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开放与独立|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
 

开放与独立|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

发布时间:2019-04-07 05:11:57 影响了:

  写下这个题目,我不由得想起了美国著名小提琴家梅纽因的一番话:“在生活中,许多事情所处的位置是不断互相变换着的。每一个从事艺术活动的人,不管是作者还是演奏者,从表面上看,都是给予的一方。事实上,给予者也是受惠者,纯粹的给予是不存在的。”梅纽因的话,对于我们认识开放与独立的相互关系颇有启示。
  有些青年认为,开放意味着让外国人进来赚我们的钱,得我们的利,长此以往,国家就会丧失独立,民族的生存命脉也会落于他人之手。这是一种善良但又带有一点幼稚的想法。对外开放不可能没有一定程度的财富外流。进口先进设备,引进先进技术,本身就只能在“给予”中实现。不仅如此,为了增强对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吸引力,在生产技术上给国内某些安于守旧的企业以刺激或推动,我们在对外政策中还决定让出一部分国内市场,这些都说明,对外开放绝不可能在资金、财富、市场诸方面一无所失。问题在于是否“失”得其所。简单地将开放与独立对立起来,无助于我们正确地推进开放的进程,实现真正的独立。
  无须否认这样一个事实:不开放,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独立!中华民族曾经长年闭关锁国,然而,其结果则是一部血淋淋的丧权辱国史。封闭不可能带来真正的独立,而开放往往是通向独立、进步的一条重要道路。事实上,如果我们继续甘居落后,不搞开放,对世界先进文明不闻不问,才势必导致国力日衰,重沦挨打之境。因此,真正可能导致主权丧失、独立尽无的,恰在于封闭格局,而不是开放。战后的日本之所以能够以惊人的速度跃居世界经济强国之列,实现了政治、经济上的充分独立,恰在于他们敢于奉行彻底的开放路线,并在全民族倡导一种主动输入外国先进文明的宽容性格。当代中国是否应该如此?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决定了中国有可能更坚定、更明智地走开放之路。开放,在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将不再笼有旧时“租界”的阴影。开放,是有自信力的表现。敢于开放本身就是一种真正的独立精神。
  现代化本身不外是一个开放的以整个国际经济作为背景的比较概念。实行对外开放,可以使我们在横向比较中确定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步骤和突破口,并得到一种外部动力,以加速富国强民的步伐。通过对外开放,发展同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取天下之长补一国之短,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尤其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时代更是如此。在当代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指望可以用封闭的办法建成现代化。同样,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也无法独善其身,而要敢于和善于从其对立面学些东西。不切实际地臆断不开放也可独自建成现代化,“不向资产阶级学习也可以建成社会主义,我认为,这是中非洲居民的心理”。(列宁语)
  对外开放,是我国人民醒悟于沉痛历史灾难后作出的一个郑重选择。尽管长期的闭关自守,使我们对开放不免观望、怀疑、甚至动摇,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不习惯、不适应,但是开放——这扇联接四分之一人类与外部世界的大门,终究已经吱呀作响地打开了。而且,开放以后逐渐取得的历史运动的巨大惯性又分明注定:这扇大门一经启动便将以不可遏制之势而越开越大,敞亮异常。当代中国青年应当高瞻远瞩,看到我们“受惠”于开放的必将远胜于“给予”,从而以极大的使命感去推动整个民族更为自觉地从封闭走向开放。开放,牵动着一代青年的豪情和心扉,寄托着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信念和光明未来。开放,是一篇威武雄壮的“独立宣言”!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