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高中地理新课程_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感悟
 

高中地理新课程_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感悟

发布时间:2019-07-04 04:09:50 影响了:

  摘 要 实施新课程改革是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学习过程,研究性学习给予了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具备探究性和开放性的学习模式,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担当学生学习活动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会发现问题、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之间交流的过程,新课程改革时代气息浓厚,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先进理念,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发展,它的出现改变着现有的课堂教学方式,结合日常地理教学实践和研究,浅谈自己的感悟。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地理;教学感悟
  一、自主探索,培养地理学科素养
  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要教会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兴趣的强制学习,会压制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把学生当做是知识的"容器",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接受为主的过程,当然难以起到唤起学生探索知识的作用,新课程改革急需转变落后的传统教育观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去建设自己的理解,在自身的活动中,掌握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关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一课的学习,我是这样做的:学生课前自主查阅和收集有关中国古环境变迁的知识,了解先秦到秦、西汉时期,再由东汉至隋,经唐至元,乃至明清不同时期的古环境发展变化,目的是让学生在开课前对环境变迁的原因有个初步的了解,明白引起古环境变迁的原因是复杂的,但主要作用是人类经济的活动与规模,人口对环境的影响是主因,最后让学生分小组以论文的形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群策群力,为国家的未来出谋划策,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对课本教材的基本理论有了深刻的认识的同时,更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操,符合新课改下课堂教学要增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同时也培养了地理学科素养要求。
  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
  中国基础教育已经站在一个新起点上,朝着社会化、生活化、综合化趋势的高中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启动,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出增强学生社会实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做到教材理论不能脱离现实生活,收集和整理生活与课本相关联的素材,让地理教材知识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在《城市交通运输》中,除了要理解城市道路网的基本作用,学会分析城市道路规划的基本思路之外,还要懂得联系生活实际发现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探究对策,我组织学生按5个人为一个小组单位,利用周末时间到城区主要的红绿灯路口调查存在的交通问题,如车流量的定点观察记录统计,通过定点、定时去观察、统计、观察期约一个星期,亲身体验城市交通运输现状,了解城市交通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现象的能力,初步形成城市合理布局的观点、意识、培养学生提出合理布局方案的能力,我组织学生设计研究方案,提出实施的策略,学生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运用观察、调查、统计、分析、整理和归纳的综合方法,进行信息的采集和处理,研究性地提出当地城市交通布局的合理化建议及措施,形成研究性报告,在这次活动中,教师只是组织者的角色,组织学生把研究性学习方式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更多地关心社会、关心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并把它们和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探究,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创设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精巧科学的课堂提问,可以开启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最直接最简便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得到学生反馈信息的有效办法,深挖掘课本教材,把握好问题的内容和目的,设计精巧科学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交通章节里《内河航道建设》(以西欧航道网为例),可以做下列几方面的深层思考: 西欧建设庞大的内河航道网的有利条件? 我国东部地区覆盖面积较大的航运网,说出主要航道,并分析我国内河航道网与西欧相比,主要不足之处在哪里?在地理学习中,要把握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注重横与纵向的对比,学会对地理知识的迁移。《工业区位》中,以家乡的某一工业为例, 说说其生产过程中的投入——产出的要素,并按投入要素判断它是属于哪一类工业,有何特点? 课外调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地是否有一些工业企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抑或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或遭遇破产的威胁?以工业发展的角度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知识的传递是要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实现转化,在课堂内外我们除了看到的是过去积累的知识传播,又要顾及未来的需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实践者和研究者是势在必行的。
  伴随高中地理的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渐取代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探究与实践并列前行,期待、关注、新课程改革就如一朵在改革的洪流中绽放出它艳丽的奇葩。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