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三伏天防暑全攻略] 防暑
 

[三伏天防暑全攻略] 防暑

发布时间:2019-07-05 08:56:46 影响了:
【摘要】: 三伏天防暑三伏天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季节,在暑热难当且潮湿多雨的伏天,瓜、豆就清热利湿而言,堪称“良药”。在伏天高温环境中,人体内热炽盛,汗出不断,处于火旺而缺水状态。冬瓜、西 三伏天防暑  三伏天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季节,在暑热难当且潮湿多雨的伏天,瓜、豆就清热利湿而言,堪称良药。在伏天高温环境中,人体内热炽盛,汗出不断,处于火旺而缺水状态。冬瓜、西瓜、黄瓜、苦瓜、丝瓜等瓜类,不仅含有大量水分,而且大多性味寒凉,能有效补充人体水分的缺失。各种豆类如青豆、绿豆、赤豆等,可有效补充体内蛋白质的不足,满足机体代谢需要。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但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内科主任梁韶春指出,虽然此话有一定科学道理,却也因人而异,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较弱的人而言,一味强调夏练三伏不太适宜。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气温高、气压低,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人体健康明显不利。所以三伏天锻炼,当最高气温在30摄氏度以上时,市民要减少运动量,以静制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同时身边存放一些常规防暑药品。  同时,由于夏天白天长,夜晚短,加上天气热,人们往往入睡很晚,第二天四五点钟天就亮了,很早就会醒来。从睡眠时间上来说,单靠晚上是不够的,中午要睡上1—2小时,保持充足睡眠。专家还提醒,明天是入伏第一天,冬病夏治正式开始,慢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反复感冒、老寒腿、虚寒症状的亚健康人群均可到医院冬病夏治。  三伏天介绍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间。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三伏天饮食  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在夏季人们要多吃酸甘的食物外,尽量不吃辛辣温燥食物。还要避免生食冷饮过度导致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  三伏天最热原因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三伏天的伏是什么意思  文言讲,伏即为潜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在夏日里暑邪会逐渐的深伏于体内,而不为人知。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天,火邪克金,而伤肺气,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患感冒、咳嗽、发热等疾病。而进入冬季以后,这些病会反复发作,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因此,黄帝内经明确指出要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不要因怕出汗而躲在空调房里。冷饮不但消不了暑气,反而会伤了脾胃。要知道茶是解暑的最佳饮品。一杯热茶喝下去虽会出一些汗,但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阵的清凉。凡是不能只看眼前,眼光放远些。养生必须从当下做起。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