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现状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现状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04-04 04:16:22 影响了:

  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阅读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边读边想、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
  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意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提出明确要求,教给预习方法
  预习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过程中是个必要环节。一篇课文,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把字词学习好为读扫清了障碍。然后带着问题学习,这样阅读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授新课,就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预习要求要明确具体:①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②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③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主动探究、激活思维及促进求知兴趣的作用等。
  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不懂的问题。一位教师在讲《蝙蝠和雷达》一课时,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课文用蝙蝠‘撞’而不用‘碰’?”“既然蝙蝠的眼睛没有用,它还长眼睛干什么?”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五、抓住关键词、句,把握中心内容
  一篇课文或一段话,让学生读课文时,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毫无目的地念一两遍就了事。要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关键的词语和中心句子,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读书有的放矢,有思考的机会。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主要描写了小兴安岭四季的优美景色。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读中去理解、感受。
  六、引导学生在默读中掌握课文内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时,要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抓住文章的中心,精心设计几个有意义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小摄影师》这篇课文时,为了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笔者精心设计了几道思考题:①小男孩为什么来?②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③读了课文,高尔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后很快就能清楚,课文主要通过高尔基让小男孩照相这件事情阐述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七、创设情境训练学生的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如学习《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时,把读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脑、眼、口、耳等器官活动,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口头语言,从中理解、体味和欣赏景物美、情感美。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
  这段课文是全文最精彩的段落,从学校的静、动两个方面描绘了一幅和谐美好的民族校园的景象。在教学阅读时,可以让学生找出表示安静的词句,如“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等。这种读的训练不仅有层次、有质量,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要反复训练学生辨析课题,抓住重点,使学生既掌握了文章的思路和中心,又学到了一种基本的读书方法,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