿权和运河区的永久租让权给了美国。1914建成的这条运河,沟通了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海上交通;二次大战爆发后,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和大西洋舰队正是通过这条运河进行频繁调动,可以说是美国维系欧洲和亚太两个战场海上联系的命脉。山本的幕僚们认为,潜水母舰不可能像航空母舰那样装载大批飞机,因此攻击的目标必须是能由几架或十几架飞机就可摧毁的要害之处;并且由于很难进行第二波打击,选择的目标还应当相对脆弱,能够保证用几枚重磅炸弹或鱼雷就能加以彻底破坏。巴拿马运河上的加通水闸正是这样一处要害而脆弱的软腹。全长81�4公里的这条运河,河宽91至304米,连同两岸总宽16�9公里;由于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运河两端的海平面高度不等,南来北往的船只,要通过沿河修建的大型船闸,提升或放低高度,而加通水闸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枢纽。一旦炸毁这个水闸,整条运河交通将立即瘫痪,没有一年半载,很难修复。
  
  经过山本大将批准的这项秘密作战计划,准备派遣潜水母舰长途潜航,横穿整个太平洋,直抵巴拿马湾,然后潜载飞机离舰起飞,以超低空飞行掠过巴拿马领空,到达加勒比海上空,再掉转机头,从大西洋方向飞入运河河口,沿着运河贴近水面,低空飞向目标,用鱼雷和炸弹从水下和空中同时攻击,将水闸摧毁。从大西洋而不是从太平洋方向发起攻击,会大大出乎美国人的意料,从而增加打击的突然性。巴拿马境内多山,沟谷纵横,防空力量十分薄弱,飞越其领空不易被发现。
  
  
  研制潜水母舰和潜载飞机
  
  为了实施这项作战计划,日本海军造船本部潜艇分部,以及日本海军航空本部所属的航空技术局,从1942年起分别开始研制潜水母舰和潜载飞机。
  潜艇分部的工程技术人员研制了两种潜水母舰。一种是Ⅰ-13级潜艇,海面排水量3603吨,航程21000海里(38917公里);另一种较大,称为 Ⅰ-400级潜艇,长122米,海面排水量5233吨,航程37500海里(69495公里)。每种潜艇都可在艇身甲板上设置的圆筒形机库内,存放2架潜载轰炸机。后来Ⅰ-400级更改设计,每艘改为携带3架飞机。
  1942年5月15日,潜载飞机的研制任务,由日本海军航空技术局下达给爱知飞机公司。这家公司在名古屋有相当规模的飞机制造厂,曾经为日本海军研制过多种水上飞机。新型潜载飞机的型号被定为M6A1。按照日本海军飞机型号规定的惯例,M代表特别攻击型,6是型号序列,A是制造公司爱知的代号,1是公司产品序号。另外这种飞机还被命名为“晴空风暴”。
  爱知公司的总设计师尾崎岁男亲自领导新机的研制,于1942年内完成了设计工作,1943年11月第一架原型机出厂,由海军航空技术局首席试飞员船田忠志海军少佐驾驶,试飞获得成功。随后,爱知厂又陆续生产了7架,于1944年内完成了全部试飞项目;边试飞,边修改,“晴空风暴”于1945年1月设计定型,具备了作战使用的条件。
  研制这种潜载飞机,比一般陆军或海军飞机困难得多。除了要求它的飞行性能优异出众之外,还要解决在潜艇中的存放、起飞和回收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并无先例可资借鉴。
  潜艇本身为适应水下潜航的需要,艇身狭窄细长,内部挤满了舰艇航行设备和人员操作、生活空间,不可能再安排能容纳几架飞机的机库。因此日本海军潜艇分部的设计人员在潜艇艇身中部的甲板表面安排了一个圆筒形的机库,里面可存放两三架飞机,头尾相接,呈纵列。
  对于“晴空风暴”的研制,首要的任务当然是保证飞机具有优异的飞行性能。离开潜艇后,潜载飞机要单独执行作战任务,没有战斗机保护;为了接近打击目标,还要在低空飞行;潜艇不可能航行到离美国大陆很近的海域,因此飞机要具有较大的航程,才能保证飞行员投弹后再安全返回潜艇的等待海区。此外,这种飞机要在机身下挂载二战中日本海军最大的、重达800公斤的炸弹,或者挂载重达820公斤的鱼雷;炸弹和鱼雷在同一架飞机上根据作战任务不同,要能随时更换挂载。
  爱知的设计师们做到了上述要求。M6A1的最大设计速度达到560公里/小时,已经接近当时美国海军优秀战斗机的作战速度。例如美国格鲁门公司研制的F6F“恶妇”(Hellcat)战斗机,1943年出厂,最大速度605公里/小时。M6A1如果装上浮筒起落架,它在5234米的巡航高度,速度也能达到475公里/小时。
  
  
  潜载机的存放、起飞和回收
  
  为了在潜水母舰上存放,“晴空风暴”在结构上采取了特殊的措施。它的机翼在存放时,能够沿翼展方向旋转90度,然后再向后折转90度,贴到两侧机身旁边,就像飞鸟收拢双翅那样。它的水平尾翼也可以向下折叠90度;垂直尾翼翼尖,可以向侧面弯折。另外,M6A1的动力装置,采用了一台1400马力的倒置式液冷活塞式发动机,而不是日本二战战斗机习惯采用的星形气冷发动机。液冷发动机的迎风截面比气冷星型小,纵向长度也较长;这样机身也变得细长,便于挂载鱼雷。采取这一系列设计措施后,M6A1在存放时,就能顺利地放入直径3.5米的筒库。
  当潜水母舰驶近攻击目标时,它要浮出水面,让潜载飞机离舰起飞。如何顺利起飞,面临两大难题:一是为了避免被敌方发现,潜艇浮出时间要尽量缩短,一般只允许几分钟;二是潜艇甲板又窄又短,不像航空母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晴空风暴”起飞准备工作,有部分是在筒库内进行的,例如对飞机发动机的润滑油和冷却液都在筒库内加温和准备,节省了起飞前的暖机时间。
  飞机存放时,机身是放在一辆滑轨小车上;起飞前,小车迅速滑出筒库,在甲板上,由自动液压机构,迅速将折叠的机翼和尾翼展开,飞行员进入驾驶舱后,小车连接到甲板上的起飞滑跑轨道,再由类似航空母舰的起飞弹射器,在21米的滑跑距离内,将飞机加速到起飞速度,机体脱离小车,升向天空。飞机起飞后,潜艇要立即潜入海中,隐蔽起来。 “晴空风暴”是轰炸机,或者说是鱼雷机,当它完成突击任务,将炸弹或鱼雷投放到目标后,要飞回预定海域,同潜水母舰会合。潜艇会按预定时间浮出水面,迎接飞行员。据爱知公司总设计师尾崎回忆,该机最初的设计,是不要浮筒起落架。它的起飞靠滑轨小车,返回到预定海域,看到浮出水面的潜艇后,飞行员弃机跳伞,然后潜艇将落水的飞行员救起,坠海的飞机,则任其沉入海底。不过采取这种设计,潜载飞机只能一次性使用。
  后来设计师们倾向于给飞机装上浮筒起落架;这样当飞行员返回时,可以降落到潜水母舰附近的海面上,利用母舰上的起重机,把浮在海面的飞机吊回甲板,再装入筒库返航。为了降低飞机的着水速度,机翼上采用了双缝襟翼,并加装了减速板,可使潜载飞机的降落速度减小到125公里/小时,保证飞行员的安全。不过在机身下装上了浮筒,势必增加飞行阻力,降低飞行速度。后来生产的“晴空风暴”,浮筒可随时拆卸。当训练飞行或执行不那么危险的任务时,可以装上;当对要害目标进行孤注一掷的袭击时,就把浮筒拆掉。
  爱知M6A1飞机设两名飞行员,呈纵向安排座舱。前舱是驾驶员,后舱是领航员兼机枪手。后舱的座椅,可以作360度旋转,以便机枪手操纵13毫米机枪向后半球方位射击。另外在机身前下方还安装有向前射的机枪。
  
  组成战略打击力量
  
  “晴空风暴”试飞成功之后,日本海军就安排飞行人员进行试飞和训练。海军航空技术局首席试飞员船田忠志和他的助手、海军试飞员村上行孝,分别驾驶爱知M6A1头两架原型机进行各种性能测试。他们这两架飞机,安装了手摇收放轮式起落架,以便在机场起落。与此同时,海军航空本部还组建了一支潜载特攻航空队,由海军大尉浅村笃志担任队长,开始驾驶爱知公司陆续制造出来的“晴空风暴”型飞机,进行突然袭击的飞行战术训练,其中包括对模拟的巴拿马运河加通水闸进行攻击。他们训练用机,都装有浮筒起落架。“晴空风暴”是1942年,也就是昭和17年开始研制的,因此被日本军事航空界称为第十七系列的军机;使用这种军机的特攻航空队,也被称为第十七特攻队。 “晴空风暴”及其母舰可以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保密最成功的战略武器。爱知M6A1也是日本在二次大战中研制的最先进和技术最复杂的军机。它在爱知公司一座地处偏僻的厂房里装配生产,在日本分散的小机场试飞和训练。盟国的情报部门,无论在二战中还是战后直到不久前,都不知道山本五十六制定的用潜载飞机攻击巴拿马运河的战略计划。即便对于这种飞机本身,当时知之也甚少。根据不久前解密的文件,人们看到盟军航空技术情报中心1944年的一份报告。这份筒短的情报分析称,盟军情报人员发现日本有一种时速为“530公里级”的飞机;情报说被日本人称为爱知M6A1或“晴空”的这种飞机设计很特别,可能在潜艇上使用。但是这份只有半页纸的情报,没有这种飞机性能、部署等方面的进一步介绍,也没有对这种飞机的研制目的作深入调查,因此当时没有引起美国和盟国高层领导的注意。
  1943年之后,随着日本军队在太平洋的节节败退,日本国内资源匮乏,战略原材料紧缺,军工生产困难日甚一日。
  但是在这种形势下,日本海军仍然坚持“晴空风暴”计划。海军航空本部严令督促爱知公司加快潜载飞机的生产,到1944年底,已经出厂28架。海军潜艇分部造出了4艘Ⅰ-400级潜水母舰。其中Ⅰ-400和Ⅰ-401两艘已交付海军作战部队进入现役;Ⅰ-402后来被决定改装成潜水运输舰,用于向受围困在太平洋岛屿中苦战的日军运送给养和补充兵员。还有最后一艘Ⅰ-403则在即将下水前,被美国空袭日本本岛的飞机,炸毁在造船厂的船坞里。
  1944年12月15日,日本海军军令部颁布命令,正式成立第631潜载航空队;海军大尉浅村笃志任队长;12月30日,又下令成立第一特种潜艇支队,统辖Ⅰ-400和Ⅰ-401两艘潜水航空母舰及其舰载机,任命海军大佐有泉龙之介为支队司令,准备执行向巴拿马运河的攻击任务。
  
  战略目标遭受遗弃
  
  但是,这时太平洋战争的战局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盟军从太平洋中部和南部向日本本土进攻的包围圈已经逐渐缩小。日军大本营对于海军准备的巴拿马运河奇袭计划已经不感兴趣,认为即使突击成功,运河交通瘫痪,大西洋至太平洋的盟军运输受阻,对于日本改变本土遭受围攻的 局面,并无大补。大本营要求海军改变计划,将潜水航空母舰用于攻击逼近日本的美军舰队。
  日军大本营的想法,立即遭到海军内部忠于山本五十六的军官们的抵制。特别是率领第一特种潜艇支队的有泉大佐,反对尤为激烈。有泉曾是山本五十六的幕僚,并在海军军令部主持制定巴拿马计划。他认为将这么一支苦心经营的秘密战略打击力量,贬低去执行常规的海上拦击战术任务,实在得不偿失,也辜负了山本大将的遗愿。有泉把坚持进行巴拿马作战的建议,一直呈交到最高军事当局。但是他孤掌难鸣。横尸海外荒岛的山本五十六,也无法给他支持了。
  山本五十六早在1943年4月18日,就被美国战斗机击毙在南太平洋的海岛上。那天山本带领他的幕僚,分乘两架三菱双发轰炸机,从拉包尔起飞,在6架零式战斗机掩护下,视察所罗门群岛的日军防御阵地。他的飞行计划用密码无线电通信,被美军情报部门截获并破译。美军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报请海军部和罗斯福总统本人批准,派出了16架P-38“闪电”式战斗机,在布干维尔岛的卡希利机场附近上空,对山本机队进行拦截,将山本座机击落。
  1945年6月25日,有泉大佐的潜水航空母舰支队正式接到训令,取消对巴拿马的突击,改为向南太平洋加罗林群岛附近的美国海军舰队实施攻击。
  
  “晴空风暴”葬身海底
  
  日本情报部门得到消息,一支强大的美国海军舰队,将在大洋洲的加罗林群岛集结,向日本本岛展开进攻。美国舰队的集结点,可能在加罗林群岛西端的鸟利蒂环礁。因此潜水航空母舰对美国舰队的这次作战,被称为“环礁行动”。“环礁行动。将分两步执行。第一步,先派出两艘较小的潜水航空母舰Ⅰ-13和Ⅰ-14,于1945年7月2日从日本本州岛中部舞鹤湾海军基地出发,前往加罗林群岛的特鲁克岛基地。特鲁克基地位于群岛的东端,当时仍被日军占领,距离鸟利蒂环礁约1450公里。
  Ⅰ-13和Ⅰ-14的任务,是向该基地运送两架中岛C6N1型侦察机,以便在加罗林群岛一带侦察美军舰队行踪,为有泉大佐的潜水母舰支队进攻指示方向。因此,在离港启航时,Ⅰ-13和Ⅰ-14的筒形机库内,不是各存放两架爱知M6A1,而是各存放1架中岛C6N1。这种中岛侦察机能在高空高速飞行,机体小巧,性能甚佳,将其机翼卸下,可装入潜艇上的筒库。Ⅰ-13并未抵达特鲁克基地,它在潜航途中被美国驱逐舰发现、炸沉。
  Ⅰ-400和Ⅰ-401的出征,是“环礁行动”的第二步。
  1945年7月19日,“环礁行动”的主力舰队在舞鹤湾海军基地举行出征誓师仪式。有泉大佐率领的Ⅰ-400和Ⅰ-401两艘潜水母舰上,将携带6架“晴空风暴”飞机。
  有12名飞行员将驾驶这6架出征的潜载飞机,他们每人都被授予一柄短剑。剑鞘是木制的,没有上漆,以日本海军第六舰队司令的名义赠送,由有泉大佐为飞行员一一颁发。仪式气氛肃穆凄凉,受剑的飞行员们心里明白,此去是一条不归路。面对美军舰队强大的防空火力,他们驾驶的轰炸机,决没有机会投弹后再安全返回。他们只能以自杀性袭击的方式撞向美舰,机弹俱毁。实际上,当时日本的自杀性“神风特攻队”,飞行员出征前,也同样被授予这种短剑。
  有泉大佐的出征舰队,从日本本州岛北端大凑湾海军基地出发,穿出津轻海峡,从水下向加罗林群岛隐蔽进发。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支潜水航空母舰舰队在出征。他们要从北到南穿越太平洋,航程7000~8000公里,绕到鸟利蒂环礁以南,从南面向美国舰队发动突然袭击。这将使美国人大吃一惊,因为美国舰长们都知道,加罗林群岛以南当时是没有日本舰队的。当然这样的远程奔袭,途中颇费时光。
  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发表乞降诏书,在广播中宣布接受波茨坦宣言,向美、英、苏、中四国政府无条件投降。尚在潜航途中的有泉舰队接到大本营命令,取消进攻计划,立即解除武装,返回日本港口。Ⅰ-400和Ⅰ-401浮出了水面,用舰上的弹射器将6架“晴空风暴”潜载飞机,连同机上携带的炸弹,弹离潜艇甲板,让它们全部沉入太平洋。按照盟军司令部的规定,艇上桅杆的顶端,高高挂出一面黑色的三角旗帜,飘扬在日本太阳旗上方。这是投降舰船的标志。有泉龙之介海军大佐,在自己旗舰的舱室内切腹自杀。
  Ⅰ-400级潜艇,是二次大战中生产的世界最大的潜艇。直到1959年11月30日,长135.5米的美国“海神”(Triton)号核潜艇服役,它的舰 长纪录才被超过。Ⅰ-14、Ⅰ-400和Ⅰ-401三艘潜水母舰被美国海军接收,驶往珍珠港美军基地。经过美国海军技术人员的检查,这几艘日本潜艇被认为没有保存价值,全部被凿沉在夏威夷外海,追随它们已沉没的潜载飞机,永远葬身于太平洋洋底。
  日本海军剩余的“晴空风暴”飞机,在天皇宣布投降后,立即被就地销毁。不过爱知飞机公司生产的最后一架M6A1轰炸机,战争结束时尚在工厂的总装车间,逃过了被毁的厄运。随后这架飞机被运往美国,长期堆在库房里无人问津。直到最近,这架世界仅存的潜载飞机,才被送给美国华盛顿的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收藏,有望不久后同观众见面。
  责任编辑:林 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