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思考与创新实践_思考,创新,实践
 

思考与创新实践_思考,创新,实践

发布时间:2019-02-17 04:09:54 影响了:

  【摘 要】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现状分析、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科研结合三方面,提出电类基础课教员提高教学能力的方法及对策。   【关键词】电类课程 教学改革 教育创新
  
  电子技术在过去30年发展迅猛,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国防等各个领域,在当前及今后很长时间,电子技术仍将继续深入发展,成为电子信息时代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基础课教学领域,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学科教学特点――知识更新快、技术实践强,准确把握技术发展给基础教学带来的影响,深刻思考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上应该如何调整、创新;如何积极参与科研实践并将新技术、新经验及时反馈到课堂教学;如何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改善教学质量,以适应学科教学的基本特征。根据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具有良好的思考、创新和实践能力是电类基础课教员提高教学能力的根本与关键。思考――指对学科教学现状的分析与审视;创新――指将新理念、新手段、新方法贯穿于教学实践全过程;实践――指广泛参与科研项目,将实践技能和经验融入课堂教学。
  
  一、善于思考、认知分析教学现状是提高教学能力的基本素质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通信、计算机、网络、过程控制等行业蓬勃发展,电子技术教学规模不断扩大,大中专院校各层次相关专业,都将电类基础课程列入专业必修课范畴,对电类基础课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时至今日,电类基础课程教学的整体情况与“超前教育、素质教育、开放教育、创新教育”的教育指导思想还有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滞后于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没有达到对专业教学理想的支持程度。
  
  1.教育理念相对落后
  对于电类基础课程的教学,我们一直过分强调其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略了它显著的应用特性,忽视了电工电子技术在理论上的发展、创新及在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教学的重点仍然过分集中在概念和原理上,总是围绕原理讲概念,又用概念去解释原理,少有的几个电路也是围着概念和原理打转转,往往造成学生概念清楚了,原理明白了,可一到应用上就犯迷糊,与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相去甚远。
  
  2.教材内容体系滞后于技术发展
  电工电子技术在近几十年里从无到有,从少到繁,从浅到深,发展迅速。就半导体器件而言,从独立元件到集成电路再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就电路设计软件而言,从pmteU到pld再到 cpld等仿真软件,通信速率成几何倍数增长,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但电类课程教材在近几年虽有修订和改版,但大多是做了小的调整,未曾脱离几十年一贯制的风格和体系。从根本上说,就是内容体系仍反映的是滞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与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发展有着明显的不符。
  教育理念和教材体系的滞后严重影响学科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力量,应对这一现实进行深刻剖析,系统审视、准确定位学科教学现状,才能在教学中扬长避短、调整提高,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现有教学条件下,只有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充分发挥个体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灌输先进教育理念,补充先进技术知识,才能在现有教育资源与环境下,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效能,提高教学质量。
  
  二、不断创新,致力于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能力的根本途径
  
  电子技术的发展势必要求基础教学要有能够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等。面对技术进步与时代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才能在基础教学中体现创新精神,得以影响感染学生。
  在教学中应当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根据学生基础水平情况,确定电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补充理论与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注重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根据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电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1.更新教育观念
  系统地学习和研讨当代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真正地贯彻“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我们一项长期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由教育对象、教育载体和教育成果转变为学习主体,教学中心。
  
  2.优化教学内容
  这里需要处理好基础与应用、经典与新技术的矛盾。针对教学对象的培养要求,应当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合理、适度地确定教学内容。把重叠的原理与方法以及不太适用的基础加以精简优化;同时,对于在实际应用中日趋广泛的新技术原理增添到教学内容中,以满足专业课对技术应用的要求。根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适时更新或增添教学内容,使电类基础课教学跟踪适应科技的发展。
  
  3.改革教育方法、革新教学手段
  有研究表明,人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60%来自于视觉,30%来自于听觉,其他占10%,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可以使课堂知识接受率高达95%,使授课效果大为改观。
  我们可以开发校际联合和跨专业合作,对电类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实现高效、低成本、跨专业、实用、资源共享的效果。
  
  4.加强实验室建设
  电类基础课有着极为鲜明的实践性、应用性、技术性。加强实验室建设,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是提高电类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关键与突破口。在实验内容上,除了开设基础的实验外,应加强学生的设计性、研究性的实验内容。在实验方法上,除传统硬件实验外,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仿真手段开设软件实验。总之,实验课程应做到软硬结合,验证性和研究性实验相结合,加强资料信息的收集,并及时更新、补充新器件、新设备。
  
  三、以研促教,强化科研实践是提高教学能力的关键所在
  
  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电子理论和技术不断发展,日新月异,原有的技术不断过时,被现实淘汰,而新技术则不断涌现。教师必须自己先掌握和精通这些先进技术,才能授之于人。而只有通过从事科学研究,不断读新书、查资料,获得新知识,才能掌握最实用的新技术。而获得的实践知识越多,对授课教材的理解和融会贯通能力越强,授课效果越好。
  针对电类课程教学,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践。笔者发现:在教授知识理论的过程中。如果能有个很贴切的工程案例作理论的佐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较快较好。而要寻找到贴切的工程案例来阐述相关理论,只有平时注重参与科学研究,才能将教学与科研完美的结合。
  科研增强了教师的知识体系,更新了知识储备,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将科学研究新成果及新动态反映到教学中,能够充实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对学生科研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建议电类课程教师用几年的时间尽可能多地进行不同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从教学的角度去审视和把握电类课程的关系以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强化科研能力培养,更新自身知识储备,以研促教,提高教学科研综合能力,更好适应电类课程教学的特点。
  总之,面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每一位登上三尺讲台的教师,只有慎思笃行、不断创新、躬行实践,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