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玉米机收及秸秆还田工作调研报告|玉米秸秆还田粉碎机
 

玉米机收及秸秆还田工作调研报告|玉米秸秆还田粉碎机

发布时间:2019-06-04 14:43:32 影响了:
玉米机收及秸秆还田工作调研报告玉米是东阿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生产一直以来是制约我县粮食机械化生产水平的难点,机械化播种、机机械化收获、秸秆还田等水平较低。为改变这个局面,东阿县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区域性投入作业费补贴,并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作用,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引导群众对玉米生产的机械化投入,使我县玉米机收及秸秆还田作业水平有了极大提升。现将这项工作情况和下步打算报告如下:一、 玉米机收及秸秆还田工作情况(一)基本情况近年来,东阿县按照省市农机化工作部署,连续几年把玉米机收及秸秆还田推广作为农机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农机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优先扶持发展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玉米机收及秸秆还田工作实现了较快发展。截止到2012年底,全县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到912台;秸秆还田机保有量达到1124台。玉米机械化生产水平明显提升,今年玉米种植面积52万亩,实现玉米机收44万亩,机收率85%,比2011年提高了14.1个百分点;秸秆还田49万亩,还田率95%。为东阿县资源节约型、生态环保型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二)工作措施1、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作用,大力推广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机械。我县自2005年起到2012年,先后七年实施了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累计利用农机补贴资金4630万元,补贴机械4270台套,购机总额约1.5亿元,享受补贴户2790户。其中,购买玉米收获机910台,占补贴机械总台数的21.3%。比实施补贴前的2004年底新增秸秆还田机832台,增加了2.8倍。使玉米机械化生产装备实力得到很大提升,为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大幅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加强农机技术宣传培训,促进玉米机收及秸秆还田工作的快速发展。东阿县农机局积极争取县政府领导的支持,2007年和2009年县政府先后下发了大力推广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文件,利用电视媒体、宣传车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发放宣传材料42000余份,营造推广玉米机收新技术的良好社会氛围。年年举办培训班和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机械演示会,先后培训各类人员4000多人次,使我县玉米机收和秸秆还田应用得到普及应用。3、加强组织领导,目标责任到人。把玉米机收与保护性耕作推广结合起来一起抓,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有关科室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与各乡镇农机站下达了具体的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发展指标,及时调度,加强阶段性工作指导,为玉米机收和秸秆还田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地块相对分散较小,降低了大型玉米收获机的作业效率。由于当前实行的土地承包,一家一户经营,地块分散且小,大型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在作业时,经常遇到小地块没有收割价值,割完地头,中间所剩不多。而较长的地块可能又不宽,大型收获机明显存在不适应当前的生产关系的现象。今年我县吉生合作社的大型玉米收获机有的根本没安装,安装作业的一季也就收200亩左右。二是小型玉米收获机械的适应性和耐用性应进一步提高。近两年,小型玉米收获机由于有明显优于大型玉米收获机的灵活性、适应性,得到广大机手喜爱,发展迅猛。但这又导致部分企业片面追求效益,忽视质量,使机械故障率增多。有的机手反映每小时只能干3亩左右,稍快很可能造成对滚轴断,新机械对于大面积、高强度作业有一定的适应性,需要进一步强化改进。三是玉米机收和秸秆还田的综合生产问题。大型玉米收获机由于动力充足,完全能适用机收和还田作业,但锤爪式粉碎在调整离地高度时,应充分考虑还田效果,调整不好不只粉不碎,还浪费动力,过后很难播种。小型收获机使用切割式还田,既省动力,还田效果还不错。四是群众相对保守的传统观念需要进一步宣传发动。全县各乡镇存在对玉米机收认识和使用不平衡的现象。即便秸秆还田以后,有人还要烧粉碎物,这是非常错误的。(四)建议及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土地合理流转,形成新的农业生产机制,使农业生产的最大要素——土地,尽快形成符合现代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形式。加快机耕道建设,为大型农业机械的田间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强对农机生产企业的监管,提高机械质量,进一步加大技术革新力度,生产出适应农业生产应用的先进机械。搞好农业技术探索,寻求解决农机与农艺融合问题,使农业机械真正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从而促进现代农业生产的全面科技进步。二、2013年工作打算工作思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着力调整优化农机装备布局结构,着力发展玉米机械化收获机械,秸秆还田作业机械,进一步提高玉米生产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继续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主要目标:2013年争取发展玉米联合收获机160台,秸秆还田机160台,玉米机收水平及秸秆还田水平进一步提高,努力实现玉米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提供有力的装备支持。工作措施:1、加大领导力度。建立玉米机收及秸秆还田机械化作业领导小组,分级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玉米机收及秸秆还田工作目标分解到人,实行年终考核制,努力推动玉米生产水平的提高。2、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采取优先保障补贴和应补尽补措施,大力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机、秸秆粉碎还田机,为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提供充足的机具保证。3、发挥项目引导作用。利用实施小麦玉米一年两作保护性耕作项目的机会,对项目区进行作业补贴,进一步引导玉米机收及秸秆还田的推广应用,以点代面,促进全县玉米生产水平的提高。4、加强技术指导。搞好技术培训,加强机具选型引进,积极搞好新机具演示及作业现场会,进一步推广秋季作业试驾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的认识,激发农户购机和用机的积极性。要加强农机农艺结合,搞好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免耕播种机的机具配套,实施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机械深松土地-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同时加大玉米机收技术指导力度,及时提供玉米收获机的安装、维修服务,提高机械作业性能和作业效率,增加购机户的作业收入。5、强化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节本增效机械化技术的好处,努力营造农民应用该技术的良好氛围。6、加强基地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交通便利区域,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召开机具演示会、现场会,并积极组织镇村干部、农机大户、农民科技带头户等人,开展现场观摩活动,让广大干群亲眼看到玉米机收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功效、促进秸秆还田利用的好处,从而提高农民应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的积极性。(周广军) 2013年1月21日 ***教育均衡化发展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县以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把工作重心落实到办好义务教育阶段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不断强化政府行为,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基本情况从1998年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到2004年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再到2009年,我县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浙江省教育强县”,***教育实现了三次跨越发展。全县现有幼儿园100所,在园幼儿26077人;中小学118所,在校生10.75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99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普高11所,职高8所;浙江电大***分校1所,在校生1951人。在职公办教师7143人,离退休教师2503人,专任教师100%具备教师资格,教师学历合格率幼儿、小学、初中、普高、职高分别达到99.84%、99.45%、99.61%、97.87%、97.98%,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一层次学历比率达到55.1%、87.33%、86.4%,普通高中教师研究生(含在读)学历达8.4%,中职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8%。2011年,全县义务教育编制数为4501人,现有教师教师5585人,教师配备大大超过编制标准的100%以上,校级生师比加权差异系数小学为0.28,初中为0.27,校际学生与中高级老师比的加权差异小学为0.22,初中为0.36。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95.5%;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为100%和99.49%,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9.99%;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95.55%,普、职比1∶1.02;三类残儿入学率接近99%,全县15周岁和17周岁人口教育完成率分别为99.9%和99.7%。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做法和成绩一、坚决贯彻“以县为主”,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始终突显《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200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对实行以县为主的体制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我县坚决贯彻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明确了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主体,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把教育作为全局性、先导性和基础性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建设体系,努力做到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的“六个优先”;出台了《关于优先发展教育 创建***教育特色与品牌的行动计划(2008-2011)》,明确了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步骤、措施,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教育保障体系。二、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1.教育投入逐年递增。我县建立和健全与“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新机制,把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大幅度地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切实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体如下表)。同时,我县做到“三项经费”全面落实。一是逐年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到2010年,生均公用经费从2007年的358元和441元分别提高到695元和725元。二是努力保障教师待遇。2007年,我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政策性待遇,全部纳入财政保障体系;2009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实行教师绩效工资制,教师收入逐步提高;提高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住房公积金标准,按每人每月391元额度预算到校,人均增加83元,同时教师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也逐年提高,到2010年提高至12%。三是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县财政每年安排资金800万元,专项用于义务教育中小学校舍维修和改造,为中小学的校舍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工作,2008年以来共化解债务5647万元。表一:县级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 单位(万元)2008年增长率(%)2009年增长率(%)2010年增长率(%)财政对教育拨款3490525.553933312.695005727.26财政经常性收入8806119.909748210.7012371026.91表二: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 单位(万元)2008年2009年2010年教育经费支出533556194971239生产总值163843617386942025914占比例(%)3.263.563.52表三:县级财政性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 单位(万元)2008年2009年2010年教育经费支出349053933350057财政支出总额8455194905115898占比例(%)41.2844.4443.19表四: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 单位(元)2008年2009年2010年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430054426478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458354237595表五: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 单位(元)2008年2009年2010年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550694695初中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6237247252.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我县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创建教育强乡镇和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实施办法,出台了《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乡镇开展教育强乡(镇)创建工作与评定活动,中小学办学条件和教育装备水平得到不断改善。完成了***中学、***一小、***中心幼儿园等学校(幼儿园)迁建、改造工程。校舍安全工程、校舍维修工程、创强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2008年完成改造食宿项目32个,建筑面积29794平方米,总投资3383.4万元,农村学校的食宿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从2009年开始,启动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三年内实施236个拆(新)建、加固与改造、消防和防雷项目,总投资24144.8万元,目前已完成85%。三年多来,共投入2.7亿元,实施了2个迁建项目,完成了46幢教学楼建设,完成校舍维修改造面积15万平方米。目前,小学生均用地面积达16.96平方米,普通中学生均用地面积达15平方米,小学生均校舍面积达4.93平方米,普通中学生均校舍面积达14.5平方米,校园面貌普遍焕然一新。3.教育信息化力度不断加大。投入1200多万元为全县农村学校配置数学、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和实验教学器材,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数学、科学器材配备率小学95.46%、初中94.82%,音体美器材配备率小学分别为92.98%、92.98%和91.2%,初中分别为86.36%、88.64%和90.9%;投入5600多万元建设校园网、学校门户网站、校园智能广播、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和学校图书馆等。几年来,全县共配备了68套校园智能广播系统,新增计算机5911台,多媒体小平台709套,计算机生机比和多媒体班套比分别从2008年的12︰1和1.69︰1,提高到现在的6.22︰1和1︰1;建设了42个探究性实验室和36个图书馆,学校生均图书小学达到21.8册、初中达到33.9册,新增图书按照5元/生·年来安排经费。近三年来,投入2130万元,完成13所学校运动场、篮(排)球场塑胶化,这不仅优化学生的活动场地,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还美化了校园。目前,千兆主干、百兆到校的教育城域网已覆盖全县所有学校,***县小成为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县实验中学实验室和宋埠中学图书馆分别获得浙江省示范实验室和浙江省示范图书馆称号。4.校网布局日趋科学。近年来,我县以布局调整为突破口,加快农村薄弱学校向优质学校转化的步伐,实现城乡学校硬件均衡。县政府结合全县教育事业发展实际,按照“高中向城区集聚、初中向中心城镇集聚、小学向乡镇中心集聚”的原则,将农村薄弱学校撤并到区域内的“龙头”学校,提高办学效益。三年中,共撤并初中2所、中心小学11所。到目前为止,全县初中已缩减至31所,中心小学56所,完小4个。特别是2010年以来,我县更是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预计投入15亿元左右,启动了新一轮全县学校规划布局,特别对昆阳、***、水头三大镇的教育布局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启动了昆阳二中、***五中、***一小、***二小、水头实验小学、***二职等校的迁扩建工程,全面优化全县的校网布局。目前,我县各校班均学生数初中为36.79人/班,而小学平均班额略大,其中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已自然实现小班化教学。但由于城镇人口聚集速度过快,镇区学校班额超编的现象比较严重,全县有**%的学校班级班额超过国家规定标准上限。最近,我县正如火如荼开展新一轮校网布局调整调研工作,为进一步合理调整校网布局、缓解镇区学校生源过多的压力提供科学依据。5.民办教育规范扶持。修订了《***县民办中小学规范办学年检标准》和《***县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认真做好全日制民办学校、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年检工作,开展了民办学校校长聘任核准工作。设立每年100万元的民办教育专项经费,专门用于奖励民办学校和个人。开展了民办学校优秀个人的评选活动,对为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奖励,进一步稳定和优化民办学校教师队伍,促进了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民办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为我县教育均衡发展注入鲜活力量。6.投入渠道不断拓宽。为进一步筹措办学资金,广泛接受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乃至海外人士的自愿捐赠,2006年4月成立了县人民教育基金会,大大促进了全社会支持教育事业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形成。我县在教育布局调整、学校食宿改造及平安校园建设等项目中,涉及的资金、土地、政策以及审批手续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同时,我县大部分镇(乡)均建立为学校办实事的工作机制,为教育事业发展出资出力。三、大力推进城乡交流,全县师资均衡水平逐步提升2008年9月,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优先发展教育 创建***教育特色与品牌的行动计划(2008-2011)》文件,以进一步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08年10月,县教育局制定了《***县教育局关于组建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的实施意见》,召开***县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启动仪式,把全县各类学校组建成了23个教育共同体,在扩张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同发展方面迈出了实质性一步。2009年4月,县教育局对该项工作进行梳理总结,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工作的若干意见》,将23个共同体调整为19个,采取“镇区优质学校+农村学校”的方式,以镇区优质学校为领衔学校,具体负责制定组建方案及实施办法,并在教育资源共享、学校文化共建及教育教学帮扶等方面帮助农村学校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农村学校则主动积极参与并努力实践;高中学校作为支援学校参与共同体活动,主要任务是指导共同体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帮助农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标志着***县教育共同体工作的纵深推进。1.构建教育干部交流机制,努力实现城乡学校干部管理一体化镇区学校每学期应到农村学校开展一次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学习交流活动。每学期应至少派出1名具有管理经验的人员定期到农村学校指导学校管理工作,各农村学校分别派一名校级干部到镇区学校挂职锻炼。2.实施骨干教师“上挂下派”,努力实现城乡学校教师管理一体化共同体学校建立优秀师资互派互聘制度,通过统一的师资培训、校本教研、师徒结对、同伴互助、师资交流等方式,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一批农村学校教学骨干。镇区优质学校每学期有小学2个、初中3个学科以上的骨干教师担任农村学校教学指导师,定期到农村学校进行业务指导,每学科安排1位优秀中青年教师与农村学校相应学科教师结对,根据农村学校教学需要,每学年选派优秀教师全职或兼职支教。每学年,农村学校还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镇区学校上挂锻炼和跟班见习工作。同时,教育局着力研究制定鼓励政策,不断建立完善城镇中小学及新聘用教师到农村任教制度,严格执行“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在乡村中小学任教一年以上经历”的规定,以推动该项活动的开展。3.完善教科研联动互动制度,努力实现城乡教师研训一体化我县完善了共同体内教科研联动互动制度。要求共同体学校要结合各校实际制订教科研总体计划,让农村学校共同参与教科研活动。镇区学校要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开展指导,农村学校要定期派教师到镇区学校参加教科研活动。其中每学期共同体学校要集中开展听课交流、示范讲座、教研(备课)组活动各一次以上,镇区学校还要帮助农村学校开展课改工作,校本研训等活动,并做好教学资料先进教学理念及教学经验的交流和指导工作。共同体内各校的大型教育教学活动要切实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充分体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努力提高校际活动的效益。每学期组织一次以上的共同体内校际大型活动,以营造校际交流合作的良好氛围。同时,教育部门不断探索城乡教师教育方式,积极推动“全员读书、全员赛课、全员培训、全员测试”的“四个全员”活动和“联片教研”、“团队赛课”等活动,不断创新培训的形式、方法和内容,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学校队伍建设。通过组建教育共同体,实施城乡教师“上挂下派”、“教研联动”,实现学校管理经验传输借鉴、学校文化共建共生、优秀师资互派共享、教科研联动互动和学校活动统筹安排,努力推进师资队伍均衡化。四、有力促进教育公平,城乡教育保障体系初步建立1.积极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实现免费入学我县已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课本费,实现了免杂费政策全覆盖。2.全力实施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全面实现“应助尽助”我县建立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贫困学生政府资助政策全覆盖,做到了“应助尽助”。3.着力完善教育收费和招生制度,基本实现规范办学出台了《***县2011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试、相对就近入学原则,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法,大力改造薄弱学校,缩小校际办学条件差距,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坚决制止学校分设重点班、快慢班的行为,规范教育收费,逐步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与入学挂钩的收费。出台了《***县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关于认真做好2011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通知》和《***中学2011年保送生招收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规范中考招生秩序,逐步减少高中“择校生”的比例,规范了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规定省一级重点高中每年有50%的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各初中学校,一定程度的遏制初中择校问题。4.大力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实现优质教育全覆盖我县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纳入当地教育体系,现建有1所特殊教育学校,按规定配备特殊教育师资,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9%,我县“三残”儿童少年基本全部接受优质教育。2010年5月,我县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印发***县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主动降低门槛,方便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学,且100%都在公办学校就读。两项措施保证了我县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的全覆盖。五、深入实施“减负提质”,城乡学校教学管理全面规范1.“减负”工作深入实施。为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全县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我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多次进行专项检查,坚决贯彻落实省教育厅提出的“六个严格”,要求各地各校建立“六项制度”,健全降低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机制,保障减负措施有力有效落实,坚决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各校均能做到严格开设课程,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严格控制补课,严格规范考试管理,严格确保学生的休息和锻炼时间,严格规范招生秩序。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同时,我县还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测和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科研力度,促使教师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努力做到减负不减质。2.课外文体活动扎实开展。我县十分重视中小学生课外文体工程建设,有力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的实施,各校均能开展体育大课间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的文体活动时间。全县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文体活动,学生参与课外文体活动普及率达到94%以上。全县现有省级艺术特色学校6所,市级艺术特色学校5所,省级体育特色学校5所,市级体育特色学校6所,省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1所,市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2所,市科技特色学校2所。今年12月,我县迎接“省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县”创建验收,得到了验收组的一致好评。3.学校管理水平逐步提升。我县提出了***教育“双十大工程”建设,着力打造活力校园、人文校园、平安校园。以实施文体活动工程为抓手,积极为中小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舞台,不断丰富活动文化内涵,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努力打造活力校园;以启动新一轮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努力营造既生动活泼又富有浓郁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打造人文校园;以加强学校安全卫生工作管理、完善安全管理机制为抓手,努力打造平安校园。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县中小学呈现出了学校办学行为规范,环境整洁,安全措施到位,学校设施设备状态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浓厚、特色鲜明的良好态势,学校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近年来,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有力地推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离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还需作长期的努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困难。一、教育投入仍不能满足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需要一是是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偏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今年12月28日,中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情况。他在陈述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时强调,提高保障水平,确保2012年如期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4%”目标。我县近三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分别为3.26%、3.56%和3.52%,达成2012年的目标尚有一段距离。我县是经济欠发达县,全县生产总值基数不大,比例又小,对于教育的投入还不能满足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要求。二生均公用经费偏低。分析其原因有三:教育现代化程度越高,其运行及维护的成本也越高;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实践活动日趋丰富,学校开支增大;物价指数上涨。我县小学、初中的生均公用经费拨款与学校实际需要仍有较大差距。二、教育资源配置仍不能适应我县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近几年,我县的校网布局调整虽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是学校扩容问题以及校点布局分布不合理状况仍普遍存在,校际之间的发展不够均衡,镇区学校随着居住人口逐步集聚,学校设点布局规划建设滞后的现象已经开始显现。学校用地面积小的问题依然存在,校园用地面积小,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在镇区改造和建设中无论增加或置换教育用地难度都大。近两年来,我县政府在调整学校设点布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目前初中、小学的设点布局不尽合理,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均衡。有些学校(主要是镇区优质学校)规模过大,班额数大大超过有关规定,而有的初中和小学(主要是农村薄弱学校)却是规模过小,班额明显不足,最少一个班级只有8人。随着在我县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加,非本县户籍学生增长迅速,部分学校在校生非本县户籍学生已超过本县户籍学生,如昆阳五小、***五小等学校农民工子女已达75%以上,给县政府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带来了困难;而且非本县户籍人口流动性大,对我县教育行政部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带来难度。三、师资水平仍不能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求近几年,通过以集中培训、校本研修为主,运用多层次、多形式培训相结合的方法,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初中、小学师资水平,但优质师资仍满足不了学生和家长的需要。一是师资配置不均衡,优质师资相对集中于基础好的学校。二是教师实行流动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三是部分教师素质不高。有些教师的教育观念、专业水平、教学能力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师资不均衡是“择校热”的根源,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难点。四、办学水平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但是落实《义务教育法》,保障每个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促进基础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目前不同学校之间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存在很大的差别,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这直接导致屡禁不止的“择校热”,政府部门虽然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各类学校招生,采取“就近入学原则”,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与入学挂钩的选拔考试或测试,但现实中,择校情况依然存在,一些家庭为了让孩子进入更好的学校,不惜在好学校附近购房迁移户籍,而更多的家长则从幼儿园开始,就想尽办法为孩子选择一个好幼儿园,并送孩子上各种培训班、参加各种考证,以获得进入好小学的各类证书,而进入好小学之后,又开始为进入好初中做准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与对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辩证的过程。办学条件均衡是基础,师资均衡配置是关键,教育质量均衡是中心,管理水平均衡是突破口。为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均等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和机会,必须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力度。我们提出如下的建议与对策:一、继续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力度,注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活力县政府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要继续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力度,依法保障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尽快提高骨干教师奖励标准,逐步提高教师待遇,不断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条件现代化水平。基础建设投入努力做到各项标准能达到或超过全省的平均水平,新增、扩建镇区学校,以适应城镇人口集聚给办学带来的压力,切实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力度,以提升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水平,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二、科学规划学校设点布局,实现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一是要根据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财力许可,确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和任务,逐步实现义务教育资源的配置标准化,实现对同类学校生均教育成本的均衡投入,为学校创造平等办学竞争条件,不断满足我县广大学生家长对优质均衡教育需求。二是县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新一轮的城区建设与改造,在确保教育资源不流失的前提下,立足长远,进一步合理配置和整合教育资源,科学、合理地规划与调整好学校的设点布局,扩建或新建一批镇区学校,以满足城镇人口集聚带来的办学压力(教育用地的扩增资金,应由政府承担),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县域内学生提供接受优质教育的良好环境,为每所学校提供均衡的办学条件,把义务教育提高到新的均衡发展水平。三是进一步提高对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接受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合理规划,确保农民工子女在公办学校平等受教育的权利,盘活资源,正确引导,形成经验,合力推进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发展,高标准实现新***人子弟的受教育同城待遇。三、加强师资校长队伍建设,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软实力一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多形式、多途径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的培养,在教师专业职务评审中,逐步提高初中和小学高级教师、骨干教师的比例,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内涵发展提供保障。二是进一步深化学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整体优化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队伍结构,逐步缩小校际间师资的差距,大力推动优质师资倾斜农村薄弱学校的力度,进一步促进师资均衡。在总结梳理教育共同体活动成功经验的同时,要积极发现和整改存在问题,加大共同体所应发挥的作用,促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效果得在实处。下阶段,可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试运行组建教育集团,推动师资均衡发展。优质均衡的关键是教师的自身提高和现有优秀师资的均衡配置。三是加快名师名校长基地建设,实施人才强教工程,构建教师教育资源联盟,推进校本研修和教师专业支持等多种措施,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师德修养和专业化水平。鼓励并促进校长、教师的有序、合理流动,加快教师流动的推进步伐,加强镇区与农村之间的教育合作交流。四、促进学校依法办学,整体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办学品质一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学校均衡发展,在注重学校硬件达标的基础上,给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在资源配置和办学竞争环境等方面进一步创造均衡发展的条件。二是要继续对重点建设初中和小学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要引导学校注重对设备设施的管理和使用。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设备的使用效益,发挥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作用。要激励学校不断增强自主办学的能力,逐步形成“一校一特色”的中小学发展格局。三是因地制宜地推进“小班化教育”,进一步扩大“小班化教育”范围,用小班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五、规范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公平实施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职责,民办学校不恰当的扩招将改变义务教育的性质,并冲击其它公办学校,要按照《义务教育法》及《民办教育促进法》,严格控制其规模和招生数量。现有的民办学校要改变不公不民的性质。民办学校既然是满足优教优费的需求,其招生不能经过考试择优,而要给愿意出资者以均等的机会。民办学校要以社会效益为重,自主办学,政府应视其对社会承担义务的程度给予政策优惠或补偿。六、推进招生和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机制一是进一步深化招生考试制度和学生评价制度改革,严格按照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做好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入学工作,并着力加强对招生入学工作的检查和督查。二是积极推进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依据之一,引导学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三是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和监测等制度,开展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并以适当方式公示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以发展性评价理念引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发展性督导评价实践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专业化督导评估队伍服务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市春运客流调查报告2012年春节运输工作从1月8日开始至2月16日结束,为期40天(节前15天,节后25天),与往年相比今年春节较早,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政府关于2012年春运工作总体部署,切实做好我市春节运输工作,市春运办于12月上旬提前启动了春运前期准备工作,组织专人深入省高教委、市气象台、市交管局、禄口机场、火车站等相关部门及骨干运输企业和客运站,对我市春运期间旅客流量流时流向、运力组织、安全保障、应急预案等进行全面调研,形成客流调查报告如下:一、多方调研,客流总量同比增长16%春运工作是2012年开局的重要工作,也是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的具体表现。做好今年春运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调研情况,今年春运具有以下特点:(一)全市经济呈现稳定较快增长态势,2011年GDP同比增长%左右。快速增长的经济态势,带动春运客流弹性增长,春运客流人数随经济总量增长的总体格局没有改变,旅客出行愿望强烈。预计2012年春运全市旅客发运量将达700万人次,同比11年增长6%,其中公路337万人次、铁路286万人次、民航77万人次,同比11年春运分别增长了3%、11%、6%。(二)由于今年春运启动早,元旦后即进入春运。高校放假日期最早在元月5日启动,高峰集中在元月13、14日。在宁53所大专院70万学生客流大部分将会在春运前期释放。(三)2014青奥会临近,相关设施建设工期紧、任务重,加上雨污分流等城建工程的加快推进,在宁74万务工人员将会成为春运客流主要形态。但由于用工紧张及同期原因,部分工程会延迟放假时间,造成民工客流延迟出行,在临近春运前几天引发瞬时客流高峰。(四)铁路运能总体稳步增长,虽京沪高铁开通后,缓解部分方向的运能压力,但相对出行客流总量仍存在运能受限,特别是东北、西北方向重点城市直通运能减少,供需矛盾突出;民航面临极端恶劣天气应急运输等不确定状况,部分南方旅游城市、港澳台等热点线路压力仍然较大,春运工作总体形势较为严峻。(五)随着我市地铁线网的增加和完善及公交车辆更新的逐步完成,地铁和公交总体运能进一步增加,但相对节前一周、春节黄金周和元宵节灯会等瞬时客流高峰时段,市内交通压力仍然较大,任务繁重。(六)春节期间是***商贸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一小时都市圈内相关城市来宁的商贸客流将会是春节前后客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天气因素制约较大,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七)今年春节恰逢“四九”,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的不确定性因素可能性进一步增大,对我市春运工作产生较大影响。二、全面分析,准确把握客流流时流向(一)客流构成。根据前期客流调查预测,春运客流将会呈现两头高、中间低,并呈现瞬间爆发、多种客流形态叠加形成客流高峰的总体客流特征。节前公路方面主要以学生流、民工流、探亲流及部分超长途中转客流为主;铁路方面节前以学生客流、探亲客流和民工流为主,三大客流高度叠加,节后主要是学生流和民工流到达为主;民航主要客流仍以商务客流、公务客流和探亲客流为主。(二)客流流向。根据“节前出去多、节后返程多”的出行客流特征,我市公路客运出行客流流向以省内苏北方向中短途为主,省外中长途以上海、皖西北、河南、山东等方向为主;铁路节前客流重点方向为云贵川、武汉、山东、河南等,管内方向为徐州、合肥、蚌埠和苏北等,节后直通客流主要集中在北京、广州、福建等,管内主要集中在上海、浙江等;民航方面春运客流主要发往北京、哈尔滨、**、**等大中城市。(三)客流流时。假日客流流时。元月5日开始,在宁学生客流将会开始启动,元月13、14日迎来学生出行客流小高峰;元月20日、21日,民工流、探亲流渐次显现客流高峰;元月29日开始,民工流将会和返乡探亲客流叠加,形成返程客流高峰,2月10日后将陆续迎来学生流的返程客流高峰。三、运力充沛,春运运能奠定坚实基础今年以来,我市各运输部门加快发展,运力运能稳步增长为春运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交通运输部门:我市客运站共有进站班车2465辆,日发班次4300班次,每日运能超过14万。经过站点调整和我市市际班线经营主体整合后,尽管我市客车车辆数略减少,但企业投放的车辆以高等级大型客车为主,客座总量反而有所增加,其中千余辆公车公营班车以其集约的运输模式、安全快捷的运营方式、优质的服务质量成为春运主力军。面对春运期间最高日发送十几万的客流,目前的班车运力再辅以2600辆近10万座位旅游客车的机动运力,加上近900辆近4万客座的包车运力,已完全能够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公共交通方面:目前营运客车5847辆。车辆更新逐步完成,新度系数的大幅提高,直接拉动了车辆出车系数的增长,春运期间,车辆出车数不少于配车数的95%,确保足够运力。轨道交通(地铁)方面:目前共有运营车辆57列。春运期间,2月12日(高峰开17),客流不大时采取抽线措施,达到量、能匹配;2月13日至17日(高峰开11备1);2月18日(高峰开17)。时间间隔上,早晨出车至8点,间隔9分54秒;8点至20点间隔7分12秒;20点至23点,间隔9分54秒。轮渡船舶:针对春运特点,合理配置船舶运行和人员调度,保证首末班次渡轮的运行基础上,根据客流出行需求,适时增加运力投放和人员配置,做好现场秩序引导和调配,满足春运需求。(二)铁路部门:春运期间,在原有图定开行218对旅客列车基础上,增开临时旅客列车51对,临客主要是北京、太原、阜阳、淮安、南通、徐州、铜陵等方向。东北方向历年来都是供求不足,矛盾十分突出。今年将徐州至哈尔滨1470/1次延伸至***始发,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区没有东北方向始发列车造成运能严重不足的局面,同时加开至太原临客,有效减缓了山西方向旅客运输压力。(三)民航部门:春运40天,每天投入运力约310架次,今年旅客发送量随着旅客出行人数的自然增长将大幅提升,运力新增架次同比持平,但满座率将由大幅提升。预计增加(尚未出台)架飞机,日均加开(尚未出台)架次,主要加班航向为港澳台、海南、广东等地。四、科学调度,提升春运组织工作水平春运期间客流高度聚集,是考验各职能部门组织工作水平的测试,各部门要强化协调配合,提升我市春运工作的组织水平。(一)交通运输部门:公路客运方面:通过“三优化”,切实提升组织水平。一是优化站务作业流程,大幅提升实载率和周转率。针对春运假日客流特征,我市各汽车客运站进一步挖掘现有车辆运能,多举措优化站务作业流程,采取提前侯班、增加候车区和发车区作业面积、适时限制加班班次时段、大客流班线实施流水发班等举措加快运力运能流转,最大限度保障旅客出行需求;二是优化运输组织方式,引导旅客科学出行减缓客流压力。多方筹措,积极联系各高校、工地和厂矿企业,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多种宣传方式和手段引导旅客合理安排出行时间,千方百计开展送票送车上门服务,充分利用公路联网售票网点多的优势,引导旅客利用新的购票方式,缓解客运站窗口售票压力;三是优化应急预案内容,提前应对恶劣天气影响。积极加强与市气象部门的沟通,出现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预警时,将进一步加强对预售票和加班运力的控制力度,提前预防,消除道路路况较差时出车的安全隐患;针对“大西线”客运班线,提前落实具体措施,视天气情况,随时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确保一旦出现恶劣天气能够及时应对。公共交通方面:确保首末班车准点发车,科学调度公交运营间隔时间,提升运营质量;春运期间严禁客流高峰时段抽调运营车辆参与包车或其他特约经营,其他时段予以严格控制和审批;提前细化元宵灯会等特殊时段公交保障预案,做好机动运力组织和保障工作;维护客运出租市场稳定,统一思想认识,提升服务质量。地铁方面:结合地铁建设进程,及时调整和优化2012年春运行车和组织方案,合理预测和详细分析春运客流特征,制定和完善客流高峰时段各站客流疏导和衔接方案,及时、高效应对节点高峰客流。公路管理方面:切实做好所辖国省道、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根据路面现状及时进行维修和出新,重点针对进出口和客流高峰路段的标志标识进行增补和清除;修订春运公路组织和应对方案,细化各管养路段和区域的责任分工和人员划分,专人负责,确保应对高效。海事、板桥汽渡方面:结合冬运工作要求,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春运应急工作预案,确保可操作性强;重点做好汽渡各项运力组织和设施保养工作,避免运力运能短缺;提前准备防滑垫、工业用盐等各项防滑应急物资储备,明确具体任务、分工和应对举措,确保海事、汽渡安全通畅。(二)铁路部门:细化各责任区域管理人员和职责,实施分片管理,责任到人;对车站站务作业流程进一步优化,运用停货保客、车底套用、扩大编组、保证机车供应等有效措施,大力加强铁路机车车辆装备挖潜;做好旅客运输的同时,统筹兼顾,保证关系国计民生的煤炭、石油、粮食等重点物资运输和节日物资运输。(三)民航部门:新增2座登机桥,旅客登机更加舒适和便捷;机场候车大厅装修结束,加上新一轮招租工作的结束,候机区环境更加优良和改善;对原有行李搬排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旅客提取行李更加方便和快捷。五、安全为先,切实实现安全春运目标安全是春运工作的核心,各部门在切好客流分析和运力组织基础时,要多举措、全方位做好春运安全工作。(一)安监部门:全面履行春运安全监管职责,节前及春运过程中组织全市春运工作安全大检查工作,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立即责令整改,整改不到位,严禁参加春运。(二)交通部门:突出源头管理,切实做到“五加强”,确保假日旅客出行安全无事故。公路客运方面:严格贯彻落实“三关一监督”,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和责任,要求各客运站认真落实“三不进站五不出站”管理职能,切实做好客运站源头管理工作;强化行包安检,确保安全行车;加强客运企业的驾驶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严禁超速行驶和疲劳驾驶,运距单程在4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600公里以上)的客车,必须配备两名以上驾驶员,且每个驾驶员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24小时内实际驾车时间累计不得超过8小时;结合节前安全生产大检查,把客运企业自查、客运站日常管理和行业管理部门监督检查三者有机结合,重点检查营运车辆GPS监控系统的安装和使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公共交通方面:在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备足防冻防滑物资,在遭遇大雪、冰冻、大雾、严寒等恶劣天气情况下,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主干道线路的运行畅通;多种形式强化便民服务意识,特别是一线驾乘人员的服务意识,严禁溜站等违规行为,营造文明乘务、优质服务的乘车氛围。轨道交通方面:进一步细化各项机车运行故障和旅客滞留等应急情况的处理办法和流程,提前预防,及时应对,一旦发生故障,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迅速排除,确保地铁正常运营;组织实施优质服务考核管理办法,严格奖惩考核标准,树立优质服务形象,打造“爱心地铁”的服务品牌。公路管理方面:对事故易发段、多发段公路及施工路段进行全方位巡查,对缺损护栏等设施进行及时修补,保障公路行车安全;完善雨雪等恶劣天气下公路应急预案,细化24小时应急通讯网络,遇有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确保及时有效应对;强化路面24小时不间断巡查力度,重点针对公路“三超”等现象的整治,保障公路沿线环境的畅通。海事部门、板桥汽渡方面:重点防止和杜绝车辆滑江、船舶碰撞、火灾、爆炸等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做到有效控制和及时救助,确保汽渡安全通畅;在雨雪冰冻应急期间,做好和公交等部门的运力衔接配合,保障旅客安全出行。(三)铁路部门:集中力量、集中时间进行行车设备整治,保障硬件设施的正常运转;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旅客高度聚集处所的客流引导,加强旅客行李和人身全覆盖安全检查,保障旅客出行更加放心;制定和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并以多种形式进行演练,确保每个站务人员能够熟悉操作;加强信息资讯公开,增加服务查询功能,提高信息实效性,并提供电话信息查询和人工在线服务,受理旅客货主的投诉、咨询和建议。(四)民航部门:提前组织各职能部门对冬季各项硬件设施进行了全部的保养和修护,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增加扫雪除冰设施投入,新购置2辆推雪车,同时将原有5辆叉车改装成为小型推雪车,吹雪车数量也增加为6台,有效解决了机场边角扫雪除冰难题;对机场2个行李搬排设施进行重新改造,旅客行李搬运更加快捷;对机场安检仪进行更新,加快了旅客安检和登机速度;同时机场扫雪除冰应急预案也全部进行重新修订,方案对责任分工、内务管理等方面更加细化和完善,可操作性更强;除冰液、人工扫雪设备、工业用盐等应急储备物资全部到位,确保飞机不带冰霜起飞;组织开展了机场冬季保障运行知识竞赛,增强了机场员工冬季保障运行意识和水平。(五)公安部门:组织实施节前春运车辆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重点排查各相关运输企业安全隐患,防止“带病”出车;严格控制春运临检合格证发放,对经安全技术检查合格后车辆方予以发放;对参运车辆营运证件和驾驶员违章记录情况进行严格审查,保障春运工作安全畅通;持续开展“平安和谐迎春运”等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安全行车和便民服务意识。六、强化监管,营造平安和谐春运氛围(一)交通部门: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查处站外经营、站外违停上客、拉客、甩客、倒客等各种非法经营行为,确保客运市场秩序。以利民、便民为出发点,大力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增强便民服务意识,将农民工平安返乡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扩大上门送票和团体包车范围和数量;优化网上订票、ATM自助售票等多种订购票方式,为旅客购票提高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组织开展春运优质服务文明服务竞赛活动,提升站务人员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和联系,引导广大旅客科学出行,进站购票,维护好自身权益。(二)公安部门:加大春运期间旅客聚集场所及进出城主要道口的治安、秩序保障工作,加大对“黄牛”打击力度;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查处超速、超载行驶及疲劳驾驶等违章行为;加强大雾、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的路况信息预警,对重点路段、区域增加警力加大巡逻管控力度,提前预防交通安全事故;对各客运站等人流、车辆密集区域,增派警力,及时疏导,保障安全出行。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