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天降大任_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全文
 

天降大任_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全文

发布时间:2019-04-07 04:20:35 影响了:

  淮河,沉默了30年,如今又狂暴起来。  1991年6月开始,大暴雨从天而降,山洪喝醉了酒一般,跌跌撞撞地向淮河中下游倾泻而来。一时间,淮河峰上叠峰,浪上打浪,上壅下抬,水位陡涨。
  大水,百年不遇的大水。
  王家坝,人称淮河第一坝。
  咆哮的洪水每分每秒都在上涨,超过警戒水位,超过保证水位。当洪水只差30公分就要漫过坝面时,13孔闸门被迫同时开启。隆隆的洪水,犹如脱缰的野马,发着撼人的轰鸣,奔腾翻滚着涌出闸门,奔向下游的蒙*蓄洪区。18万亩良田,几万栋房屋顷刻间化为乌有。
  寿县,曾为楚国郢都和因淝水大战而闻名于世。今年,又因特大洪水围困而让国人忧心。一场接一场的暴雨,使得地处三河、四湖之滨的寿县一片汪洋,古城墙保护下的县城突兀在洪水中而成了孤岛。四周水天一色烟波浩淼,分不清哪里是良田,哪里是村落。
  怀远县,大禹治水的地方。大禹的子孙再次遭到了洪水的袭击。淮河、涡河、黄河、淝河……全部暴满,七圩溃破,大河湾蓄洪,外洪内涝,良田村落毁于旦夕。
  洪水,向淮河流域的子孙发起了淫威。
  面对洪水残酷的挑战,年轻的淮河儿女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以死相拼
  7月6日,安徽五河县团县委书记陆建民率领一支青年突击队,庄严接受了死守淮河南堤香浮段最险处的任务。当时,他只有一个念头:我是共青团干部,是全县的青年带头人,逢险必上,有难必当,义不容辞!
  大坝上的险情超出了他的想像。前面是滔天的洪水,身后是淮北平原和数不尽的财产数不清的父老乡亲。天上大雨如注,脚下塌方崩陷处处。陆建民只觉得世界无比恐怖,洪水无比凶恶。他带领青年突击队员堵完东边堵西边,这里打好桩又到那边扛包,而洪水好像是故意同他们较量,一浪高过一浪,九天九夜也不见回浪。陆建民泡在大水里,嗓子喊哑了,脚泡烂了,脸肿了。9天里,陆建民只睡了27小时。
  7月14日中午,狂风夹带着暴雨,鼓起层层大浪猛烈地冲击着大坝,大坝骇人地抖动起来。此时,一切应急措施都来不及了,陆建民纵身一跃,跳进滔滔洪水中;紧随其后,80多名小伙子也跃入水中,齐刷刷排开趴在大坝上,挡住了汹涌的洪水。就这样,他们坚持了五六个小时,任凭洪浪拍打着他们的脊梁,拍打着这个用血肉之躯筑起的堤防。
  大坝终于保住了,村庄、田地、生灵终于保住了。猎猎招展的团旗在沿堤人民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在抗洪抢险的危急关头,淮河两岸、千里堤防,像陆建民这样的团干部,像他所率领的青年突击队,又何止成千上万。
  在寿县,400多名乡村团干部,组织了263个抗洪抢险突击队、210个搬迁队。他们保住了几十公里的淮河大堤,转移了20多万被水围困的居民,抢运了3000多万斤粮食。
  在怀远,由团干部和团员为骨干组成的突击队有226个,抢险应急队87个。他们担负的都是最危险、最重要的任务。出现塌方、漏洞,突击队员首先跳入水中,灾民被围被困,突击队员一马当前;蓄洪、破坝,突击队员最后撤离。
  灾区的群众都称他们是敢死队、救命队、放心队。
  平时,共青团组织凝集了千百万青年:灾时,共青团显示了强大的战斗力
  蚌埠市委书记徐景红同志在巡视灾区的小船上看到了远远飘动的红旗,那旗很小,但在蓝天的映衬下分外鲜艳夺目。
  小船驶近了,徐书记清清楚楚看到,那是一面面鲜红的团旗。他还是第一次在洪水中见到飘扬的旗帜,心中起伏跌宕,默默称赞:“在这场与自然灾害的战斗中,我们的团组织是经得起考验的。”
  是的,在整个抗洪抢险过程中,共青团发挥了人们未曾料到的作用,立下了汗马功劳,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让我们发掘一下这生命力之所在吧。
  ——崇高的思想境界
  固镇县有个青年团员利用抢险间隙回家抢收麦子。突然听说大坝塌方漏水,他毫不犹豫地把刚刚收割的麦子一捆一捆地抛入水中,堵塞缺口。那是他一家今冬明春的救命粮呵!
  大河湾是怀远县的富庶之地。民间有民谣: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收了大河湾,狗都做条裤子穿。洪水最高的时候,青年突击队日夜守护在大堤上,保住了自己的家园。然而,为了确保淮南煤矿和洛河电厂,上级决定在大河湾蓄洪。我们的团员青年没有二话,立即行动疏散村民,最后准时扒开大堤,亲手将洪水引入自己的家园。
  固镇县陈郢乡团委书记吴子平,6月12日上堤,一干就是20多天。一次回村发救济粮,看到家中被淹的惨状和父亲、弟弟埋怨的目光,心如刀绞。为人子女,大灾之年不能尽孝,有何颜面见父老。可是大堤上更需要他。他一句话没说,扭头又上了大坝,然而有人看到他后来偷偷地抹眼泪。
  在1991年的洪灾中,每个人都知道,干部家里的损失是最重的,受损失的干部中,共青团干部的损失又是最重的。他们都是小当家的,子女尚幼,一上大堤,妻儿家业便无人管了。
  有人说:洪水来的时候,邻居不再吵架了。在外界的压力下,团结自保是人的生存本能。这话或许有一定道理。但我们的团员、团干部所表现出的公而忘私,舍小家、顾大家的崇高精神境界,仅用生存本能就能解释通吗?
  ——团旗的凝聚力
  在平时,人们经常看到的,是团组织打着团旗扫大街,免费修理自行车。团旗已经使人司空见惯到无心去发现其中的价值。
  当灾难临头时,人们需要一面旗帜聚集其下,它将众人拧成一股劲,激发个体潜在的智慧和力量,同时给人一种安全感。这时,青年人想到了共青团,领导看中了共青团,而团旗也就一招百应了。
  当江苏高邮被洪水淹没成一片汪洋时,团干部们不约而同地发出共同的心声:“是共青团员挺身而出的时候了!”团市委立即通过广播电台向全市团员青年呼叫:“到抗洪救灾第一线去!”接着11600名团员、团干部奔向抗洪第一线,带动了全市青年积极投入到抗洪救灾中。
  在安徽滁州市沙河镇油坊村,人们看到的是一幅惨景:油菜、小麦被洪水淹没,水稻秧田、西瓜、棉花被冲得无影无踪,许多人绝望了。此时年轻的女团支部书记马文萍挺身站了出来,她动员带领30多团员青年成立助耕队,冒着瓢泼大雨,踏着泥泞的田埂,起早摸黑,走家串户,苦苦奋战了28天。28天中,他们为灾区困难户义务助耕50多次,收割小麦、油菜185亩,栽种410亩。群众含着泪说:“要不是这些青年团员,我们今年什么粮食也落不下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