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构建具有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 [构建“阳光生命课堂”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构建具有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 [构建“阳光生命课堂”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发布时间:2019-06-20 04:02:37 影响了: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多年来,给学校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新的理念也正在深入人心,平等尊重、关心学生、同伴互助、合作探究等思想逐渐落实,新的观念和方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但是,还有不少教师对新理念和新方法在课堂中的具体落实存在疑惑,对于具体的做法思路不清晰,需要通过课堂建设专项研究,起到引导作用,促进学校特色课堂的建设。本文就学校课堂教学现状及成因、阳光生命课堂的实践以及教研组建设、校园文化营造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学校课堂教学现状及成因分析
  1.学校课堂教学的现状
  (1)教法单一。不少教师继续沿用陈旧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满堂灌”、“一言堂”现象依然存在。
  (2)学习活动不落实。老师始终不放心学生的学习,包揽了课堂的大部分活动,久而久之学生也习惯成为容器,毫无学习主动性,课堂效率低下。
  (3)知识本位。在家长和社会注重评价学习成绩的情况下,教师还停留在满足于讲授知识的层次,认为只要学生考好了就行,把过程和方式方法放在其次的位置。
  (4)资源开发不合理。教师属于过度开发,学生主体属于正在开发,学生群体属于从未开发。
  2.学校课堂教学现状形成原因
  (1)教师方面的原因。师资队伍的更新略慢,观念陈旧,缺乏优秀的学科带头人,教研组研究氛围不浓,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薄弱。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多倾向于教学业绩,使教师对新课程新教学的实践能力降低,参与课改的热情不够。
  (2)学生方面的原因。教师素质对学生的影响。学校教师的学习氛围不浓、研究氛围不强的风气,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
  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影响。教学内容其特点是具有科学性、阶段性和实践性。需要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学生由于基础未打牢,形成抄作业,不读书等不良学习习惯。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不良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直接关系。有的家长溺爱,对学习放松要求。有的放任,对孩子对错不管不问。有的专制,处理问题简单粗暴。
  (3)学校方面的原因。学校文化建设远没有提升到文化自觉的意识水平,教师的内在发展并没有被唤醒,学校文化建设与教师发展之间的相互滋养互动共生的良性运作模式也未得到确立。在这种背景下,学校相当多的课堂教学改革不得不依靠制度的规约来推动。
  二、阳光生命课堂,关注生命发展的实践探索
  叶澜教授认为,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习生命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以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这要求我们从生命的高度看待课堂教学活动。人类对自身价值的理性关怀和人文关怀,也反映出了课堂教学实际的迫切呼声,更体现了师生生命发展的主体需要。
  1.阳光生命课堂的内涵
  让生命更阳光(学校办学理念)。一是关注生命。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的对教师、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尊重。二是阳光。是强调以阳光、温暖、普惠的手段与过程,追求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如阳光般的开朗、活泼;管理与教学手段的公开、透明、热情、向上。阳光生命课堂,就是在这个理念指引下的一个落实的途径。这样的课堂,就是要关注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活动,热情开朗,温馨和谐高效的课堂。
  2.“一线三环”教学模式,构建阳光生命课堂
  学校在“阳光生命课堂”理论指导下,反思以往的课堂教学,以校本研究为手段,以课堂教学实践为抓手,大胆地进行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汲取兄弟学校课堂改革的经验,从学生的学入手,提出了本校的课堂教学“一线三环”教学模式。
  “一线”指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围绕知识、问题核心,展开课堂学习活动任务。从课堂时间分配来看,教师占用的时间应该少于15分钟。(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通过设置有效足够的课堂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三环节”指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后,将知识问题化形成学案,在学生活动的主线中体现三个基本环节:预习与展示;讲解与探究;反馈与矫正。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两种形式:独学和群学。独学的活动形式有:看书学习、独立做题、独立完成实验、独立进行观察、独立思考。群学的活动形式:讨论、互查(找问题)、互抽、互考、共研、共问。教师在课堂的主要职责就是:点拨、梳理、确定、组织教学。
  (1)预习与展示。高效预习是成功展示的关键。教师精心备课设计预习案,内容涉及预习目标、预习内容、预习展示。预习的目的是发现问题,生成质疑,把不懂的找出来,准备“群学”。教师要留出课内预习的时间,指导预习的方法。
  展示的流程是:(1)低层背展,抓实基础。所有C层或B层同学到黑板上,直接将导学案上的基础问题进行展示。问题的设计必须围绕教材进行,主要检验学生对教材的预习成果。(2)异层评判,重点展讲。没有上台展示的同学在完成自己的基础部分后,继续往下研究文本,等时间到达时为异层同学评判。评判的方式也要多元化,可以是组内、组间等。展示过程中,教师注意点拨要加强鼓励,也要适当追问。
  (2)讲解与探究。教师根据学生在预习和展示环节暴露出的问题,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目标,围绕核心知识、重难点知识以及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讲授、实验、体验、探究等手段达成教学目标。
  (3)反馈与矫正。反馈是教学的矫正器。所有同学在把基础性的知识学会后,以展练结合的方式进行大量变式训练或文本延伸,教师根据学情作出展示任务的分配,优生少做,学困生多做;优生精展,学困生泛展;优生继续拓展;学困生把基础夯实。
  应遵循的基本流程:独立完成——组内讨论——结果展示——变式训练。反馈形式可以书面,也可以口头。
  三、加强教研组建设,阳光生命课堂建设的保障
  教师既是课堂建设的执行者,更是“阳光生命课堂”的参与者。学校内涵发展,教师是基础。一所学校决定教师整体素质高低起关键作用的就是教研和科研水平,教研和科研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教研组是否有高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加强教研建设,成为“阳光生命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通过教研组三种意识的培养(团队意识、学习意识、文化意识)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内涵建设的“强力军团”
  1.团队意识
  (1)推行集体备课活动,培育团队协同合作意识。通过集体备课活动,按照集体备课的基本框架加强过程管理,并积极探索课程资源建设的途径,较好地发挥每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团队协同合作意识的形成。
  (2)开展小专题研究活动,培育团队研究意识。在参与小专题研究过程中,注意聚焦课堂真实问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中伴随有教师的研究行为,老师们觉得研究就在身边,通过撰写教学随笔的形式参与研究,降低了参与梯度,人人能参与,个个可研究。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棘手问题,需要学科组集体研究才能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培育团队研究意识的过程。
  (3)参与网络教研,培育团队交流共享的意识。网络与教研联姻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校科研室博客屋借助网络教研的平台,开展有组织的网络教研活动,增进教师之间、教师与教研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共享,很好地培养了团队交流共享的意识。
  (4)“集体捆绑”,培养团队利益捆绑意识。“集体捆绑”是指对教师的绩效评价不针对个人,而针对学科团队。学校把各部门工作中的相应数据以“集体捆绑”的形式在老师评职,年度考核、评优、骨干评选、奖励等与大家关系紧密、比较在乎的事情上进行体现。“集体捆绑”唤醒了教师们内在的合作意识,构建了学科组教师之间的相互滋养互动共生的良性发展环境。
  2.学习意识
  (1)建立制度。要制定教研组学习制度、教研组学习计划和教研组学习考核细则,通过学习制度来规范教师的学习行为,通过学习的计划来实现教师的学习,通过考核的细则来迫使不爱学习的教师进行学习。学校教研组月计划中就规定要自行组织一次新课程的观摩学习,并且作为继续教育的内容进行登记。
  (2)落实计划。依照学习制度学习计划开展学习活动,这一点非常重要。学习活动的形式根据学科特点自己选择。建立学习制度不是最终的目的,对教研组的学习考核也不是最终目的,目的是开展好学习活动,从而提高我们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认真考核。学校专门有教研考勤员对教研组的学习活动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必须纳入学校对学科优秀团队评比和组内教师的年度考核中,作为推荐市、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和学校对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学校教研组活动计划实施月计划制,便于落实检查。
  3.文化意识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师纯粹具有蜡烛精神是不行的,教师应该关注自身的成长、关注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主动健康的发展。
  (1)加强培训学习,更新教师观念。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思想观念的转变,才是教学的真谛。学校在不断外派教师到市内市外名校学习的基础上还为教师对话交流搭台,把老师们认为的难题或者是不好的问题,写在学校公布栏上,周一到周五大家围绕问题去研究,形成书面文字,每个教师轮流登台演说。大家交流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交流经验,整个学校的零星经验得到了不断传播,学校研究氛围慢慢就浓了。我不足,我改正,我进步,我快乐!学校的整个文化就起来了!业务论坛不仅仅起到了传经送宝的作用,最重要的是解决了教师的工作态度,净化了教师的心灵。
  (2)骨干引领,创特色学科。学校实施市区骨干教师“团队带教制”,市区骨干教师就是学科的带头人,要协助教研组长搞好学科建设,根据上线率考核带教水平。备课组对教龄在3年以下的教师,备课组长负责落实带教主题,带教活动进课堂,完成学校带教目标后对参与者给予奖励。教师成长滞后,会影响备课组整体的教学业绩,也影响自身利益。在市区骨干教师的引领下,部分学科建设已经初显特色。
  (3)常规教研求实。常规教研仅属于教研的初级阶段,专题研究是帮助教师由常规教研走向教育科研的必经之路,也是教研组形成特色、提高品位的重要途径。常规教研与专题研究相结合,关键是能否在常规教研中找到个性,把个性抓住推进学校教研组建设、推进学校发展和教学研究工作。
  学校常规研究中有个性的东西就是学校的学期主题、专题研究。学校每期根据教学实际提出研究主题,通过教科室教导处的核心参与,使研究活动得到了有序开展,这样一期一个主题,一期一个全校性的研究经验交流,使专题研究的水平大为提升。
  四、营造关注生命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升级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仅是教室、操场的概念,同时也是环境、文化的理念。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它具有隐蔽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因此,建设关注生命的浓厚校园文化,是一个值得长期关注的问题。
  1.在教师管理上,实施人性化管理
  时刻提醒教师做到:“说话轻一点,微笑露一点;行动快一点,效率高一点;责任强一点,理由少一点;脾气小一点,度量大一点;学习广一点,笔头勤一点。”努力做到既能认认真真工作,又能快快乐乐生活。
  2.在行政管理上,实行扁平管理模式
  领导包级制,责任到人,减少管理中间环节,领导直接参与阳光生命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
  3.在德育管理上,建设文化育人机制
  围绕“营造书香校园,构筑欣赏家园,搭建小组乐园”精心打造人文校园。
  (1)营造书香校园。首先保证书源,指导学生读书。班级开设班级小书房,保证学生每周一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利用校刊《羲和》刊载优秀学生作品。当一颗心走进书中的时候,这颗心便会很安静,心安静了,才会去思、去想。
  (2)构筑欣赏家园。关注班级学习小组的建设,在班级和学校层面开展优秀学习小组评比活动。活动中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的亮点,发现闪光点,真诚地欣赏,慷慨地赞赏学生。
  (3)搭建小组乐园。学校悉心指导和学科教师参与班级小组建设工作和小组学习活动的评价工作。让学生明白:我参与我快乐,我展示,我精彩,我自信我成功。
  生命课堂并不是对知识课堂的全盘否定,而新课程理念下,是对知识课堂的反思、继承与发展。关注教学过程,关注每个学生发展经历。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中被重视,有“话语权”也才是“关注生命,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主线。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