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远去的劫难,,尘封的记忆]尘封的记忆歌词
 

[远去的劫难,,尘封的记忆]尘封的记忆歌词

发布时间:2019-06-21 03:59:03 影响了:

  一幅构图完美、笔法精妙、意味深长的《喜报丰收图》,让观者心生美感。可完美的形式中所附加的内容却把我们带到那段匪夷所思的民族劫难之中。那个年代虽已远去,但这幅画却幸存了下来, 已成为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
  潘天寿的《喜报丰收图》作于1958年7月20日,现藏于西安美术学院图书馆。在观看此画时,其题款紧紧地吸引了我的视线,“是何干劲,桥亭社亩获丰收谷五千,户户家家齐庆祝,深心欢笑逐颜开”颇令我费解。据全国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研究,1997年他在国际“超级稻”的概念基础上,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技术路线,在实验田取得良好效果,亩产800公斤,引起国际上的高度重视。以今天的科技来衡量,1958年水稻亩产5000斤根本不可能。那又是什么原因使这样的数字出现在潘天寿的画中?
  潘天寿是一个人品、画品都很高的画家、美术教育家,这样一个严肃的知识分子怎么能画出这样荒诞的题材?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潘天寿也获得了他艺术的新生。党的文艺方针和教育方针,给这位从旧社会来的画家以巨大的鼓舞和力量。他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感到自豪,下决心要跟上时代步伐,努力改造世界观。1950年他积极参加各项政治运动,到皖北参加土改工作,跟师生们一起下乡深入生活。他以认真细致的工笔画法,创作出《文艺工作者访问贫雇农图》《种瓜渡春荒图》《踊跃争缴农业税图》。这一组作品是潘天寿在人物画反映现实生活方面的尝试。
  20世纪50年代初,江丰主持浙江美院期间,以民族虚无主义的态度视国画为封建艺术,将中国画系改为绘画系、彩墨画系,从而剥夺了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等老教授的上课权利。不久,潘天寿受命转去收购、鉴定民间古代藏画。他与吴茀之等被安排在“民族美术研究室”,负责古字画的采集和整理。《丰收图》《芒草》等作品是潘天寿在1951年至1952年参加了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和“三反”“五反”运动后所作。《丰收图》描绘了一座农家院及牛车,农家院大门上贴着一副红对联:“十年迎建设,五谷庆丰收”;横披“国泰民安”。可见当时潘天寿在尽最大努力改造自己的思想,尽量与社会接轨。
  经历过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后,潘天寿在思想上起了微妙的变化,从话语和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到1956年和1957年,各地的大建筑,均蓬勃兴建,需要山水画和花鸟作品以为装饰,需要花鸟的画件渐渐地多起来,例如杭州饭店的两张丈二匹的大画,就是1955年底叫我和吴茀之两人画的。我们想,多写生多画闹热些也是花鸟画创新,这样,我们也是为人民服务的。实在当时对花鸟画,各有各的说法,究竟如何画才合毛主席文艺座谈会谈话的方针,仍不是弄得很清楚的。(潘天寿《自述》)
  1956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著名讲话。中共中央在讨论十大关系讲话的过程中,提出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确定为繁荣和发展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8月24日,毛泽东在对音乐工作者讲话中阐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
  当初,潘天寿受到江丰的排挤,以至于无课可教。值得庆幸的是,“反右”斗争开始后,潘天寿没有被划为“右派”,反而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这就给他创作《喜报丰收图》奠定了政治基础。
  1958年初,潘天寿补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5月,苏联聘潘天寿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6月,他任浙江美院院长。在获取了众多荣誉之后,他将自己的画室取名“止止室”,意为在名利面前止步。
  反右斗争对知识分子的沉重打击,导致了“知识无用论”的抬头,为“大跃进”运动中普遍出现忽视和不尊重科学与客观规律的极端做法埋下了祸根,并为“唯意志论”的张扬提供了条件。在“大跃进”运动的发展过程中,毛泽东多次强调指出“科学家不科学”,要破除对科学家的迷信,并说“知识分子其实最无知”。一些原本也出生在农村的高层领导人怀着良好的愿望,不仅相信而且还积极为亩产几万、十几万乃至几十万斤粮食的“神话”作证明。如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铸撰文批驳“粮食增产有限论”,认为广东的粮食亩产可以达到三四千斤乃至1万斤。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则称在广东番禺县,亲眼看到了亩产100万斤番薯、60万斤甘蔗、5万斤水稻的事实。
  为数不少的科学家发表文章说,如果植物能利用照射到地上的太阳光能的30%,稻麦的亩产量就有可能达到4万多斤。毛泽东后来曾说,正是在看了这篇文章后,才相信了粮食亩产数万斤的所谓“高产卫星”。如果说这篇文章还是在讲理论的话,那其他一些科学家的做法则更加“实际”,如有的科学家称他们亲眼看到了亩产上万斤水稻“卫星”上天的经过,这些言论起到了直接为“大跃进”运动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能说这些科学家都不明白农作物生长的客观规律,他们多为形势所迫,言不由衷。问题是,在科学家本身已成了方针政策的“注解”的情况下,科学还有什么严肃性可言?
  1958年是“大跃进”的一年,潘天寿的艺术作品也可谓丰收,全年共创作200多幅作品,比建国头几年创作的总数还多,如《露气》《国寿无疆》《铁石帆运图》《小篷船》等等。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不能不说与他当时的心情有关。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文艺政策的限制,他一直处于被排挤、压抑的状态下,绘画的题材也比较单一,多带有政治倾向和隐逸倾向。到了1957年,江丰倒台,中国画系得到恢复,潘天寿在仕途上也有了起色,担任浙江美院院长一职,一切如雨后春笋般地舒展开来 ,作品的题材范围也扩大了,多带有喜气洋洋的气息,如《华光灿漫图轴》《春艳图轴》《新雏图轴》等等。吴茀之在《潘天寿画集》序中写道:“从1958年大跃进以来,潘先生的老劲越来越足,心情舒畅,笔酣墨饱,画得既多又好,受到国内外广大人民的赞许和尊重。”
  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潘天寿的《喜报丰收图》也应运而生。然而这幅画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重视,《潘天寿书画全集》中也没有收录这幅反映大跃进题材的画。可是比《喜报丰收图》早6天问世的《露气》却被收录其中。《露气》是潘天寿随浙江美院师生下乡参观早稻丰收后创作。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这都是当时艺术创作的一个主旋律。但归来后,潘天寿却没有直接描绘老农和稻田,而是将荷花作为绘制题材。题跋却道:“昨日清晨至半山康桥乡参观早稻丰收,见村边池塘中芙蕖壮茁如华岳峰头玉井中所植者,至为可爱,归后即写此以为纪念,但限于幅面,未能得其粗豪蓬勃之致,奈何。五八年七月十四日大暑,大颐寿者于止止堂。”这幅作品曾作为苏联艺术科学院特聘院士代表作品赴苏参展,并得到了高度赞誉。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