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集聚效应”理论的实践价值分析|集聚效应的理论
 

“集聚效应”理论的实践价值分析|集聚效应的理论

发布时间:2019-06-13 03:53:32 影响了:

  【摘要】产业集聚可以有效地实现产业布局的集中优化,形成规模效应,继而产生辐射效应,成为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集聚效应”的理论分析和“中国光谷”的实证分析,探讨产业集聚的优势和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和企业的不同定位。
  【关键词】集聚效应,产业集聚
  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是高科技产业集群,还是传统产业集群,都创造出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它在提升产业竞争力,并从整体上提升区域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以集聚效应理论为基础形成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一、“集聚效应”的基本内涵
  对集聚效应理论的关注和研究始于十九世纪末期,经济学家马歇尔关注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性质相似的小型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他描述到:“当一种工业已选择了自己的地方时,它是会长久设在那里的。因此,从事同样的需要技能的行业的人,互相从邻近的地方所得到的利益是很大的。”他进而又分析了这些积聚在一起的企业的机械使用效率和劳动者生产技能的利用率更高,据此,马歇尔提出了“外部经济”的理论,也就是说企业的发展不仅依靠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组织制度和经营效率等因素,也要依赖于企业的区位因素。
  区域经济学家强调外部经济源于相关资源的相对集中,由此可以发展和改进一定集聚企业生产的有利环境,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可见,集聚效应既是一种规模经济的外在表现,又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其实质是空间上的企业外部规模经济所产生的正的外部效应。总的来说,“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
  产业集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1.成本的边际递减现象。由于一定的企业集聚区域内,企业相互临近或同时处于生产链的某一个环节,随着产业集聚程度提高,集群内企业减少了原料购置和产品销售的运输成本,降低了相关信息的收集成本和劳动力的搜寻成本,使产品平均生产成本逐渐降低,企业呈现出收益递增的态势。
  2.规模经济现象。集群内企业为提高协作效率,对生产链不断细化,更加重视专业化和精细化,有助于推动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成本的减少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促使集群内市场力量得到充分的激发并不断地积累加强。
  3.“1+1>2”现象。集群内企业局部集中现象达到一定的规模时,往往伴随产生分散状态下所没有的经济效率,原因在于集群内企业相对集中,企业间激发高效的竞争与协作关系,知识与核心技术扩散速度加快,有利于产品的不断更新,形成创新优势。
  4.“可持续发展”现象。空间内大量企业的类聚,可实现公平环境下的有序竞争,优胜劣汰,并且“产学研”结合更为便捷,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由于某些方面或品牌做的比较出色,从而提高了整体的知名度,因此可以享有区域与品牌优势。
  二、产业集聚的实证分析———以“中国光谷”为例
  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我国较为成功的产业集聚发展模式,以“中国光谷”的发展作为分析例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注重整合优势资源合理引导。
  上世纪70年代,在武汉东湖地区集中了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等56个科研院所。这些科研院所通过资源的不断整合,逐渐形成了独特学科专业特色,1978年华中理工大学设立了激光专业,1974年组建了武汉邮电科学院,主要科研力量在于研发光纤通信,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不断丰富,这些科研院所的实力为东湖的光电子产业发展集聚了力量,为一大批相关企业的发展和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持。于是,政府从8 0年代开始就有意向整合光电子产业的优势资源,寻求更高的平台,发展壮大光电子产业制造规模,2000年左右,东湖开发区决定在全国率先建立国家光谷,大规模建设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2001年制定了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的发展规划,“中国光谷”的雏形已开始显现。
  (二)以优质的技术集成吸引相关产业的不断集聚。
  在1991年至2000年期间,以武汉大学为中心,开发区内逐步建立一定规模的企业集群,这些企业不同程度的依靠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光电子产业集群,在拥有了较高的技术储备和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区域内光电子产业开始集群发展。与此同时,与企业发展相关的金融、地产、餐饮、服务等产业集群也相继产生并不断壮大,开发区从早期的以科研院所为主的技术集成发展成为通过支持、资助,建立起一系列具有依赖性或辅助性的极大产业集群。
  (三)通过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光谷产业群内集中了光电子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大批企业,同类企业相互之间的激烈竞争加速了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新产品的开发,加大了优势资源的整合和品牌效应的产生,促进了企业创新机制的形成,企业更加注重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高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产业集群内企业在技术上的互动协作比想象中要更为频繁,下游产业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技术信息会很快反馈到上游产业,形成产业链条中各环节的良性互动,不仅对技术接收方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市场竞争力有益,也为技术供给方产品的下游出路和上游优质原料的供给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基础设施的配置水平是影响区域产业集群向心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政府能够主导的重要环节,“软实力”的增强不仅能在短期内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而且能为集聚产业的更新升级提供重要的基础性保障。
  三、主要结论
  集聚效应具备优胜劣汰和“竞争—学习—竞争—创新”的螺旋上升机制,它可以是自下而上的通过企业对集聚好处的追求自发地形成,也可以自上而下通过国家政策的引导而实现,它既属于“自然进化”又属于一种制度安排。通过“中国光谷”的实证分析课件,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需要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下,只有实现政策引导和产业集群自然发展的良性互动,才能实现产业集聚所产生的社会效益。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