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斑衣蜡蝉 [斑衣蜡蝉在武汉地区葡萄上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斑衣蜡蝉 [斑衣蜡蝉在武汉地区葡萄上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发布时间:2019-02-22 04:34:33 影响了:

  随着我国葡萄病毒病的普遍发生一些像斑农蜡蝉、蝽象、粉蚧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产生危害性正进一步加大,这类媒介昆虫传播的病毒在葡萄体内利用寄主营养进行繁殖、影响植株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糖代谢、酶活性、韧皮部运输、激素平衡、细胞代谢等生理和新陈代谢活动,导致树体生长衰退、产量下降、品质变劣、果实成熟推迟、寿命缩短、抗逆性减弱、生根率和嫁接成活率降低。根据刘水清等对我所葡萄试验园和郑州果树所葡萄资源圃17个样品检测:GFLV(扇叶病毒病)带毒率为47.1%,GLRaV(卷叶病毒)的带毒率为41.2%;GFKV(斑点病毒)的带毒率为23.5%,而且多种病毒混合侵染现象严重。因此对葡萄病毒病的防治,在生产中应加强对刺吸危害传播病毒的昆虫严加控制。近年来,斑衣蜡蝉在武汉地区对葡萄危害有不断加重趋势。我们通过多年的观察和防治研究,总结出防治斑农蜡蝉的经验和措施,现介绍如下。
  
  1 危害特点
  
  斑衣蜡蝉属同翅目,蜡蝉科。其寄主植物有十余种,其中尤喜食臭椿、苦楝、花椒等。在果树中最喜危害葡萄,也危害梨、桃、猕猴桃等果树。主要以若、成虫刺吸嫩枝、叶汁液,削弱树势,传播病毒.产生伤口还使病菌容易入侵,造成多种病害流行发生。此外,排泄物还诱发烟煤病。由于生产上葡萄以病害防治为重点,对这类害虫的防治较为忽视,而使部分园发生较为严重。
  
  2 形态特征
  
  2.1 成虫
  体长15~20毫米,翅展40~55毫米。雄虫较雌虫体略小,暗灰色,全翅上常覆有白色蜡粉。头顶上有两刚毛状触角,三节红色、基部膨大。前翅革质、基部淡褐色、有黑斑20余个,脉纹淡灰色。后翅基部近1/3为红色,有黑斑7~8个,中部白色、端部白色。
  
  2.2 若虫
  初孵化时白色,很快变成黑色,体上有许多白色斑点,4龄后体背变为红色。其最明显特征是头尖、体扁、足长、弹跳敏捷。
  
  2.3 卵
  长3毫米左右,状如麦粒、褐色。卵粒排列成行整齐,每块有10~40粒不等.上覆土灰色分泌物。
  
  3 发生规律
  
  1年发生1代,以卵块于枝干上越冬。在武汉地区3月下旬,卵块开始孵化,到4月中旬基本孵化完毕。初龄若虫多群集在嫩茎、叶背吸食汁液,尔后分散危害。若虫期大约60天,脱皮4次后羽化为成虫,羽化期在6月上旬~7月初。8月开始交配。9月份开始产卵,卵多产在竹杆、葡萄枝干和分杈处,以在1米以下阴暗而为常见。成、若虫均善于跃,受惊即逃离,不易捕捉,产卵期行动迟缓,尤其是早晨温度较低时,易于捕捉,产卵后从10月下旬开始成虫便陆续死亡。
  
  4 防治措施
  
  4.1 忌种喜食性寄主树木
  葡萄园附近忌种植臭椿、苦楝、花椒等喜食性寄主树木。
  
  4.2 冬春清固及时刮除卵块
  冬季和在春季卵块孵化前,认真刮除枝干上的卵块,可有效地减少虫源,防治效果很好。
  
  4.3 人工捕杀成虫
  产卵期由于成虫行动迟缓,可在清晨气温较低时,人工捕捉成虫,可有效地减少产卵基数。
  
  4.4 化学防治
  用药防治的关键时期是在3月下旬,初龄若虫群集危害期,可用触杀性的药剂进行点治,或结合葡萄园早期病害的防治用内吸兼触杀性药剂进行防治。常用药剂有:10%吡虫啉2000~3000倍液、啶虫脒3%乳油1000~15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