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霹雳雷电]霹雳雷电国语在线
 

[霹雳雷电]霹雳雷电国语在线

发布时间:2019-02-12 04:21:22 影响了:

  轮式突击炮(有的国家称其为轮式反坦克炮或轮式坦克歼击车)是一种满足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的新型突击武器,代表了新型突击支援武器和反坦克武器装备的发展方向。在快速反应机动战中,它可作为反坦克和反装甲车辆的主要力量,直接与坦克作战;火力支援时,可为非装甲部队提供直接和机动火力支援,提高部队的快速机动能力和火力打击能力。
  
  轮式突击炮重量轻、机动性好,一般都具有两栖能力,便于空运,而且系统可靠性高,方便保障,对道路的依赖性和破坏性小。装备轮式突击炮的快速机动部队可在多种地形条件下,特别是城市地区执行特殊任务。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发展大口径轮式突击炮,目前意大利、法国、美国、南非、加拿大、巴西、瑞士、德国均已研制出轮式突击炮,有的已装备部队。这些轮式突击炮大多数装备低后坐力105毫米火炮或120毫米火炮,也有小部分装备低后坐力76毫米火炮或90毫米火炮,采用6×6、8×8轮式底盘,战斗全重16~24吨(南非“大山猫”比较特殊,战斗全重达28吨)。我国也在积极发展和研制这种新式战斗车辆,并且在已装备部队的WZ551轮式底盘上研制出多型配备低后坐力100毫米火炮和105毫米火炮的轮式突击炮。其中,配备100毫米低后坐力滑膛炮的型号已正式装备人民解放军。
  本文主要介绍目前世界各国已经研制成功的轮式突击炮。根据上面的定义,研制时候就确定不发射也不具备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能力的火力支援车在这里将不做介绍。因为这些型号装备的火炮普遍是低膛压火炮,不但反装甲火力比较弱,而且主炮的弹药基数少,只有几发炮弹,多数以高爆榴弹和碎甲弹为主,作战目标普遍是各种工事和薄皮的装甲车辆。大多数这样的火力支援型还有大量载员,其既定任务也与轮式突击炮的不相符,譬如巴西的EE-11AFSV和南非的“蜜獾”90。
  
  巴西
  
  巴西作为南美大国,在武器研制和生产上颇有鹤立鸡群之态,在装甲车辆研制上建树颇多,在轮式突击炮研制上更是成绩突出,先后研制了EE-9、EE-17和EE-18多种型号的轮式突击炮,其中一些型号还大量出口。
  EE-9是巴西早期研制的一种轮式突击炮。该车最初是作为装甲侦察车研制,由巴西恩格萨特种工程公司于1970年7月开始研制,1974年投产并装备巴西陆军,后来通过逐步改进,最终演变成装备90毫米火炮的轮式突击炮。第一批生产型交付巴西陆军的EE-9装备37毫米火炮炮塔,用于出口的则装备法国H90炮塔。经过实际应用之后,巴西陆军要求该型号增强反坦克能力,特别是发射脱壳穿甲弹的能力。随着自行研制的EC-90型90毫米火炮顺利投产,日后生产的EE-9都装备巴西自行设计ET-90型炮塔。
  该车为常规结构,战斗全重13.4吨,乘员3人,采用6×6驱动。车长(炮向前)6.2米、宽2.64米、车全高2.28米,最大公路时速达100公里/时,最大行程880公里。前部是驾驶部分,中部是战斗部分,后部是动力部分。主要武器为1门EC-90/300型90毫米火炮,配用榴弹、破甲弹、碎甲弹、烟幕弹等,以及专门研制的脱壳穿甲弹。
  动力装置为一台6V-53N型六缸水冷柴油机,匹配“阿里逊”MT643自动变速箱、两速分动箱等。行动装置部分,前桥悬挂采用独立式螺旋长短双向液压减振器,后桥悬挂采用带有摆动梁的双片弹簧和双向液压减振器,轮胎为低压轮胎。防护系统采用双硬度钢板,自动灭火装置和夜视设备可任意选配。
  与EE-9同期发展的还有在EE-11装甲输送车基础上,应陆军要求研制的AFSV火力支援车。该车装备H90型炮塔,与EE-9不同的是它还有5名随车步兵。火炮则选择膛压和后坐力较低的EC-90/500,配用榴弹、破甲弹、碎甲弹等弹药。AFSV定位与南非“蜜獾”90步兵战车类似,作为重火力步兵战车使用,因此笔者在这里提及一下。
  随着各国装备的主战坦克的防护水平不断提高,巴西陆军意识到必须研制搭载更大口径火炮的轮式突击炮来代替EE-9和AFSV。巴西陆军向恩格萨特种工程公司提出了相关设计意向和要求,委托该公司负责新型轮式突击炮的研制。恩格萨公司对巴西陆军的要求做了详细调研之后,决定采用已有的武器系统和底盘来研制新型轮式突击炮。很快,一辆采用EE-11底盘和改进型FL-12型炮塔(装备在巴西一定数量的SK105轻型坦克上)以及法制CN-105-57式105毫米坦克炮的原型车就被制造出来。
  新型车编号为EE-17,战斗全重为18.5吨,较EE-11增大不少,改为采用220千瓦级别的6V53T发动机。单位功率增强后,EE-17的最高公路时速超过EE-11,达110公里/时(EE-11为105公里/时),最大公路行程则由EE-11的850公里下降至600公里,机动性则维持在EE-11原有水平。由于采用新炮塔,所以EE-17成为当时少见搭载105毫米大口径火炮的轮式突击炮。在后面的测试中,该车的表现还算顺利,由于采用现有组件,所以成本低廉,生产也方便。
  巴西陆军对该车进行评估之后,认为该型号的火力与其他相继出现的轮式突击炮相比存在不足,其中一个致命伤就是CN-105-57式坦克炮只能发射榴弹和破甲弹,明显降低了火炮威力和使用灵活性。即使通过改进,使其具备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能力,但其所采用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属于减装药型号,威力大幅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反坦克能力。最终,巴西军方否定了EE-17项目的设计。
  
  虽然EE-17遭到否定,但恩格萨公司并不死心,在引进奥托・梅莱拉公司105毫米低后坐力火炮后,自行投资研制了EE-18轮式突击炮。跟EE-17项目相反,整个EE-18项目属于全新设计。EE-18轮式突击炮采用6×6底盘和炮塔,在设计过程中大量应用了计算机技术进行辅助设计。遗憾的是,EE-18最终命运跟EE-17一样,只停留在样车阶段。原因是巴西陆军引进了M60A3TTS主战坦克后,觉得没必要再大量装备新式轮式突击炮,而且当时在役的EE-9等型号已经满足要求;再者,陆军也没多余的经费去投资这样一个项目。最近,巴西陆军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轮式突击炮需要更新换代,不过他们将目标锁定在“皮兰哈”系列和“半人马座”系列上,但因为经费问题,最后选择谁目前还不清楚。
  
  美国
  
  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经济、科技和军事超级强国,同时也是世界数得着的汽车大国,不过给人的印象却是不怎么重视轮式装甲车辆的发展,本国军队也甚少装备轮式装甲车辆,而是以履带式车辆和载重车辆为主。这就给人一种错觉:美国在轮式装甲车辆研制方面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事实上,美国在这方面的实力相当雄厚,只是多数项目作为预研项目或者出口项目立项研制。既然是强国兼大国,轮式突击炮这样的武器自然也少不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则是LAV-600轮式突击炮和“斯特瑞克”机动火炮系统。
  LAV-600由卡迪拉克公司研制,于1985年对外公布。由于底盘是在LAV-300装甲车的基础上研制,所以该车许多部件与LAV-300通用。炮塔采用该公司研制的装备低后坐力105毫米火炮的新型炮塔。战斗全重18.2吨,主要武器为一门M68型坦克炮和两挺7.62毫米机枪。车体和炮塔均由装甲钢焊接而成。驾驶员在前部,发动机安装在驾驶员右侧。前两轮之间车侧有1扇上下两部分构成的门,上部带有观察镜,向后开;下部带有射击孔,向下开以形成车蹬。样车在靠近驾驶员后面还有1向下开的车门。车体后面有2扇向外开的车门,上面带有射孔和观察镜,还有一个用于补充供弹、带整体观察镜的车门。该车采用一台198千瓦涡轮增压柴油机,因战斗全重较大,最大公路时速只有90公里/时,机动性在当时算是不错了。
  从性能上看,LAV-600还是不错的,可惜推出的时机似乎不对,一直没能找到买家,迄今只完成了1辆样车。至1985年后期,该车完成了5000公里道路试验和火炮发射试验。
  如果LAV-600算是一颗流星,那么“斯特瑞克”机动火炮系统算是少数修成正果的产品。相对于其他国家的轮式突击炮,该火炮系统充分体现美国在军事科技方面的优势:大面积采用新型陶瓷和钛合金附加装甲,先进的车载信息系统,能够自动补充弹药的自动装填系统。其研制和服役不但填补了美军的一项空白,也在一定程度上向世界宣示了未来轮式突击炮的发展方向。
  
  该火炮是“斯特瑞克”车辆最新的一种变型车,乘员3名,战斗全重18.77吨。火力配置包括1门M68A2型105毫米坦克炮,高低射界-5°~+15°,方向射界270°;1挺车载M240C式机枪和M2式12.7毫米旋座式机枪。主炮携弹量18发,自动装填机的圆盘传送带上有8发待用弹,发射完后可从两个5发弹鼓中补充。头8发炮弹的射速为10发/分,18发炮弹的平均射速为6发/分。105毫米火炮可发射4种炮弹:尾翼稳定脱壳贫铀穿甲弹、破甲弹、碎甲弹、霰弹。所有这些炮弹均使用车尾的液压自动装填机装填。碎甲弹和霰弹使“斯特赖克”部队具备城区作战能力,前者能够在加固混泥土墙上炸出突破口,继续穿透目标,并攻击周围建筑物;后者可用于杀伤人员。
  弹药装填系统是“斯特瑞克”火炮系统的特色之一。它可预先填装不同类型的弹药,射手通过中央控制面板显示器了解弹药类型,根据不同任务来选择发射不同弹药,弹药装填系统再自动将弹药装填到火炮中。该装填系统使火炮能够更快速、有效地装填和射击目标。
  
  法国
  
  法国AMX-10RC轮式突击炮与世界多种轮式突击炮颇有渊源,其炮塔被许多轮式突击炮采用。该炮于1976年开始生产,采用6×6底盘,战斗全重15.88吨,有4名乘员。首要任务是实施火力侦察,火力、机动性较强,而防护较弱。车体和炮塔用轧制铝合金装甲板焊接而成,只能抵御炮弹破片和单兵武器的袭击。
  AMX-10RC轮式突击炮主要武器是1门105毫米线膛炮,携炮弹38发。由于早期只承担部分反装甲任务,而且法国人觉得破甲弹完全能够承担各种反装甲任务,再加上火炮后坐力的考虑,所以AMX-10RC只配备膛压较低的主炮,不具备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能力。后来法国人发现这是个错误,就对火炮系统进行修改,使主炮具备发射北约标准穿甲弹的能力。虽然AMX-10RC的火控和观瞄系统只是属于非扰动式,并不具备行进间射击的能力,但性能较为先进,有较高的命中率。
  AMX-10RC采用6F11SRX柴油机,功率高,最大速度85公里/时,最大行程1000公里。转向机构采用差速滑动转向方式,这也是其特点之一。行动装置采用了液气悬挂装置,驾驶员可用一根操纵杆控制液气悬挂装置,以调整车底距地高度。车轮采用低压轮胎,轮胎压力可依据地形进行调节。AMX-10RC装甲侦察车的车首装有防浪板,尾部装有2个喷水推进器,水上行驶时由喷水推进器推进。
  
   意大利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意大利装甲车辆大发展的时期,当时研制成功的装甲车辆种类广、型号多,既有轮式的、也有履带式的,显示了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半人马座”装甲车便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半人马座”轮式突击炮采用该系列8×8车型为底盘,1984年与“公羊”坦克一道列入发展规划,1990年开始批量生产。研制的主承包商为伊维科-菲亚特公司。该炮主要装备意大利轻型装甲旅,用来执行快速机动作战任务。
  系统战斗全重为24吨,乘员4人,在研制中大量应用了菲亚特和奥托・梅莱拉公司研制OF40和“公羊”主战坦克所获得的技术,如主炮和火控系统。主要武器是奥托・梅莱拉公司生产的105毫米高膛压低后坐力线膛炮,身管长52倍口径,能发射全装药的北约标准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具有较强的反坦克作战能力,是属于较早装备轮式车辆的高膛压火炮。火控系统则是与“公羊”主战坦克同一系列的TURMS型火控系统,车辆的夜战能力和命中精度可以媲美第三代主战坦克。
  发动机也是与“公羊”主战坦克相同的MTCA系列发动机,不过“半人马座”采用的是6气缸系列型号,最大输出功率382千瓦。传动装置采用ZF公司5HP-1500型全自动变速箱。最大公路速度能达到108公里/时,在重型轮式装甲车辆中这是相当少见的。悬挂系统采用液气独立悬挂装置,垂直行程可达310毫米,确保了在恶劣地形条件下的越野能力。
  “半人马座”服役后的表现相当出色,除了意大利陆军之外,西班牙陆军也引进了该型轮式突击炮,除此外还有譬如巴西陆军等多个用户在考察,在未来几年它将会是相当畅销的一种轮式突击炮。
  
  瑞士
  
  瑞士“皮兰哈”系列装甲车可谓赫赫有名,在全球范围拥有相当大的销售量。触觉灵敏的莫瓦格公司自然不会放过任何赚钱的机会,一直以来都尝试在各种型号的“皮兰哈”装甲车的底盘上研制各种轮式突击炮。
  “皮兰哈”系列真正的首款轮式突击炮,应是在“皮兰哈”II型底盘上研制、装备CTS90炮塔的型号。其主要武器为一门科利MK7型低后坐力坦克炮,能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具备较强的反坦克能力。
  继在“皮兰哈”II型底盘上研制成功轮式突击炮之后,莫瓦格公司在“皮兰哈”III型10×10系列底盘上,引进法国TK105炮塔(AMX-10RC的炮塔),研制成功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种10×10驱动形式的轮式突击炮。不过该炮最终也没能给莫瓦格公司带来客户,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8×8系列底盘完全具备搭载大口径高膛压火炮的能力,所以该型最终没了下文。
  在经历多次起落之后,莫瓦格公司终于迎来了轮式车辆全面兴起的热潮。当时莫瓦格公司有两种新式底盘可作为大口径火炮的载体――“皮兰哈”IIIC型和IV型。虽然后来多数火炮是以“皮兰哈”IIIC为底盘开发的,但莫瓦格公司表示,将底盘换成“皮兰哈”IV完全不存在问题。后来,又有多种适合搭载在这些底盘上的炮塔相继面世,例如法国的TML105型炮塔和比利时的CV-VT105炮塔。这两种炮塔均配置有先进的自动装填系统和火控系统,均具备行进间射击能力。
  目前,已经有多个用户对莫瓦格公司新研制的轮式突击炮表示有兴趣,看来他的生意将会更加火红。
  
  中国
  
  早年我国轮式装甲车辆的研制和发展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而言较为落后,技术发展和积累也滞后。这种状况直到551系列轮式车族研制成功后才开始有所改观。冷战结束后,国内外的政治军事形势促使军方产生了对轮式突击炮的需求,同时随着我国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特别是551系列轮式车族的不断成熟和低后坐力高膛压火炮技术的突破,我国第一代轮式突击炮应运而生。
  我军第一种轮式突击炮是在551系列底盘基础上研制的PTL97式轮式突击炮,主要武器为1门100毫米低后坐力线膛坦克炮。不过该型号的装备数量少,服役时间也相当短暂,主要原因可能是该型号使用的弹药跟炮兵部队现役的10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的弹药不能通用,而且它可能只是属于过渡性质的试验型号,纯粹是为了验证551系列底盘搭载大口径火炮的可能性。不过,PTL97的成功经验为日后我国轮式突击炮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第二种出现的轮式突击炮同样是采用551底盘和100毫米火炮作为主炮,型号为PTL02。主炮为1门新研制的低后坐力滑膛反坦克炮,主要弹药与86式滑膛炮通用,能够击毁不挂附加装甲的T-72主战坦克。该炮战斗全重19吨,配备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和7.62毫米并列机枪等辅助武器系统。最大公路时速85公里,最大行程600公里。该轮式突击炮自装备我陆军后,可谓出尽风头,多次参加联合军事演习,特别是跟外军一起进行的联合军事演习。
  PTL97式的成功极大地增强了军工系统研制轮式突击炮的信心以及研制新型轮式突击炮的欲望。除了改进型PTL02式外,我国军工企业还研制了大量采用105毫米低后坐力线膛坦克炮的轮式突击炮,其中大部分都是采用成熟可靠的551系列底盘。这些551系列轮式突击炮的主要区别是炮塔设计和火炮型号不一样,而且主要是作为出口产品对外销售。
  随着我国多种轮式通用底盘的研制成功,研制人员在轮式突击炮的底盘上有了更多选择。BK1970和BK1990这两款105毫米轮式突击炮就是在同一系列的某新型轮式通用底盘的基础上研制的。两款突击炮装备的炮塔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所采用的底盘――BK1970为同系列的6×6底盘;BK1990采用该系列的8×8底盘。另外,还存在一种105毫米轮式突击炮,采用两栖突击车的炮塔和另一款通用底盘。
  
  除了研制100毫米和105毫米两种口径的轮式突击炮,我国的科研人员还以BK1990底盘为基础,研制出装备120毫米低后坐力滑膛炮的8×8轮式突击炮。该款轮式突击炮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完成设计并且制成样车投入测试的型号之一。这种拥有与第三代主战坦克相同级别火力的轮式突击炮的出现,代表我国在轮式装甲车辆的研制上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除了大陆地区外,我国台湾地区的军工企业近年来也积极研制各种轮式车辆,其中也包括轮式突击炮。在“云豹”8×8轮式装甲输送车研制成功之后,台湾兵检中心就迫不及待地在其基础上研制轮式突击炮,并于去年在台湾防务展览上公开展示。不过,在台湾当局大肆吹嘘该型号轮式突击炮性能的同时,相关媒体透露出来的信息却是相当有趣。
  首先,该型号所采用底盘的成熟程度让人怀疑。即使是基本型的8×8装甲输送车,也是最近才结束全部测试,并且获得台湾军方的认可准备量产;而国内外研制轮式突击炮,哪怕是研制专用底盘,也会在底盘的相关测试完成后才会转入整炮的研制。而台湾兵检中心在底盘的相关测试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就投入轮式突击炮研制,其底盘的成熟程度和可靠性值得怀疑。与解放军PTL97的551通用底盘相比,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后者是经过严密测试并且在部队实际使用多年的成熟底盘。
  其次,“云豹”轮式突击炮在设计上存在不足,底盘的承载能力不足是一个致命伤。该炮原本打算引进重量只有2.1吨、装备90毫米火炮的炮塔,后来临时改为配备105毫米火炮的炮塔,远超出预定设计的后坐力,再加上底盘重量过大,使悬挂系统经常要工作在超负荷状态下。这也是为什么兵检中心会打算研制通用性大大降低、几乎等于全新设计的发动机后置底盘的原因。另外,“云豹”轮式突击炮的火控系统纯粹只是临时拼凑的,实际上并不适合用在轮式突击炮上,与PTL97相比也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总体来说,“云豹”轮式突击炮其实是一型相当不成熟的产品。实际性能远不如它外观所表现的那么好,也不像台湾军方吹嘘的那么强,除非向外寻求技术援助,否则该炮的完善需要花上相当长的时间。
  
  未来发展
  
  目前,世界各国轮式突击炮的研制和发展方兴未艾,新式轮式突击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面前。未来,轮式突击炮如何发展呢?
  努力提高底盘的承载能力。未来轮式突击炮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作为基础的底盘必须要有较大的承载能力,这样才能为突击炮日后各种改进和改装留下较大的宽裕度。目前,各国推出的轮式底盘无不向这个方向发展,台湾“云豹”则是例外。
  努力增强主炮的口径和威力,主炮弹药呈多样性发展。随着第三代坦克改进型的相继面世和服役,已有的突击炮面临着主炮威力无法应付三代坦克改进型的困境。多数轮式突击炮装备的105毫米主炮,在发射穿甲弹时难以撼动这些新式“陆战之王”的正面装甲。意大利“半人马座”120和我国120毫米轮式突击炮的出现就是顺应这股潮流。法国准备在VBCI步兵战车的底盘上研制的新型突击炮,也同样选择了120毫米滑膛炮作为主炮。预计在不久的将来,甚至会出现装备更大口径主炮的轮式突击炮。另外,针对日益复杂的任务,为轮式突击炮配备新式炮弹也提上了日程。美国“斯特瑞克”机动火炮系统就专门为主炮配备了破墙弹这种特种弹药。
  在保证防护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降低战斗全重的重量,主要部位的装甲设计实现模块化。在研制新一代轮式突击炮时,各国设计人员无不把控制突击炮的重量、方便进行快速机动作为一个重要条件来考虑。然而,如何在控制重量的同时不降低车辆的防护能力,是一件让设计人员头疼的事情。随着新材料和新型号装甲的研制成功,设计人员找到了一个折衷点。意大利“半人马座”120,虽然战斗全重达25.5吨,但是在这个数字的背后却是强悍的火力和防护能力:45倍口径的120 毫米火炮;可以全方位抵御14.5毫米重机枪穿甲弹近程攻击;任何一个车轮可以承受6公斤 TNT当量的炸药爆炸,车底能承受3公斤 TNT当量。该炮虽然不能使用C-130战术运输机空运,但是完全可以满足A400M的要求。美国“斯特瑞克”机动火炮系统则是更加极端的例子,虽然火力要逊色些,但是同样的防护水平和18.77吨的重量、可以使用C-130进行远距离机动是“半人马座”120比不上的。
  另外,这些新式轮式突击炮主要部位的装甲,除了车体本身的基础装甲外,都是可以一个个模块拆卸下来。模块化装甲为未来装甲升级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方便了对轮式突击炮进行远距离空运――拆卸掉这些装甲之后,突击炮变得更轻,同时也有利于飞机调整载荷,飞得更远。“斯特瑞克”机动火炮系统就算车内不存放燃料和弹药,只要不拆卸装甲组件,运载它的C-130飞得并不远;但是只要组件拆卸下来另外用飞机运输,C-130的航程马上可以增加三分之一。拆卸下的装甲组件虽然要占用一些资源进行运输,但是就整体来讲却是有益的,至少部队的活动距离和弹性获得很大的提高。
  实现信息化,提高突击炮的战场感知能力,使突击炮更加耳聪目明。一些新研制的型号普遍配备了战场信息管理系统,而一些国家对老型号的轮式突击炮进行改造的时候也会加装这种系统。法国在对AMX-10RC轮式突击炮进行升级改造的时候,就在其炮塔内加装SIT V1作战管理系统。
   以上几个方面,在新的时期赋予了轮式突击炮新的特点和性能,也给予了它更大的任务弹性。随着世界各国对这种车辆的需求不断出现,轮式突击炮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编辑/栀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