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试论加快农村水利事业发展――以菏泽市牡丹区为例:菏泽市水利设计院
 

试论加快农村水利事业发展――以菏泽市牡丹区为例:菏泽市水利设计院

发布时间:2019-02-14 04:30:52 影响了:

  摘要针对农村水利工作中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河道淤积严重、部门关系不协调、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提出加大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加快推进小型水利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投融资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建立统一协调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水利;工程设施;投入;机制
  
  针对“两工”取消后农村水利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1],如何创新投入机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新形势下农村水利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我们亟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
  
  1牡丹区水利概况
  
  牡丹区属淮河流域,人口120万人,总面积1 434.62km2,耕地面积7.47万公顷。境内现有东渔河、洙赵新河、安兴河、徐河等流域面积30km2以上的河道26条,总长431.2km,堤防长度178km;有80m3/s引黄闸1座,有刘庄引黄送水干线、抗旱沟、西调水干线、西南调水干线4条骨干调水工程,总长54.6km;桥、涵、闸、渡槽等各类水利工程建筑物1.1万余座。现有的水利工程设施为牡丹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全区排灌网络已基本形成,有效灌溉面积达6.57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89.3%;除涝面积达7.33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98.3%。
  虽然农村水利工程为推动牡丹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洪涝灾害仍频繁发生,给该区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受灾面积7.2万公顷,成灾面积7.2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6亿元;2006年受灾面积1.8万公顷,成灾面积1.3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 800万元。其中大黄集、王浩屯、马岭岗、李村、吕陵、皇镇等乡镇受灾严重。洪涝灾害给牡丹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发展。
  
  2当前农村水利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工程老化及堤防损毁严重
  现有水利工程灌溉保证率达不到80%,区管河道原设计除涝标准仅为三年一遇,防洪标准为十年一遇,整体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建筑物配套率仅为设计配套的45%,由于缺少配套建筑物,造成路通沟不通,沟通路不通,一旦发生暴雨,涝水排不出,大片农田受淹。建筑物多数建于20世纪60~70年代,设计标准低;由于多年的运行,大量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渠道渗漏严重。特别是桥梁工程,大部分是砖混结构,由于车辆及运输荷载较大,现今大部分已成为危桥,有的陆续坍塌,老化待修。据调查,仅区管河道上的危桥就有213座,每年都有车毁人亡的事故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目前,几乎所有河道堤防残缺不全,特别是徐河、安兴河已成为无堤防河道,完全失去了防洪能力。每次遇到大汛,洪水出漕,淹没农田,进入村庄。
  2.2河道淤积严重,引排调蓄能力下降
  由于引黄引沙,多数河道和田间“三沟”淤积严重,如徐河、七里河、沙河、安兴河等骨干河道基本淤平,刁屯河、引黄干渠,更是年年清淤年年淤,致使本来设计才三年一遇的除涝标准,又降低50%以上,旱时引不进,涝时排不出,引排调蓄能力明显下降。
  2.3部门间关系不协调
  在高速路、公路、城镇等规划建设中,部门间协调不够,不能按相应的防洪排涝标准进行水系调整与工程配套。例如,由于菏东高速公路、人民路的兴建打乱了原来的排水系统,排水工程配套不足,导致2004年全区大面积严重受灾,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公路、交通部门偏重于公路的建设,而忽视公路沟的配套治理。如220国道大黄集段,配套公路沟原有11个穿路涵洞,在2003年拓宽修建时只修了2个,其中位于镇北的1个因乱建房屋而报废,现只有毕寨1个穿路涵洞,且管径较小。220国道以西大面积农田连续3a夏季被淹,村庄被围困,学校被迫停课,灾害秧及王浩屯、马岭岗等乡镇,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当地群众多次到市政府上访,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2.4农村水利工程投入严重不足
  “两工”取消后,农村水利投入“失血”严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尤其是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出现了主体“缺失”、动力“空挡”的新问题[1]。目前全区应征收水资源费、河道工程维护管理费共计500万元,实际仅征收101万元,投入不足制约了我区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新的水利建设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区财政对水利工程建设投入较少,不仅难以完成水利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而且成为全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瓶颈”。1998年以来区财政拖欠施工单位的水利工程款高达2 986万元;区管河道上的原有220座危桥,2005年只改造了7座;2006年计划改造危桥12座,因资金不到位至尽未能施工。
  
  3加快农村水利建设发展的对策
  
  3.1加大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
  随着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公路“村村通”的实现,现有的213座危桥,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农村水利建设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争取3a内将现有的危桥全部进行改造。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用于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要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投资农村水利的比例应有所提高,并且要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2]。国家已出台水资源费、河道工程维护管理费等水利规费征收政策,如果规费足额征收到位,将是一项数目不小的建设资金。区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将各项水利规费征收起来,加大该区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力度。另外,区政府应积极争取中央、省有关水利建设项目,引进更多的资金用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并注重不同部门水利建设力量的整合,统筹安排国土资源、农业开发、水利建设等各项建设资金,加强协调,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3]。
  3.2完善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组织引导
  政府预补助资金应重点支持跨村共用的村级小型工程,可以村级为基础进行“一事一议”,按照乡镇协调、分村议事、联合申报、统一施工、分村管理资金和劳务,分村落实建设任务的程序和办法实施。政府应组织规划编制,搞好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服务,加强监督检查,落实有关政策,加强工程建设的指导和检查监督。特别是区、乡政府领导要主动工作,引导农民利用一事一议,投资投劳,而不能放任自流。
  3.3加快推进小型水利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所有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以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工程,归农户个人所有;对受益户较多的小型工程,可按受益范围组建合作建设和管护;政府补助形成的资产,归项目受益主体所有[3]。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方面,通过股份合作、承包、拍卖、租赁等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产权流转,吸引社会资金投入[4]。
  3.4积极探索投融资机制的改革和创新
  政府财政是水利投入资金的主要来源,尤其是防洪等公益性工程建设更是靠政府投入,但水利事业仅靠政府投资是不够的。水利事业中许多工程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性,应采取市场化原则,引入市场化机制经营和管理水利事业项目[1]。要探索政府投资与社会融资相结合的路子,采取“政策融资、政府投资、银行贷款、社会筹资、个人捐资、利用外资”的方法,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水利投入机制,不断完善“财政投入为导向、乡村农户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新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机制。在区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采取财政补贴、低息、定向定额补贴、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充分利用民间资金参与水利建设,促进农村水利市场的不断形成和发展。
  3.5搞好水利规划编制,建立统一协调机制
  区水务局要根据水资源的供需状况编制农村水利规划,编制规划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讲求实效,以减少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随意性可能导致的重复建设,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5]。随着菏泽城区的发展及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迫切需要解决城市、小城镇、农村的防洪排涝问题。因此,公路部门对现有公路沟根据排水情况进行彻底治理,增加穿路涵洞等水利设施;乡镇每年要对“三沟”进行彻底治理,建立“三沟”治理的长效机制。今后,公路、城建、规划等部门在进行工程规划论证时,区政府应组织召开由水利与项目建设部门参加的调度会议,经充分协商后方可施工,以免打乱排水系统,把洪涝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
  
  4参考文献
  
  [1] 胡永法,黄健元.我国水利投融资体制问题探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12(2): 108-111.
  [2] 李顺年,仲跃,童国华.新形势下农村水利建设有关问题的思考[J].江苏水利,2006(4):41-42.
  [3] 唐传义,张曼志,张明君,等.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突破[J].中国水利,2006(1):44-46.
  [4] 张嘉涛,李慧.新形势下加强水利建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江苏水利,2006(1):45-48.
  [5] 谭挺生,白雪俊,谭翠,等.当前农村水利发展中易引发的问题及其对策[J].水利发展研究,2005(9):48-50.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