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胃底点状形糜烂严重吗 革命传统教育:从点状走向线形
 

胃底点状形糜烂严重吗 革命传统教育:从点状走向线形

发布时间:2019-04-20 04:06:31 影响了:

  摘 要:当前的革命传统教育已经沦为时令的产物、应景之作,呈现出“点状化”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活动对象点状化、活动过程点状化、活动资源点状化。重构革命传统教育,应当从“点”上升为“面”,即:设计序列,回环上升;精致过程,温润收官;激活资源,形成合力。
  关键词:革命传统教育;点状;线形;策略重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2)09-0015-03
  一、现实扫描
  【案例】
  清明节,某校照例组织中高年级学生去参加祭扫革命烈士墓的活动。在教学楼前集合时,低年级的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挤到走廊上,眼里流露出无比羡慕的眼神。队伍中三年级的孩子因为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内心的激动溢于言表,个个喜形于色,很难看到有“严肃”的氛围。比较之下,高年级的孩子们因为已经参加过“不过如此”的活动,显得非常平静,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
  案例中的场景,是对学校传统教育活动现状的真实描摹。在现代学生心中,扫墓是“春游踏青”,少先队授衔仪式是“队干部佩戴标志的集会”,敬老节活动是“去敬老院送水果糕点、表演节目”,纪念党九十华诞是“唱红歌写征文讲故事”……我们“精心”策划与组织的集体性传统教育活动,留给孩子们更多是碎片式记忆,而距离我们的初衷——对活动意义的认同和升华,并内化为他们的一种精神信仰的目标相距甚远。
  传统教育之所以要坚持开展,是因为这些教育是经过历史的检验和筛选沉淀下来的,是历史与时代的必然选择,是历久弥新的德育拳头产品。她除了有“清明节前后扫墓祭奠英烈”的时间载体外,还应该有“列队默哀、敬献花圈花篮、讲述英烈故事、宣读祭文、表明决心与宣誓”等程序载体。可以这样讲,几十年来我们所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在时间和形式上并无多少变化。为何今天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呢?问题的结症在于我们这个病态的社会和成人——很多时候,我们组织的传统教育活动,只是时令的产物,是应景之作,常常忽略和丢失了“教育人出发的目的”。学校、教师、学生都是为活动而活动,是彻底的“被活动”。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传统教育活动就演变为校园点状“突发事件”,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育效果当然会与当初的构想相去甚远。具体表现为:
  1.活动对象的点状化
  革命传统教育是民族精神文化的核心成分,理应“从娃娃抓起”。但我们从案例中“低年级小朋友争先恐后地挤到走廊上,眼里流露出无比羡慕的眼神”“三年级的孩子们因为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内心的激动溢于言表,个个喜形于色”的描述中,可以读出“低年级小朋友还不具备扫墓、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条件;至今,他们还没有参加过扫墓活动;甚至连春游踏青活动都未开展过”等信息。而够得上“资格”的高年级学生,因为连年都参加形式重复的活动而出现“审美疲劳”,所以就因“不过如此”而平静、无所谓。在活动对象点状化思维的左右下,我们总以为诸如扫墓一类严肃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远离小朋友的认知世界,起不到教育效果,因而舍弃了很多教育契机。其实,即使小朋友真的不能理解活动的意义也无妨,让他们参加活动,至少可以为以后这样的活动“热身”,学到基本的礼仪,懂得基本的程序,感受庄严静穆的氛围。而礼仪与氛围本身,就是一种极好的教育。
  2.活动过程的点状化
  思想教育应该是一种浸润,是悄然无声的缓慢改变和占领,与***式的突飞猛进格格不入。传统教育应该是一张立体的大网,而网结就是一个个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活动,这样的教育才具备延续性和生命力,才能引领学生的精神世界。但当下,传统教育经常是孤峰突起,前无铺垫,后无续章。即使有面上的铺陈,也多是短时间内的狂轰乱炸,暴雨淋旱地,皮焦心硬,起不了多大的作用。甚至于,当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节日到来时,由于上级多部门布置的活动太多太杂,一些学校只好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肢解,以年级、班级乃至于小组为单位,分配任务,突击活动,完事交差。这样,看似一片万紫千红春满园的热闹景象,结果却是,这些绚丽的花草由于根基浅,培土贫瘠,不久便枯萎凋谢,不会结出我们期许的教育之果。
  3.活动资源的点状化
  案例首句中“照例”一词,折射出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形式的局限和单一,除了扫墓还是扫墓。究其原因,其一是组织者对扫墓这一经典活动驾轻就熟,按部就班不费事儿。其二是在当下社区里,也确实难以找到更好的活动资源。经历过枪林弹雨的老革命者已经寥若晨星,年老体衰;散落各处具有纪念意义的名人故居、遗物、文物早已被经济建设的浪潮吞没;至于专门的纪念馆、博物馆,也作为“革命圣地”,并不随时对学生开放。而最为重要的社会群体主流价值观念这一精神资源,已经几乎被时间消磨殆尽,被经济至上的理念所取代。革命传统在成人世界的群体失忆,造成传承的短路和断层。所以,一提及革命传统教育,我们就不得不想起那个唯一——革命烈士墓。
  二、策略重构
  传统即文化,文化是历史延续下来的,而不是在短期内可以突击打造和人为制造的。制造出来的文化,终究是畸形且容易夭折的,不会变为传统。和所有传统教育一样,革命传统教育应该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熏陶浸润,应该有一以贯之的不懈坚持,应该有“时时事事处处人人”的全面涵盖。就某一项传统教育而言,不应该仅仅是一场集会或一次活动的“点”,更应当是一条有起点有过程有结局的“线”。某一次集会或活动,只能是革命传统教育乐曲中一个铿锵有力的音符,只有将其巧妙、连续地组合起来,才能成为荡气回肠的恢弘乐章。
  1.设计序列,回环上升
  毋庸讳言,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确实远离了现代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他们几乎没有相应的体验。没有经验参与的教育活动,是无法激荡起孩子们内心的情感的。没有情感的参与和投入,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只会止于表面的热闹,而无法触及深处的灵魂。所以,传统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建立经验,培植体验。我们应该知晓,革命传统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革命传统教育也绝不是中高年级学生才应该拥有的“教育福利”,儿童从有记忆开始,就应当进行革命传统的启蒙教育。从学校层面来说,不同的年级应该有不同的传统教育内容,而不是年复一年的扫墓。低年级学生,可以听、讲和阅读革命小故事,说唱儿歌、童谣,看简短的影视剧。中高年级学生,可以参观革命圣地、博物馆,走访老革命;初高中的学生,可以组织开展假期长途寻访,重走红色之路,开展影视剧评等活动。这样,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适合于他们的活动内容,都能序列化地接受革命传统思想的熏陶。早期的教育熏陶是后期的铺垫和准备,后期的活动是先期的巩固、升华、深入。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容的升级,相关知识、阅历、情感的积淀和增值,后面的活动较前面的活动,会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革命传统的精神丰碑会越来越高大,基石会越来越坚实。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