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语言学视角下《日出》研究综述|语言学综述
 

语言学视角下《日出》研究综述|语言学综述

发布时间:2019-03-30 05:00:56 影响了:

  摘 要:戏剧《日出》自出版以来,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青睐。许多学者从很多不同的角度对其研究。本文主要是从语言学角度看戏剧《日出》的研究。  关键词:语用学 话轮 戏剧语言 翻译
  一、引言
  《日出》是著名的戏剧家曹禺的代表作,这是一部四幕的现代戏剧,创作于1935年。这部作品具有明确的划时代的特性和深刻的历史内容,因此在曹禺的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揭露了30年代中国大都市生活黑暗糜烂的一面,控诉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和操纵这个社会的恶势力。它展示了都市上层和下层的种种黑暗的生活现象,描写了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
  二、从语言学角度看戏剧《日出》的研究特点
  (一)语用学角度下的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对戏剧《日出》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话语轮换的角度分析戏剧中的人物形象。话轮是会话分析的一个概念,是指在会话过程中的某一时刻称为说话者的机会或是指一个人作为讲话者时所说的话。代表性的文章有《从话轮转换角度解读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本文作者用话轮转换模式分析与比较了《雷雨》、《日出》及《原野》中的周繁漪、陈白露和花金子三个形象,揭示了话轮转换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拓展了话轮转换模式在戏剧分析中的应用;第二,从语用含义角度分析戏剧中的对白。代表性的文章有《从语用含义试析〈日出〉的对白艺术》。作者探讨了语用含义在勾画社会背景,描绘人物形象及展现戏剧冲突中的应用;第三,从语言学角度研究戏剧语言的特点,代表性的文章有《言外之力在话语中的表现和作用—〈日出〉中的话语语用分析》,
  作者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了《日出 》中言外之力在话语中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日出〉戏剧语言的语用分析》是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戏剧中选取的的语言片段进行分析,具体分析了作品中的人物在特定情景中运用话语进行交际的表达效果。
  (二)翻译角度下的研究
  对剧本的翻译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语用学角度研究戏剧对白的会话含义的翻译。《语用等效原则下戏剧对白中会话含意的翻译研究--以〈日出〉的英译本为例》从语用等效原则的角度分析和探讨了含有会话含义的戏剧对白的翻译,指出翻译时要优先采用直译法、改编法和解释法等策略。第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研究剧本的翻译。接受美学的理论核心是走向读者。《从接受美学角度看戏剧翻译策略》作者认为在对翻译剧本进行评价时, 文本质量和接受因素时同样重要的。在剧本的接受因素中,剧本译者为第一接受者,而观众是第二接受者,作者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重点讨论第二种因素。作者对《日出》英译中的接收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语言结构和修辞特征的戏剧翻译策略。
  (三)认知语言学角度下的研究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戏剧日出的研究较少,代表性的文章有《“手”的转喻、隐喻投射和文体功效—〈日出〉的认知文体分析》。作者探讨了基于手的直接身体经验, 通过隐喻、转喻拓展研究人体部位词“手”在戏剧《日出》中的各种意义及其文体功能。
  三、总结
  以上就是从语言学视角下对戏剧《日出》的研究综述,可以看出,从语用学角度对剧本的研究较多,而从语言学领域的其他角度的研究甚少, 这些角度值得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梁云川. 从语用含义试析《日出》的对白艺术[J],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
  [2] 毛婷婷. 从话轮转换角度解读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J], 语言文学研究中旬刊, 2009.
  [3] 秦丽敏, 言外之力在话语中的表现和作用—《日出》中的话语语用分析[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4] 司建国, “手”的转喻、隐喻投射和文体功效—《日出》的认知文体分析[D], 2004.
  [5] 夏萌.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戏剧翻译策略[D], 2009.
  [6] 肖志,语用等效原则下戏剧对白中会话含意的翻译研究--以的英译本为例[D], 2011.
  作者简介:徐慧洁(1987.03-),女,汉族,山东新泰人。现为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