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关于发展农业旅游的调研报告|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农业旅游的调研报告|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9-06-04 14:39:13 影响了: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关于发展农业旅游的调研报告第二篇:关于发展农业旅游的调研报告第三篇:关于汉中市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第四篇:关于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调研报告第五篇:关于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调研报告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关于发展农业旅游的调研报告

所谓农业旅游,就是指利用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活动、田园景观及农村文化等资源,经过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而成的适合广大民众体验农业与休闲游憩的一种新兴产业,是将生产、生活及生态结为一体的旅游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追求旅游需求的多样性以及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然的理念深化,农业旅游的市场前景日益广阔,开发农业旅游的条件日趋成熟,发展农业旅游的成效日益凸现,它必将成为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因此,围绕“如何加快发展我县农业旅游”这一课题,我们开展了专题调研,并形成了一些初浅的看法。一、关于我县发展农业旅游的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我县发展农业旅游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在动力和现实条件。从调研情况看,归纳起来其有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性”上:(一)、从宏观形势看,发展我县农业旅游具有必然性。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必然性涵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是必然性的具体体现。农业旅游的兴起,看似偶然,但其实质是必然的。现阶段,我县发展农业旅游,其必然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国际、国内的成功经验。发展农业旅游最早起源于欧洲,目前欧美、日本、台湾等国家或地区非常盛行。我国珠三角地区是发展农业旅游起步较早的地方,在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始兴农业旅游,到今天为止,广东省颇具规模的农业(农庄)旅游景区达到100多家。长三角地区的农业旅游发展迅速,近年来涌现了一大批的典型。江苏南京把农业旅游开发作为跳出农业抓农业的新思路,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型、民俗文化型等各种类型的农业旅游模式,2014年农业旅游接待游客13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达3.48亿元;浙江临安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度假村和“农家乐”旅游度假区,2014年250余户农民共接待游客2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000万元;上海南汇的桃花节每年一届,2014年4月光9日一天就接待游客4万多人次,其中,仅南汇桃花村就达1万人次;浙江余姚的杨梅节今年开游一周就吸引3万游客前去品梅观光。山东地区的农业旅游也很成功,如山东枣庄、临沂出现的一批万亩规模的石榴园、梨园、枣园、板栗园、银杏园等。上述这些成功案例为我县发展农业旅游提供了有益启示,也增强了我们的信心。二是现阶段人们旅游需求的必然选择。向往自然、崇尚自然、追求自(请帮助宣传好范文 网:WWW.hAOWoRd.cOM)然是人的一种天性,也是人们追求美的一种体现,更是人们出游的一种动力。近几年来,人们旅游消费的观念、消费方式正逐渐发生变化,人们在旅游活动中更加注重亲身的体验、参与,更加注重环境的要求,这种需求为广大农村蓬勃兴起的农业旅游项目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在广大农村的不同地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耕文化、民俗习俗,而且,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产品品种更加丰富、特色更加明显,这为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旅游活动奠定了深厚的资源基础。科学、合理地利用和开发这些资源,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广大游客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求新、求异、求知的心理诉求。据了解,西班牙有85的游客利用周末驾车前往100—150公里以内农场参与农业旅游活动。北京市有40.6的居民把中短途乡间旅游作为双休日休闲的第一选择。由此可见,发展农业旅游的市场前景非常乐观。三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附加值的必由之路。“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增加农民收入、而基础在于调整产业结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回顾农业发展史,我国走了一条“以粮为纲——提高粮径比例——发展一优两高农业、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的路子,在每个阶段,对农民增加收入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但到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拓展农民增收空间。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发展农业旅游是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必由之路。发展农业旅游,可以加速推进农村非农化,实现一产与三产的有机结合,通过旅游,带动农村交通运输、商业饮食、文化娱乐、农产品加工,加快产生一批“离土不离乡”的劳动者,使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旅游服务业中去;据统计分析,农业旅游每增加1名直接从业者,就会增加相关从业者5名。发展农业旅游,可以大幅提高农业附加值,使农产品多项、多次增值,形成“农业养旅游、旅游促农业”的良性互动机制。据广东肇庆的广新农业生态园统计分析,2014年共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营业额收入达1500多万元,其中,农产品直接销售收入仅为20(二)、从我县农村、农业自身因素看,发展我县农业旅游具有现实性。我县是典型的平原江南水乡,农业基础比较扎实,农业产业化发展在全省名列前茅。这为我县发展农业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有”:一是农业产业化有基础。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在“一优两高”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我县初步形成了三条农业产业带,即以魏塘、大云为主的绿色

产业带(大棚无公害瓜果、蔬菜),以姚庄、干窑为主的白色产业带(蘑菇、食用菌),以丁栅、陶庄、天凝为主的蓝色产业带(淡水养殖)。2014年,全县瓜果蔬菜种植面积达25.92万亩,蘑菇(食用菌)种植面积达2630万平方尺,淡水养殖面积达3.64万亩。而且,我县的农产品60销往上海,成为城市居民的理想选择,这为农业旅游开发“农家菜”奠定了基础。二是现代农业园区有亮点。近年来,我县积极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同时,大力整合农业(渔业)资源,使之做大做强,从而产生了有一定规模、一定档次的现代农业(渔业)园区。如大云的“碧云花园”,由大光服饰有限公司老板投资近2014万元,集花卉生产、科研、休闲、观光于一体,占地达1350亩,其规模、生态、效益在嘉兴地区首屈一指。又如丁栅“现代渔业园区”,占地513亩,涉及20多户渔民,由嘉善六塔鳖业有限公司提供技术及销售服务,其养殖的生态鳖享誉江浙沪一带。三是特色农产品有品牌。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我县十分注重品牌建设,不断引进优良品种、采用先进技术,并且加大农产品管理及营销宣传力度,从而形成一批省优、市优及省市著名商标。如中国蘑菇之乡、中国蜜梨之乡、中国甲鱼之乡、中国蕃茄之乡、中国鲜切花之乡、中国甜瓜之乡。“锦雪牌”黄桃、“六塔牌”鳖、“惠绿牌”蜜梨、“大云牌”鲜切花等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品牌。上述这些农业成果为开发农业采摘游等旅游项目提供了可能。四是节庆活动有起步。近年来,我县除成功举办中国·古镇西塘文化旅游节之外,许多镇从各自的实际出发,结合产业优势及区域特色,也相继举办了一系列的节庆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知名度,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区域特色的深化。如陶庄镇成功地举办了汾湖河鲜美食节和民间文化艺术节;大云镇举办了花乡艺术节、魏塘镇举办了甜瓜节、惠民镇举办了蜜梨节;尤其是姚庄镇连续举办了五届黄桃节,规模之大、影响之深,“黄桃推介上首都北京、锦雪黄桃进钓鱼台宾馆”。这些节庆活动,不仅为农业造势,也可为旅游搭台,经过改造,可以转化为农业旅游吸引物。五是城乡一体化有推进。实施城乡一体化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为开发农业旅游创造优良的环境。“千村万户”村庄整治工程,必将极大地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使生活、生态得到有机的统一。到2014年底,我县已完成4个示范村、40个整治村建设任务,从已完成的自然村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绿化成荫、河岸整齐、瓦房清洁,江南水乡村落韵味更加浓郁。因此,在城乡一体化推进过程中,选择有一定文化底蕴、产业有特色的自然村,通过科学规划,有计划地开发农家乐旅游、农业旅游项目,其成功率相对比较高。(三)从我县旅游业发展状况看,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具有可能性。农业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旅游资源,而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拉动这种转化、加速这种转变。目前,我县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这种转化,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这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客源市场有依托。我县从1997年起开发古镇西塘旅游,经过几年的努力,西塘古镇游已形成品牌,旅游市场从长三角一级市场扩大到境外市场,游客以平均每年2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全县以古镇西塘为龙头,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4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达231万人次。开发农业旅游可以依托我县现有的影响力和客源市场,经过精心的策划包装,依托现有景区,针对部分游客群体,实施串线运行,定向推介,使农业旅游点早产出、早得益。二是旅游产品可互补。根据我县旅游资源的特点,其旅游主题确定为“水乡、古镇、田园”。水乡就是要围绕江南水乡这个背景,做足做好水的文章;古镇就是要围绕西塘古镇文化,做足做好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文章;田园就是要围绕农业(农村)资源,做足做好资源转化的文章。上述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要把我县打造成长三角地区的旅游强县、着力提升我县旅游竞争力,必须总体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分段推进,通过开发建设,不断丰富我县的旅游产品,不断优化我县旅游产品的结构,真正做到相互补充、互为促进、全面发展,从而使旅游业成为拉动第三产业乃至全县经济的重要产业。三是区域优势作保证。我县地处长三角地区腹地,紧靠周边大中城市,交通十分便捷,这为发展农业旅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专家认为,地处都市郊区、离大都市100公里左右是发展农业旅游的最佳区域。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自驾车族不断增大,双休日假日旅游流行。因此,我县距上海、杭州、苏州均在100公里左右和一小时“通达”的中心地带,这在客观上为开发农业旅游提供保证、形成优势。在看到有利因素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不利因素。从调研情况看,我们认为,我县在发展农业旅游上还存在着五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发展农业旅游的意识还不够强。广大农户对什么是农业旅游、怎样发展农业旅游等问题理解不深、认识不透,还缺乏必要的、系统的宣传、引导和鼓励措施,因此,发展农业旅游的社会环境和群众基础不够扎实。二是农业旅游功能的培育不够。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已不再是陌生的名字,但在实施中还没有真正按照农业旅游的要求,许多地方包括一些现代农业(渔业)园区还仅仅停留在农业功能培育上,侧重于种植、养殖或一般性的现场会式参观考察。而对于旅游功能(吃、住、行、游、购、娱)的开发还是一张白纸。三是农业旅游专题规划滞后。目前,全县各镇还没有一个涉及农业旅游的专题规划。动作相对快一点的镇有:姚庄镇选择黄桃专业村——北鹤村正在编制农业旅游专题规划;西塘荷池村请旅游专家实地考察,并打算编制乡村旅游专题规划。四是农业旅游的外部环境不理想。农业旅游开发所需的配套道路建设、田园绿化环境、周边卫生环境、河道水质等等,都有待于进一步下大力气加以改善。五是农业季节性太强。这给农业旅游造成淡旺季落差明显。而且,有的农作物开花或结果的周期相对比较短,这在客观上也给农业旅游开发产生一定难度。二、关于加快发展我县农业旅游的对策措施。为了加快我县农业旅游的发展,我们必须因势利导、扬长避短,针对不利因素,认真研究对策措施,切实解决发展过程中问题与不足。我们认为,下一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着力解决“四大体系”问题:(一)加强引导,牢固树立发展农业旅游的思想体系。农业旅游在我县可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至今还没有完全起步。任何事物的发展,在起始阶段必须抓好统一思想这个牛鼻子,因为思想是行动的指导,有了正确思想才会有正确的行动。加快发展我县农业旅游,首先必须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扎实的群众基础。对此,全县上下要积极做好“三有”文章:一是有目标。要把发展农业旅游作为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应有之义,把它放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领导干部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认真加以研究,加大行政推动力度。二是有眼光。要树立新的旅游资源观,充分认识农业旅游资源的内涵及利用开发的价值。就全县而言,可以先在一些资源突出、环境优美、区位较好的镇先进行开发,把农业资源真正转化为旅游资源,进而开发形成旅游产业。三是有结合。要克服把农业旅游简单地等同于一般农业的错误观点。实际上,农业旅游是一种新兴的特色农业,是一种把农业功能与旅游功能相互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以农业经营为基础,与旅游服务有机结合,从而形成高于一般农业的新兴产业,它的产出及附加值远远高于农业自身产出的价值。(二)、加强规划,积极培育发展农业旅游的产品体系。发展农业旅游,规划是前提。通过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产品构成、开发重点、政策措施等内容和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合理整合资源。在规划过程中要体现“一、二、三、四”的要求,即“一化(规模化)”:在农业产业规模化的基础上,规划开发农业旅游,这样容易形成产品特色和区域规模。因此,农业旅游点必须要种植或养殖相对集中、形成一定联片规模。“二种经营模式”:一是政府主导,分户联片经营,并逐步形成“农业旅游合作社”。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组织化程度,克服“小规模、分散化”的家庭经营弊端,它可以带动广大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参与的热情,有助于提高广大参与农户的收入,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主要模式。二是政府引导,业主集中经营,并逐步形成“农业旅游公司”。这种模式适宜于在现代农业(渔业)园区的基础上,经过规划开发逐步建设起来,它的特点是一次性投资额相对较大、设施较为完备、要求也相对高一点。“三大类型”:一是农家乐,以农户家庭为基础,经过投入改造达到一定的硬件标准,开办农家旅馆、农家菜馆及农事活动。二是民俗旅游,以本地传统文化及民间艺术、习俗为吸引物,经过策划形成可供游客观赏或参与的旅游项目,从而满足游客的精神享受和心理需求。三是农业观光游,以农业生产经营为基础,以各类农产品为吸引物,推出采摘旅游等项目,让游客得到体验、感受。“四个性”:一是注意区域性,要把农业旅游规划建设与全县“三区一中心”旅游总体规划相衔接,以总体规划统领专题规划。二是注意基础性,要把农业旅游与农业产业化规划相衔接,以农业产业化规划为基础,结合旅游特点和要求,突出重点、选准突破口。三是注

意特色性,要把农业旅游与培育旅游特色专业村相衔接,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全县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点。四是注意生态性,要把农业旅游与全县生态县规划建设相衔接,以生态县建设为总目标,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以“千村万户整治工程”为契机,把生态村建设与农家乐旅游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广大农户保护环境、建设家园的内在动力。(三)、加大扶持,不断优化发展农业旅游的政策体系。农业旅游涉及到方方面面,它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定的政策给予扶持和拉动。就目前而言,可重点抓四个环节:一是投入政策。一方面要建立县镇二级政府投入农业旅游的基金,为发展农业旅游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真正起到政府在旅游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要为工商资本投入农业旅游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舆论环境、社会环境、服务环境。二是税收与信贷政策。在农业旅游的起步阶段,给予税收扶持。我们建议,一定三年给予开发农业旅游的农户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要建立农业旅游信贷扶持基金,筛选确定一批县级重点农业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加大信贷扶持力度。三是用地政策。凡涉及农业旅游开发中少量的非农用地,有关部门要优先予以妥善解决。要对农业旅游规模化经营中涉及的少量土地流转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及时出台相应的政策,既满足旅游需要,又避免农户间的矛盾。要研究出台农户围绕农业旅游规划调整种植或养殖结构的扶持政策。四是考核奖励政策。要把发展农业旅游列入各镇经济发展目标任务考核体系之中,对于成效明显、成绩突出,对全县示范作用大的镇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一些诚信经营、规范服务、增收明显的典型农户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四)加强管理,努力营造发展农业旅游的环境体系。为了高标准、高起点地开发我县的农业旅游,我们要在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认真抓好管理这个基础,使之良性、有序发展。重点要做好四件事:一是加强农业旅游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分级做好培训教育,积极培养既懂农业、又懂旅游、离土不离乡的农业旅游经营者和管理者队伍,做到开发一批、培养一批。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旅游的通达性,完善农业旅游的各项配套设施,努力提高旅游服务的水准,特别是要建立、健全农家乐服务管理中心。三是加强生态村镇建设,建设一流的旅游环境。四是加强星级品牌建设,按照浙江省“乡村旅游点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的标准,规范运作,及时做好星级评定管理,树立一批典型,示范带动一批农户,从而使农业旅游发挥更大的效应,真正成为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把“金钥匙”

第二篇:关于发展农业旅游的调研报告

所谓农业旅游,就是指利用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活动、田园景观及农村文化等资源,经过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而成的适合广大民众体验农业与休闲游憩的一种新兴产业,是将生产、生活及生态结为一体的旅游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追求旅游需求的多样性以及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然的理念深化,农业旅游的市场前景日益广阔,开发农业旅游的条件日趋成熟,发展农业旅游的成效日益凸现,它必将成为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因此,围绕“如何加快发展我县农业旅游”这一课题,我们开展了专题调研,并形成了一些初浅的看法。一、关于我县发展农业旅游的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我县发展农业旅游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在动力和现实条件。从调研情况看,归纳起来其有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性”上:(一)、从宏观形势看,发展我县农业旅游具有必然性。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必然性涵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是必然性的具体体现。农业旅游的兴起,看似偶然,但其实质是必然的。现阶段,我县发展农业旅游,其必然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国际、国内的成功经验。发展农业旅游最早起源于欧洲,目前欧美、日本、台湾等国家或地区非常盛行。我国珠三角地区是发展农业旅游起步较早的地方,在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始兴农业旅游,到今天为止,广东省颇具规模的农业(农庄)旅游景区达到100多家。长三角地区的农业旅游发展迅速,近年来涌现了一大批的典型。江苏南京把农业旅游开发作为跳出农业抓农业的新思路,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型、民俗文化型等各种类型的农业旅游模式,2014年农业旅游接待游客13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达3.48亿元;浙江临安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度假村和“农家乐”旅游度假区,2014年250余户农民共接待游客2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000万元;上海南汇的桃花节每年一届,2014年4月光9日一天就接待游客4万多人次,其中,仅南汇桃花村就达1万人次;浙江余姚的杨梅节今年开游一周就吸引3万游客前去品梅观光。山东地区的农业旅游也很成功,如山东枣庄、临沂出现的一批万亩规模的石榴园、梨园、枣园、板栗园、银杏园等。上述这些成功案例为我县发展农业旅游提供了有益启示,也增强了我们的信心。二是现阶段人们旅游需求的必然选择。向往自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是人的一种天性,也是人们追求美的一种体现,更是人们出游的一种动力。近几年来,人们旅游消费的观念、消费方式正逐渐发生变化,人们在旅游活动中更加注重亲身的体验、参与,更加注重环境的要求,这种需求为广大农村蓬勃兴起的农业旅游项目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在广大农村的不同地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耕文化、民俗习俗,而且,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产品品种更加丰富、特色更加明显,这为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旅游活动奠定了深厚的资源基础。科学、合理地利用和开发这些资源,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广大游客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求新、求异、求知的心理诉求。据了解,西班牙有85的游客利用周末驾车前往100—150公里以内农场参与农业旅游活动。北京市有40.6的居民把中短途乡间旅游作为双休日休闲的第一选择。由此可见,发展农业旅游的市场前景非常乐观。三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附加值的必由之路。“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增加农民收入、而基础在于调整产业结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回顾农业发展史,我国走了一条“以粮为纲——提高粮径比例——发展一优两高农业、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的路子,在每个阶段,对农民增加收入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但到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拓展农民增收空间。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发展农业旅游是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必由之路。发展农业旅游,可以加速推进农村非农化,实现一产与三产的有机结合,通过旅游,带动农村交通运输、商业饮食、文化娱乐、农产品加工,加快产生一批“离土不离乡”的劳动者,使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旅游服务业中去;据统计分析,农业旅游每增加1名直接从业者,就会增加相关从业者5名。发展农业旅游,可以大幅提高农业附加值,使农产品多项、多次增值,形成“农业养旅游、旅游促农业”的良性互动机制。据广东肇庆的广新农业生态园统计分析,2014年共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营业额收入达1500多万元,其中,农产品直接销售收入仅为20(二)、从我县农村、农业自身因素看,发展我县农业旅游具有现实性。我县是典型的平原江南水乡,农业基础比较扎实,农业产业化发展在全省名列前茅。这为我县发展农业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有”:一是农业产业化有基础。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在“一优两高”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我县初步形成了三条农业产业带,即以魏塘、大云为主的绿色

第三篇:关于汉中市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汉中市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汉中市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现状

所谓休闲农业、旅游农业,是指以农村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提供旅游、休闲娱乐、体验“三农”的新型农业经营形态。是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一个新兴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一种新选择、新亮点。我市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最初兴起以钓鱼休闲、品农家菜、赏农家景等为主体的“农家乐”。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特色农业景观、民俗风情、民俗文化、农家休闲、田园风光、特种动物养殖为主体的休闲农业、旅游农业产业。到2014年底,我市已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2个,从事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的规模以上企业12户,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园6个、农业观光采摘园6个,全市共有农家乐306户,休闲农庄35户。全市休闲农业、旅游农业从业人员2500人,资产总额4.5亿元,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实现利润4000万元,上缴税金800万元,年农产品销售收入1.5亿元。

我市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的主要类型有:

(一)特色农业观光基地类。近年来,我市围绕“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汉中”战略,大力发展“猪、药、茶、菜”及粮油加工等几大主导产业,突出抓了“三个六”(60万亩高产密植生态茶园、60万亩优质柑桔和600万头生猪)建设,做精做细优质粮、油、中药材、蔬菜、花卉五个特色产业,涌现了以西乡县万亩有机茶园、城固县20万亩桔园、汉中百万亩油菜花、洋县千亩梨园、汉台宗营万亩花木基地、西乡县樱桃沟等为龙头的特色农业旅游观光基地以及以西乡县午子绿茶有限公司、城固泛亚绿色食品公司、城固县磷光食品公司、宁强县羌州食品公司、西乡县鹏翔茶叶有限公司、留坝县佳士森药业公司等为龙头的汉中农产品及土特产品加工企业。

(二)秦巴民俗风情类。汉中地处秦巴山区,民俗资源丰富,依托巴山民歌、陕南剪纸、陕南号子、汉中曲子、民间婚俗、镇巴唢呐、洋县木偶汉调桄桄剧、龙灯社火(跑旱船、狮子舞、跑竹马、龙灯舞、社火)等特色秦巴民俗风情,涌现出民歌村、诗歌社、剪纸村、社火村及宁强青木川、汉台苏景园、汉中民俗村、汉中奇石馆等一批特色人文景观和休闲娱乐场所。

(三)城郊田园风光类。近年来,随着我市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的发展,一批田园风光类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在城市周围勃然兴起,且各具特色。如汉中荷花园、汉中牡丹园、陕南珍稀植物园、南郑县花果山、汉中楠竹园、南郑圣水桃园山庄等企业,这些企业特点是围绕中心城市,营造特色田园风光,在城市近郊发展,方便城市人群周末或假日旅游。

(四)特种养殖类。近年来,随着农家乐和各种休闲山庄的兴起,我市特色养殖业悄然

兴起,满足了人们的垂钓、捕捉乐趣和多样饮食文化需求。汉中的各种鱼塘在各城市周边星罗密布,可以满足人们的垂钓乐趣,大鲵、火鸡、鳖、野鸡、野兔等特种动物养殖在部分地方成为一种时尚,如城固香格里拉、白杨寨狩猎场、南郑县新集鳖养殖场等富有特色的休闲农业企业,让游客在自己垂钓鱼类和捕捉野味的的同时,也品尝到其特有的风味。

(五)景区周边农家乐类。我市民胜古迹众多,目前已建成国家a级景区13家,其中4a级景区1家,3a级旅游区6家,这些旅游资源给有经济意识的老板和景区周边的农民带来勃勃生机,他们依托优美的自然景观、奇异的山水、绿色森林、静荡的湖水,开设观山、赏景、登山、森林浴、水上游乐等活动,兴建一批休闲、娱乐、餐饮设施,兴办“农家乐”、“度假村”,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让游客在感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同时品尝汉中的特色风味小吃。

二、我市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和周边地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一)缺乏科学有效规划。一方面是一些县区重视不够,没有把发展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战略以上缺少研究,工作中找不到抓手,导致部分县区休闲农业发展缓慢;另一方面,当前我市的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发展基本处于自发生存、无序发展的状态,缺乏整体规划,定位不准确,导致在发展过程中项目设计雷同,功能不配套,简单仿效,粗放经营。

(二)产业规模小,发展不平衡。我市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经济总量依然很小,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占比低,休闲农业企业数量少,规模企业更少,旅游农业带动能力弱,产业要素没有形成完整产业链,在农副土特产品加工及营销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县区间发展不平衡,除城固县桔园和西乡县樱桃沟、茶园形成一定品牌效应、定位准确外,其余县区的休闲农业尚处于摸索发展阶段。

(三)公共服务不完善,设施建设滞后。在我市已经形成的几个主要的休闲农业、旅游农业景点,由于地方财力有限,投入不足,导致链接景区的道路等级低、通行能力有限,景区停车泊位少、厕所少,供电、供水、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不到位,客房?餐厅?茶楼等主要设施卫生状况差,安全保卫措施不到位。其余休闲农业设施、条件更待加强。

(四)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一方面,我市休闲农业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整体建设水平低,规模小,设施简陋,内容单调,基本处于低、小、散乱状况,缺少高品位、高档次、多功能、知识型的休闲园区。另一方面,休闲农业经营者自身组织能力及管理技能不足,往往凭经验决策,明显跟不上市场对其发展的要求;同时,多数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缺少必要的培训,素质和服务水平低,管理水平差。个别休闲农业、旅游农业企业还存在环境卫生差、经营秩序乱、诚信缺失、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三、汉中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的的资源和条件

汉中有特有的自然条件、浓郁的民俗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日益改善的交通环境,为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农业提供了诸多有利的条件。

(一)特有的自然环境。汉中是地球上同纬度生态最好的地方,被誉为“西北小江南”,是西北第一家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也是我国首个野外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国家“南水北调”汉江水源头保护地;洋县华阳风景区、黎坪国家森林公园、紫柏山旅游风景区、午子山、褒谷口石门景区、红寺湖、南湖等自然景观各具特色、引人入胜。汉中有西北最大的柑枯生产基地,城固二十万亩枯园,金秋时节桔红橙黄,游园采桔,其乐融融;汉中有全国第二大樱桃基地,西乡樱桃沟花开时节,山林尽染,绚丽多彩,十里飘香;汉中还有百万亩油菜、六十万亩的茶园,每到春季,沿江两岸百里金黄,蜂飞蝶舞,令人心旷神怡。这些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农业资源,为汉中的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

(二)浓郁的民俗风情。汉中民俗,特别是秦巴民俗绚丽多彩,诸如生产生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人生礼仪、信仰崇拜、娱乐游艺等,是汉中文化遗产的立体史籍。汉中地处秦岭和巴山之间,处于荆楚、巴蜀、秦陇三大文化的撞击之中,其特产、饮食、习俗都具有过渡性的特点。历史上“湖广填陕南”,南北移民,五方杂处,从而使汉中的民俗兼四方特色。汉中传统戏曲种类很多,有京剧、秦腔、汉剧、歌剧、话剧、汉中曲子、相声等。跑旱船、狮子舞、跑竹马、龙灯舞、社火(分高跷、芯子)等民俗别具风情。特有的秦巴民俗风情,为我市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

(三)悠久的历史文化。汉中两汉三国文化底蕴厚重,是汉朝、汉人、汉族、汉语、汉文化等称谓的发源地,全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13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汉中市是国务院于1994年第三批颁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014年度又获“中国最佳历史文化魅力城市”殊荣。独特的城市名片,悠久的古文化底蕴,使其在整个西北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显示出汉中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四)日益完善的交通网络。汉中处于川陕交通联系的枢纽地带,是陕西的南大门,自古就是关中通往巴蜀的咽喉,自周朝起在各不同历史时期开通了陈仓、褒斜、傥骆、子午、荔枝、金牛和米仓等著名古栈道,汉中因而成为闻名遐尔的“古栈道之乡”。西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改善了汉中市的交通条件,缩短与西安、成都的距离,并被纳入西安、成都都市辐射圈内。十天高速、宝巴高速,还有西汉蓉客运专线、新飞机场的建设,对休闲农业发展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政府通过县乡公路砂改油和村村通建设,通往各景点小交通条件明显改观,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网,为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四、加快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已成为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型产业之一,它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增长点,有

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有效促进农业资源要素整合,是较理想的农业转型升级目标模式,符合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特别是对于属于南水北调汉江源头保护地的汉中来说,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生态保护要求标准较高,发展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既符合汉中市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的要求,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富集的资源优势,取得多重效益。因此,各级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共识,将其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长远工程抓好抓实。

(二)科学规划,健康发展。一是搞好科学规划。要切实制订好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发展规划,明确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尽量避免盲目发展、无序发展,坚持与区域范围内的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城镇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合理选点,科学布局,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县域经济的重要内容。二是规范管理。尽快理顺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的管理体制,加快制定管理办法,规范项目开发中服务设施占地、准入资格、经营范围、活动内容、经营单位的服务质量标准、星级评定行为。加强对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帮助提高素质和服务水平;组织休闲农业业主到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开拓视野、提升服务手段和拓展服务功能。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市场为导向,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市外资本投资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四是鼓励农民工返乡发展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发展地方经济。

(三)突出特色,综合开发。各地要根据本地的农业特色结合地理特点、人文景观、资源优势,精心规划,合理布局。各县区要确定自己的产业特色,汉台、南郑应围绕中心城区和“一江两岸”景带,在中心城市周围,积极发展城郊田园风光类、特种养殖类休闲农业,要依托汉台花卉基地、褒河鲜鱼一条街及天台山、南湖、红寺湖、黎坪森林公园等旅游风景区,大力发展景点周围农家乐;城固要继续在柑桔上下功夫,加大对桔园景区的投入力度,开发多种旅游产品和项目,丰富旅游内容;西乡县继续打造樱桃沟和茶园两张名片,做精品牌,扩大影响力;洋县要持续打造梨园品牌,在梨园面积、景区开发上下功夫,同时搞好华阳风景区建设;勉县要依托武侯祠、武侯墓两大知名旅游景点,围绕景点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留坝县继续打造古栈道漂流、高山草甸旅游等休闲农业旅游品牌;宁强县要依托羌州文化和青木川古镇,突出民俗风情类休闲农业;略阳县要依托嘉陵江纵贯县境,形成广阔水域和悠久历史文化的资源优势,开发以观光游憩、休闲度假为主,集水上娱乐、森林探险、农业观光、地貌欣赏、商务会议为一体的综合休闲农业;镇巴县要发掘巴山民歌、陕南号子、汉中曲子、镇巴唢呐等秦巴风俗文化,形成产业;佛坪继续开发好山茱萸旅游项目。各地要在突出区位特色、依托资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同时,根据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创新发展模式和项目、形成旅游新亮点。

(四)打造精品,示范带动。要抓好精品示范样板,为发展高品位的休闲农业打好基础,做好示范。在此方面,我市西乡县、城固县等县区探索出一条新路。其中,西乡樱桃沟连片种植12300亩,已成为我国第二大樱桃生产基地、国家级农业示范观光园。近年来,西乡县政府依托樱桃沟资源,按照国家aaaa级景区标准设计樱桃沟旅游规划,制定了集休闲、娱乐、度假于一体的高水平建设规划;采用德国风格,修订了景区建房、旅游设施等开发项目;

新建三条通景区的公路,加大了景点设施建设力度;2014年樱桃节期间,有41.1万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旅游综合收入达2179.5万元。城固县依托近20万亩无公害绿色橘柑基地,按照“生态游、休闲型、农家式”发展模式,精心设计“桔园一日游”和“桔园农家游”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改造柑橘观光园环山道路15公里,在橘园景区规划建成两个1000至2014泊位的大型停车场,重点扶持柑橘主产区橘园镇刘家营村、杨西营村2个农家乐集群点,帮助橘农建起60余家“农家乐”。相继建成荷花园、天逸园、湑水苑、香格里拉休闲中心等19处乡村农业观光点和郊区休闲场所。推出登山、漂流、垂钓、荡舟、赏橘游园、品特色腊肉等特色乡村游项目,游人既体验到采摘丰收金橘的愉悦,也领略到吃农家饭、住农家院的惬意。2014年,该县农家乐累计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00多万元。挖掘西乡、城固县经验,将精品做精,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其它县区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的快速发展。

(五)落实政策,营造环境。一是要加大政策扶持。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建议市上尽早出台有关支持和鼓励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明确有关优惠政策和措施。二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市级要建立和安排专项资金,对休闲农业发展好的县区及一些经营特色明显、带动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足、运作规范的休闲农业企业给予扶持和奖励;对一些重点休闲农业景点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进一步优化服务。要切实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休闲农业项目审批、办证等过程中提供方便,减免相关费用,坚决防止“四乱”发生。四是要加强宣传。各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加快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的重要意义、重大作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汉中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要重视形象策划与包装,打造品牌,吸引游客,从而促进我市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做大、做精、做强,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汉中市乡镇企业局

二〇一四年八月十九日

第四篇:关于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在陪同领导下乡调研时,我结合历年来组织乡村风情桃花会的体会,联系当前全国各地迅猛发展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热,对××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现状、潜力 、优势、发展方向以及政府应采取的引导、扶持措施作了调查,连同粗浅的思考,一并报告如下:

、国内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与××区的现状

旅游作为一项产业,在我国兴起虽然只有20多年的时间,但特点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旅游热点已经从古都名城和名寺古刹回归自然。随着五一节由大长假变为小长假和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设立,中短途旅游成了旅游主流,而在中短途旅游中,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就成了游客首选。原因就是住烦了高楼大厦,想体验一下土窑洞的感觉,吃腻了生猛海鲜,想吃土饭土菜换口味。据媒体报道,北京市每年有1000万人次到京郊和河北、天津等地参加农夫一日游、樵夫一日游,吃农家饭,住农家炕,采摘新鲜瓜果,体验农家生活,四川省成都市双休日每天有20万人在郊区度过。陕西省合川县利用文秘杂烩网滩上的一块湿地开发的合川湿地旅游区,则成了西安市民双休日的旅游热点,成为陕西省的旅游紧点、收入大户。运城市夏县利用一个小型水库开发的泗交漂流项目,每天都有几千游客。就连曲沃海头村的全鱼宴和洪洞县的农家炖土鸡,也吸引了临汾城里的人常常光顾,不预定还吃不上。

相比之下,××区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却起步晚、发展慢,除贺家庄乡与临汾铁旅举办的乡村风情桃花会外,其余都是些星星点点的,虽然属于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范畴却形不成产业的“个体户”,政府有关部门也未列入工作议程,农业部门认为是旅游部门的职能,旅游部门认为是农业部门的职能。因此,××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目前仍处于自发、无序、盲目的状态,与全国、全省及至周边市县相比差距极大。

二、××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优势和潜力

××区作为临汾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晋南中心城市,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条件和基础。

1、客源充足。××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最大的优势就是临汾市人多。临汾市区有常住人口50万,流动人口20万以上,按每年50万人,每人两次计算,每年可有100万人次到郊区旅游,他们要在吃、行、玩、购等方面消费,按每人消费100元计算,可为农村增加1个亿的收入,这样计算,并不是空穴来风,以贺家庄桃花会为例,2014第六届桃花会因为免除了门票,半个月就有10万以上游客,李家庄村民在餐饮、农产品销售、存车等方面毛收入达50万元(由于接待条件有限,仅有10%左右的游客可在桃花会就餐)。

2、资源丰富。临汾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的母亲河穿境而过,汾河两岸的滩涂、湿地、溪流、泉水、山岭、森林以及古遗址、古村落、古墓葬都是我们可以开发的资源,加之近年来发展现代农业的成果,如土门的千亩红堤、乔李的万亩辣椒、吴村的万亩林网、金殿的千亩莲菜、卧虎山万亩荒山绿化等,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3、条件较好。经过多年建设,我区广大农村交通、供电、供水、卫生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生态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荒山绿化、滩涂绿化、通道绿化、村庄院落绿化的成果都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

具备了客源充足、资源丰富、条件较好的优势,只要充分利用、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一定会尽快起步,并且由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成为农业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于发展××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建议

(一)发展思路

我根据对全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粗浅认识,初步提出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是:以打造尧文化旅游观光农业为核心,以生态农业、田园风光、民情风俗、历史古迹和人文文化为主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重点发展并形成“农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民俗文化游”和“自然生态游”四种模式,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扩大对外营销,使××旅游观光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通过3-5年努力,实现“十、百、千、万、亿”的旅游观光农业新格局。

“十”,即:打造10个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区:

1、卧虎山绿色农业观光区。以开发卧虎山旅游景点为基础,以卧虎山无公害红枣等农产品、李家庄九九鲜桃园和贺家庄双孢菇为重点,重点开发稍子面、双孢菇餐饮和窑洞宾馆,建成集旅游、休闲、采摘、观光于一体的绿色农业观光区。

2、大阳山水田园休闲区。依托涝河水库、尧陵景区和大阳地处黄土高原的自然优势,以农家小院、果品采摘、涝河水上项目为核心,建成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山水田园休闲区。

3、贾得乡大苏休闲度假区。以贾得乡大苏丘陵山区为中心,依托山坡山沟自然条件

,重点开发休闲度假。

4、尧庙汾河生态旅游区。依托万亩农业开发项目和草原项目,重点开发垂钓、草原项目、采摘等,建设集休闲、娱乐等水上和草原风情旅游区。

5、吴村绿色家园休闲区。以红旗路沿线为中心,依托万亩农田林网,重点开发林下经济、特色餐饮、休闲、垂钓。

6、金殿水乡旅游观光区。以金殿镇龙祠泉源为中心

,重点开发垂钓、登山、水乡风情(水磨)、特色餐饮(韭芽)、荷塘稻田北方江南景色。

7、土门黄土风情观光区。以锦绣苗园为依托,发展登山、打猎、休闲及特色餐饮,展示黄土高原葡萄、花木、田园生活,建设黄土风情观光区。

8、一平垣卧虎山观光区。依托一平垣卧虎山景区开发,大力发展山区核桃、柿子产业,形成锦绣卧虎山花果山式旅游观光区。

9、以乔李民航空港区为中心,重点开发涝河湿地。

10、西部山区农业观光游览区。建设魏村老爷顶千亩核桃园,万亩圣桃、土门葡萄基地,形成以牛王庙为中心的西部山区农业观光旅游区。

“百”,即:建设100个农业生态观光村。

“千”,即:兴办1000个与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相关的餐饮、游乐和服务经营户。

“万”,即:全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安排1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

“亿”,即:每年全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收入要达到1亿元以上。

(二)工作重点

1、加强组织协调。加快观光旅游农业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建议政府成立观光旅游农业发展领导组,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整合资源,密切配合,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农林局,挂牌为农林局农业旅游办,协调全区农业旅游工作。同时引导组建区级观光旅游农业协会,组织实施全区农业旅游开发工作。

2、建立资金机制。当前农业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仅靠单一企业,难以全面完成。因此,在建设中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加大投融资力度,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要政府投入、企业投入、群众投入相结合,激发企业建设的积极性,解决农业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

3、完善配套设施。旅游观光农业是农业生产、农事活动、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要搞好基础性配套工作,为农业旅游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要加快各景点绿化、卫生等配套设施建设,给游客创造方便、快捷、舒适的旅游条件。

4、开发旅游产品。产品是旅游业的基础,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结合观光旅游积极开发特色农副产品、民间小手工制品、民间风味小吃。起步阶段要把开发特色餐饮作为重点,除传统的稍子面、羊汤外,要开发现宰现做的鸡、甲鱼、涝河鱼等。要依托当地民风民俗,聘请能工巧匠制作销售有乡土气息的纪念品,如剪纸、粗布纺织、手工鞋垫、草竹编织、绿色农产品等,达到既可为旅游者提供参观制作全程技艺的景点,又可购买旅游纪念品,增加经济效益,形成资源共享互用。

5、加大宣传营销。宣传开发是打造旅游品牌的关键。要善于包装。要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综合利用多种渠道,继续办好乡村风情桃花会,还要根据发展情况举办荷花会等节庆活动,大力宣传我区的观光旅游农业,扩大我区观光农业的知名度。

四、政府要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提供保障

××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区委、区政府已经把它列为全区加快发展的优势产业,我认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还应该与以下工作有机结合:

1、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要让城里人到了农村,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在确定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时,要把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优势的村作为重点。

2、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与农业调产工作相结合。在农业调产工作中,要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的需要,有意识的将相同的作物连片规模发展,形成壮观的场面,如千亩辣椒、千亩油菜、千亩荷塘、万亩葵花、十里桃花,甚至更大规模。

3、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相结合。凡是区里规划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重点村,交通、供电、水利、卫生、环保、林业等部门都应该在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

4、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为了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一味追求排房、楼房,而要营建富有地方特色、乡土气息的农家小院,透发一种依山傍水、鸡鸣狗叫、炊烟袅袅的诗情画意,尤其在绿化上,要克服除了杨树就是松柏的单一树种结构,做到乔灌结合、速生林与景观树结合,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5、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传承传统文化相结合,要保护名宅名院、名木古树,建设农耕博物馆,让年青人更多的了解传统农业、农具和农民生活方式。

6、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既要以本地村民为主,又要吸引外来投资,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城里人、外地人来创业开发。

7、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既可以促进农业调产、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强化服务、加强指导,而不能借管理之名吃拿卡要,阻碍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发展。

综上所述,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做好规划,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三年起步、五年初见成效,十年以后,××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在为城里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同时,也为农业调产、农民增收创造了一条可以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五篇:关于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在陪同领导下乡调研时,我结合历年来组织老君山景区旅游规划的体会,联系当前全国各地迅猛发展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热,对老君山景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现状、潜力 、优势、发展方向以及政府应采取的引导、扶持措施作了调查,连同粗浅的思考,一并报告如下:

一、国内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老君山景区的现状

旅游作为一项产业,在我国兴起虽然只有20多年的时间,但特点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旅游热点已经从古都名城和名寺古刹回归自然。随着五一节由大长假变为小长假和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设立,中短途旅游成了旅游主流,而在中短途旅游中,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就成了游客首选。原因就是住烦了高楼大厦,想体验一下土窑洞的感觉,吃腻了生猛海鲜,想吃土饭土菜换口味。据媒体报道,北京市每年有1000万人次到京郊和河北、天津等地参加农夫一日游、樵夫一日游,吃农家饭,住农家炕,采摘新鲜瓜果,体验农家生活,四川省成都市双休日每天有20万人在郊区度过。陕西省合川县利用文秘杂烩网滩上的一块湿地开发的合川湿地旅游区,则成了西安市民双休日的旅游热点,成为陕西省的旅游紧点、收入大户。运城市夏县利用一个小型水库开发的泗交漂流项目,每天都有几千游客。就连曲沃海头村的全鱼宴和洪洞县的农家炖土鸡,也吸引了临汾城里的人常常光顾,不预定还吃不上。相比之下,老君山景区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却起步晚、发展慢,都是些星星点点的,虽然属于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范畴却形不成产业的“个体户”,老君山景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目前仍处于自发、无序、盲目的状态,与全国、全省及至周边市县相比差距极大。

二、老君山景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优势和潜力

老君山景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条件和基础。

1、资源丰富。老君山景区作为著名的道教圣地,国家级4a景区之一,溪流、泉水、山岭、森林以及古遗址,都是我们可以开发的资源,加之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旅游业,众多的农家宾馆等,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2、条件较好。经过多年建设,老君山景区广大农村交通、供电、供水、卫生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生态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交通条件明显改观、农家宾馆建设方兴未艾,荒山绿化、滩涂绿化、通道绿化、村庄院落绿化的成果都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

具备了客源充足、资源丰富、条件较好的优势,只要充分利用、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老君山景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一定会尽快起步,并且由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成为农业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于发展老君山景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建议

(一)发展思路

我根据对全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粗浅认识,初步提出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是:以打造尧文化旅游观光农业为核心,以生态农业、田园风光、民情风俗、历史古迹和人文文化为主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重点发展并形成“农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民俗文化游”和“自然生态游”四种模式,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扩大对外营销,使老君山景区旅游观光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工作重点

1、加强组织协调。加快观光旅游农业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建议政府成立观光旅游农业发展领导组,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整合资源,密切配合,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老君山景区,挂牌为老君山景

区农业旅游办,协调全区农业旅游工作。同时引导组建县级观光旅游农业协会,组织实施全区农业旅游开发工作。

2、建立资金机制。当前农业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仅靠单一企业,难以全面完成。因此,在建设中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加大投融资力度,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要政府投入、企业投入、群众投入相结合,激发企业建设的积极性,解决农业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

3、完善配套设施。旅游观光农业是农业生产、农事活动、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要搞好基础性配套工作,为农业旅游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要加快各景点绿化、卫生等配套设施建设,给游客创造方便、快捷、舒适的旅游条件。

4、开发旅游产品。产品是旅游业的基础,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结合观光旅游积极开发特色农副产品、民间小手工制品、民间风味小吃。起步阶段要把开发特色餐饮作为重点,除传统的烩面、羊汤外,要开发现宰现做的鸡、甲鱼、涝河鱼等。要依托当地民风民俗,聘请能工巧匠制作销售有乡土气息的纪念品,如根雕、奇石、花木盆景、草竹编织、绿色农产品等,达到既可为旅游者提供参观制作全程技艺的景点,又可购买旅游纪念品,增加经济效益,形成资源共享互用。

5、加大宣传营销。宣传开发是打造旅游品牌的关键。要善于包装。要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综合利用多种渠道,继续办好乡村风情桃花会,还要根据发展情况举办荷花会等节庆活动,大力宣传我区的观光旅游农业,扩大我区观光农业的知名度。

四、政府要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提供保障

老君山景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区委、区政府已经把它列为全区加快发展的优势产业,我认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还应该与以下工作有机结合:

1、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要让城里人到了农村,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在确定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时,要把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优势的村作为重点。

2、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与农业调产工作相结合。在农业调产工作中,要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的需要,有意识的将相同的作物连片规模发展,形成壮观的场面,如千亩辣椒、十里桃花,万亩牡丹、千亩鱼塘,甚至更大规模。

3、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相结合。凡是区里规划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重点村,交通、供电、水利、卫生、环保、林业等部门都应该在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

4、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为了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一味追求排房、楼房,而要营建富有地方特色、乡土气息的农家小院,透发一种依山傍水、鸡鸣狗叫、炊烟袅袅的诗情画意,尤其在绿化上,要克服除了杨树就是松柏的单一树种结构,做到乔灌结合、速生林与景观树结合,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5、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传承传统文化相结合,要保护名宅名院、名木古树,建设农耕博物馆,让年青人更多的了解传统农业、农具和农民生活方式。

6、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既要以本地村民为主,又要吸引外来投资,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城里人、外地人来创业开发。

7、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既可以促进农业调产、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强化服务、加强指导,而不能借管理之名吃拿卡要,阻碍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发展。综上所述,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做好规划,

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三年起步、五年初见成效,十年以后,老君山景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在为城里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同时,也为农业调产、农民增收创造了一条可以持续发展的道路。

默认推荐访问其他范文:

凤县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湖南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我乡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农业综合发展调研报告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第二篇:关于农村发展的调研报告第三篇:县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报告第四篇:农村发展调研报告第五篇:旅游业的发展调研报告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地处xx地理中心、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的xx镇,在全区上下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今天,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机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使xx镇在xx中心区域异军突起,形成承南启北、接转东西、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支撑和重要节点,既是xx人的历史责任,更是xx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抉择。

一、沉睡后的xx蓄势待发

(一)历史悠久的xx长期发展缓慢

xx因是大竹、邻水、长寿等县通往xx的古老大路而得名。清康熙56年(公元1717年)在今xx场路边坪上建街房,故称xx坪。民国18年置xx镇,民国30年撤镇建乡。解放后仍置乡,1993年底兴隆区草坪乡并入xx乡,2014年12月撤乡建镇至今。

xx镇幅员面积47.5平方公里,现辖7个村1个街道社区,人口156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30人。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71万元,一、二、三产业比重为35:34:31,传统农业为主导产业。2014年,实现财政收入38万元,财政支出13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85元,比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低119元;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低于全区平均水平,有62户103人,即十分之一的人领取城市低保金;经济发展在全区20个镇中居第15位,长期处于后列。据统计,1998年到2014年,xx镇财政累计收入570.6万元,财政支出累计达4998.6万元,同期上级财政补贴高达4428万元,是本级财政收入的8.8倍。

(二)企业发展在浴火中重生

上世纪80年代未至90年代初,xx镇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浪潮中,采取盲目让企业挂靠和无条件替企业贷款担保等形式,以建筑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到1994年发展到339个。此后,xx镇政府在清理“三金三乱”中,付出了多名领导班子成员被停职追欠、无辜背上1000多万元连带责任债务的惨痛代价。企业发展从此跌入低谷一蹶不振。

2014年以来,xx镇党委政府痛定思痛之后,抓住渝邻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的历史机遇,大力招商引资,企业发展又见柳暗花明。目前,已引进工业企业14家,总投资8000余万元。先后引进年产砼添加剂上千吨,产值上千万元的华达砼添加剂厂;年产建筑石材150万吨,产值3500万元的8家石材企业;2014年xx酒厂在xx镇复建,2014年底投产,2014年产量可达1000吨以上,产值和利税分别在1亿元和2014万元以上。此外,xx元伟家具有限公司拟联合多家家具企业入驻xx,咯哒家禽养殖公司禽类食品加工厂等数家工业企业正在洽谈之中。规划到2014年,引进企业30家,总投资5亿元,实现年产值10亿元、利税1亿元以上。

(三)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长期以来,xx镇农业以粮猪二元结构主导。进入新世纪尤其是渝邻高速公路通车以来,xx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引进了渝酉农场、伟鑫肉兔养殖场等龙头企业,先后实施了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万亩退耕还林工程、渝邻高速公路生态农业工程等,建成了土门―兴盛椪柑基地、碑牌伏季水果园、王家黄花梨基地,发展渝邻路生态农业经济带1500亩,种植食用笋竹、药用栀子各3000亩。

(四)生态旅游业前景诱人

xx镇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较丰,已有好景生态旅游公司入驻。香港李嘉诚先生的长江实业集团通过实地踏勘和比较,拟投资20亿元以上在xx镇打造高档休闲住宅和高尔夫球场。xx镇抓住草统公路建设机遇,对吉星湖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综合开发、草统路沿线生态观光旅游业、草坪渝邻高速公路游客接待中心和旅游商品集散中心、风格别具的草坪特色商业新街等,正在抓紧进行规划和设计。草统路铜锣山隧道旁的国际休闲健康中心项目建设已启动。

(五)职业教育发展拟动大手笔

目前,xx镇党委政府已与多家职业教育院校对接。新加坡与华新外国语学院拟在xx投资3000万美元,建成占地800亩的国际培训学院。xx长安集团公司职工1、2校、xx中小企业管理学校、xx通信学院斌鑫高级职业学院、xx城建校等均有入驻xx意愿。

二、加快xx镇发展的条件分析

(一)利好条件

1、地处承南启北、东西传递地理中心和统筹城乡发展结合部。xx镇东邻统景镇石船镇,南接王家镇玉峰山镇,西连木耳镇,北靠兴隆镇高嘴镇。xx场镇至两路城区和xx市区仅20分钟和30分钟车程。xx地处xx绕城高速公路边缘,与xx区规划建设中的465平方公里的xx主城核心区紧紧相连,空港工业园区距镇境仅3公里。xx地理中心和城乡发展结合部的区位优势,使其占尽政策、规划、资源配置等发展先机。

2、xx公路交通枢纽镇。贯穿xx南北的渝邻高速公路和连接xx东西的主干道草统公路在xx交汇。随着沙草路、古石路、古广路、古永路、古骡路、古地路的相继硬化黑化,多条射状镇际公路与周边镇连为一体,xx唯一公路交通枢纽镇的地位正在奠定。根据生产要素沿交通干线枢纽区集聚和辐射的规律,xx镇将可能通过公路交通枢纽地位,发展成为xx城乡结合部的经济重镇,承南启北、辐射东西的经济发展重要节点。

3、特色资源相对富集。xx有耕地11183亩,其中田6417亩,土4766亩,地势北高南低,海拔最高560米,最低410米,平均455米,有着二、三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有利条件。镇域退耕还林面积10000亩,森林面积8500亩,森林覆盖率高达40%;拥有小型水库2座,山坪塘185口,溪河25公里,水域面积1000亩,且紧邻两岔湖水库,有着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尤其是大规模发展都市休闲旅游业的资源条件。矿产资源储量喜人,有煤矿1座,探明煤炭储量1000万吨以上,毗邻玉峰山镇的希望村建筑石材可采量上亿吨。

4、政策优势突出。xx地处主城城郊结合部,不受绕城公路范围内限制性发展工业规划的制约。2014年,区委区政府批准设立xx镇中小企业创业基地,2014年4月xx市城镇化建设领导小组确定xx镇为市级中心镇。xx镇作为全区仅有的8个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3个市级中心镇之一,拥有比其他镇更多的强势推进发展的政策资源。

5、空港开发园区和统景风景区的辐射带动。空港工业园区是xx最重要的新型工业化载体。xx工业向北,空港工业园区发展在加速向多宝湖挺进过程中,xx镇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招商引资、开发建设管理等诸多方面,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其辐射和带动,从而减少发展成本,增强开发建设实效。xx镇是统景风景区的西大门。位居xx十大温泉之首的统景温泉风景区正在上档提速,其旅游开发的集聚辐射效应,使xx镇生态旅游业等发展近水楼台先得月。

6、穷则思变的人文精神。xx的干部群众,在迈出发展长期沉闷期之后,群心思变,人人盼富,负重自强、团结拼搏、跨越发展、带头领先的发展氛围浓厚。

(二)制约因素

1、定位不明晰,发展规划滞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根本改善和xx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上档提速,xx镇至今尚未从发展传统农业的思维定势中完全摆脱出来。高站位审视镇情,高起点科学定位,高质量规划发展,已经刻不容缓。思路就是出路,规划就是财富。xx镇在新形势下,对发展定位、产业布局、城镇建设、土地利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亟待进行调整和规划。

2、城乡基础设施薄弱,发展承载能力差。现xx和草坪两个场镇不足1平方公里。供水排污等市政设施、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供应、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商贸流通等配套服务,尚无承载工业大发展、人口大集聚的相应能力。

3、开发人才匮乏,严重制约发展。xx大发展,势必进行大开发、大建设。然而,xx镇现有干部熟悉传统农业的多,精通开发建设的少,不少人对开发建设所涉及的规划设计、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招商引资、建设施工、资金筹措、成本核算、行政审批服务等诸多专业性、政策性、技巧性很强的工作知之甚少。人才短缺,是xx大发展难以逾越的鸿沟。

4、资金短缺,启动困难。产业基地建设和城镇扩张,需要巨额启动资金。尤其是规划和基础设施必须先行,垫付启动资金不可避免。然而,xx镇迄今尚背负460多万元历史债务,当前自身造血功能也还不强。在此状态下,启动资金的有效筹措,也是xx加快发展的重要瓶颈。

5、高速公路收费,商家成本增高。渝邻高速公路至今未纳入xx高速公路年票制收费范围。车辆按次收费,使商家生产成本大增,阻止了客商大举进军xx的脚步。

三、加快xx镇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明晰指导思想,找准发展定位

加快xx镇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工业强镇、科教兴镇、生态活镇战略,充分发挥xx城乡结合部和地理中心、公路交通枢纽、生态资源、市级中心镇、区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等综合优势,开拓开放,负重自强,推动经济结构由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转变,农业发展由传统型向都市生态型转变,镇风貌由小集镇向市级中心特色镇转变,综合实力由经济弱镇向经济强镇转变,到2014年,努力把xx镇建设成为xx中部生态建设名镇、经济发展强镇、特色风貌新镇和公路交通枢纽。

(二)实施“三城一区”战略,加快特色产业发展

根据产业错位发展规律,积极调整xx镇现有产业布局。在继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尽快规划和强势推进xx名酒酿造城、xx家具制造城、xx职业教育城和都市生态休闲旅游农业区建设。规划建设1平方公里张家坝食品工业园,培育白酒、禽类食品、豆制品等食品产业;充分运用商务部等国家有关部门授予xx酒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酒”这一珍贵资源,做大做强xx老窖品牌,努力开发xx大曲、绿豆糟等系列产品,抓紧研发&ldquo(转载需注明来源wWw.haOWORd.coM);1919”高端白酒,不断扩大产能和市场占领份额,至2014年,争取年产各类白酒1万吨以上,产值10亿元以上,使xx镇建成名符其实的xx名酒酿造城。规划建设占地1平方公里的双鱼家具工业园,重点发展钢、木家具和软家具及其配套产业,到2014年,争取建成年产值2-3亿元的家具制造城。在土门规划用地1-2平方公里,发展职业教育,引进职业教育院校10所左右,到2014年,争取建成高职中职衔接、文理工科配套、学历教育与职业短训结合,在校学生2万人以上的职业教育城。在镇域其它区域,应留足和培植生态空间,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和与统景温泉风景区山河相依优势,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生态休闲旅游业、生态住宅业,到2014年,基本建成特色鲜明的都市生态休闲旅游农业区。

(三)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承载能力

按照市级中心镇建设要求、产业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尽快制定和实施xx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规划。根据发展趋势,建议xx镇按2万人以上城镇规模规划。供电供气、给水排污、城乡道路、各类社会事业发展和市政设施等,也应根据城镇规模和产业发展需要,纳入规划建设予以配套。

(四)招商引资,强势启动

要充分利用市级中心镇等系列优惠政策、发展规划、项目包装、土地储备、优质服务等主动招商引资;通过加强硬件建设,增强发展吸引力招商引资;通过完善政策和网络联合招商引资。目前,最重要的是要争取区级财政、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有效筹措启动资金,确保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先行,为商家顺利入驻奠定较好的基础。

(五)千方百计聚集人才,努力消除发展瓶颈

按照开发建设人才需求结构,面向区内外尤其是开发园区,不拘一格公开选拔急需人才。通过选派本镇干部到本区三大园区和区级有关部门挂职锻炼等形式,积极培养本镇籍开发建设人才。要鼓励本镇干部在干中学、学中干,在开发建设中自学成才。

(六)区级倾斜,全力支持

加快xx镇发展,是全区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大事,应纳入区委、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区级相关部门应帮助xx镇党委政府制定好发展规划;区里应从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给予具体支持。建议将xx镇打造xx名酒酿造城和xx职业教育城纳入全区发展规划,列为重大建设项目,由相关区级领导牵头组织实施。建议区委区政府主动与市政府衔接,将渝邻高速路xx段及时纳入年票制收费范围,为xx等渝邻高速公路沿线镇和统景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创造条件。

第二篇:关于农村发展的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迈进及科学发展观的践行,作为....市首批大学生村干部,我到...村工作已近两年了,为了更好的推进新农村建设,我通过走访农户及查阅有关档案资料等方式对..村基本情况及发展中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

一、...村现状:

..村位于...镇政府 2公里处,南与..村相邻,北与..村相邻,西至..村,东至..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亩,总人口..人,共..户,由..个村民小组组成,其中有..名低保户,..名五保户。我村交通便利,村里共有砖瓦厂和养殖场等企业..余家,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农业和外出务工。

基础设施现状:由于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以及在我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下,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在交通方面,村民出行难的问题早在几年前就已基本解决,四条总长7.26公里的水泥硬化路贯穿我村;在用电方面,覆盖率达到100%,且全年故障率控制在0.1%以下;在用水方面,村委已于2014年上半年对吃水困难的一,二,三,四,八,九组居民进行了送水工程,村民吃水不再难;在住房方面,我村的小区建设已取得第一阶段的成功,由于地下煤层采空,我村八,十组部分房屋成危房,经开会研究,动土施工等一系列程序,两组共97户居民已经全部搬迁到统一规划的小区中居住。但这些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远大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因此,今后,我村基础设施建设仍将是一个很大、很重要的一项工作。

我村的环境状况:近几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宣传教育下,我村认为环境自治才是行之有效的长远之策,为此村委进行了一系列的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如引导村民从根本上消除垃圾,污水等污染源,村里道路两旁种上了绿树,进行改厕建设等等,随着村民们科学知识的不断提高和村委的不断引导,我村的大部分村民已经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能很好地去维护,但仍有少数的人致广大村民的长远利益而不顾,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仍有发生。为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的环保宣传会加大力度,使村民从思想本质上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从根本上做好环境保护,真正为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村的计划生育工作及治安管理工作现状:一直以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得以深入开展和广泛宣传,使村民对计划生育这项战略性的国策有了深刻的认识,绝大部分群众都能够自觉遵守,我村的计划生育工作一步步走向成熟,连续三年,我村被...市计划生育委员会检查验收并得到好评,但仍有极少数的群众,由于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不能够很好地执行党和政府的计划生育政策,因此,计划生育工作还任重而道远。同时,经村两委班子和治安主任的努力,我村近几年没出现过一起恶性事件,打架斗殴,小偷小盗现象也不复存在,极少数发生口角现象都通过村委会协调及时被制止,治安管理工作趋于稳定状态。

二、在工作中所采取的方法及取得的成绩

2014年初,旱情严重袭卷我省,我村也未能幸免,部分小麦已经呈现枯黄现象,在配合村委召开了紧急抗旱工作会议之后,村两委干部投入紧张的抗旱工作中去,我村利用新打深井对一,二,四,八,九组部分麦地进行浇灌,我每天穿梭于各组麦地之间,查看是否有接头处漏水导致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同时由于水管有限还得协调各队在浇地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小摩擦,那段时间,由于经常在浇过的湿地里来回走,我有双鞋跟都拧掉了,但是看到被抢浇的200多亩麦苗又绿绿葱葱的,心里甭提多高兴了,民以食为天,自己只不过累一点,但却能保住村民们的口粮,有什么值得抱怨的呢?

2014年三,四月份,手足口病开始蔓延,我村十组连续出现3例病例,我主动申请负责我村手足口病的防控,那些天,我每天早早起床步行半个多小时赶到十组小区处监督村医对外环境进行消毒,待外环境消毒完毕,我挨家挨户上门提醒和查看村民内环境的消毒,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每天最少四次喷洒84消毒液进行消毒,同时到人多的地方对手足口病的知识进行讲解,消除村民们谈病色变的观念,对他们宣传十五字方针,要真正做到家庭及个人的卫生清洁。对于已出现的3例病例,我每天和村医一起上门查看病人情况,同时做好隔离记录,到现在为止,我村..组小区及与其紧挨着的..组小区再(转载自中国教育文摘,请保留此标记。)无一例病例发生,孩子们的健康有了保障。

2014年5月,是我到...村任职以来最忙的一个月,也就是这个月,村民们的吃水难及行路难问题得以解决。由于我村底部是正在开采的煤层,我村大部分村民家都出现井干涸现象,许多村民只能靠买水以维持生活之需,2014年下半年村委筹资新打深井一口,但由于资金等原因一直未安装水管,在今年5月份村委利用多方筹措的资金购买了一批水管开始进行送水入户工程,在这期间,我每天早出晚归,对村民所挖管道深浅进行验收;对各组所领水管直径尺寸及长度进行确认;放水管时积极组织协调以保水管不扭曲增加使用年限;埋水管时认真监督杜绝水管外露现象发生;接水管,试压力等工作全程参与,而在安装自来水的同时我村积极响应上级“村村通”工程的号召,一组,九组正在修路,我每天在送水工程告一段落之后,就与其他村干部一起在两个路段上监督检查看路基是否平稳;坡度及弯度是否合适理;用料是否存在偷工减料现;处理施工工程中施工单位与村民们发生的矛盾;测长度,量宽度,算平方,填写验收单;落实道路硬化后后期路面维护工作。在一,九组修完路后,马上又对我村五组进行道路硬化,这个月共硬化道路3626.6米,解决了928口人的吃水问题,一组的..大爷高兴地说:“以后出门再也不用穿胶鞋了,再也不用到远处拉水吃了,这得感谢现任的村干部们啊。”我想说的是:大爷,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更应该感谢党的好政策啊。

2014年元月,为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积极响应上级政府建设文化大院的号召,我和我村秘书负责,通过选址、招标、施工等一系列过程,建成了780平方米的文化大院,其中包括篮球场、健身区、图书馆等娱乐项目。

2014年3月15号,是今年我村第一个育龄妇女康检日,我配合镇计生办人员对我村育龄妇女进行康检,康检结束后,我村仍有39名妇女未参加,我挨家挨户上门提醒做工作,要求其参加补检,在我努力工作下,当月我村康检率上升百分之二十。

2014年6月,在我村秸秆禁烧巡视中,我发现我村三组有一处秸秆有燃烧迹象,我迅速组织人员处理火势,并对放火人员进行说服教育,而后再次组织各小组干部召开会议,重申秸秆禁烧工作的重要性,截止目前,我村再无一处焚烧案例出现。

三、...村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豹沟村虽然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就目前看,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结构调整的缓慢。...村耕地较多,但种植结构单一,主要以玉米小麦等作物为主,虽然产量不低,但经济效益不高,经济作物太少,棚室蔬菜一个也没有,养殖业不成规模,个体经济不成气候,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二是农田水利设施基础差,无法抵御自然灾害。全村1950亩耕地,仅有150亩水浇地,由于缺少水源,大部分耕地需要等雨播种,基本靠天吃饭。在今年春季的小麦旱情上充分显示了旱地的劣根性。

三是有些村民思想不够开放,科技投入少。对改变种植结构、调整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畜牧业等认识不高。缺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普遍等、靠、要思想严重。

四是在确定以发展养殖业为主导产业后,由于缺少资金,致使养殖业处于少量散养状态,无法形成规模,影响了发展的速度,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

四、针对调研,我村未来的发展方向:

根据调研结果及本村现状,我认为...村在未来的发展上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我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坡地调整种植结构,引导村民经济作物规模种植,发展特色种植,提高耕地收益率,促进农民增收。

2、大力发展养殖业,对本村原有养殖企业进行规模扩大,同时带动散户进行培训,鼓励其建厂养殖。

3、寻求合适项目,结合本村实际,最大限度利用村里的剩余劳动力,使农民的日常生产丰富起来。

4、建设并充分利用文化大院。充分利用文化大院,举行科技知识讲座,培养一些精通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畜牧特产业等技术能人,让每一个农户至少要有一个懂技术的明白人,要以乡、村为单位做好非农业的专业技术培训

5、宣传国家各项惠农政策,信贷信息和法律信息,鼓励部分大胆的农民投资办企业,带动村边经济。

6、对我村搬迁进行整体规划,尽量集中到一起,为今后的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关于农村发展调研报告,如资源: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第三篇:县教育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按照市政府的安排,5月9日至16日,**县组织由常务副县长周大曙,分管教育副县长马志列挂帅的教育发展专题调研组,对全县的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查。调查采取实地考察和召开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地调查了县一中、二中、生源学校、西竺山中学等,召集部分公办学校校长、民办学校法人代表、教师、学生家长、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县辖30个乡镇(园),人口78万,总面积2014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356所,其中县属学校7所,乡镇中学20所,中心小学21所,村小224所,教学点73个,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民办学校6所。在校学生99648人,其中小学生50728人,初中学生35082人,普高学生11616人,职高学生2222人。共有教职工8260人,其中在职教职员工6426人,退(离)休教职工1834人。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教育投入,教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主要体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1.教育投入不断加大。2014-200x年的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分别为13595万元、13563万元、16620万元,人均教育经费支出分别为1194元、1260元、1420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三年分别为8820万元、9137万元、10199万元,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占教育经费支出的比例分别为65%、67%、63%,分别比上年增长3%、4%、8%,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占财政总支出分别为36%、32%、29%。

2、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县共有教职工8260人,其中在职教职员工6426人(含在岗教师5791人、未聘分流教师635人),退(离)休教职工1834人;在岗教职员工中,高中教师601人,初中教师2136人,小学教师2635人,行管及工勤人员349人,局机关干部70人。研究生学历4人、本科学历1148人,大专学历2512人,中师学历1708人。在职教师中35岁以下的1757人,36岁-45岁的1920人,46岁以上的1695人。中学高级职称230人,中级职称2623人,初级职称2519人。

3、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借鉴其他地区办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我县先后对县五中、城关五小(现生源学校)、县二中、县职业中专实行“国有民办、校长领办”办学体制改革。实行“校长领办”以来,几所改制学校抓住发展机遇,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强化管理,内活机制,均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成绩。一是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民办生源学校由原来仅100多学生的小学发展到有小学、初中、高中近1600人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县二中投入1000多万元,三年学校净增资产600多万元,学生由改制前的2014多人增加到现在的3000多人;县五中筹资近500万元投入学校建设,学生由改制前的800多人增加到现在3000多人。二是教师待遇不断增加。几所改制学校均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教师积极性,在确保教师基本工资足额发放的前提下,逐步提高了教师的福利待遇。三是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县二中高考成绩三年三大步,上线人数逐年增加,去年本二以上上线为113人。县五中去年达到了40多人。

4、教育收费不断规范。坚持“标准不涨、范围不超、项目不增、程序不减”的“四不原则”。每期开学前,县电视台均要公布学校收费标准,同时各校悬挂永久性公示牌,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严格执行“四个一律”的教育收费纪律,得到社会一致好评。

5、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我县坚持把创建特色学校作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一条主要途径。目前,我县有“省示范性学校”1所,“省园林单位”6所,“省绿色学校”2所、“市名优学校”2所,“市级示范性学校”32所、“市绿色学校”21所,“市园林单位”15所,“市特色学校”7所,县级绿色、园林、科普、体育、艺术、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特色学校32所。

6、教育质量不断提高。200x年高考录取898人,其中本科录取508人。200x年高考录取1346人,其中本科录取590人。200x年高考录取1620人,录取率列全市第三名。200x年高考本一本二上线572人,上线率在全市九区县中列第三,理科平均成绩全市第一。

二、当前教育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城乡教育得到一定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必将阻碍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1、教育投入不足。一是县城区办学条件的改善明显滞后。**县城区小学场地狭小,学生多、班额大,学位不足问题十分突出。调查中发现,城区小学班额大部分在70人以上,部分班级达到了90人,在这样大班额的条件下教学,教育质量是难以保证的。县一中建设滞后,在校高中学生2014人,校园仅占地131亩,规模明显偏小。二是我县农村学校寄宿条件差。主要是在“两基”达标时,重视主体工程的建设,忽视了配套工程建设。三是农村村级小学教师配套用房及基本生活设施条件较差。以上问题均牵涉到教育投入,但经过“两基”达标后,凭县里有限的财力,根本无法改变这种滞后状况。学校本身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平时运转尚且捉襟见肘,维修和改造更是无能为力。

2.学校负债严重。为了迎接“两基”验收,我县在学校建设上超前投入,办学条件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也因此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截止到200x年底,全县中小学校负债高达7258.5万元。全县7所县属学校、29个乡镇中心学校不同程度存在教育负债,其中,县属学校负债3031万元,乡镇中小学负债4227万元,负债面达100%。全县负债200万以上的学校有5个,负债100万元以上的学校有12个,负债80万元以上的学校有7个。在我县乡镇教育债务构成中欠基建包工头2102.9万元,欠教师和社会个人2882.3万元。“两基”达标时,县委、县政府计划用往后的农村教育费附加偿还因“两基”投入的资金缺口,但从1998年开始农村教育费附加全额用于发放教师工资,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债务偿还失去来源。尽管我县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我县教育事业的若干意见》(汉发[204]10号文件)中对“两基”负债作了明确规定:凡因“两基”建设形成的债务按有关政策从学校剥离,纳入县、乡消赤减债整体规划。7000多万元的债务,由县、乡政府和村级组织负担,但从实际情况看,县、乡财政目前仍无良好的解决途径。学校债务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教育发展,有的校长反映,一年到头校长大部分精力就是忙着筹集运转资金。近几年大部分学校的资金只能用于还债,无力投入建设,这也是学校发展跟不上时代步伐的原因;部分学校由于欠债多,债主(包工头)经常到校讨债,有的还封堵校门,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3.教师队伍失衡。一是我县小学教师队伍出现年龄老化现象,社会流传“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伯伯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说法。全县2635名小学教师中,46岁以上的教师有1179人,35岁以下的教师只有502人,而这35岁以下的502名教师中,分布在县城的有128人、农村集镇320人,在农村村小很难找到年轻教师。以我县大南湖乡中心学校为例,全乡67名教师,30岁以下的教师不到10人,村小教师基本是40岁-50岁的教师。这部分年龄偏大的教师基本上是以前转正的民办教师,他们在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显得很吃力,很难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部分学科教师紧缺。我县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物理、化学等科目教师严重不足,部分学校甚至没有一个师范院校毕业的英语等学科教师。每年到外面也很难招聘到这些学科的教师,很多学校不得不采取教师“中途改行”、“赶鸭子上架”等办法来解决专职教师不专的问题。目前,全县初中英语教师欠缺23人左右、物理教师欠缺14人左右,化学教师欠缺13人左右;全县小学英语教师欠缺25人左右,音乐教师欠缺10人左右,美术教师欠缺12人左右。三是师德水平难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受市场经济大潮等因素的影响,极少数教师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出现了不敬业、不爱岗,只讲报酬,不讲奉献;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打牌赌博等现象也严重影响教师的整体形象。

4.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目前,我县职业教育与当前市场需求间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师资配备上。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县职业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很难有效对学生进行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教育。想改善职业教师队伍结构,但苦于县财力有限,无法保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教师。二是办学方向上。目前,我县职业教育大体方向还基本停留在学历教育阶段,适应不了形势发展需求,不能满足“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方向”的要求。唯一出路是调整专业设置,办学方向对准市场。而解决这一问题,根本是师资,关键是资金。三是基础设施上。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如果没有先进的设备设施,学生就无法接受到与社会和市场衔接的先进技术教育。近几年,我县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设备设施虽有更新,但由于资金投入上有限,远远跟不上发展需要。另外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也很缺乏,学生如果局限于关门学习,不多参加社会实践,也很难掌握到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技能。

5.外部环境欠优。尽管我县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我县教育事业的若干意见》(汉发[2014]10号文件)中明确规定“未经党委、政府分管教育的负责人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擅自对学校进行检查、收费、罚款,否则视为“三乱”行为。”但收效不明显,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同时学校周边环境整治也还存在一定问题。

三、加快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市“教育20条”精神,促进城乡教育健康发展,特建议:

1、加大对农村教育转移支付的力度。重点加大对经济不发达县(市)教育投入力度,解决农村学校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缩小与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差距。同时继续落实财政保教师工资、转移支付保危房改造、杂费保运转的“三保政策”。

2、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化解教育债务的办法。农村教育债务不能无限期由学校承载下去,债务剥离不能停留在文件和口头上,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是否可以考虑采取“国家投一点、地方拿一点、群众集一点”的办法加以解决。

3、加大教育发展的规划力度。组织专门力量对本地教育发展进行深入调研,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地教育的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特别是要学校布局调整上,要摸清生源情况,宏观统筹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的协调发展。

4、理顺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建议教师的招聘、职评、档案管理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主责。在教师招聘上,要以满足教育发展的正常需要为根本,及时足额补充的师资充实教师队文章整理编辑:好范文伍;在教师培养上,与地方高等院校采取“订单培养”做法,解决优秀师资招不进来的问题;在教师培训上,解决教师培训经费不足,加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编制部门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编制专门用于教师培训提高。

5、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坚持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鼓励教师自学,并出台一定奖励措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为教师成长提供一个坚实平台。同时,加强农村边远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在职称评聘、工作待遇上予以适当倾斜,建立城镇教师定期到农村服务制度,逐步解决教师布局不均的问题。

6、鼓励民办教育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实施条例,积极鼓励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投资办学,加强对民办教育指导与交流,逐步建立公民办师资合理流动机制,做大做强民办学校。同时,着力规范民办教育的发展,强化民办学校内部管理,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质量,形成公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7、加大对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力度。采取“政府送一程”的办法,突出职业教育,在政策上倾斜,在资金上扶持,在就业上指导。同时,大力调整农村职业教育的科目设置,注重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8、加大优化教育外部环境的力度。要高度重视涉及学校检查收费的问题,制定相关政策制止职能部门对学校的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给教育发展一个良好的空间。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特别是网吧治理问题还要加大力度,文化部门要把好审批关,现有学校周边的网吧,该取缔的要坚决取缔。

第四篇:农村发展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小康生活的日益普及,新农村建设是国家目前主要政策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新农村建设在全国正处于蒸蒸日上的势头。因此,利用暑假时间,我回到我的老家xx市xx县xx村进行实践调研,主要包括我村的基本情况、调查的方式、我村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变化、调查发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为依据形成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村坐落在xx县城西南,距县城2公里。全村共有x个村民小组,xxx余户人家,xxxx人,人均耕地xx亩。村民主要从事水稻、小麦、蔬菜种植及销售,其占耕地面积的5∕8。

二、调研方式:

1、深入村民家庭,到田间地头,个别访谈;

2、到村委会进行询问。

三、我村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变化:

通过访谈了解,广大村民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村上的巨大变化,尤其是十六大以来中央实行的各项惠农政策,即减免农业税、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等等,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村民普遍反应党的政策好,得民心。许多村民反应,近年来,村上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大家心情好,农村人心整体稳定。具体如下:

(一)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一是彩电普及,我到访的10多户农民家庭已经全部用上了彩电,有少部分接通了有线,大部分都是卫星接收。从调查情况看,电视是农民了解国家政策的最主要途径。

二是摩托车和汽车普及。由于在外就业的年轻人比较多,因此村的摩托车和汽车比较普及,基本上每3户就有1户人拥有一部摩托车,每20户就有一辆汽车。

三是电话普及快,用手机的多。在调查的农户中,90%的安装了电话,98%的农户均使用上了手机。

四是电脑下乡。通过本人沟通联系,年初镇西小组与县信心产业局合作建立的村级信息服务站已经正式对村民开放,“互联网”这一新的名词在村民间逐渐传播开来。通过上网村民们可以了解时下最新的惠农政策,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并通过浏览村区信息网学习新的种植、养殖技术等等。

(二)农民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转变

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主体是村民,只有村民的意识加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才能真正展开。通过这些天的走访,利用问卷调查,我接触的农民中绝大多数人都参加过村委组织的“四民工作法”学习班,并在村务大会上投过票。村民原先的各家各户“自扫门前雪”的思想有所转变,都一致认为只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提高,才能惠及到户,也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日子会越过越好。

(三)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到xx村的村村通硬底化工程已逐步完工,全村公路10余公里,实现了村道路畅通。村辖下的第三小组兴建起了文化广场、篮球场、统一规划的公寓等等,镇西村整体面貌和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变,逐步迈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

(四)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多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形成了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体系。2014年实施的税费改革,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减轻了农民负担;2014年实行粮食直补、退耕还林、农机具补贴政策,增加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2014年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让更多的孩子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2014年取消工商“两费”,有助于农村集贸市场和个体户快速发展;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四、调研发现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问题

1、安于现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我村比较富裕,大多数家庭盖有两层小楼,虽赶不上邻村(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距我村1公里)、但明显收入高于临近的其他村。村民普遍感觉良好,安于现状,

2、没有近忧,常有进账,够吃够用

我村以种植销售水稻、小麦、蔬菜为主,因产销一体,几乎每天都有现金收入,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用度,平时家庭生活没有忧虑。

3、家庭作业,小富即安,目光短浅

我村全部为一家一户的家庭作业,村民思想保守,小富即安意识较强,大多数村民仅仅只把目光盯在自己家中田上,与外界交往较少。也不太关心田地以外的事情

4、部分村民沉迷于玩纸牌、麻将等娱乐活动,甚至赌博!

(二)、产业瓶颈问题

1、土地产出已达极限

种植粮食作物,辛勤劳作一年,年收入为3000-4000元:种植蔬菜,年收入为1600-2400元(均为毛收入)。土地的增收能力已经极小近于无。

2、盲目销路不畅

我村的主打产业为粮食作物,种植什么品种完全是跟风式的耕种,依据上年度或者是上一时期的销售情况,往往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从而导致价格下跌,“谷”贱伤农。

3、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格局,如果遇到天灾,必然减收。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

1、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

2、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在这次调查的农民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50%,初中文化程度占4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5%。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

(四)、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农民增收缺乏保障

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所享受的社会保障远远低于城市居民。目前,xx村农民致贫的因素仍然存在,而且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在外从业,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他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使家庭养老功能受到了冲击。这些农民所面临的生活、医疗、养老问题主要依靠家庭,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必然影响农民增收的稳定性。

五、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新观念

1、跳出村子看村子

要把我村现状与发展放在与周围兄弟村庄的比较中来看,跳出我村就能看到本村的优势,比如土地质量优良平整,适于灌溉和种菜,村民收入相对较高,也能看到与其它村子的差距,如,没有村办企业、品牌产品、抵御风险能力差、村民收入不稳定(或有下降)等问题。看到优势可以增强信心,看到差距可以使人奋发向上有追赶目标。

2、把我村的发展放到更大的历史背景下思考和规划,这个背景有三:一是中国农村改革30年的历史背景,比较而言北河头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还有哪些不足;二是在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背景下,大胆制定本村的宏伟发展规划和蓝图;三是市、县的规划大背景下,我村的发展能否纳入市县(包含争取)的发展规划,如城市发展、经济区划等等,争取更多更好的搭车机会。

3、思想观念的解放需要宣传和引导,也需要活生生的生活事件和刺激,要通过宣传、宣讲、参观等方式刺激村民的思维

(二)正视瓶颈,寻求突破

我村目前经济发展的瓶颈在于,传统的生产销售模式使增收希望渺茫。总体说来在短时期内,立竿见影的做法是粮食、蔬菜的直销和订单农业,也即是改变传统的一家一户的粮食、蔬菜批发销售为农业(粮食、蔬菜)协会(公司)的统一销售和点对点销售。

(三)提升农民素质

农民创造财富的能力,最关键的内因是农民的自身素质,同样也离不开外因即良好环境的营造。一方面,要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培育新型农民,加速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不仅要继续落实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还要加大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使农民掌握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农民创业环境,鼓励农民创业。要重视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基础上,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四)建立完善的农村保障机制

健全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人文环境,为农民整体增收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这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渠道。

六、我村长远发展的建议:

农业生产走向集约化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与此同时也有土地的合法流转、统筹粮食、蔬菜种植规划、加强分时分种指导、发展绿色农业、提高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劳动力分流、增收等一系列问题。

七.总结:

这次暑假社会实践对已经踏入大学校门,迈入半个社会我来说是一笔极为珍贵财富。农村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三农问题越来越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不足,尚需在发展中不断进步与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真的可谓是任重道远。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一份辛劳,一份甘甜。有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有辛劳,就有成效。在社会实践中可以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我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无限回味无限,更何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阅历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次实践活动的时间虽短,但它留给我的启迪却是深刻而长远的,是我人生道路上坚实的一步。我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了社会,认识到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了自己的学习热情,我会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挫折,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今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第五篇:旅游业的发展调研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旅游业是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安置空间大,资源消耗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扩大消费对于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旅游消费比重的不断提高,旅游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市旅游资源开发优势

1 、资源优势。*地处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的西南缘,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类型齐全,品味独特,组合良好。按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估》标准,我市旅游资源共分为 7 大类, 82 个景点。特别是从南部山地冰川到北部沙漠中心的甘家湖梭梭林荒漠生态旅游区旅游线,是一条优美的垂直自然带,有一系列别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有罕见的地质遗迹 —— 泥火山群;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白梭梭林保护区 —— 甘家湖国家级梭梭林自然保护区;被称为新疆布达拉宫的 —— 夏尔苏木喇嘛庙遗址;具有原始风貌的自然景观 —— 乌兰萨德克湖泊;最自然的美容、祛病、健身资源 —— *温泉、热气泉;最美的天山风光 —— 巴音沟景区、待甫僧景区等。

2 、地缘优势。旅游区位良好,*市是天山北坡经济带上的一个核心城市,位于奎屯、克拉玛依、 “金三角”之西一角。位居自治区旅游发展战略“三线五区”的“二线”之中,便于旅游业的发展。分别与克拉玛依、奎屯、沙湾、石河子等地相邻,是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枢纽。交通十分便利,铁路、公路网络畅通,乌鲁木齐至*仅需2.5小时。312 国道和亚欧第二大路桥横贯东西,217国道穿越南北景区。

3 、人文优势。*历史悠久,据考证,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踪迹。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在匈奴、突厥、蒙古、乌孙等游牧民族活动区域留下许多当时人类活动的历史遗迹。同时土尔扈特人东归后一部分蒙古后裔在*生活以及三区革命、兵团七师红色旅游文化在*都有深厚的一笔。

4 、市场优势。旅游客源市场广阔,目前,*市方圆65千米范围内居住有100万人口,其中:克拉玛依市和独山子区皆为石油城,职工经济收入较高,消费临界点在1000—2014元以上。随着独山子千万吨炼油项目、百万吨乙烯项目的实施,将为*旅游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里将会成为北疆地区游客中心集散地,旅游发展的中心枢纽。

二、*旅游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旅游业极为重视,依据《*市旅游资源普查及旅游业发展规划(20*——2*5 年 ) 》,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旅游服务体系和服务功能基本形成。截止2014年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2100万元,旅游接待人次22.5万人。目前,*市有2家二星级宾馆, l 家旅行社, 7 个初具接待能力的旅游景区,56家旅游经营户。相对于*的丰富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发展存在一些现实的亟待改进的方面。

1 、低层次开发普遍,内涵品味有待提高

目前许多景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还是以原生态为主,旅游以参观游览为主,参与性项目开发较少,旅游开发缺乏深度,大多以展示形式为主,展示内容单调、僵硬,缺少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能发挥旅游资源的功能,更不能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因此深入挖掘*旅游核心价值,凸显草原文化主题已成为打造草原文化产品工程的首要问题。一些旅游区知名度低、可游性差、模式雷同等。现有已开发的旅游项目基本上还是粗放型的开发,缺少影响力和震撼力。如*南山森林公园,是由森林、草原、河流、峡谷组成的一片美丽而富饶的宝地。这里原始森林与高山平原汇于一体,使游人能观能触能联想能感悟。奇险、旷秀、清爽、宁静的自然景观让游人触景生情,达到欲仙欲醉的境界。森林公园主要景点包括巴音沟、待甫僧及尚待开发的乌兰萨德克淖尔湖三个风景区。但三个景点知名度低,模式雷同,游客活动参与性低,偏重温故却不知新,缺乏新奇感受。

2 、开发缺乏整体性观念

我市的旅游发展过程中,依然处于自发的点状发展,没有把自己置身于自治区旅游发展的大局之下,没有把特色旅游置于整个旅游业发展的大盘子中。一方面是开发缺少立足于自治区的规划和统筹,旅游项目缺少特色,趋同化倾向较为严重;另一方面是产品单一,缺乏对资源的整合。

3 、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不完善问题凸显

作为刚刚兴起并得到发展的特色旅游,在各个景点得到有效开发的同时各景区的配套设施却没有能及时的跟进,各景区吃、住、行、游、购、娱等需要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不完善问题凸显出来。旅游(景点)资源在由于位于较为偏远的地方,各个景点辐射区的基本的服务行业也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发展,有的景区甚至找不到一个饭店和一个旅店,当然,缺乏基本的吃住服务条件的旅游景点是无法吸引游客的。如甘家湖荒漠生态旅游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边缘,距市区180千米。甘家湖林区保护区面积56.7万公顷,是全国面积最大、物种最多、自然景观最完整的天然次生林区。其中的“梭梭林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区内有全世界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白梭梭林。林区内有40余种动物和 228 种植物,其中有马鹿、天鹅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发源于北天山的奎屯河、四棵树河、古尔图河流经这里后,汇聚向西注入艾比湖。湿地分布于河流西旁的洼地,芦苇生长茂盛,野鸭、天鹅在此栖息。这里即有沙漠,又有湖泊,有低矮的灌木,也有高耸的乔木,沙漠与绿洲共存,局部地区还保留着大自然的原始形态,是整个新疆独有的天然荒漠生态公园,但是因为路程远,景区路纵横交错,路况不好,没有饭店和旅店,更谈不上购物和娱乐了,现在只有单位组织的旅游和媒体记者进入,个人徒步旅游方式没有被大众接受。

4 、特色体现不足,互动欠缺

*旅游的景点本身还是很有特色的,但现阶段挖掘不够。例如,夏尔苏木喇嘛庙曾是北疆最大的佛寺,寺院座落于*市白杨沟镇内的夏尔苏木度假区北侧山坡,面向东方,依山而建,山前是夏尔苏木牧场,河水缠绕,林带交错,风景优美,寺庙建于光绪五年(1879年),由东归土尔扈特部落黄教信奉者所建,属土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80万平方米,整个建筑仿西藏的布达拉宫而建,建于阶梯状排列的山坡平台上,主殿建在平台最高处,山势的高低不同使建筑群落错落有致,气势恢弘,曾被誉为“新疆的布达拉宫”。东归文化和草原文化特色并没有得到足够的体现,参观旅游的游客知道这段历史的人不少,但知道夏尔苏木喇嘛庙在东归文化中的浓厚一笔的不多。要做一些“活化”工作,包括好的解说,尤其要提高解说员的水平,可以组织一些当地的离退休干部、蒙古族研究者来进行自愿讲解,以此提升特色旅游的效果。

三、改进不足、实现*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

1 、加强旅游开发 树立品牌效应

要树立特色旅游品牌,政府就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统一规划,以有力措施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特色旅游的开发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搞好宣传推广,提高接待服务水平。目前市委宣传部正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反映*的城市名片,其中包含旅游名片,让世人通过*城市名片,知道*。

2 、重视资源的综合开发与互动开发

我市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要注重将其融合到整体的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去,综合开发我市的优势旅游资源。在我市的各条精品路线设计的同时适当的将特色旅游(景点)资源融入其中,使游客能在娱乐消遣的同时充分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又不会使单一的特色旅游显得枯燥乏味。

3 、加大宣传力度,使*生态旅游的优势真正得到发挥。一是加强*南山风景区“雄、险、奇、秀、幽”和甘家湖荒漠生态旅游区的自然生态宣传力度(可制成风光光碟在城市公共场所播放,设计一张自然风光宣传画、编导一台体现*民俗风情的歌舞篝火晚会);二是提升烤全羊的品味(让人留下余味)和*椒蒿鱼、酸菜鸡、回族八块鸡的饮食文化;三是开发“柳花茶”文化;四是加大与外界旅游队的联烟。

4 、加强整体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的旅游应该列入整体规划,立足于自治区旅游产业的规划和统筹,重点推出旅游精品线路三条,一条是生态旅游线路从乌鲁木齐 ---- 沙湾 ( 南山 )--- *(泥火山、国 画 山、烟火山) ---- 乔尔玛 ----- 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线路,一条是红色旅游线路从乌鲁木齐 ---- 石河子(军垦文化) ---- *(夏 尔 苏 满 庙)东归草原文化 ---- 伊梨(三区革命遗址)线路;一条是特色旅游线路乌鲁木齐 ---- *(甘家湖荒漠生态旅游区) ---- 克拉玛依(魔鬼城) --- 福海(金沙滩) --- 喀那斯(世界遗产)线路。

旅游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承载物,是旅游活动得以开发的重要依托。要投入资金修建了景区公路、游路、栈道、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

5 、区域旅游的联动开发与协作开发

加强*、独山子、奎屯三地四方的地缘优势,加大*旅游开发的规划中,延伸和完善*旅游的布局,构建精品旅游景点和线路,实现全方位的互补共享,不断推陈出新和合理分布的旅游体系,吸引更多的游客,全面促进*旅游景区所在区域经济的发展。

由于新疆旅游的淡旺季旅游现状,大力在三地四方宣传冬季旅游的景点和项目,吸引更多的本地人参与到冬季旅游项目中。

对于方兴未艾的*农家乐特色旅游,政府要统一规范标准,合理安排布局,统一评选档次规模,亮牌经营,要在农家乐特色旅游人文内涵上多引导,在经营项目上多关注,在资金上多支持,在特色上多宣传。

本网向您推荐更多精彩范文:

乡镇发展调研报告

村发展调研报告

深圳发展的调研报告

年度专业发展调研报告

渔业发展调研报告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走访基层调研报告第二篇:关于如何推进干部深入基层调研报告)第三篇:作风建设年基层调研报告第四篇:基层建设年之“走基层”调研报告第五篇:关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基层调研报告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走访基层调研报告

走访基层调研报告

——关于社区居民幸福指数(文化方面)的调查

9月28日晚,在大学生村官座谈会上,镇党委李书记提议村官走访基层,体察民情。在以后的几个月里,笔者走访了以困难户、下岗户和老党员、老干部为代表的40多户社区居民,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走访对象概况。

罗代社区:长沙县双江镇地处长、平、浏三县(市)交界处,是长沙县唯一的革命老区。1994年兴建罗代集镇(罗代社区前身),先后投入20多万元完成了修编扩容,集镇规控区达到2.4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0.8平方公里。2014年,罗代社区居委会正式挂牌成立。目前辖区面积2.45平方公里,拥有临街门面900多缝,常住人口5000余人,9个居民小组,23名党员。近年来,社区加大投入,不断完善水、电、路、给排水管道等基础设施,使罗代社区环境越来越优美,居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社区商贸也日益繁荣,多次被评为市、县级先进单位和文明单位。罗代社区也成为双江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二、调查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居民生活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笔者想通过对罗代社区居民生活的调查,为人们提高幸福指数,更好的生活作出一个参考。

三、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访问。

四、调查结果

1、在闲时娱乐方面,罗代社区大多数居民平时空闲的时候是打牌、打麻将、看电视、上网。笔者发现罗代社区居民的活动主要是打麻将,麻将在这里非常盛行,麻将室遍布整个罗代集镇,几乎每个人都称麻将是他们空闲时最主要的活动。少年儿童的主要活动是上课、写作业、看书,平时的空闲时间主要看书、上网、玩游戏、看漫画、听音乐,到户外游玩以及打篮球等,内容比较多,特别是双江镇综合文化站建成以后,孩子们基本上都来文化站玩。

2、在体育锻炼方面,罗代社区体育文化设施比较完备。社区居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孩子们也是参与体育活动最多的一类人,大多是篮球,罗代社区及周围有多个篮球场。

3、在生活态度方面,大多数居民都满足于生活现状,他们对生活普遍有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孩子们的理想生活要丰富多彩,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五、调研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罗代社区居民生活以下几个特点。

1、少年儿童由于学业的压力,每晚11、12点钟才睡觉。笔者希望老师和家长多关心孩子,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2、笔者发现在体育活动中,绝大多数的参加者是少年儿童,并且项目非常多。而在晨练的人群中绝大多数是老年人。

3、打麻将在罗代社区居民的空闲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几乎人人空闲的主要活动都包括打麻将。笔者希望有关部门要逐步引导社区居民能够从事更丰富、更健康的活动,不要只沉溺于麻将当中。

4、人们表示现在的生活比以前有显著提高,都对自己现在的生活表示比较满意。社区居民生活比较丰富多彩,看书、看报、听音乐、上网。他们生活的理想更多是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5、自镇党委李勇书记到双江任职,提出“文化兴镇”方针以后,促使社区文化建设不断加强,丰富了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也逐渐挖掘出了具有双江特色的文化精品。

提高人民幸福指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人民幸福了,我们的目的也达到了。

第二篇:关于如何推进干部深入基层调研报告)

开展干部深入基层、服务基层要把握的几个重点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全旗各级各部门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解放思想、扎实工作,一批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旗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要看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特别是基层一线的困难和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因此,进一步引导机关干部转变作风,提高服务基层的能力,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显得尤为重要。2014年,旗委站在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全旗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结合正在深入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实施了旗级领导干部服务基层活动,在全旗各级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了“千名党员帮千人、百家支部结百对”主题实践活动。如何使干部深入基层、服务基层等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深入调查研究,把民情了解好。要建立经常性的调查研究制度,紧密结合基层实际,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民生改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农牧民增收、招商引资、民生 1

改善等方面的情况,切实把基层的热点、难点问题摸清、摸准、摸透。应带着课题和任务,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详细了解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和实际效果,认真听取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深入了解基层所思所盼所急,认真研究分析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作好梳理汇总,为明确工作思路、制定工作措施奠定基础。

二、广泛谈心谈话,把政策宣传好。让基层干部群众畅所欲言,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在谈心谈话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自治区、盟、旗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政策措施,集聚社会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强化工作措施,紧紧围绕加快“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步伐和加快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战略目标,做好农牧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农牧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鼓励农牧民拓宽增收致富门路,支持农牧民进城创业就业,努力让农牧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三、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把思路明确好。紧扣旗委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决策部署,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结合“村村通”工程和“网络村”工程,帮助嘎查(村)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帮助搞好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太阳能、沼气等科技项目,切实帮助嘎

查(村)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用足用好各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惠民利民的政策措施,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技术、物资投入基层,增强联系点经济实力。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制定一个发展思路,引导群众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抓好农牧民生产技术培训,提高群众的技术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积极帮助筹集生产资金,助农牧民增收。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协助搞好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规划、零就业家庭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等工作。并以 “千名党员帮千人、百家支部结百对”等活动为载体,加强工作指导和协调,协调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与联系点的嘎查村、社区结对帮扶,对口共建,加大对基层组织特别是基础较为薄弱的嘎查村、社区的支持和帮助力度。

四、帮助化解矛盾纠纷,把稳定维护好。立足“平安阿左旗”建设要求,扎实开展好“北疆基层党建长廊建设”活动,紧紧依靠和紧密配合当地党组织,主动下访接访,深入一线,认真听取来访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诉求,及时发现问题,弄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努力找准各种矛盾纠纷症结,在“事要解决”上下功夫,切实化解矛盾。对能够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做好解疑释惑工作,并列入工作日程,逐步加以解决;对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要主动联系和协调有关部门处理,强化联系点党政“一把手”要认真履行维护稳定第一责任,扎实做好维护稳

定的各项工作,确保一方平安,做到以联系点的稳定促进基层的稳定,以基层的稳定确保全旗大局稳定。督促联系点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的渗透和破坏活动。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治安隐患等排查工作,督促检查存在问题的解决。对影响全局的重大问题,联系点领导要亲自组织研究、亲自协调解决,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内部,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矛盾不上交、不激化。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先进性保持好。紧密结合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创建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大力开展“六型”(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创新型、廉洁型、责任型)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帮助基层党组织认真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是要抓好党的基层组织从明确责任向强化落实、从提高素质向作用发挥、从载体创新向长效机制、从示范带动向整体提高、从分类开展向统筹整合五个方面的深化和拓展,强化基层组织的社会服务职能,引导基层组织把工作重心放在公共事务管理上,把主要精力放在服务农牧民上,开拓思路,完善举措,促进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农牧区稳定。

六、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把机制制定好。扎实推进嘎查村民主管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以党务公开促村务、财务公开。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作为重点,帮助建立健全民主选举制度、村规民约、村民议事规则和一事一议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推动村级管理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各项政策在基层的有效落实,使基层焕发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活力。

七、通过服务基层活动,把作风转变好。要扎实开展好旗级干部“服务基层”活动,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谈心谈话、开展结对帮扶、主动下访接访等方法,了解基层、了解群众,使制定的各项政策更加符合实际,使各项工作措施更加便于基层,努力实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解决基层实际困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目标。要以加强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以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党员素质、提升基层党组织活力为目标,以扶贫帮建为抓手,深入开展好“千百活动”,充分发挥部门和行业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强化工作措施,切实帮助基层党组织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农牧民增收,加快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努力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组织共建、党员互帮、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格局。

八、强化责任落实,把工作落实好。干部深入基层、服务基层活动涉及面广,任务重、要求高,各部门要统一思想,强化统

筹兼顾,积极协调推进,确保各级干部有足够精力完成好下基层的各项任务,真正使力量配置在一线、情况了解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感情融合在一线、形象树立在一线,真心实意为基层和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第三篇:作风建设年基层调研报告

作风建设年基层调研报告

今年3月以来,管道局党委发起了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这是局党委、管道局立足干部作风实际,从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一项重要举措。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改进作风指明了方向。

活动开展以来,我严格按照局党委要求和公司党委的工作部署,深入一线进行调研,面对面与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交流谈心,全面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现状,认真听取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我深刻地体会到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是让基层群众感触最深、最能让群众评说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不断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保障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领导干部实践“领导就是服务”、“干部就是干事”的职业道德的要求。

一、 目前,我公司干部作风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我公司党委不断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党员干部 的作风发生了明显转变,都能够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受到了群众的认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公司部分党员干部终身学习的理念树得不牢,理论学习坚持不够;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善于思考,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形势主义,工作深入不够;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以上问题如果不加以

重视和克服,就会使其从思想领域蔓延到工作生活领域,直至损害党的肌体,败坏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第四篇:基层建设年之“走基层”调研报告

2014年5月24日下午,我来到了自己所在服务村——柏里村进行“村民经济收入走访调研”。下午三点,我带着笔记本沿着村主路走去,一路上看到有一些村民正在地里劳作,我今天计划着拜访一下之前给我们做过饭的李大娘家。不一会儿就到了,当我第一次走进大娘家里时,家里的小狗冲了出来,吓得我没敢动身子,我大声喊了几声:“大娘,在家吗?”等了一会,有一位大姐走了出来,简单交流后,她告诉我大娘去了地里劳作了,由于柏里村我之前走过,所以大概知道大娘的位置。我边走边问,十分钟后就来到了大娘的地里。当她看到我时,十分的高兴,立刻停下手中的活,微笑着和我打招呼。我们在地的边上找了块空地就直接坐下了,原来她地里种上了花生,正在为地除草呢。聊了一会,我坚持要帮大娘干活,大娘心疼的说:“不用了,怕弄脏了你的衣服”。我说:“没事,我在自己家也做农活,会锄草。”我们边干活边聊天,十分的开心。通过这个过程,我才了解到大娘家现在的经济收入现状,具体如下:

一、家庭劳动力及经济收入来源现状

1、劳动力状况:大娘家位于中柏里村,家里共有7口人,儿子媳妇,女婿都在平山县城敬业集团上班,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女儿在家带孩子。

2、种植状况:大娘和大爷家有耕地六七亩,主要种植玉米,小麦,谷子和花生,每年经济收入还算不错。

3、养殖状况:家中养了一些鸡,主要用于自己食用,不算经济来源。

二、对如何增加收入的几点建议

1、可以继续加大农业种植范围,利用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和方法,在已有的产地上增加产量。

2、可以扩大规模进行小型养鸡场的建设,通过圈养肉鸡和下蛋鸡两种模式,科学喂养和管理,提高经济收入。

3、可以联合关系不错的邻居一起尝试搞大棚蔬菜种植,形成规模,既能解决村民“买菜难,吃新鲜菜难”问题,又能为西柏坡景区饭店旅馆提供送菜上门优质服务,更能带动村民致富,可谓一举多得。

4、可以尝试在家中坐着挣钱,比如说十字绣加工,鞋垫、手套、围巾、以及纪念品加工,这些物品易存放,而且销路广,市场大。

5、可以尝试成立柏里村纪念品手工合作社,以入股的方式,大家共同出资,公共劳动,共同分红。充分发挥西柏坡红色旅游圣地的品牌优势,大胆利用优势资源为自己增加收入。

通过这次走访调研,使我真正了解到柏里村目前的发展现状不是很好,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村干部思想比较落后,思路狭窄;村民种地、养殖科学技术含量低,走传统模式产量低。为此,我决定将进一步对柏里村进行不定时走访调研,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和实践,真正为村民们提供一些实实在在的致富新路子。

第五篇:关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基层调研报告

xx市户籍人口数xxx万人,约2/3的人口工作生活在xx个乡镇和xxxx个行政村。自xxxx年开始,随着xx生态省和xx生态市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全市各乡镇已全面完成生态建设规划,并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x个,省级生态乡镇xx个,市级生态乡镇(街道)xx个,分别占总乡镇数的x%、xx%和xx%;市级生态村xxx个,占总行政村数的x%。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和《xx生态市建设规划》目标要求,乡镇生态建设工作还仅处于起步阶段,离全面建成省级和国家级生态市尚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进一步加强乡镇生态建设成为各级各部门当前面临的历史性挑战。

一、进一步加强乡镇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是全面建成国家级生态市的必要条件。根据《xx生态市建设规划》要求,xx将于xxxx年前建成国家级生态市,而xx%的乡镇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验收要求是生态县(市、区)建设的前置条件。要真正达成生态市建设目标,基层创建工作是关键,开展乡镇生态建设创建工作能够丰富生态市建设内涵,提升生态市建设水平,是进一步推进和深化生态市建设工作的客观需要和必然基础。

(二)是推进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契机。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而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乡镇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环境基础设施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对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要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然要求乡镇调整发展思路,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辖区内居民拥有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发展空间。

(三)是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一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是指该区域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散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是区域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综合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各项生态建设创建工作从公共设施完善程度、污水处理、大气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等xx多项指标对乡镇进行考核,有力地促进当地政府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环境质量,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要素,从整体上改善当地投资环境,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

(四)是提升农村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载体。生态文明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历经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在认真总结人与自然关系的经验与教训基础上,在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崭新的文明观念,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道德伦理基础。生态文明强调“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价值和生态经济价值,要求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适应“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整体利益。没有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态文明,就不可能实现全国的生态文明。乡镇生态建设创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增强全民的生态环境意识,提升乡镇的整体生态文明水平。

二、当前乡镇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一)部分乡镇领导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当前,政府对官员的政绩考核仍然以gdp增长为依据,导致部分乡镇领导重经济发展,轻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难以转变,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不能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发展才是硬道理”错误地理解为“增长率才是硬道理”,片面的追求gdp增长速度,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可持续发展之路背道而驰。

(二)乡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基础设施状况作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制约着社会生产力的综合水平、生产的发展程度和人们消费的现实程度,还直接反映着社会的文明程度。与宁波市经济发展速度相比,乡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

1、规划问题:乡镇发展初期由于缺乏规划指引,导致建设无序开展,给当前发展带来诸多环境问题,如雨污分流、污水管网铺设难度大等。

2、污水问题:截止到xxxx年底,全市还没有一个乡镇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几乎还是空白(xxxx个行政村仅有xx个试点),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农村溪流河道,成为农村生态环境最大的污染源之一。

3、卫生厕所问题:卫生厕所改造过程中普遍存在三格式化粪池建设标准不够,导致废水渗排或不能进行合理处置,影响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质量。

4、生活垃圾问题: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清运—县填埋(或焚烧)”处理网络还存在覆盖面、配套设施及规范管理等方面问题,致使垃圾直接向河道倾倒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5、工业污染问题:乡镇企业存在技术含量低、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管理水平较低等具体问题,由此滋生了少数企业存在偷排、漏排等违法排污行为,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沉重压力。

(三)乡镇环保队伍亟待组建和完善。随着xx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大规模撤乡并镇之后,乡镇的环保监管和生态建设任务日益加重,而xx市到目前为止仅慈溪市设立了乡镇监察中队,绝大多数县(市)、区还没有成立乡镇环保队伍,没有专职的环保工(本站推荐:wwW.hAowOrD.Com)作人员,致使很多工作到县级一下就难以推动,生态建设工作明显滞后。同时,在乡镇环保队伍中,无论是专职的或兼职的工作人员中还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学历不高、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因此,加强乡镇环保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训,组织开展环保知识培训,配备相应环保器材等工作也亟待完善。

(四)乡镇生态建设经费不足。开展生态建设工作是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生态建设涉及的建设内容以基础设施建设核心,而基础设施具有基础性与共享性,初期投资巨大、回收期长等特征。近年来,xx市各级政府对基础设施的财政性投资在绝对量上一直保持着增长的态势,但这一增长速度远远比不上基础设施建设总额的增长速度,由此导致财政资金难以满足生态建设的需要。

(五)乡镇生态建设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乡镇建设前期缺乏规划引导,部分基础设施没有按实际要求进行建设,如污水管网铺设、绿化带及卫生厕所建设等,此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属于还旧帐性质,势必影响到部分居民的个人利益,这就要求乡镇政府宣传部门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宣传力度,调动居民参与、支持乡镇生态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妥善处理建设过程中潜在的各类问题。此外,宁波市是个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众多,在文化素养、生活习惯等方面与xx市民存在差异,势必要通过加强宣传,灌输人改变环境,环境改造人的理念,提高他们对生态建设的认识,改变一些不良习惯,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干部教育,提高生态意识。领导干部重视是抓好各项工作的前置条件。要抓好生态建设工作,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干部生态教育和政绩考评结合起来,将如何开展生态建设工作纳入领导干部专题教育培训内容,并将建设业绩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使广大干部充分认识到开展生态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到思想上到位,认识上深刻,决策上有力,行动上迅速,形成一级抓一级、齐抓共管的局面,全面推进乡镇生态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大建设力度,提升乡镇品位。要严格按照乡镇生态建设规划要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按照“一镇一品”的要求,突出自身特点和优势,坚持项目建设与环境改善、品位提升、经济发展相结合,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彰显城镇文化内涵。在具体项目建设上体现美观、实用、紧凑,不搞形象工程,建筑要富有特色,注重整体协调,体现文化品位。

(三)组建环保机构,加强素质培训。机构和队伍是管理和建设的主体,没有机构和人员就谈不上管理和建设,要尽快组建和完善乡镇环保管理网络,保障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和资金来源,使乡镇环保工作人员能够全心身投入到基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去。针对乡镇环保工作队伍还存在专业素质偏低,学历不高,缺乏专业人才等情况,要经常组织他们参加由各级环保部门举办的环保培训班,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

(四)拓展投资途径,确保投入到位。采取政府产权管理、间接调控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和健全以政府引导的、以企业为主体的、全社会、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格局。如各地污水处理管网建设经费由各级政府投资,而污水处理厂建设可采用xxx投资模式,在不改变原来用途的前提下,有偿、有期限地转让基础设施经营权;乡镇污水管网建设费用由市政府补贴、污水处理费返还金、建设补偿金和乡镇投资构成;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吸引民间资本投资的形式,从建设到运行全部由企业负责,政府则在保障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相应补贴,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效用和对民间资本的带动作用,以政府杠杆资金吸引社会资金的广泛参与,确保乡镇生态建设资金投入到位。

(五)加强环境宣教,实施寓教于乐。要动员广大群众支持、参与乡镇生态建设,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必须先从转变意识形态着手。各乡镇要积极引导全民参与,通过举办讲座、论坛和竞赛、中小学生宣传资料发放等多种形式开展环境教育和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宣传;

请继续阅读其他相关范文:

深入群众、进入最基层调研报告

北京市粮食直补基层调研报告

乡镇统战工作如何服务基层的调研报告

国土资源局基层所调研报告

群众路线-深入基层专题调研报告2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