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养老机构经营模式调研报告】养老机构调研报告
 

【养老机构经营模式调研报告】养老机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9-06-04 14:38:32 影响了: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养老机构经营模式调研报告第二篇:养老机构经营模式调研报告第三篇:郑州养老机构调研第四篇:对我国机构养老模式的思考第五篇:对宁波地区养老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的调查报告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养老机构经营模式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浙江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兴办养老机构,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化等项工作中,进行大胆探索,创造了多种养老机构经营模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我们通过对浙江省杭州、温州、台州、宁波等地的养老机构进行的实地考察调研,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浙江省养老机构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国家或集体兴办。温州的红景天养老院是由街道开办的,为充分发挥投入的国有资本效能,提高管理和运营水平,获取最的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人住老年人得到最好的照料,享受最好的服务,主管部门采取了产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方式,公开招聘经营管理人员。招投标结束,双方签订合同。中标方在满足五保、特困老人入住(收住五保、特困老人,政府给予补贴)的前提下,招收社会老人入住,享受国家非营利机构所有优惠政策。期间,经营者以租金形式分批向主管部门上交部分经营利润。

集资兴办。温州永嘉的康乐山庄、玉环的夕阳红山庄是由老年人自发组织起来,在集体的土地上个人集资兴建的老年人社区。温州的红枫山庄也应归人此类,所不同的是该山庄由私营业主出面策划,政府划拨土地,私营业主只投入少量启动资金,办妥手续,然后按每平方米1700—2200元不等收取老人的资金建房。现红枫山庄的经营者已经由民政登记的民办非企业改为工商登记营利企业。上述山庄均享受国家非营利机构所有优惠政策。

非营利机构经办。宁波市的颐乐园是由政府出面协调,政府划拨土地100余亩,并出面协调市财政、市慈善总会、大红鹰集团共同出资1.3亿元兴建的。该院建筑规范,环境幽雅,条件优越。出资方共同组建管理公司,在工商局登记,享受国家非营利机构所有优惠政策待遇。该院吸纳了400多老人入住,80%以上是离休老干部。因为条件好、收费低,老人常常排队等候人住,床位供不应求。

民间资本兴办。温州的水心老年公寓是由一对热心老龄事业的下岗夫妇租用闲置的厂房开办的,年租金15—16万元,收住老人70-80位,满负荷运转。年盈余六七千元。此种形式在浙江全省还有很多。奉化的99老人乐园是私营业主王雪飞夫妇卖掉了经营良好的企业,投资1400多万元兴建的全省规模最大的民营老年公寓,所用土地为协议出让。公寓条件较好,现收住100多位老人。台州市崇德山庄由台州著名民营企业九州药业集团出资兴建,政府划拨用地274亩。规划有高档老年人住宅、老年公寓、老年护理院、老年活动中心等,是一个设计超前、功能完备的老年人社区,现企业已投入4000多万元,建设总投资约需3-4亿元。

纵观以上四种兴办模式,我们以为第一种模式代表着社会福利机构改革的方向,是盘活存量资产,有效利用现有养老资源,提高资金利用效能有效模式。第二、三种模式不仅不宜推广,而且应该严格限制或者禁止。因为这两种模式养老隐含着较为严重的问题:

国有土地资源的流失。土地是我国极为稀有且不可再生的资源,国家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极其重视,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多部法律法规。永嘉和玉环的少数老年人自己组织起来,没有经任何土地部门审批并未办理严格的用地手续,即自己动手在集体的土地上集资盖房,建起子康乐山庄和夕阳红山庄,严格意义上讲是土地使用的违法行为。

导致不当受益。康乐山庄、夕阳红山庄和红枫山庄集资盖房,由于没有计人土地成本,所造房屋与房地产开发房屋存在相当可观的差价,这部分差价构成了不当受益。例如一位老人几年前出资5.6万元购买了一套80多平米住房的使用权,现转手出让卖到20多万元,自己仅需向山庄管理机构上缴2800元的管理费即可。还有一位老人以每平方米1200元的价格,花30万元拥有了一栋250多平方米带车库独立别墅的使用权,装修费却花了60多万,而在其对面仅一路之隔的房地产开发房产则为每平方米4000—5000元。

社会再分配不公。康乐山庄、夕阳红山庄和红枫山庄集资盖房,参与的老人不是也不可能是最需要关注的贫困老人,多数是离退休干部、教师或者是收入较高并有一定积蓄的老人;而真正贫困需要福利照顾的老人却无力集资盖房,无法享受此等优惠。结果是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宁波市颐乐园人住的80%以上是离休老干部。其中有位离休的局级干部,夫妇二人在此居住带有卫生间和厨房的套房,连吃带住加上卫生保洁等费用,每月仅需开支2014元,还不到其离休金的一半,享受着超值的服务。他家里原有的住房则可租可售,两头获利,无形中每月增加了不菲的收入。社会福利属于社会再分配的范畴,其出发点是扶危济困,是帮助社会上最需要帮助的人群,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可是人住诸如宁波市颐乐园之类高档老年公寓的人员原本享受了应得的福利,再来这里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超值的服务,实际上是社会福利享受对象的错位,既违背了社会福利的本意,也造成了事实上的再分配不公。

隐含着不安定因素。温州出台以在工商登记和在民政登记为

第二篇:养老机构经营模式调研报告

近几年来,浙江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兴办养老机构,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化等项中,进行大胆探索,创造了多种养老机构经营模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我们通过对浙江省杭州、温州、台州、宁波等地的养老机构进行的实地考察调研,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浙江省养老机构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国家或集体兴办。温州的红景天养老院是由街道开办的,为充分发挥投入的国有资本效能,提高管理和运营水平,获取最的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人住老年人得到最好的照料,享受最好的服务,主管部门采取了产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方式,公开招聘经营管理人员。招投标结束,双方签订合同。中标方在满足五保、特困老人入住(收住五保、特困老人,政府给予补贴)的前提下,招收社会老人入住,享受国家非营利机构所有优惠政策。期间,经营者以租金形式分批向主管部门上交部分经营利润。

集资兴办。温州永嘉的康乐山庄、玉环的夕阳红山庄是由老年人自发组织起来,在集体的土地上个人集资兴建的老年人社区。温州的红枫山庄也应归人此类,所不同的是该山庄由私营业主出面策划,政府划拨土地,私营业主只投入少量启动资金,办妥手续,然后按每平方米1700—2200元不等收取老人的资金建房。现红枫山庄的经营者已经由民政登记的民办非企业改为工商登记营利企业。上述山庄均享受国家非营利机构所有优惠政策。

非营利机构经办。宁波市的颐乐园是由政府出面协调,政府划拨土地100余亩,并出面协调市财政、市慈善总会、大红鹰集团共同出资1.3亿元兴建的。该院建筑规范,环境幽雅,条件优越。出资方共同组建管理公司,在工商局登记,享受国家非营利机构所有优惠政策待遇。该院吸纳了400多老人入住,80%以上是离休老干部。因为条件好、收费低,老人常常排队等候人住,床位供不应求。

民间资本兴办。温州的水心老年公寓是由一对热心老龄事业的下岗夫妇租用闲置的厂房开办的,年租金15—16万元,收住老人70-80位,满负荷运转。年盈余六七千元。此种形式在浙江全省还有很多。奉化的99老人乐园是私营业主王雪飞夫妇卖掉了经营良好的企业,投资1400多万元兴建的全省规模最大的民营老年公寓,所用土地为协议出让。公寓条件较好,现收住100多位老人。台州市崇德山庄由台州著名民营企业九州药业集团出资兴建,政府划拨用地274亩。规划有高档老年人住宅、老年公寓、老年护理院、老年活动中心等,是一个设计超前、功能完备的老年人社区,现企业已投入4000多万元,建设总投资约需3-4亿元。

纵观以上四种兴办模式,我们以为第一种模式代表着社会福利机构改革的方向,是盘活存量资产,有效利用现有养老资源,提高资金利用效能有效模式。第二、三种模式不仅不宜推广,而且应该严格限制或者禁止。因为这两种模式养老隐含着较为严重的问题:

国有土地资源的流失。土地是我国极为稀有且不可再生的资源,国家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极其重视,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多部法律法规。永嘉和玉环的少数老年人自己组织起来,没有经任何土地部门审批并未办理严格的用地手续,即自己动手在集体的土地上集资盖房,建起子康乐山庄和夕阳(更多内容请访问好范 文网:wWW.HaOwORD.coM)红山庄,严格意义上讲是土地使用的违法行为。

导致不当受益。康乐山庄、夕阳红山庄和红枫山庄集资盖房,由于没有计人土地成本,所造房屋与房地产开发房屋存在相当可观的差价,这部分差价构成了不当受益。例如一位老人几年前出资5.6万元购买了一套80多平米住房的使用权,现转手出让卖到20多万元,自己仅需向山庄管理机构上缴2800元的管理费即可。还有一位老人以每平方米1200元的价格,花30万元拥有了一栋250多平方米带车库独立别墅的使用权,装修费却花了60多万,而在其对面仅一路之隔的房地产开发房产则为每平方米4000—5000元。

社会再分配不公。康乐山庄、夕阳红山庄和红枫山庄集资盖房,参与的老人不是也不可能是最需要关注的贫困老人,多数是离退休干部、教师或者是收入较高并有一定积蓄的老人;而真正贫困需要福利照顾的老人却无力集资盖房,无法享受此等优惠。结果是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宁波市颐乐园人住的80%以上是离休老干部。其中有位离休的局级干部,夫妇二人在此居住带有卫生间和厨房的套房,连吃带住加上卫生保洁等费用,每月仅需开支2014元,还不到其离休金的一半,享受着超值的服务。他家里原有的住房则可租可售,两头获利,无形中每月增加了不菲的收入。社会福利属于社会再分配的范畴,其出发点是扶危济困,是帮助社会上最需要帮助的人群,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可是人住诸如宁波市颐乐园之类高档老年公寓的人员原本享受了应得的福利,再来这里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超值的服务,实际上是社会福利享受对象的错位,既违背了社会福利的本意,也造成了事实上的再分配不公。

隐含着不安定因素。温州出台以在工商登记和在民政登记为

标准来区分营利养老企业或非营利养老机构的文件以后,由政府划拨土地集资盖房的红枫山庄私营老板立即提出改“民非”登记为工商企业登记,这样就需要补交土地出让金,该老板表示这笔出让金肯定会转嫁到人住在该山庄的老人头上,无形中把政府推到了山庄老人的对立面,导致政府与老年人的直接对立。对此当地有关部门深表忧虑。

存在国际化养老的误区。浙江省有的养老机构为了增加收入,提出吸收港、澳、台甚至外国老年人来人住。如果该机构是按完全成本计价接收入住,则无可厚非,但如果是按目前通行的不计地价和造价,仅按运营成本计价的方式接纳入住,就值得商榷。

第四种模式恰恰是应该大力提倡和推广的。因为它是真正的民间资本投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既弥补了政府社会福利的不足,又为社会老人提供了养老服务,满足了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的需求,同时也吸纳了很多下岗女工和民工,完全符合我国政府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业的指导思想,理应给予扶持和推广。但也恰恰是该种模式遇到了政策瓶颈:只有登记为民办非企才能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可是登记为民办非企又给这些企业带来许多麻烦和困难。如在温州开办水心老年公寓的一对夫妇,以公寓为家,吃住在公寓,亲自买菜、做饭,惨淡经营,年盈余仅六七千元。即便如此,按照民办非企业的管理规定,这盈余的六七千元也归该公寓所有,而不能属于个人。奉化的99老人乐园因为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受政策限制,投入大量资金盖好的房产成为“福利机构所有”(宁波房管所、民政局出具的不能抵押贷款说明),资金问题凸现,举债无门,经营陷入困境。台州市崇德山庄由台州著名民营企业九州药业集团出资兴建,建设总投资约需3—4亿元。由于台州市发文将该山庄定性为“民办非营利福利事业单位”,土地不能抵押贷款,将来土地上的建筑物也不能抵押贷款,致使企业资金运作困难,且其投入资金将不能收回,投资商如今是进退维谷,骑虎难下。

我们发现各地对什么是社会福利、什么是老龄产业不甚明晰。有的地方把所有养老机构都看作是老龄产业,也有的地方把所有养老机构(老年公寓、老年住宅区)都视为社会福利事业;有的以在工商还是在民政登记为标准来区分社会福利和老龄产业;有的又以营利或非营利来区分社会福利和老龄产业。我们认为上述看法都是错误的。

首先,社会福利与老龄产业有着本质的区别。社会福利是国家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向全体公民普遍提供资金帮助和优待服务的社会制度。它表现为国家及社会团体兴办的多种福利设施、提供的社会服务以及各项社会福利事业,讲求的是公平与公正,是不计成本和盈利的。比如国家办的养老院、福利院,国家投入了土地、资金等大量的人力物力,决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扶危济困,稳定社会。而产业则不同,产业是指生产事业,是经营活动,提供的是商品,追求的是利润和效益。老龄产业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而出现的新兴产业,是为老年人提供特殊商品、设施和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行业和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其次,以在工商还是在民政登记为标准来区分社会福利和老龄产业,不仅不科学,而且容易造成混乱。比如,宁波市的颐乐园组建了管理公司,在工商局进行了登记,对外介绍其经营是盈利的。那么能否据此断定它是养老产业呢?结论是否定的。因为它的投资主体是国家、非营利机构(宁波慈善分会)和社会捐赠(大红鹰集团),仍然是社会福利的性质。所谓的盈利是建立在对原始投入不计成本、不计利息、不算折旧、不求回报的基础之上的,是仅仅以充分享受政府免税等优惠政策之后的运营成本为起算点的盈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盈利。极而言之,不过是福利机构管理方式的改进、福利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而已。而登记为民办非企的温州水心老年公寓、奉化的99老人乐园恰好应该定性为老龄产业,也是国家应该重点扶持的对象。

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国家出台政策扶持老龄产业的发展很有必要。适时出台相关政策,吸引大量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鼓励、扶持以养老服务为主体的老龄产业大力发展,既可以弥补国家福利资金投入的不足,又可以为广大的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促进社会服务业的发展,保持社会经济协调、稳定、持续的发展,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就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政策扶持的重点和对象应该是民营养老产业。有投入,有产出,才能称之为产业。如果只有投入而不求回报,不计成本,不讲产出,那是慈善事业,而不是老龄产业。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资本是具有逐利性的。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获取合理的经营利润。既然我们认定老龄产业是第三产业和社会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应当把养老服务业当作产业来对待,就应当出台真正意义上的“老龄产业政策”,重点扶持民营养老产业。其最终目的就是吸引大量民营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让所有热心为老服务,积极投身养老服务业的民营业主明明白白办企业,在市场调节、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在讲求社会效益的同时,堂堂正正地赚取合理的利润,为日益增多的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最终使更多的老人受惠。

现行老年社会福利实施方式很有改革的必要。我国现行社会福利制度及其实施方式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基本上是由国家投资兴建养老机构,不计成本,管办一体。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多数国办的养老机构没有进入市场,没有竞争,经营者没有压力,其经营状况往往不如非公有制养老机构。总体来说投资大,经营效益差,并存在不当享受社会福利、社会二次分配不公的现象。许多地方民政部门已经觉察端倪,开始探索社会福利实施的新方式、新办法,如辽宁省提出,要“转变政府投资观念,今后政府原则上不再兴办国有独资的养老机构”,“要实行钱随人走的货币化养老方式”,采取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购买服务的办法,发挥资金使用的最大效应,让老年人获取优质的服务。上海、大连市采取的居家养老模式就是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购买服务,使老年人和下岗职工双受益的经典模式,政府的一份投资收到了双倍的投资效益。温州实行投资与经营分离、办管分离、公开招聘经营管理人员,有效地盘活了福利机构存量资产,提高了资本利用效能,既减轻了政府管理负担,又使老年人享受到了优质的服务。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借鉴辽宁、上海等地的做法,改革以往国家办福利机构、管办一体的实施方法,改为以甄别、确定福利对象,实行货币化补助养老。对于已建好的社会福利设施,也应参照温州的做法,实行办管分离,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社会福利设施的投资效能。这样,不仅可以使国家节约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还可以充分利用稀缺的社会福利资源,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更多的优质服务。

第三篇:郑州养老机构调研

郑州养老机构调研

---袁笑杰

20144130118

郑州的人口老龄化近年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郑州市人口基数大,而独生子女政策和近些年相对安逸的生活环境,使得郑州市人口平均年龄延长。人口老龄化现象以及人们对于高生活水准的追求,建设更多更好的养老机构,成为大势所趋。

郑州市的养老机构,大致有民办养老机构和政府养老院两种。郑州市现有养老机构157家,共有床位21000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20张,其中民办45家,床位8500张,分别占总数的29%、40%,全部是民办非企业单位。仅2014年,郑州市新增民办养老机构6家、床位2014多张,分别占民办总量的13%、24%,民办机构发展势头明显加快。

郑州市的民办养老机构中,郑州市扶持民办养老机构最给力的

政策是对养老机构的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2014年,郑州市在河南省率先出台补贴政策,对养老机构给予3000元/床的一次性建设补贴、150元/月/床的运营补贴,截止目前已发放养老机构补贴资金共计1158万元。其它扶持政策则基本没有,有的市级文件虽有规定,但均难以落实。如郑州市在土地供应方面,至今没有养老机构建设的年度用地计划,用地问题是制约该市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首要障碍。在税费方面,郑州市目前有30%的民办养老机构没有享受水、电、气、宽带与居民同价政策。在投融资方面,“贷款难”一直困扰着郑州的民办养

老机构,养老服务的补贴制度也是刚刚建立,标准偏低。在人才培养方面,郑州市民办养老机构尚未引入公益性岗位,补贴力度不够,致使养老护理员难招难留,护理队伍不稳定、服务人员流动快,这直接影响了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在组织领导方面,目前,郑州市的养老服务工作由老龄办牵头负责,但由于多数县(市、区)老龄办(或老龄科)都是挂牌机构、虚设单位,老龄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工作繁重,有的县市区只有一人从事老龄工作,严重制约了该市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郑州市的这种情况在我国不少地方尤其是中部地区具有代表

性、典型性。在座谈互动中,我们了解到除了地方和基层财力有限,从而限制财力对养老服务发展的支持外,关键是地方领导的思想认识,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钱往哪里投,主要取决于领导同志的主观认识和政绩标准。

郑州市的老年人口已经突破百万,民营养老院存在价位偏高的

状况,而医疗不对口,饭菜质量以及服务质量的提升难度较大,成为制约的瓶颈。

郑州还需要建多少养老机构、增加多少养老床位,才能实现

“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0张”的目标?这些养老机构建在哪里更合适?这些事关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导向性问题,很快将有“指路明灯”。昨天,大河报记者从郑州市老龄办获悉,郑州市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编制郑州市养老服务机构设施规划。

“郑州每千名老人大致拥有养老床位20张,离目标还有差距。”郑州市老龄办工作人员说,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包含社会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养护院、老年公寓、光荣院、托老所、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根据目前的测算,郑州市有60岁以上老人108万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机构、养老床位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统一编制郑州市养老服务机构设施规划,首先需要统计部门统计、预测各县(市、区)的人口数量,尤其是老年人口,以及到2014年末会有多少老年人。

同时,由民政部门统计、调查各区域养老机构设施现状,已有

和筹建的养老机构床位数,比照“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0张”的目标,规划下一步如何建设养老机构。

此外,土地、规划、建委等部门,要根据土地性质和相关规

定,预留并规划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确保能满足本区域内老年人的养老及服务需求,并向民政部门提供每个区域规划和预留的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情况。这对有意投身养老行业者来说,有很大指导意义。

第四篇:对我国机构养老模式的思考

对我国机构养老模式的思考

【摘要】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由社会承担养老责任的趋势日益彰显。然而,我国目前机构养老模式的发展还不够成熟,文章以当前存在的问题为分析视角,对机构养老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机构养老 发展模式

老龄化的趋势,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发达(尤其是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医疗条件的改善)等诸多条件综合作用下的产物。我国人口老龄化将带来一些新的矛盾和压力,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的压力巨大;在建立满足庞大老年人群需求的养老社会服务体系方面,加快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增加养老服务设施,健全养老服务网络的压力巨大。

我国机构养老模式面临的困境

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结构趋于核心化的“4-2-1”模式,使得机构养老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养老模式选择。机构养老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居家养老,但是,从现实发展的状况来看,机构养老模式并没有完全超越传统的“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模式,而仅仅是体现在养老地点的不同以及看护人员的区分。①而且,机构养老作为一种补充性的养老模式,它的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尽完善。养老机构的经营能力较弱,常年处于亏损的边缘。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财政投入力度有限,在机构设施上的配置较差,缺少相应的医 1

疗服务条件,而且国家对于养老机构的税收优惠力度有限,导致养老机构的收费较高,养老服务水平较低,加上养老机构所处的地理位置偏僻,老年人的入住率常年在较低水平徘徊,机构的生存压力巨大。所以,养老机构往往通过压低看护人员工资福利,降低服务标准,减少服务数量的办法来缩减巨大的营业开支,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养老机构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营业能力差—降低服务质量—入不敷出—亏损—退出养老产业”的恶性循环。

专业养老看护人员的职业地位较低,护理人才十分短缺。首先,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所享受的工资较低,大多处于2014元左右的水平;其次,工作十分辛苦,工作量很大,而且工作环境较差;第三,由于养老机构的工作属于服务业属性,是一项“伺候人”的工作,往往会对护工的心理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导致产生一定的隐形“职业心理伤害”。这些因素导致了我国养老机构的专业护理人才十分短缺,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主要的问题有如下几点:第一,护理人员的绝对数量严重不足,不能应付巨大的养老需求;第二,现有的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水平较低,缺少熟练的专业护理人才;第三,养老机构对于护理人员的培训处于空白状况,对于护理人员人力资本的开发产生制约作用。机构养老的功能过于单一,不能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广义上的养老服务是指一切为满足老年人特殊需要而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行业总称,包括家政服务、医疗护理、保险、老年理财、老年休闲、老年用品、旅游、教育、文化、心理咨询和体育等行业。此外,湖南省第三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专题报告《养老服务与产业发展》中提出:养老服务要包括老年食品、产品、医疗保健、保险、旅游和文化教育业等

服务。但是由于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加之财政投入力度有限,导致了养老机构的功能单一,难以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务需求,特别是心理、精神的服务需求,导致老年人缺少归属感。养老机构的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在现实情况中存在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一方面我国的养老需求和养老缺口都较大;但是另一方面,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却很低,往往只有50%左右,闲置状况较为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服务品质较低。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不单单存在于衣食住行这几个方面,而是有很大的外延性,要涵盖精神需要、心理健康、身心康复和社交活动等方面的需要。但是,现实中的养老机构往往在服务项目、服务水平和服务设施等方面的能力十分有限,在服务项目供给上表现为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方式简单,服务人员专业素质低,养老设施陈旧等现象。二是老年人对于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根深蒂固,难以适应机构养老模式。调查发现,80%的老年人更加倾向于和家人住在一起,而且自评健康和养老满意度要远远高于机构养老模式。老年人对于家具有极强的留恋感,加上养老机构对于老年人的心理需要关注不足和帮助有限,而且在养老机构里生活会让老年人觉得缺少必要的亲情。三是由于养老机构处于亏本边缘,其住院收费较高,迫使有意愿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选择其他养老方式。

养老机构的医疗配置低下,缺少疾病治疗功能模块。依据2014年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发布的《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的专题报告中数据显示:现有的养老机构拥有医疗卫生室的比例小于60%,拥有疾病康复理疗功能的比例低于20%;而且有超过50%的养老机构没有医生的配置,拥有护理专业的人员以及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护士的机构比例低于

30%。学者何文炯对浙江省内杭州市、温州市等地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大多数养老机构无法提供老年人最需要的医疗护理服务,护理型养老机构的比例在浙江省低于20%。②

我国机构养老模式加快发展的政策建议

针对目前日趋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和面临困境的机构养老模式,我们需要在全社会树立起积极的养老观,体现古代社会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理念,要通过实践,通过规范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模式,充分调动福利三角模式中的各方力量,解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特殊国情的机构养老发展路径。笔者认为,要加快我国机构养老模式发展,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

政府要加大对机构养老模式的宣传,引导老年人合理选择机构养老服务。针对目前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模式的认同度较低的现状,政府需要加大对机构养老模式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创造一种支持机构养老模式的氛围,加强对机构养老模式的认可度,弱化传统的养老观念,进一步消除对机构养老的误解和偏见,引导老年人合理地选择机构养老模式。进一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调动市场力量推动力机构养老模式发展。政府要进一步放宽准入门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机构养老的活动中来,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壮大机构养老的规模。政府要借助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元素,通过政策法规的杠杆作用,进行行政监督,来协调各方力量参与机构养老的发展。比如,上海市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机构养老事业,全市共有养老机构615家,其中有321家是由社会资本经营办理,对于机构养老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③

强化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和规范化。首先,政府要加大力度进行养老护理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即在卫生、医学、职业院校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强化其职业化属性,加大力度推进老年护理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机构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其次,针对现有养老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低、缺少正式护理培训的现状,政府要联合养老机构和社会教育培训部门,加大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理念,完善机构养老的服务体系。最后,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改善现有护理人员的工作待遇和工作环境,在全社会树立起尊敬养老护理人员的社会氛围,提升其职业形象和社会地位,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使其“体面”地工作。

政府要对有机构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一定的补助。针对目前养老机构的入住收费远远高于普通老年人的收入水平的现状,可以考虑根据各地财政能力、物价指数、人均收入水平等指标的变动情况,适当给予老年人一定的补助,为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模式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和物质基础,进一步缓解社会养老压力。

家庭养老也要配合机构养老,一起履行养老的责任。从严格意义上说,机构养老是家庭养老社会化的体现,是家庭养老的进一步延伸,并不意味着家庭作为养老的主体之一就不再承担养老的责任了。而且,家庭的某些养老功能是养老机构所无法取代的,也是无法超越的。家人的关怀和精神鼓励,对于提高老年人机构养老的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老年人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提高老年人的养老满意度。

第五篇:对宁波地区养老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的调查报告

对宁波地区养老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的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宁波大学大学法学院的学生,随着中国人口年龄老龄化,养老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进一步了解养老问题的关键,我们正在做宁波地区地区城市社会养老问题的研究,特制定此调查问卷,共有18道问题,大约需要花费您8分钟时间。本次采用匿名调查,内容保密,仅作科学研究,请您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在此对您在百忙之中对此问卷进行的解答表示由衷的感谢!

1、您的机构的名称:

2、您的机构是()

3、a养老院b敬老院c老年公寓d 其他

4、您的机构的性质()

a 完全民营b公办民营c公私合营d 其他

5、您的机构的地理位置:

6、您的机构接收老人有何限制条件?()a是b 否

有哪些:

7、您的机构的床位数()长期入住的老人数()

您认为对床位的需求是 ()

a供不应求b 供需相当c供低于求

8、您认为老人选择贵机构的主要原因是:

9、养老院的收费标准:

9. 您的机构的硬件设施

(1)土地面积()土地产权期限()

是否有独立的医疗服务机构 : () a是b 否

提供哪些医疗服务:()a 一般的感冒等小病b定期的医疗检查

c 严重的病

其他:

相对于社会的医院,养老院内部的医疗机构的药品的费用如何:()a相同b 略低c 高

政府对您的医疗机构是否有补助:()a是b 否

表现为何种形式:

(3)基础设施有哪些:

10. 您的机构的软件设施

(1)是否有绿色通道()a是b否

(2)您的养老院是否为老人提供精神文化服务()a是b否

有哪些:

11. 您的机构运营状况如何()

a盈利较好b 略有盈余c收支相抵d运营艰难

12. 您的机构的经营管理存在哪些问题()

a 资金运营困难b 服务人员队伍不稳定c 服务人员质量较低

d 老人不积极配合

其他:

13. 您们是否注重向社会大众宣传自己的养老机构() a是b 否 通过何种方式:

主要针对的范围:

14 政府是否对您的机构进行监督管理() a 是b否

采取何种方式:

主要由政府的那个部门管理:

15、政府平常对您的机构是否有政策性支持()a是b 否

主要采取何种方式:

16、相对于本地区的公办养老机构,您的机构具有哪些劣势()

a 政府的资金、政策性支持不平等

b .自身的经营管理情况略有欠缺

c.老人倾向性选择公办养老机构

d.其他 :

17、相比于公办养老机构,您的机构具有哪些优势:

18、为了使得养老院更好地发展,您觉得国家社会应该再做些什么呢?(可以从政策、法律、财政等方面进行阐述)。

政策:

法律:

财政:

其它:

十分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接受我们的调查,向你表示由衷的谢意!

其他相关文章:

职工食堂经营模式的调研报告

关于中式快餐经营模式及现状的调研报告

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调研报告

浅谈国办养老机构创新经营

关于养老机构的调查报告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第二篇:关于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第三篇:关于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第四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第五篇: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根据《xx市2014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市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xx人,占9.27%。同2014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9个百分点。按照国际标准,我市早已迈入老龄化社会,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日益繁重。

一、xx、xx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做法

xx、xx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按照机构养老创品牌、居家养老创特色、社区养老辟新径、社会养老促发展的思路,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地区特色、适合本地区市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路子。

(一)政府推动、细化规划

市政府成立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政策促动、典型带动”的四轮驱动工作机制;将养老服务业发展放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视野中谋篇部局,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民生工程项目,相继出台了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及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十二五规划”,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二)项目运作、完善体系

坚持“公办”、“民办”两手抓,强力推进各类养老机构建设,多层次、全方位发展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网络不断健全,构建适度普惠的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强化“兜底”保障功能,全面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着力推进福利院、敬老院、光荣院“三院”建设,新建和改(扩)建相结合,扩大床位规模,并向社会开放多余床位。二是满足多层次需求,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坚持市场化运作,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合资全作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兴办养老服务业。通过招商引资,建成高标准的养老场所,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三是提升规范化水平,积极打造示范养老机构。提升软硬件条件,强化示范养老机构辐射延伸功能,推进养老机构规范化。

(三)资源整合、建设载体

积极整合资源,加强载体建设中,着重发展居家养老。一是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坚持组织领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硬件设施、资金保障“五到位”,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建立了居家养老组织协调机构和生活服务平台。二是打造居家养老服务载体。建立养老服务信息系统,整合公安、劳动、民政等部门信息资源,逐步完善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与通讯服务商合作,建立专业化的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提高居家老人的应急保障和服务能力。

(四)创新引领、解危救难

整合各项政策资源,打好救助、福利、慈善等各项民生政策组合拳,切实保障社会困难特殊群体的基本权益。一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施分类保障,加强政策衔接。二是提高保障待遇。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发放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建立健全边缘困难群众的长效帮扶机制。

(五)培育队伍、强化服务

坚持“培养、选拔、使用、激励”并重原则,在养老服务领域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以专业人员为主体,慈善义工、社工和志愿者广泛参与的人才队伍。大力开展老年文化娱乐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老年法律援助,提升老年群体的幸福指数。

二、我市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的几点思考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加剧,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数量还将持续增长,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刻不容缓。学习先进地区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就加快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思考:

(一)对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中长期规划

我市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各项养老服务事业取得长足发放,2014年,养老服务机构达79家,床位7600张。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统筹规划,体系建设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社区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标准低,床位不足,设施简陋、功能单一;政府投入不足,民间投资规模有限;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行业发展缺乏后劲等。我市应当对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中长期规划,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老龄化发展水平相协调,惠及全体老年人口,服务水平较高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二)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和服务热线电话

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由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三个有机部分组成。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居家养老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方式,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居家养老相对投入较入、覆盖人群广、社会影响好。建议建立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和服务热线电话。网络平台起到服务者和老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作用,服务热线电话可提供便民服务和养老服务,居民通过拨打服务热线即可联系卫生保洁、家政服务、电器维修、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可通过“一键式”终端获得救援。

(三)加强专业养老服务机构示范点建设

加大财政投入,建设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示范点,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通过政策扶持、市场运作,鼓励社会资金建设一批标准、高要求、高起点的示范老年公寓,解决各类层次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

(四)提升社区养老的支撑作用

建设一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完善社区养老服务配套设施,使之具备生活服务、文化娱乐、老年教育、保健康复等基本养老服务功能,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

(五)提高老年人生活保障能力

实施发放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制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对城市“三无”老人发放服务卷;在低保、医保及困难救助方面,对老年人给予倾斜。

第二篇:关于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重阳节是我国第一个法定的老年节,之所以设置这个节日是基于中国已转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以及呼吁全社会关注老年人养老等问题。今年重阳节期间,我深入街办辖区,就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调研,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街办在居家养老方面取得的成绩

自2014年以来,我街办积极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初步呈现出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1、辖区情况基本摸清。成立了街办社会事务办公室,主抓居家养老工作,同时街办还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有我任组长,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对辖区内老年人的家庭状况、身体状况、居住状况、

2、基础设施初步建立。去年街办投入巨资,对破败的车库及附属设施进行改造,建设了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面积达xxx平方米。设有男、女休息室,阅览室,诊疗,娱乐室,心理咨询室并配有教为健全的体育健身器材,居家养老服务站集老年日托、配餐送餐、文体活动、休闲娱乐、康复保健于一体吸引老人从家中走进社区,得到区有关领导的好评,并拟申报市级居家养老示范点。

3、保障水平促步迈进。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因天宁路以北旧城改造而拆除,街办不等不靠,而是想方设法在异地重建上做文章。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请示经区政府xxxx第xx次常务会通过,区发改委在今年重阳节前夕印发了《关于xx区幸福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立项的批复》。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为xxxx平方米,比原地扩大6倍,现在用地已落实,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我区乃全市居家养老建设的示点。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调研情况来看,我街办居家养老服务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认知不到位。社会各方对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总体认识尚未提高到一定高度,孝老敬老的意识日渐淡化,行政推动和宣传尚欠力度。调查发现,有些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概念不甚了解,其中有的更对社区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闻所未闻。老年人“花钱买服务”的生活理念不强,对政府提供的无偿服务接受快,对有偿、低偿服务接受慢,有时还存在质疑心理。一位基层工作人员向我道出苦衷:“我们能做好无偿服务,难做好有偿、低偿服务。”一些人对养老服务工作存在偏见,大多年纪轻和文化程度较高的人不愿意从事此项工作,认为伺候老人的工作脏,收入低,地位不高。有的人员在参加家政培训后,宁愿当孩子保姆,不愿从事居家养老服务。

2、人员配备不能完全到位。xx居家养老服务中站的服务人员主要以下岗失业人员、低龄老人为主,普遍老化,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基本没有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专业技能,服务水平和质量打了折扣。服务人员只能应付一般的生活料理和家政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档次不高,功能不全。居家养老服务中站存在专职管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窘境。

3、服务质量不能完全到位。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因场地、人员等因素制约,设施相对匮乏,活动开展不经常,服务内容单一,接受服务的人群只有本社区居民,其他几个社区缺乏服务用房,有的连居委会正常办公用房都非常紧缺,加上今年各社区都接收了2-3名网格员,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更显得提襟见肘,这已经成为社区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普遍难题。一些新建小区对幼儿园、会所等均进行了配套,但老年活动场所的建设和规划大多缺乏。有的即使预留了场地,在小区建成后便改为他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仅为“三无”、80岁以上、重点优抚人员,许多处于边缘的老人还不能享受此项服务。

4、运作机制不到位。目前,我区设立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只有我街办一家,别的镇街都没有涉足,其他社会力量没有涉及这个领域,因为采取的不是市场化运作模式,导致资金投入主体单一、数量不足。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仅仅在吃、医、娱等基本生活方面提供服务,缺乏更高层次的消费项目,老年人很难从市场上买到满意的服务品种。同时因为采用的不是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所以很难维持它的长久性。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201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9亿,占总人口的14.3%。目前我国各级养老机构的床位仅400万个,近2亿老龄人口“抢”400万张床位,平均每50个老人才能“摊”到一个床位。据调查,有90%的老年人在养老方式上首选居家养老模式。在高度发达的美国有95%的老人过着居家养老生活,英国只有占2%的老人住在养老院里。居家养老,逐渐替代传统家庭养老而成为主流养老方式。在居家养老服务事业上,政府、社会、社区、家庭均应释放最大的诚意和人情温暖,要让老人们生活得更有意义、更有尊严。我觉到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应该在以下六个方面予以加强。

1、强化宣传,推进服务意识自觉化。要在扩大宣传的广度、增强宣传的深度上下功夫,尽快形成“政府热心、部门齐心、群众关心”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新格局。一是完善宣传网络。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不仅仅是街办的独角戏,要建立健全民政、老龄委等涉老部门单位共同参与配合的宣传体系,完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宣传网络,做到集中宣传和经常性宣传相结合,切实提高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率,尽快形成有利于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社会环境。二是塑造先进典型。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先进镇街评比活动,大力宣传各地居家养老服务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在典型选取、典型塑造、典型宣传上下功夫。每年“五一”表彰大会、各级劳模评选等要增加一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者的身影,扎实推动城镇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深入开展。三是创新宣传手段。我国自汉代以后就有了“举孝廉”的做法,孝顺父母的人经推荐可直接入朝为官。现阶段,要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从法律层面启发人们增强养老、助老的自觉性。要积极引导老年人树立新的养老消费观念,扩大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创造条件。在五好家庭和优秀共产党员的评比中,要把敬老养老助老列为考核内容,各级部门务必把好入围关口。

2、打造队伍,推进服务人才专业化。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队伍,是居家养老服务成败的关键。一是打造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护理员队伍。这支队伍应具备家政服务、康复服务等专业知识,能满足老人多方面的服务需求。可以由卫校学生、社区下岗待业人员、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护工等组成,由政府为他们提供公益性岗位,并适当给予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等补贴。对这支队伍要定期进行专业培训,采取持证上岗的办法,保证为老服务的质量。二是打造社区专职的管理人员队伍。通过公开招考、招聘和定向培养,吸收一批学历较高、年轻优秀的人才充实到居家养老服务的队伍中来。要逐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工资标准,建议采用2014年我区招聘镇敬老院院长、会计的做法,提高其待遇。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愿意从事居家养老服务事业。三是打造社区志愿者队伍。对社区党员,可将其纳入党员志愿者活动,作为社区党员必须完成的活动内容并列入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转正的“必修课“。对在校学生,可采取将为居家养老服务纳入学生社会实践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明确规定一定的时间量。对社区低龄老人,可采用“时间银行”的办法,进行“劳务储蓄”,通过对社区高龄和困难老人服务以换取将来别人为自己的服务。

3、细化政策,推进服务支撑长期化。一是保证建设用地。根据老年人口数量,在城市建设规划中,要予以优先规划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点,预留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面积。新建小区应将居家养老服务用房统一纳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内容。鼓励通过整合、置换或转变用途等方式,将闲置的企业、学校、小旅馆、小招待所等设施资源改造用于居家养老服务。二是实行收费优惠。政府主办和特许经营的供水、供电、供气、通信、有线(数字)电视等经营单位,对居家养老服务站一律按居民收费标准执行,电话、网络、电视安装实行半价优惠。公办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收费标准要按补偿成本原则确定,报同级发改、财政、民政部门核准。三是适当减免税费。对新设立的以居家养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服务结构,应参照发展现代服务业、社会福利事业、老龄事业和就业再就业等有关税费扶持政策执行。要按规定减免征收福利性、非营利性城镇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营业税,符合条件的免征企业所得税。要通过税收优惠,发展龙头服务企业,促进开展连锁经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化水平。

4、加大投入,推进服务资金多元化。应以财政投入为主,辅以社会资助和民间资本投入,加大对城镇居家养老服(本文 来自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务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一是增加财力投入。各级政府要根据经济发展和老年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安排适当的老龄工作经费,并将其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证。要明确将财政收入增长的一定比例,用于持续加大城镇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二是推动社会共建。建议通过发展民间资本,吸引各商家加盟等办法,鼓励社会各类资本多形式、多渠道地参与城镇居家养老服务,不断满足老人多层次的服务需求。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建立准入制度、项目管理制度,以“购买服务”、“合同外包”、“委托”等多种形式进行鼓励和支持。加强同国内知名城镇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联盟,投资设施、提供的奖项可以冠名,充分利用其资源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对社会组织兴办或者运营的,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政府补贴等多种方式予以支持。三是挖掘慈善资源。积极宣传《公益事业捐赠法》,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性意见,鼓励和发动有能力的团体和个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捐资。每年都要从福利彩票公益金、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发展居家养老服务。

5、整合资源,推进服务平台一体化。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协同”的工作思路,致力使街办、社区单位以及个人等为老服务资源在社区各尽其能、优势互补、合理配置。一是优化政府敬老资源。要建立完善的街道、社区运作平台和支持系统,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尽快整合基层民政、劳动、卫生以及教育、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对社区老人实行免费开放,最大程度地发挥现有设施的功效。二是整合社会服务资源。要完善部门结对帮扶制度,鼓励辖区内的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结对共建,提供适当的资金、场地、设施等,并定期开展法律咨询和援助、保健知识讲座、健康体检等活动。积极挖掘社区为老服务资源,开展项目化签约承诺制服务,向资质高、信誉好的社会服务机构购买老人日常必需的送餐、理发、洗浴等服务,拓宽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面。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将签约单位的各类服务信息在平台上公开,架设起社区老人与服务单位的需求对接平台,为社区老人提供适需服务。

第三篇:关于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问题调研报告

西门中学驻龙山村工作组

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人口总数的7%,即步入老年型社会。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庞大。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到2014年底为1.49亿人。其中城市老年人3856万人,占26.3%,农村老年人10801万人,占73.7%。从2014年到2014年底,我国老年人口从1.26亿人增长到1.49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也从10.2%提高到11.3%;全社会的老年抚养系数从15.7%增长到16.4%;80岁及以上的高龄人口从1199万人增长到1619万人,增加了35.0%,占老年总人口的比例从9.2%增至10.7%,年龄结构的高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据预测,2014年老年人口将达2.48亿人,占总人口的17.2%。由此可见,我国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老龄化特征日益显著,这意味着我国所承受的来自老龄方面问题的社会压力将日益增大,面对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加上我国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民的养老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老龄化对我国农村的影响更为显著,传统养老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人口养老保障问题正日益突出,并逐渐从家庭层面上升为社会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改变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的现状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调查了解农村养老保障情况,探索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发展方向,并为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提供有益的借鉴,在本次“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中,西门中学驻川店镇龙山村工作组根据实际走访和问卷调查获得的信息,结合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保障的现状对我区农村养老保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本文拟通过对川店镇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现状的分析,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希望以此抛砖引玉。

一、当前农村养老现状

从川店镇龙山村获得的资料来看,龙山村现有农村人口1103人,其中老年人达176人(60岁以上)之多,和全国几乎所有农村地区一样,龙山村的养老方式仍然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多种养老方式并存。龙山村的养老现状如下:

1.家庭养老是农村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它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具体体现。这是一种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在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

2.敬老院和其他公共养老为辅。通过公共养老的方式,因各种原因导致生活特别困难的老人,可以得到政府的救助。公共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

3.一部分老人尚能自食其力。一些农村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余热,他们还在从事田间生产,被称为“闲不住”的人。由于绝大部分中青年离开农业生产外出打工和搞经营活动。老人们在田间劳动中承担着“一分天下过其半”的重担。家住龙山村一组的梁大昌老人,今年63岁,儿子在外地工作,他与老伴两人在家仍然耕种着16亩地,年收入有2万余元,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这样的情况在农村也很普遍。

但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儿无女的“三无”仍占一定比例,其中,60周岁以上的占其中的绝大多数。这部分老人的养老问题已逐渐成为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二、农村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单一家庭养老模式存在缺欠

我国农村还普遍采取家庭养老的模式,系统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仍然没有完整地建立。但是,近年来农村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逐年加快,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各种疾病日益增多,微薄的农村养老保障金满足不了农村老人生活的需要,从而不得不依靠子女来维持生活。然而农村经济来源单一,农民增收难度大,使得单一家庭养老矛盾突出,引发不少家庭矛盾和冲突。

2.“空巢老人”问题突出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促使农村“空巢老人”不断增多,使传统家庭养老失去了基础。“空巢老人”作为一个群体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记录显示,我国有65岁及以上老年空巢家庭1561.64万户,占65岁及以上有老年人家庭户的22.83%;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2339.73万人,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26.51%。其中,农村老年空巢

家庭户1117.90万户,占老年空巢家庭户总数的71.58%,农村空巢家庭老人1632.90万人,占空巢老人的69.79%。“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有人用这句话来形容空巢老人的独居生活。在现在这种竞争压力很大的社会环境下,好多人都自顾不暇,更不用说抽出时间来照顾老人了,再有,老伴去世的话,剩下一个老人独居生活,他们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不能得到满足,生活的难处是可想而知的。即使是其中的少量“五保”老人,生活质量也是很低的。

3.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乏力

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地区很不完善,使得那些劳动能力下降、收入水平普遍很低的农村老年人的医疗费用往往只能由家庭承担。个别患有重病的老人只能根据自己的财力和儿女们的经济收入量力而行,在这种情况下,老人“小病拖、大病扛”,有病不去看的现象非常普遍。即使老人家庭有能力支付医药费用,往往也会因为农村医药资源短缺导致的就医费用相对昂贵而又使得他们“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陷入疾病与贫困的恶性循环之中。2014年以来,国家逐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现在参加人数已达8.15亿人,基本实现了对农业人口的全覆盖,但补贴水平尚低,农村医疗资源薄弱状况的改变将是个长期的过程。

三、农村人口养老难的原因

1.农村发展滞后,经济条件相对较差。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尤其是近两年,党和政府的农村政策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较大,生产、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与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以种植业为主的普通农民,几千元的种植收入,除去衣食住行等日常花销和子女入学等必要支出,手中没有多少剩余钱财留作养老,赡养老人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使得老年人的家庭养老保险系数逐渐减小。

2.人口的高龄化,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降低。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大部分是体力劳动者,年龄对他们的自我养老能力影响很大。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超过 75岁之后),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有所恶化,患病率、伤残率会上升,自理能力不断下降,将更多地需要医疗护理、生活照料。这一切必将加重家庭负担,也必将导致年轻人拒养老人消极情绪的增加。

3.农村医疗保障薄弱,加重家庭养老负担。在农村,2014年享受离退休金的老

年人仅占农村老年人的4.0%,绝大多数的老年人还是依靠家庭的经济供养。农村的医疗保障总体还很薄弱,家庭在很大程度上负担了老年人的医药费。而最新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长期以来存在的“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对部分老人的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中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的门槛高、程序复杂、就医费用“水涨船高”等是影响农民从中受益的主要问题。其中不少村民反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后,医疗费用的涨价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农民能够获得的实际好处。

4.生活观念改变,赡养意识淡化。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年轻一代的思想、道德、养老观念都在发生悄然变化,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意识渐浓,不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不愿优先满足老年人。农村青年人向往和追求城市生活,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来满足自身生活的需要,老人的晚年生活开始呈现边缘化倾向。

四、关于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

1.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当前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一是解决农村养老资金的来源。为农村老人提供养老保障,是政府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对等的体现。可以通过整合用于农村的各类财政投入,加大对农村养老的财政补贴。同时,还应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林权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土地和林地的生产要素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使农村养老得以获取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此外,应设立农村养老基金,政府承担一定比例的农村社会养老成本,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式,从公共财政中划拨一部分资金直接作为农村养老基金。

二是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分层次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首先,要整合敬老院资源,保障“五保老人”的晚年生活。一些敬老院因年久失修和养员的增加,住房和基础设施急需完善。部分贫困地区的敬老院养员人数少、资金运转困难。因此,应该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精简乡镇敬老院,将条件差、养员少的敬老院合并到条件好、供养能力强的敬老院,以利于综合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整合。其次,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的保障功能。要逐步降低农村低保的限制条件,扩大低保的覆盖面,适当提高农村低保的补助金额,使农村养老困难的家庭得到必要的保障。

2.分类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尽早筹划未来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

一是完善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地建设,当地政府将有相当一部分近郊农民的土地被征占或征用,一次性补偿的数额虽然可观,而一旦被补助人不善理财或遭遇突然变故,补偿金花光后,无地、无工作,老年生活将得不到保障。因此,应加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与城乡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从实际出发,根据适度保障、分类处理的原则,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使他们逐步从农民身份向市民身份转换。

二是加快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进程,使他们在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过程中,逐步从土地保障转换到社会保障系统。在制度设计上,要适应农民工流动性大的特点,使其社会保险权益可以方便地转移接续,并保证其流动就业过程中社会保障权益不受侵害。

三是对于仍然固守在农村,以土地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农民,则需要逐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保障能力。应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变“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为“个人、集体和政府”三方共同筹资,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扶持力度,国家财政应明确各自责任和投资分配比例。根据各地区各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逐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筹资水平,并同步增加保险的享受标准。要科学管理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提高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使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走向持续、稳定的发展轨道。

3.发展农村“家政型”养老服务机构,构建特色的农村“居家养老”模式,满足“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

一是加强对发展农村养老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引导和舆论宣传,逐渐在农村形成浓厚的社会化养老氛围。相应制定对农村养老中介服务机构的扶持和优惠政策,给予社会办养老机构一定的财政补贴以及在贷款和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倾斜,提高政策吸引力,以调动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养老事业的积极性。

二是要根据我国农村的环境和消费水平,完善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在当前,“家政型”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是一个既易于接受又经济可行的方式,即由民间资本成立敬老院或“老年服务公司”,政府在政策和管理上给予优惠和帮助,大多数农村老人仍然住在自己家中,由家政公司派专人每天(或定期)上门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方面需要的家政服务,有条件的

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检查及医疗护理等内容的医疗保健服务,服务人员和服务项目由老年人自主选择。“居家养老”主要针对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的老人,可满足多数农村老年人在家安度晚年的心愿和需求,经济成本较低,有利于实现农村养老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建立家政服务队伍。家政服务人员应经过一定的培训,并由公安机关备案,工资由家政公司统一发放。人员应尽可能在本区域选择,这些人容易被本地老年人接受,还可降低成本。我国许多农民工在45岁以后由于身体不能适应繁重的体力劳动,从城市返回农村,因此45岁至55岁的身体健康的中老年人可以成为农村“居家养老”所需要的家政服务人员的生力军。应针对这一群体进行家政基本知识培训,既满足了我国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第四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关于加强滨海新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建设问题的探析

一、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数量的日益增加,我国已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解决老年人口养老保障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再加上这些年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家庭意识的变化,独生子女不断增多, 家庭平均人口数量逐渐下降,家庭构成呈现出小型化的趋势, “独子养老”的时代已经悄悄来临,空巢老人陷入了养老的困境。

由于家庭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城市传统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已经很难满足现代人养老的实际需要。在社会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社会化养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家庭养老。因此,社区养老服务作为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的一种辅助方式开始应运而生并且迅速的发展起来。社区养老服务主要是指老年人不脱离原来所生活的社区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了满足老年人这个特殊年龄段人群的日常需要而提供的有关生活和精神方面的护理和照顾。涉及到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日常照顾、精神抚慰等等。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社区养老服务运作体系。各地区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也在管理、服务方面具备了一套相对系统、规范的管理方法。各地正在努力探索符合各地区养老实际的养老模式,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进步中仍旧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

(一)养老服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许多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和完善的服务体系来支撑。比如社区养老服务的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地位尚未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承认,受到了诸多的限制。政府应当制定出相关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社区养老服务中来。只有完善养老服务的法律法规,才能够更好的保障老年群体的合法权益。政府在整个城市社区养老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和领导也没有将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列入到城市发展与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中来,这些都导致了很多地区城市社区养老发展的滞后,也就不能真正的满足老年群体的需要。

(二)社会各个方面对养老服务的认识缺位

很多地区有关老年群体的管理与服务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除了资金以及物质条件的制约外,管理部门以及全社会的老年意识比较薄弱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在客观上,由于社区承担了过多的行政事物,使他们无暇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成员提供优质的管理和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和帮助只是社区工作内容中很小的一部分。在主观上,相关的管理部门对老年群体进行社会管理和提供全面优质服务的重要意义和社会影响认识不到位。整个社会还没有充分的意识到,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老年群体提供良好的管理和服务,本应该是社区“以人为本”的主要发展目标,这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社区养老管理混乱,缺乏资源整合

老年人口社会化养老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老年群体的社区管理,但是

有的地区现在实际应用的社区管理体制其传统的行政色彩仍然比较浓厚。基本上还是沿袭着计划经济时期体制下的条块分割等基层街道管理的格局和办法,这就极大地制约了社区老年服务水平的提高。由于社区还不是相对独立的组织,其日常工作内容多以被动地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为主,不可能从组织上、资金上、人力上自主自发的为本社区居民特别是为老人提供各种社会化的服务,这也是制约社区老年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实行社区管理时,为避免上述的问题和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出现多头管理,必须要有效地利用社区现有的设施和资源,注重对社区资源的整合和运用,充分发挥本社区的优势。

二、天津市滨海新区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对策 天津市是我国首个开展社区服务的直辖市,有着二十余年的社区服务发展经验。滨海新区是推动天津市经济实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市政府旨在打造新型社区的试验点,一直以来得到政府在政策上和经济上的大力支持。

(一)以政府为主导推进社区服务,健全养老服务的法律法规

政府在养老服务方面应该一直起到主导的作用,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树立风尚、制定和实施政策、监督和检查等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 积极扶持社区养老的制度建设,是提高社区养老事业水平的关键所在。政府应调节资源的有效配置、整合社区资源,使原本是闲置的资源或未充分利用的资源在老年服务事业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

政府应该及时的了解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法律是一切制度的保障,完善的社会养老体系最终是靠健全法律法规来支撑的。泰达应完善与老年人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加大对违反者的惩罚力度,把一些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同时,政府还要及时制定出相关的配套政策,以保证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投入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机制的协调配合。

(二)加强政府对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投入及监督管理力度

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应该是政府行为,各级政府都应高度重视这一事业的发展,将社区养老问题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来。泰达政府应进一步重视加强对社区养老事业的领导,并保证每年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拨专款用于社区老年服务事业的发展和相关方面的建设。

(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速对老年服务业专门人才的培养

改变传统认为养老主要是义务性服务和福利性服务的观念。将市场竞争机制带入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逐步建立起由政府宏观管理调控、社会中介组织经办运作、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自主经营的管理体制。只有形成按市场规律运作的新的发展机制,社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才能具有更强的生机和活力。

社区养老服务是一项内容繁重的工作,应尽快建立一支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队伍。具体做法来说,一是以泰达社会服务中心为依托,采用公开招聘的方式在全社会范围内招聘专职人员,培训合格后进入养老服务管理队伍;二是设立社区公益岗位,通过政府购买专业化服务的方式,解决社区困难老人养老的问题;三是组织志愿者和义工队伍,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个性化的义务服务。

同时,对现有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加强对其职业道德、责任感的培养和提高。有关职能部门要制定出老年服务职业资格标准,

加快养老服务事业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泰达地区有条件的院校可设学位培养老年学高级专门人才,以便为社区工作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还要提高社区管理工作的水平,制定老年服务业社区服务的具体标准,提高社区老年服务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政策并认真加以实施,要求其全面的达到对老年人的生活、心理、经济、日常起居等全方面的照顾。

(四)加强和完善社区养老信息化建设,按需求发展差异性服务

要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按年龄段为老年人进行登记。60岁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信息,实现区街共享;60岁以上退休人员,进行登记建档,对社会孤老、空巢老人、80岁以上高龄老人、不能自理和半自理老人以及经济困难老人进行重点登记。要完善社区内的电信电话设施,使居民小区内部遇急呼叫、购物求助、医疗求助等通话更加的便捷。

探索和建设多层次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首先, 要建设多样化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养老服务要从老人的不同实际需求出发。其次, 要探索新型的社区养老方式。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和老年人需求的日益多样性, 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方式。

(五)城市社区的管理模式应该系统化、科学化

社区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社区有效的管理运作。只有正视在社区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采取更加合理和科学的办法进行解决。老年人口社会化养老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老年群体的社区管理。由于城市社区组织还不是相对独立的组织,在为本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时就会带来诸多的问题,这是严重的制约社区老年人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实行社区管理时,管理模式应该更加的科学合理,根据本社区具体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社区资源的有效整合,避免出现多头管理,有效的利用社区现有的设施和资源,注重对社区资源的整合和运用,充分发挥本社区的优势,真正的做到为本社区的居民特别是老年群体提供优质的社区服务。

第五篇: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背景链接】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鲜明地提出了“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 务事业和产业。

自1999年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加速发展,并日益呈现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比例高等态势。截止2014年底,我国1.67亿老年人中,80周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1899万,占11.4%,他们之中多数人逐步进入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状态。我国有失能老人1036万、半失能老人2123万,共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8.9%,他们不同程度地需要提供护理照料服务。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我国65岁以上老年抚养比已达到11.6%,部分省区市达到17.97%,家庭负担、社会负担越来越沉重。由于我国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社会保障制度滞后、单位福利体制解体、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形势下发生的,并伴有家庭逐渐小型化带来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问题,社会养老服务压力不断加重。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社

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标准表述】

[原因]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公共财政更多投向保障与改善民生领域,养老服务政策法规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格局逐渐形成,服务能力持续加强,惠及老年人范围不断扩大,奠定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良好基础。但是,与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不断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和老年群众过上美好晚年生活的新期待相比,我国社会养老服务无论是供给总量、资金投入、社会分布、服务水平,还是政策落实、监督管理等方面都明显滞后,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

[意义]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举措中,把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是中央审时度势的正确决策。积极贯彻这一决策,按照优先发展来制定政策、增加投入、改革体制、改善管理,将有利于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能力、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有利于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扩大内需和促进就业,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优良传统、促进代际和谐、培育社会公德,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 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措施]

中公教育总结以下措施:

一方面,按优先发展方针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已经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基本途径,这就是立足基本国情,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符合、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资金保障与服务提供相匹配,无偿、低偿和有偿服务相结合,政府主导、部门协同、

社会参与、公众互助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就是要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要在城市全面推行居家养老,在农村逐步发展居家养老。居家养老不同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它立足家庭,以社会服务进家庭为标志。居家养老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意愿和实际选择,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主要养老方式。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需要建立社会化的服务机构和机制,培养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员、家政服务员、病患护理员,配置必要的设备和器具,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明确补贴对象,进行定期评估。居家养老要以社区服务为依托。养老服务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建设中要注重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老年人社会组织和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发展日托服务、餐饮服务、文体活动服务和志愿服务、互助服务,为居家老

年人营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和服务条件。

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要落实政策和完善政策。国发〔2014〕19号、国办发〔2014〕6号等文件,对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及养老服务机构,在土地供应、资金投入、税费减免、财政补

助、社会融资、供水供电供热、免费服务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优待老年人的政策,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抓好落实;随着形势的发展,要尽快制定政府补贴、购买服务、高龄补助等新

政策,并把行之有效的政策及时上升为法规和规章。

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关键是要广泛动员、真抓实干。各级民政部门要争取加大政府基建投入,积极扩大福彩公益金投入,努力吸引慈善资金投入,加快兴建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要大力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兴办面向家庭和社区的非营利性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义务为老服务的志愿者队伍。要抓紧扩大相关职业技术教育和岗位正规培训,培养大批合格的、持证上岗的养老护理员,尽快适应广泛的养老服务需求。在广泛进行社会动员中,要弘扬孝亲敬老的传统

美德,巩固家庭养老的意识和行为。

另一方面,依靠科学管理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

管理社会养老服务,一直是民政主管的社会福利事业的组成部分。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民政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进一步明确,民政部具有“指导老年人、孤儿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权益保障工作”的职责。相应地,各级政府也规定了民政部门同样的职责。因此,在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中,各级民政部门都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行业管

理,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要加强组织协调,把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当作民政工作的重要任务、社会福利事业的首要工作,加强民政系统内部力量和资源整合,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推动社

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是要统筹抓好社会养老服务的政策研究、规划编制、标准制定和信息化建设,达到政策有促进力度,规划有前瞻和可行性,按标准建设和实施规范化管理,加快建立综合信息平台,提高服

务效能。

三是指导、推动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改革经营管理机制,实行经营者聘任、员工聘用、公建民营、服务功能承包经营等新的体

制机制,增强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

四是加强机构和服务监管,把所有社会养老类服务机构、社区服务、居家服务都纳入监管范围,从本地实际出发,抓紧完善具体的监管办法、充实监管力量。要依托社会组织,开展第三方

的养老服务评估工作和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

推荐访问其他文章:

对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区行政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养老院调研报告第二篇:佳木斯养老院调研报告第三篇:养老院调研报告第四篇:关于养老院老人生活状况调研第五篇:关于社区养老院的调查报告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养老院调研报告

4月9号到15号我们进行了为期一个周的实习,希望通过对青岛市养老院的一些调研,了解现在老年人的老年生活以及现在养老院的一些问题。实习前期我们曲老师已经给我们联系了一些养老院,第一天我们是自己在网上找的一家老年活动中心,位于青岛市辽阳西路7号,新业广场的旁边。由于我们没有任何介绍信工作人员不让我们进去,无奈只能在门口等着零零散散的老年人出来,效果很不好,先期准备工作没有做好,结果就吃了闭门羹。第二天我们经过和老师的一些交谈,通过老师了解到一些养老院的信息,早上八点我们就出发,9点多来到了位于青岛市海慈医院附近的一家名叫福寿乐的一家养老院进行调研,通过在网上查阅了一些信息,我们知道这家养老院属于一家民营的机构。

因为有了之前的经验教训,所以我们在前一天就打电话和养老院的副院长联系过了,在了解到我们的目的之后,副院长同意我们的这次调研,我们约定10点之前到达就可以。第二天早上8点我们吃过早饭后就直接做车前往养老院,大约9点多到达海泊桥,由于福寿乐养老院的位置比较偏,而且海慈医院附近很乱,我们在网上又找不到具体能准确的地址,所以只能周边打听,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在海慈医院门诊部的左边找到了我们要找的福寿乐养老院,心里感觉特别舒服。开始一进大门,我发现有两个很大的鱼缸,里面的鱼都很稀奇古怪,可是那两个鱼缸很旧,应该用了很长时间,可能说明这个疗养院做了有一段时间了。在角落还有一个很大的陶瓷瓶子里面插着假的牡丹花,还有一些字画,这些给人一种很舒适的感觉就像在家一样。花,陶瓷瓶子,鱼,字画这些想必也都是老人们喜欢的东西。我们进门后左手边就是办公室。处于礼貌等原因,我们在外面给副院长打了个电话,电话中该院长邀请我们直接去他的办公室交谈。因为由于之前我们已经和他交流过此次调研的目的,所以见面后寒暄了几句我们便直奔主题。该院长也很配合,我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先问问他,让我们本来很紧张的气氛缓和很多,我们的工作进展的也比较从容,通过和院长的沟通交谈我们首先对福寿乐养老院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通过和院长的交流我们了解到这家养老院属于民营机构,一共有3个分院,合计大约有300个床位,有双人间和多人间,因为考虑到有的老人喜欢安静而有的喜欢热闹,房间的安排完全根据老人们自己的喜好安排,喜欢热闹的安排多人间,喜欢安静的安排双人间,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老年人一般喜欢双人间的比较多。这家养老院老人入住率在95%以上。老年人的年龄情况约有1/3是90岁以上的老人,大约2/3的老年人年龄都是在80岁到90岁之间,也有一些超过百岁的老寿星。而在性别比例方面,女的比例占到60%,人数多于男性。根据我们的一些了解,该家疗养院主要是针对一些孤寡老人,下面没有子女和一些不能自理的老人,其中还有很少一部分是子女工作太忙,没时间照顾老人,所以把老人暂时送到养老院。在住的老人中,很多人都患有各种各样的老年病例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痛风等。病情比较严重的要经常卧床,有的甚至还要插管,需要工作人员的特别护理,还有一部分身体比较健康,可以自由活动,甚至在一起做做运动,锻炼身体。院长向我们介绍说这家养老院的老人平均在这住了2-3年左右,因为该院针对的老人大多有疾病,所以最长的也就是在这呆了7年。对福寿乐养老院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之后,我们向院长咨询了一下福寿乐具体的设施,以及老年人的生活水平等问题。在医院硬件设施方面,考虑到都是岁数较大的老人,而且很多生活还不能自理,所以养老内没有具体就餐的餐厅,但是有厨房提供一日三餐和水果、牛奶等供应。养老院内提供24小时热水,由于是老年人,所以冬天夏天的水温会有专门的人员负责设定,我们看到在办公室里副院长都是穿着短袖t恤,因此养老院的供暖应该不是问

题,老年人在这里不用担心供暖问题。工作人员定期会给老人洗澡、擦身,更换床单被褥,保持老人们的卫生,保证老年人生活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期间副院长还介绍了他们养老院的优势就是他们的医疗设施非常齐全。能应对一些紧急问题例如心脏复苏、抢救、等紧急情况。而且我们也发现这家养老院紧邻海慈医院,如果老年人们有突发的各种疾病可以马上得到必要的急救措施,这是很多养老院都无法做到的,因为老年人由于岁数较大,身体较弱,所以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如果出现一些重大问题自己不能解决,也可以很快的送到医院。在养老院工作的人员都受过专业的训练,并且有一定的经验,能轻松处理一些基础的抢救。通过了解我们知道该院护理人员的工资在最低位1800/月,而且还有五险,可是养老院还是面临招不来人的困难,因为这个不仅要具备一些专业的知识,而且要有很强的心里耐力,毕竟照顾各式各样的老年人肯定不轻松,加上现在的很多人都爱面子比喜欢干这种伺候人的工作,尤其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在这其中照顾的大多都是卧床的病人从业人员年龄偏大,大约在50岁左右。所以这些护理人员平时的工作也是比较辛苦的。在费用方面,老人入住的费用平均每月也在2014以上,一些需要特别护理的老人费用可能达到2700,对些一些以前是工薪阶层或者退休金比较少的老人还是有一定的负担的,但是由于绝大多数老人还是有子

女的,子女只需支付少量费用就可以让老人在这里有人聊天,不至于生活很孤独。和院长聊了大约40多分钟后我们想去看看老人们的实际生活是什么样的。于是副院长带着去老年人的公寓了解老年人平时的生活情况,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对老年人进行采访,但是由于很多老年人岁数较大交流起来有困难,所以我们很多都是向陪在老人身边的子女了解情况。我们环顾了一下,在靠门口的地方有一位女士,于是我们想向她了解一下自己的父母在养老院的生活情况,因为院长的话我们也不能全部相信,我们本身的目的就是采访老年人。经过询问我们了解到那个年轻女士是把她的母亲送到该养老院的。因为她妈妈有些老年病,做过心脏搭桥手术,血压和血糖平时也有点高,情绪经常不稳定。在家里的话平时都要上班没时间照顾老人,怕老人自己在家出什么问题,所以就想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可是把老人送到过很多地方还是不是很放心,后来听朋友介绍就把老太太送过来了。她说老人一开始血压有点高,在这住了一段时间后血压略有下降,血糖也基本稳定。老人一开始因为整天自己在家有些孤单,心情不是很好,家里人都很担心老人出什么事。所以这次她们在这给老人找了一个双人间,有个室友陪她,老人有了说话聊天的人心情也有了好转。可能老人们都害怕孤独。这里的伙食搭配还是比较合理的,有包子,饺子,面条啥的,还有山药和银耳汤,饭菜种类比较丰富,营养也能跟上,老人们平时吃的也很多,身体也很健康,每天都很开心,有时甚至自发的帮忙照顾比自己岁数大的,身体不是很好的室友。慢慢的都在这里产生了感情,很多老人都不愿离开了。现在由于国家的人口政策和医疗水平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老年人的问题越来越成为我们身边值得关注的问题,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退休金不是很高,养老院医疗卫生水平跟不上,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已经越来越普遍。通过这次的调研我们发现福寿乐在整体的软硬件设施上相比较其他养老院算是比较好的,有很多养老院设施很差,国家又没有具体的扶持手段。关爱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任重而道远。这次调研之后针对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我总结了一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养老金待遇。虽然国家每年对医疗卫生的支出很大,可是真正落实到老人们身上的就很少,可以说微乎其微,再者,由于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很多老人的养老金根部不够自己的养老费用。调查显示,大多数老年人

经济收入偏低,总体生活水平不高。因此,要继续提高老年人的养老金待遇,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基础上,使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提高。

二:关爱“空巢老人”。现在,一个词语出现率越来越高,就是“空巢老人”。由于子女工作压力大,很多人都背井离乡出去打工,把老人们自己留在家中。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去养老院的老人都是空巢老人。所以全社会都要来重视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子女们在打拼事业的同时一定要多回家陪陪老人。社区居委会也要定期的组织老年人活动,丰富老人们的生活,不要让他们感觉到孤独。

三:加大养老院,老年公寓,老年人活动中心的建设。调查显示,只有11.56%老年人最愿意选择到养老机构养老,即使按照这个标准,青岛市市内养老机构床位还是不足。因此,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鼓励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民间组织、个人以及外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规划建设不同档次的养老机构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入住需求。对养老服务机构实行分类管理,明确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逐步改变目前较高收入人群大量占用公办养老机构资源的现象,在合适的时机,为中低收入老年人群发放养老服务专项补贴,使中低收入老年人能够住得起养老机构。

谁都会有老去的那一天,老人们今天的样子可能就是我们明天的样子,通过这次调研让我感触很多,我们必须加大对老年人的关注力度,不要让他们在晚年自己孤独的渡过。多回家陪陪自己的父母,就像一首歌词那样唱到:“常回家看看”。

第二篇:佳木斯养老院调研报告

佳木斯市市区养老院状况调研报告

据2014年底统计数据,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28715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4%。其中,60-69岁老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2%;70-79岁老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8%;80-89岁老年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占全市总人口的0.2%;100岁以上老年人27人。

一、养老院数量

全市养老院数量为125家,其中公办养老院(含敬老院)6家,民办养老院119家。

二、床位数量

公办养老院(含敬老院)床位数总计752张,民办床位数总计5823张。其中,床位数在100张以上的养老院数量为14家,50张以上的养老院数量为38家,30张床位以上的为44家,不足30张床位的为18家。

三、入住率

公办养老院入住率约为70%左右,民办养老院入住率约为20%~30%。

四、价格

公办养老院价格较高,包括吃住水电热费用在内的,能自理的,一般为1000元以上/人月,民办养老院一般在400元/人月~600元/人月。

五、入住人群

公办养老院入住人员一般为退休的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等退休金较高的人群,包括有自理、半自理和失能老人,而民办养老院入住人员一般为企业单位退休,或者是无职业等退休金较低的人群,包括能自理、半自理老人。另外,老人一般都来自本市或附近郊区。几乎没有外县老年人。

六、居住环境及设施

公办养老院有良好的居住环境,房间空间大,不潮湿,有的含客厅,并有独立卫生间和电视,卫生条件好,附属设施齐全,每周可免费洗澡一次,而这些条件是绝大多数民办养老机构所不具备的。

七、护理人员

公办养老院有专业的护理人员,月工资一般为1500元左右,工作24小时后休息24小时,包吃住。而民办养老院很少有护理人员,其月工资为2014元。

八、饮食情况

不论公办还是民办养老院的老人,对养老院提供的饮食均满意。当然公办的饮食卫生条件要远好于民办养老院。

九、医疗保健情况

公办养老院一般含有简单的医疗机构,并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而民办养老院均不含此项功能。

十、入住之前的体检

公办养老院在老年人入住之前,要进行精神神经和传染病方面的体检,而民办养老院一般不进行相关检查。

十一、管理水平

显然,公办养老机构的管理水平远远高于民办养老机构。

分析:

一、 需求

随着老龄人口的日益增多和“421家庭”(即两位成年人赡养4位老人和1个孩子)的逐步增加,养老服务市场的供给缺口日趋明显。来自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统计称,到201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其中大约有3250万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到2014年,中国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5%。但目前,专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严重不足,养老院床位的缺口异常之大。据统计,发达国家养老床位数约为老年人口总数的3%-5%,而我国仅为0.8%,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二、养老服务

老人选择养老机构时最关心的是收费和服务质量,收费标准最好以中档为主,服务质量要保证老年人住得放心、开心;其次是一定的医疗配备,能保证小病不出院,大病马上送医院。

事实上,服务是所有养老院最弱的一块。因为收费价格不高,自然请不起专业的医护人员,只能以下岗工人或农民工充数。培训1-2周,就更谈不上掌握卫生护理常识。而且大多数养老院要求护工们24小时住在养老院里,很多城市内的居民无法接受这种工作。

三、养老院地点选择

子女给老人选择养老院,还要交通便利,方便经常去探望。有的养老院设在郊区,风景秀丽的地方。这些地方风景和环境是很好,但是如果长期这种“隐居”生活,对喜欢热闹的中国老人来说有些偏僻。

四、消费人群定位

入住养老院的老人80%以上超过70岁。绝大多数健康老人不希望住养老院,而需要养老院护理的老人中,也只有三成同意入住养老院。再考虑到收入、文化归属感、疾病、亲属等因素,如果将目标人群定位太窄,很可能出现床位大量空闲的现象。

五、消费能力:

目前,佳木斯市区老年人收入并不高,多数在2014元左右,少数在3000元以上。对于绝大多数自费的老人,在扣除老人的衣食行医以及必要的交际费用及留一些备用金外,养老机构收费最好不超过老人养老金的一半。

六、 养老院档次设定

目前我市的养老需求处于较低层次。过于先进的理念引入只能说“超前”了,暂时只能是摆设而已。相反,街道养老院好管理,就像家人一样,对老人来说比较受用。

养老院的硬件环境达到安全、卫生、整洁、考虑到老人的身体需求就足够了。对年龄超过70岁的老人们来说,健康和精神上的充实快乐是最重要的。过于追求硬件的豪华,一是浪费投资,增加成本;二是没有真正抓住老人的需求。总之,养老产业不是高回报产业,建设上应避免过度高档。

七、微利中坚持

民办养老机构既不是纯粹的社会福利,否则会失之根本。养老产业具有投资大、风险大、长效微利的特点,发展初期特别需要政策法规支持。当前,养老机构的土地、水电气费、税收等方面都可享受到特殊优惠政策。民办养老院正是看好了这些优惠政策和将来的市场潜力,才在微利中坚持。

结论:

一、养老行业前景喜人,可以进入。但最好的进入时机应该是在3~5年之后;如果没有

二、养老地址最好选择在距离市区较近的位置;

三、建设档次要适中,不宜豪华奢侈;

四、建设过程中,就要研究养老院经营的商业模式。

集团战略发展部2014年5月12日

第三篇:养老院调研报告

10级纪实节目创作方向班提案(调研报告)

提案文件名格式:姓名提案题目。例:老子提案道德经

结构设想部分简明扼要,策划案据此细化。

镜头支撑部分要求对可能拍摄的主要场景做客观描述。

第四篇:关于养老院老人生活状况调研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论文

关于养老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研

摘要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

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让大学生们以实际行动为老人家送温暖、献爱

心、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青春力量作为己任。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人口老龄化必然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然而老人们的权益在

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物质和精神生活是否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呢?他们的生

活状况怎么样,有什么需求?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行人开始对城镇养老院老人生活情况进行

了调查,深刻意识到这群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在享受自己生活现状的同时也同样期待社会的

更多关怀!

关键词

尊老 养老院老人 生活现状 社会关怀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研以“了解养老院老人生活状况,关爱老人,呼吁社会关爱”为主题,以小区敬老院为调研对象,展开本次的调研活动。

(二)研究方法

为了统计调研的广泛性和时效性,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对老人进行采访。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与老人沟通了解的情况

老人们会有人进行全面的健身、康复计划。为他们提供温馨、科学健康的养护服务,定期对他们体验、进行健康评估、建立健康档案。室内设施也出人意料的好,简直就是星级敬老院,俱乐部式的休闲,大型综合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日常休闲场馆。沙壶球运动

厅、影视大厅、台球厅、舞蹈厅、棋牌室、健身房、羽毛球馆、ktv、书画室、阅览室、网络教室,温泉等等。我们听着老人们的事迹以及他们在这里的生活,感觉精神很好,他们甚至有的家人选在这里一起过春节等重要节日,显然他们在这里已经适应了属于自己的生活,从物质到精神都是这样。

这儿的老人大多是孤巢老人,而且大多数年过古稀,身体都已经行动不便。我们的出现使略显寂静的敬老院一下子活跃了许多。尤其是那些无儿无女的年过古稀的老人听到我亲切的喊他们爷爷奶奶,都非常激动。从第一天进行实践,我们就被这群老人感动着,刚到不久,一位奶奶就拉着我们去她那儿吃水果,每个老人都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孩子,这让我们激动不已。从院长那里我们了解到每年都会有几批学生来这里进行志愿服务,老人们都很喜欢年轻人这些服务社会的做法。

(二)老人们生活条件的调查

我们从敬老院的大爷大妈那里了解到,这几年他们可以领到更多的政府补助。在敬老院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之前,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敬老院的餐厅中很少有荤菜,饭菜十分单调。这两年不仅吃肉不成问题,每逢过节,都要为老人们包水饺。当老人们说到这里时,都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中午是我到餐厅看了一下,大家有序就餐,有说有笑,生活十分安详。不仅生活上的补助增多了,老人们还告诉我,医疗卫生条件也有很大改善。今年政府为敬老院新增派了多名年轻医生,大家看病更方便了。而且每年都要为大家进行免费体检,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三)采访院长了解情况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次实践任务,实践开始前,我首先找到敬老院院长了解本院孤寡老人的具体年龄和生活状态。院长告诉我们,住在本院的老人差不多都是年过70的,身体也大都有残疾,残疾程度各有不同。在我们实际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行动不便成了他们生活的最大障碍。看到这种情况,我们感到十分痛心。

但是不少老人还是反应在精神上有些许的失落和空虚。事实上,这也暴露了我国农村养老的深层次问题,虽然国家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这个社会特殊群体,他们年轻时曾为我们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而晚年无依无靠的状况却让他们无法最大限度享受社会进步的福利。尽管政府也已经越来越重视民生,开始逐年提高老人们的生活待遇,但还有不少的路要走。

三、存在的具体问题 3.1,当前,一床难求和养老公寓空置率较高现象同时存在。一方面,市内的公办公营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排队等床现象广泛存在;另一方面,一些相对高端的养老公寓却入住率偏低,经营状况欠佳。一位民营敬老院负责人谈到,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养老服务行业的政策扶持,没有政策扶持我们全都无法为继。

3.2虽然大部分的敬老院设施相对完善,但仍有不少敬老院寝室的硬件设施不够齐全。最突出的是供水问题,供暖问题,有时候会不及时。还有部分敬老院防火设施不齐全,一栋楼只有六七个灭火器,而且老人们大都不懂如何使用,且防火防灾意识较弱,这是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我认为敬老院里的大厅应该切实利用起来,对老人进行简单的知识普及。或许在保障老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之前,首先应该解决安全保障的问题。

3.3部分寝室安排不合理,因为有的敬老院大多是老的筒子楼,很多老人行动不方便,住的寝室却离洗手间很远,虽然目前很多敬老院已经设置了独立的卫生间和浴室,但毕竟还不够普及,价格也相对过高,所以合理根据老人们自身情况安排寝室很有必要。

3.4敬老院护理人员略显不足,我们所在实践的敬老院虽然已经安排了医生,但并没有专门的护理人员;这一点成为敬老院一个较大的缺陷。虽然有的老人有一位专门为老人服务的护士,但很多行动不便的老人并不能得到专门的照看,大多也只能靠自己,这样老人缺乏专业护理人员,生活就很难十分的保障。根据民政部相关数据,按照老年人口与护理人员配备比例3:1测算,全国有2830万老年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因此,养老护理人员约需要1000万人,而目前全国养老机构职工仅22万人,其中取得职业资格的仅有2万多人。不仅如此,护理人员的周转率非常高,很多老年公寓的人员周转率高达100%,个别老年公寓甚至高达140%,因此政府部门应该有相关的行业职业规划,一些专业学校应在此方面加强人才培养。

3.5虽然总体来看敬老院近年来物质生活有了显著提高但老人们的精神生活还有些匮乏。我认为这也是最重要的亟待解决的一件事。通过我们的走访发现虽然大多老人们室内的居住条件已经相对较好,然而大多敬老院的娱乐设施和健身器材还不尽完善,同时一些公共设施也没有进行充分的利用,所以希望能在保证老人们入住成本不很高的前提下,多建设一下各种娱乐设施,安排一些娱乐活动。

四、调查心得与体会

这次实践让我受益良多。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形成时期,肩负成为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为了加强对自身的思想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我们应该多参加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我眼里,敬老院是孤寡老人的栖息之所。但通过这次的实践,我改变了总结的看法。现在,许多子女成群的老人主动走进了敬老院。他们有的以前是教师、工程师、干部,也有艺术工作者。选择敬老院,因为子女工作忙、家里楼层高、没人陪自己聊天;而且因为在这里与同龄人朝夕相伴,共同的兴趣爱好,相近的人生观念,更能让他们感到夕阳无限好。这些经过了岁月沧桑的老人们,毫无疑问,面临着工作能力丧失、自理能力下降、精神生活贫乏等一系列问题,从而成为了弱势群体。从一个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中,也可以瞥见其文明程度。一个健全的社会,该为一切成员提供健全的空间,提供维护。作为当代大学生,传达社会对弱势群体进行人文关怀的理念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本着“关爱弱势群体,弘扬志愿精神”的活动主题,了解敬老院运营的问题及困难,了解敬老院内老人的生活现状及心理,并对空巢老人社区进行走访,从而达到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是我们实践的主旨。

每个人都会老,但老了也不应该被社会遗弃。老人们在年轻的时候用他们的辛勤和汗水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或大或小,可能仅仅是养育自己的子女,但无论如何,他们付出了。虽然他们不求回报,但作为子女,我们决不能忘了他们的养育之恩,我们应该孝敬他们,让他们幸福快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敬老院的老人们虽然没有儿女,但社会没有抛弃他们,而是给与了他们极大的关怀。他们没有家庭,幸福指数也许会低一点,但他们应该觉得满足了,因为在他们的背后,是殷勤的工作人员,是仁爱的政府,是团结强大的中华民族。老人,是需要我们关心的一个弱群体,我们应该不懈努力的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以报答他们曾经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也将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继续更好的传承下来!

第五篇:关于社区养老院的调查报告

关于社区养老院的调查报告

实践单位:

任务:探访养老院中的老人、查看养老院的服情况。

总的来说,老人们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每个人都过得很积极乐观,大家的情绪也比较稳定。生活很不错,只要300一月。在老人的脸上也都洋溢着一种笑容。我认为价格很合理。

我刚刚跨进敬老院,它给我的感觉是平静安宁的,在和煦的阳光下,老人们三三两两的在晒太阳,安安静静的,他们没有孩子脸上的天真,青年脸上的憧憬,中年脸上的忙碌,他们像是在思索着什么?或许是对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懂得回忆吧。天空偶尔有两三只小鸟,但是他们也丝毫不感觉这气氛被小鸟的吵闹声打扰到,只是默默地低着头,沉溺于自己的幸福回忆里。院子里没有太多的绿化,只是一些古树,如同老人经历的一个世纪的洗礼,沉积了一百多年的历史。 我观察了敬老院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是井井有条的,每天7点半就会起床吃早餐,早餐很是清淡,只是一些稀饭和馒头,但是他们却露出满意的笑容。我听敬老院的阿姨说:“我们养了很多头猪啊,一个星期就杀一头的,老人们吃得很好,肉也绝对放得心。”这虽然是几句普通的话语,我却感觉温暖人心,现在还有谁不觉得健康才是最重要啊。他们还会评选文明老人,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我觉得这样的规则会让敬老院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规范。思想也会更加上进。敬老院里面还有个宽敞的活动室,平时老人们还可以在里面聊天,打牌,他们也其乐融融。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老人,当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一个人孤单的低头坐在一个角落里面,我们走了过去,给了一些水果给他,他竟然簌簌的流下了眼泪,那是感动的泪水还是什么,一滴滴落在了盛放水果的塑料袋上面,没有丝毫的掩饰,那样的真真切切,一直以来,我总是认为这些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的老人们是肤浅的,没有涵养的,不了他是那样的出众,一位叫董凤清的老奶奶,平时省吃俭用,在临死前,把1000元的积蓄,全部捐赠给了敬老

院,,她不是求名利,只是求于今生无悔,终于在前几天安心的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我想她一定是快乐的飞向天堂的。

我还采访了院长。院长是一位50多岁的中年男人,很是和蔼,他说这里的老人收入主要有三大块,村里,财政拨款,每个人每年500元,街道每人每年180,民政局每人每年2400元,老人生病时敬老院会报销医药费,政府提供老人的饮食起居等等,生活状况较好。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小小的问题,这里个别的服务员虽然接受过工作专业培训,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掌握社会工作的理念精神和工作技巧,不能满足老人的心理需求。尚且没有把助人自助和服务为人的理念融入到工作当中,更加没有定期开展一些活动来提高老人们的精神生活。除了以上问题,还存在着敬老院的管理制度不规范等等,有点点内部矛盾,也就是不和谐。这些都将成为敬老院进一步发展的障碍,需要进一步解决,而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社会工作者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介入敬老院,通过开展老年社会工作,将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融入院内服务人员的工作,使院里的管理工作更具人性化,老人的能力得到提升。

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主要包括:社会撤离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社会交换理论、连续性理论和活动理论等。在老年个案(更多内容请访问好范 文网:WwW.HAowoRd.cOM)工作中需要坚持的原则包括:从价值观上尊敬并接受老人、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有耐心、多鼓励、让老年案主自我选择、自我决定以及个别化的原则等。技巧主要有怀旧与生命回顾。怀旧是老人回顾他们过去生活中最重要、最难忘的事件或时刻,从回顾中让老人重新体验快乐、成就、尊严等多种有利身心健康的情绪,帮助老人找回自尊和荣耀。而生命回顾是指通过生动缅怀过去一生成功和失败的经历,让老人重建完整的自我。鼓励老人将整个人生的经历尽可能详尽的倾诉出来,以达到内省的目的。与怀旧不同的是,它是对整个人生的回顾。因此,它更系统详细,也更能让老人面对自己的人生境遇,体味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老年社会工作的工作技巧主要有以下技巧:

1.沟通: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与老人的沟通,另一方面是与院方服务人员的沟通。与老人的沟通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小组开展前的个案阶段,与老人谈心,进行倾听,建立情感;二是活动进行中,不断征得老人们的回应,并在每次活动结束后,询问他们的意见,以便及时调整与完善活动。与院

方的沟通则一直要贯穿整个实习过程的始终,不断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使我们开展的活动不断完善。除此之外,还要促进小组成员间的沟通,即老人与老人和老人与院方的沟通。

2.同理:在每次活动方案设计后,我们都将会亲身将所设计的活动体验一下,以观察其效果,体会老人们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感受,这也是同理心的一种表现形式。除了自身体验老人的感受外,我们也力求让服务人员能有所体验

3.观察:工作人员要能够灵敏、细致的观察和判断每个人所面临的环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便得以确定适合的小组目标和解决问题的方案。由于老年群体的特殊性,观察在小组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包括观察老人的身体适应状况、对活动的参与情况、老人的情绪状态等各方面。

4.其他技巧:建立关系的技巧,组织和介入的技巧、运用社会资源的技巧、评估技巧等等。

在敬老院开展老年社会工作,其对象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老人及敬老院里的服务人员,他们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案主群体,其中包括:

1.院内老年人。他们是敬老院的主体和服务对象,更是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老年人自己、老年人与老年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老年人与服务人员的关系都是敬老院社会工作的重点。这三部分的关系处理和协调好了,老年人在院里生活就会比较开心快乐,产生幸福感,同时对院形成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敬老院变成老人温暖而幸福的家,从而实现构建和谐敬老院的目标。

2.院内服务人员。院内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是老人在院内生活幸福与否的关键。院内服务人员的服务理念和技巧直接关系到在院老人的日常生活和幸福感,也是构建和谐敬老院的关键。

感悟与收获:收获最大的是与老人们交心了。虽然他们面对坎坷总是笑着度过,但是从他们的言语里面我还是体会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一路走来有着太多的悲欢离合,有着太多的辛酸,是啊,他们已经很累了,他们需要休息了,但是他们仍然需要大家的关爱,我也希望们个人都能去关爱老人们,让他们体会到世间的真情,感受到温暖。我也同时感谢社区的敬老院,是这个地方成了老人们的港湾,给了他们依靠。真心祝福老人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能继续快乐。

本网推荐其他范文:

养老院可行性报告2

养老院申请报告

仁爱养老院踩点报告

养老院社会实践报告

养老院实习报告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