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想当初撂荒地无人敢承包看现代成果林竟想毁协议】 想当初
 

【想当初撂荒地无人敢承包看现代成果林竟想毁协议】 想当初

发布时间:2019-04-06 03:51:50 影响了:

  鲁北平原上有一位年轻人叫陈明。从1984年开始,他大胆承包了36亩撂荒地植树造林,并利用林间空地种植多种经济作物。8年来,他个人不仅增加了经济收入,而且为家乡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了大胆尝试,走出了一条以林为主、农林并举、以农养林的致富路子,多次受到市、县、乡的表彰奖励,还分别被团中央、中央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和“全国青少年绿化祖国突击手”称号。然而,他走的是一条曲折奋进的路。
  1984年春,乡党委、政府作出了在撂荒地带营造防护林的规划:实行承包制,一包30年不变。这片撂荒地高洼不平,高处飞沙覆盖,洼处野草丛生,每当大风季节,大风裹着黄沙弥漫天空,当地人称之为“风刮拉”。
  为了落实承包,村委会召开大会,结果根本无人承包。陈明做通了父母的工作,大胆地承包了36亩荒沙地。村委承包办法规定:承包期30年,中途不得转让或毁约;承包费第一年不交,从第二年起,每年交村里320元。乡团委和村林业站的同志伸出援助之手,帮陈明贷了款,购买了树苗。陈明就在飞沙遮天的季节,在地边搭起了小棚,吃住在地里,披星戴月,没白没黑地干,累得腰酸腿疼。3600棵树苗要想在短期内栽上谈何容易,他看看堆积在院里吐嘴出芽的树苗,急得火烧火燎。乡团委知道后,组织近百名中学生帮他植树1000余株,救了他的急。
  树栽完后,陈明琢磨着,植树经济效益虽高,但周期太长,单纯植树就会坐吃山空,必须以短养长,以农促林,以小利养大利。以后几年,他克服重重困难,在林间套种棉花、大豆、地瓜等,使全部林间空地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当年经济收入,而且还加快了土壤的改良进程。正当他满怀信心继续大干的时候,一场罕见的冰雹袭击了他的承包地,田间作物被砸平,大片树林也被砸得伤痕累累。陈明看到这惨不忍睹的景象,心如刀割,想到3年的心血付之冰雹,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灾后,他大胆调整林业结构,把残存的槐树移栽到承包地边上,形成防护林带,中间改栽苹果树,其工作量不亚于当年创业。为了解决水利设施,他又贷款购买了一台柴油机,挖深井一口,并修筑一条长达几百米的水渠。1989年冬,他又投资近2000元整平了土地,大大改善了水浇条件。几年的光景,他的果园已初具规模,果树近千株,1991年收获苹果2000多斤,周围的几千棵槐树,已形成防护林带,呈现出可喜景象。
  土壤条件的改善,促进了果树的生长,带来了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果园越来越显出良好的发展前景,随之带来的是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为此,村里一部分人开始觉得这片当初无人问津的土地是块“大肥肉”,非常眼红。村委会竟不顾当初承包时人人皆知的事实,以群众对此有意见为由,提出了变更办法:要么收回承包地,要么增加承包金(提取全部收益的50%),要么顶责任田。陈明对这种毁约行为非常气愤,提出若要毁约,就得把几年来的投入费及承包地内的树全部作价后再终止承包。村委会的某些人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又以调整土地为由要终止协议。陈明实在没办法就把问题反映到乡县团委。
  乡县团委为维护青年的权益,依据法律、政策,为陈明据理力争,并把问题反映到市里。东营市长亲自了解关于陈明承包荒地植树造林的情况,对陈明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批评村里终止协议没道理。在各级组织依据法律和政策的干预下,陈明的承包协议继续有效。陈明更加坚信党的富民政策不变,大胆地闯他的天下了。这个年轻的共产党员不但自己发家致富,还经常帮助村民们修剪果树、提供药械用具,并予以技术咨询。村民们都说陈明是一只奔向小康的领头雁。陈明听了深有感触地说:没有法律和政策的保护,我就是插上翅膀也难飞呀!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