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_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_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发布时间:2019-06-16 04:24:06 影响了:

  【摘 要】文本解读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语文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越强,他所能给予学生的也就越多。当然,教师的解读能力再强,也不能代替学生阅读,更不能限制学生思考、探究。
  【关键词】文本解读 探究 批判精神 阅读效率 自主学习 熏陶
  文本,就是阅读的内容,包括教材上的课文和教材外的阅读材料。解读,就是在整体性阅读基础上对阅读内容所作的理解,包括分析、评价、探究等活动。这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指这样的阅读,也是一种再创造。文本解读也是一种高级的阅读方式。作为语文教师,在日常阅读中当然不能停留在阅读内容的故事性、趣味性上,而应当具备自觉的解读文本的习惯和能力。
  语文教师应当独具慧眼。因为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文本解读能力,具备慧眼,才能发现文本的丰富内涵和价值,才能“帮助学生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比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大概每个教师都会讲到“湘江寒秋图”和革命豪情,因为是教参上的内容,但未必都会对学生讲解“独立寒秋”的“独”之内涵。字面上只是“独自”之意,其实隐含了“孤独”。这是缺少知音、同志的孤独感,是革命先驱者“呐喊于生人中而生人毫无反应”的孤独甚至悲哀。与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独和李清照“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孤独都不同。孤独不是肉体的,而是心理的、精神的体验。通过教师的解读示范,引导学生体会“孤独感”的不同,丰富了情感世界,提高了认识水平。
  “文以载道”,“在教学中,要注意全面地发挥语文课程的教育教学功能”,“高中语文教学还应体现高中课程的共同价值,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文本解读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教师的解读能力再强,也只能是示范,只能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和能力,“不要以自己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应鼓励学生敢于批判质疑,在讨论中发表不同意见;要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
  又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第3段集中抒发了自己未能深入后洞的感想和体会,阐述了“力”“志”“物”是达到目的的三个关键条件。教学过程可以在“教学建议三”的基础上,结合《劝学》,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成功的条件”,包括志向、理想、天赋、兴趣、专心、毅力、信念、环境、机遇、态度、批判精神、牺牲精神等等。至少可以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成功的方式、途径很多,影响成功的因素也很多;对“成功”也见仁见智,但无论如何,“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的!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能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许多知识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甚至学生掌握的“知识”,教师未必掌握。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不但要为学生“解惑”,还要传授获得知识的方法、探究的方法等学习的技能,“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更重要的是通过文本解读或其它形式,“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健全的人格。“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才是最重要的。编写教案时所设定的三维目标之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传道”,就是德育。教书育人,教书与育人的轻重关系万不可倒置,更不可只教书不育人!
  如《烛之武退秦师》,所有的教学设计都以教参为据,一致赞赏烛之武的爱国精神,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传道目的。我认为,这还不够。烛之武虽有牢骚,却能“受命于危难之秋”,与郑伯的真诚认错不无关系。可以借此引导学生探究“如何正确面对失误”的问题:
  首先,要敢于担当。承认错误,承担责任;不怨天尤人——不找借口,不推卸责任。
  其次,要知错必改。一味后悔于事无补。要设法减少损失、弥补损失。
  通过探究,“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文本解读既要求做到“点”的深入,挖掘文本的丰富内涵,还要求进行“面”的拓展,要求教师具备宽广的阅读面、丰富的知识面以及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如上述几例,又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鱼翔浅底”的“翔”,本是写鸟的,鸟在空中飞翔,借助空气,空气是看不见的;用来写鱼,鱼在水中游,就像鸟在空中飞翔一样,实际写水的清澈。拓展联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所描写“皆若空游无所依”,温故知新,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掌握。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由蔺相如对廉颇的宽容,探究“宽容”问题,拓展到各种各样的“宽容”:韩信受胯下之辱而对泼皮的宽容,张英对邻居的宽容而成就“六尺巷”美谈,公司董事长对部门经理的宽容,等等,然后让学生探究宽容的条件并下结论。
  文本解读还要求教师具备批判精神。教材所选编的文本未必都是精粹,教参意见未必都是正确的,需要教师具备批判精神,善于甄别。比如人教版七年级的《斑羚飞渡》,无论内容的真实性还是审美价值的取向,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怀疑,但是,许多教师仍然不敢摆脱教参的束缚,津津乐道其中高妙的写作技巧。稍有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写作技巧等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以前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吴伯箫《猎户》为例,描述打豹英雄董昆,因其内容不适合保护动物的时代精神,早已删除。却不知内容相似、情感导向更差的《斑羚飞渡》为何一直保留!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还应当知道教材编者对文本评价的转变。像莫伯桑的《项链》,教参原先是批判路瓦栽夫人玛蒂尔德的小资产阶级虚荣心,现在是既批评路瓦栽夫人的虚荣,又肯定路瓦栽夫妇的诚实和勤劳。像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参原先对别里科夫的评价是沙皇专制统治的卫道士,现在也承认他是受害者。我以为,别里科夫长期生活在****下,这样的小人物无力改变自己的悲剧命运,只不过出于自我保护而间接伤害了他人。更准确地说,他是一个受害者,同时也是害人者。鲁迅《祝福》中的柳妈,与别里科夫很相似。她是封建迷信的受害者而不自知,出于好心,教祥林嫂捐门槛以赎罪,结果成了杀害祥林嫂的间接凶手之一。柳妈也是一个受害者和害人者。
  教师的批判精神还表现在,不要把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德育)都视为“泛政治化”。要做学问,先学做人。要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才能成长为一个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师的文本解读只是示范,要指导学生解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解读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为阅读的文本不限于课文,高三复习练习就会涉及大量的文本,有一般论述类文本,有文学类文本,有实用类文本,有古代诗文;有时候,作文的命题材料也是阅读文本;课堂之外的阅读更是浩如烟海,只是因人而异。
  只有掌握了恰当的解读方法,养成了解读的习惯,具备了一定的解读能力,才能提高阅读的效率,才能提高语文素养。文本解读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养,反映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然而,现实的评价是多元的,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反映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这是另一话题,在此不再深入。
  作者单位:福建闽侯县第一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