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图式理论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图式理论

发布时间:2019-07-06 03:58:34 影响了:

  摘要:英语阅读一直以来被英语认知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研究多年。英语作为第二外语应该如何教授的理论也层出不穷。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图式理论着重于英语阅读过程中认知和信息处理的基础。以深圳一名高级中学英语教师的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为例,详述了图式理论的相关内容以及该理论在本节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提出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力调动学生已有的图式知识来创建新的图式知识,使各种图式知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图式理论:图式:英语阅读:英语阅读教学
  一、简介
  众所周知,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阅读理解是众多重要的技能之一。如果英语学习者想要通过长时间的英语阅读了解掌握别国的异域文化,阅读技能必不可少。因此,大量的理论学家和教育学家倾尽毕生精力,投身于英语阅读理论以及实际应用的研究,目的只有一个:提高英语学习者的阅读能力。自从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图式理论,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接受了这个理论,“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样的动作在同样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Parviz Ajideh,2003)。由此图式理论发展成熟。该理论认为,读者大脑中拥有不同的概念框架,即图式,它组成了读者理解事物以及信息的背景结构(Jifang Qian and XiaoyanDing,2004)。因为英语阅读过程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认知过程,它与读者的已有图式密切相关。将图式理论正确运用于阅读中势必会大大帮助英语读者加快阅读速度,进行更高效的学习与工作。因此,本文将讨论图式理论的详细内容以及它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二、图式理论的发展
  现代图式理论是在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深入到心理学领域,使心理学中关于人的认知的研究发生了深刻变化之后发展起来的。所谓图式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方式。图式是在以往经验的旧知识与新信息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形成的,是以往经验的积极组织。图式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地把新信息同图式表征的旧知识加以联系。
  Nunan(1999)指出,“图式理论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人类以往经验带来的精神框架帮助我们解读新的人生经历。”文本的理解是“一个激活或重组图式的过程,它条理清晰地解释了一篇文本中提及的食物及事件的内在联系”(Anderson,1994)。除此之外,图式理论认为读者背景知识(旧知识)和文本(新信息)互相沟通,形成了文本的阅读理解(Patricia L Carrell and Joan C.Eisterhold,1983)。
  根据传统的认知理论,图式包括三类: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
  1 语言图式
  语言图式是内容和机构的基础。英语阅读过程中的语言图式,是指对语言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比如,词汇、语法以及句型等等。语言图式的建立至关重要,因为这些构成了理解掌握英语文章基本语言点的前提。一些学生英语学习的薄弱之处在于,他们并没有很好地掌握这些前提知识。读者无法就文章做出正确的信息选择。也就无法接受来自外界的话语刺激,也就无法与大脑中的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相匹配,无法达到对文章的理解。
  2 内容图式
  内容图式是与文章主题或内容相似的背景知识。如果读者对一篇文章的主题并不陌生,那么该文章对于他们理解掌握起来更加容易。作为英语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认识某一篇文章的每—个单词,但是却不能掌握该文章的整体意义。原因在于,我们大脑之中并不存在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式。一个读者只有在大脑中可以呈现文本中所描述的物体和事件的图式时,才能很好地理解该文本(Anderson,1994)。内容图式可以补偿语言图式的不足,使读者去推测和选择信息,消除理解上的模棱两可,这样才能提高读者的阅读能力。
  3 结构图式
  结构图式是一片文章的组织形式和修辞结构,即文本的各种信息怎样互相联系,并且以何种顺序组合排列(Carrell,1987)。特定的内容有着特定的结构。就文本的体裁而言,有四类:议论文、说明文、描写文和记叙文。读者可以利用四种不同文体的特点和框架来帮助他们迅速理清文本的逻辑关系,进一步理解文本信息。只有经过培训的读者才能分清不同文体的组织结构特点。然而,Carrell指出,与语言图式和内容相比,结构图式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不那么显著(Carrell,1984)。
  三、图式理论在中学英语阅读课中的实际运用
  英语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之间互动,并在此期间对文本信息进行重新解释的复杂过程。它涉及文本的意义从作者头脑向读者头脑中转换。因此,研究者们试图用图式理论来解释流畅的英语阅读能力,并把该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
  在读者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利用语言知识(自下而上:逐字逐句读懂文字——获得全文大意)以及图式知识(自上而下:猜测——证实)等各种知识来对文本进行解读。在我们接下来所要讨论的深圳一名中学教师的教学视频中,该教师利用自上而下主动解码的阅读方法来教授本节阅读课。显而易见,教师在激发学生大脑图式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他们必须提供给学生有意义的文本信息,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大脑的已有图式,并且在已有图式知识与新图式知识中间建立相应的联系。一堂阅读教学课大致包括三个阶段:课前阅读(通过题目与读者的经历相联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中阅读(通过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解决),课后阅读(通过课后讨论,巩固本节课相关知识)。
  1 课前阅读
  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已有图式,帮助他们建立新的图式知识。学生可以通过猜测、概述以及语义联想,将文本标题与其所知知识相联系。随之,学生大脑中的内容图式被激发,更好地利用已有知识预测新的文本内容。
  在本节课的开始阶段,该教师首先提到一个常识,“只要是人类,都拥有丰富的想象力(Human beings have great imaginations),来帮助学生回忆已有的知识。紧接着,通过举例来说明人类想象力的力量之大:古时候的人类梦想着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在蓝天;后来,飞机就诞生了(They were once wondering how to like a bird inthe sky…Then,planes appeared)。这个例子让同学们联系到许许多多人类伟大的发明创造,为该节课的主题“机器人(robot)”这一人类发明奠定了基础。该老师试图通过之前的铺垫,引导学生将这两个题目联系起来,进而激发学生大脑的已有图式。然而,笔者认为该教师之后的引导不是十分有效(And as long with the improvement 0f thelfie,ok,people began to think more and more,right?Because peopleneed more and more,right?),并没有正确地激发学生的知识图式,他们的回应也仅仅局限于“鸟类”和“飞机”之间。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