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会学”体会一二:数学社团学生体会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会学”体会一二:数学社团学生体会

发布时间:2019-06-15 03:58:54 影响了:

  摘要: 学会学习是每个受教育者都应达到的目标,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师教学的要义所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注重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会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求知欲;自主学习;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7-0112-01
  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表现形式多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知识,学生死记硬背”。部分学生总感觉到数学课枯燥无味,属一种常见现象。但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教师的作用也不应仅仅被视为“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使学生成为积极的探索者、思索者,从而养成主动学习的“会学”习惯。
  学会学习是每个受教育者都应达到的目标,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师教学的要义所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注重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会学”。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这方面的体会。
  一 以趣动情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和学习是密切相关的。数学是比较抽象的学科,教师认真挖掘教材,巧设悬念,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教学中,课前可让学生先剪好几个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三角形。上课时,先分别让学生自己说出所拿三角形2个内角的度数,随后教师便一一准确地说出每三个角的度数。当学生对教师的“学问”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好奇心后,再因势利导,必须将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先是让学生准备了6cm、8cm、12cm、16cm四根木条,课堂上先让学生用6cm、8cm、12cm三根木条摆三角形,学生摆完后,再让学生用6cm、8cm、16cm三根木条摆三角形,学生怎么也摆不成。此时学生既着急又无办法解决这一问题,迫切想了解“为什么”?这是学生求知欲望最强,思维也最活跃的时候,教师这时再恰当地引入新课,会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指数函数教学中,取一张0.01mm厚的纸,对学生说,把这张纸折叠30次,其厚度可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你们相信吗?经过计算,当学生知道厚度为10737.41824m,远远高于珠峰时,惊讶中又觉得有趣。这种带着问题探求知识的方法,从一开始就吊起了学生 “胃口”。
  二 发挥教师导向作用,养成自觉阅读习惯
  忽视数学教学中的阅渎过程。不会产生有效的学习活动。“会学”的基础应当是阅读。阅读首先是读教材,教材是编写者依据教学原则,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特征、教育教学质量、数学学科特点等众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制而成的,具有极高的阅渎价值。读教材包括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课前读教材属了解课堂内容,发现疑难问题;课堂读教材则能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有关知识点;课后读教材是对前面两个环节的深化和拓展,达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除读教材外,学生还应广泛阅读课外书刊,通过阅读各类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数学杂志,体会数学价值,了解数学研究动态。
  数学学习中的“读”,不同于读小说,常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
  老师在指导阅渎时还应结合实例启迪学生认识到阅读自学能力往往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能力。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就是靠自学数学获得成功的;爱迪生在校时间没超过三年,全靠阅读自学成为大发明家等等。这样的正面引导,可提高学生阅读数学的自觉性。
  然而,与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习题集相比,高质量的数学课外读物实在是太少了。
  三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合作、交流
  “探究活动”就是让学生通过这种实验来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师要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这对发展初中学生科学的志趣,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都是十分有利的,是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过程的。初中生出于好奇心,对新异事物具有进行探究的强烈心向,又能按自己的意愿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中等学生可以得到锻炼,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指导,群体之间可以发挥互补作用。
  学生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探索规律,突破难点,掌握知识,自主学习,培养了创新能力。
  四 自信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动力
  “自信是成功的阶梯”。心理学认为:自信是一种自我激励的精神力量,能够激发潜意识,释放出无穷的热情、精力和智慧,帮助人们获得成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数学认知、数学实践等方面的信念,它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任务的选择、接受和学习状态的准备;影响着对数学学习的坚持性和情绪调节,是能否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关键。正如美国马尔腾所说:“你的成就大小,往往不会超出你自信心的大小。”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1.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初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胜心,是一个需要肯定、褒扬,体验成功刺激的群体,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他们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因此,教师应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是有必要的。比如:学习《图形的密铺》后,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感受自己胜利的喜悦,体会数学带来的成功,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进行积极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历程,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结果、过程等作出积极的评价。我在教学中以鼓励为主,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等;在作业的错误地方下面划线,并批注引起学生注意。单元测试采用师评与自评,如果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可以申请“借分”,但必须“双倍偿还”;也可以申请补考,进行“延迟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既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又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