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灵活使用教材,,拓展创新空间|如何灵活使用教材
 

灵活使用教材,,拓展创新空间|如何灵活使用教材

发布时间:2019-06-14 03:55:59 影响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目标的一项重大改革,要实现这一目标,其主渠道必定是各科的课堂教学。因此,各学科必须要有适合于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教材,才能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实施。从小学自然学科现行的教材来看,其内容、思路、研究的手法手段、结论的概括和表达等方面,都存在许多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目标。
  探究式教学是自然教学的基本方法,是自然教学法的精髓,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非常好的条件,对培养学生"搞科学"的素质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分析教材问题研究的思路,增强问题探究过程的开放性,拓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空间。例如《声音的产生》一课,是按照“实验——归纳——假设——验证——应用”的思路编写的。首先是通过提出问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指导学生进行物体发音实验:皮筋发声实验、鼓发声实验、音叉发声实验。在这些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虽然发声的物体各不相同,使他们发声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他们却有一个相同点——发生时都会振动,由此可以推想振动是产生声音的原因,从而知道学生由个别到一般地归纳出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因果关系归纳法中的“求同法”),再利用其他物体(空气)做发声实验,检验上述的假设是否正确。为此安排问题探究的思路,探究过程相对狭窄、封闭,全班学生面对同一个问题,用同样的材料,同样的实验方法,经历同样的研究过程,面对同样的实验现象,然后去思考同样的问题:“实验中的发声物体相同吗?发出的声音相同吗?这些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相同的现象?由此推想,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没有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开放的空间,自主的余地,个性化的选择,没有为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假如我们改变问题探究的思路,放手让学生自主餐式地选择各种各样的材料(除了老师为学生准备的材料外,鼓励学生使用身边、身上的其他材料),放手让学生采用任何实验方法使物体发声,并要求学生要独立操作,独立思考,不盲目效仿书本和别人,这样学生自主决定实验的材料,自主选择实验的方法,按自己的思路独立进行实验探究,从而展开实验探究的过程,开放问题探究的空间,就能充分发挥他们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把皮筋一端咬在嘴里,用手拉住皮筋的另一端拨动皮筋使之发声,有的学生用敲击桌子的方法使之发声,有的学生用摩擦的方法使桌子发声,有的学生用指甲刮桌子使之发声,有的学生两手用力扯衣服的布使之发声……,整个实验探究过程宽松、愉快,实验探究的手段方法形形色色,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学生敢想、敢做,聪明才智、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自然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无论老师的教学设计是多么的精细,多么的严密,学生在回答问题或概括结论时,总会有部分学生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表述,在语言文字上与教材写的不尽相同甚至很不一致,但意思又与教材的表述大体相符,通常这时授课老师会想方设法进行引导,特别是上公开课,参赛课的老师常会千方百计地引导,直到有学生说出与教材上写的一字不差方罢休。例如第十一册《电磁铁(一)》一课,学生进行了电磁铁实验后概括电磁铁特性时,有的学生说:“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没通电时没有磁性”,有的学生说:“电磁铁接上电时能吸铁,不接电时不能吸铁”等,这样的表述与教材“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磁性消失”的意思已经是很一致了,表明学生的思路是正确的,回答也是对的,教学目的应该算是达到了,不应片面地因个别字的差异而穷引不止地让学生说出与教材一字不差的结论。
  自然教学不仅是知识教学,而且还包含学生对科技知识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以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的要求,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搞科学”的素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