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浅谈清代宫廷宴饮座次礼仪|订婚宴座次
 

浅谈清代宫廷宴饮座次礼仪|订婚宴座次

发布时间:2019-07-07 03:57:20 影响了:

  中图分类号:K892.9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清朝继承并推进了中国古代高度发展的封建经济,总结并汲取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光辉成就,尤其是宫廷筵宴规模的不断扩大,把中国古代皇室宫廷饮食发展到了叹为观止、登峰造极的地步。其宫廷宴饮的座次礼节最为繁琐,它的主要特征是处处体现着君尊臣卑。本文从清廷举办的年节筵宴、千叟宴、家庭宴饮、凯旋宴等角度来论述其宫廷宴饮座次礼仪。这些仪礼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作用,作为一种时代文明的重要行为规范,对现代社会依然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关键词:清代;宫廷宴饮;座次;礼仪; 尊卑等级
  中国人好客,常设宴款待客人。设宴之风源远流长,绵延至今,上至天子诸侯,下至贩夫走卒,几乎人人都遵循宴饮之礼设过宴,赴过宴。而封建帝王的宴饮是各种宴饮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宫廷饮食文化是中国饮食史上的最高层次。它是以御膳为重心的一个饮食文化层面,包括皇帝与皇室的数以万计的庞大食者群的饮食生活,以及由国家名义或国家膳食机构进行的饮食生活。封建帝王的宫廷宴饮除了他们平时的饮膳外,按照规制,每逢除夕、中秋、元旦等节日,以及在处理国家大事方面都要举办隆重的宴饮活动。如有团结少数民族贵族及皇室贵族的外藩宴、宗室宴;有笼络知识分子的乡饮酒、修书宴;有犒劳长寿老人的千叟宴等等,可谓五花八门,琳琅满目。
  清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中国经济与文化都进入了一个十分成熟的时代,宫廷饮食礼俗发展到这个时候也已相当完备了,可以说,清代宫廷饮食礼俗是集历代宫廷饮食礼俗之大成,很具有代表性。在清代宫廷饮食方面座次问题是其丰厚文化的反映,了解这个礼俗对于认识中国宫廷饮食礼俗意义重大。
  古人对于座次十分讲究,是分别尊卑的重要方式。《仪礼》、《礼记》中都有关于座次尊卑的规定。例如《仪礼.士昏礼》中的夫妻对席礼,夫坐东面西,妻坐西面东,这座次是表示夫尊妻卑。在官场中,座次是分别尊卑的重要形式。官高的尊,居上位,官低的卑,处下位。而关于清代的宫廷宴饮座次礼仪,本文则是从其举办年节筵宴、千叟宴、家庭宴饮、凯旋宴等角度来论述,透过这浩繁的史料可以使我们对清代宫廷宴饮座次礼仪有个大致了解。
  
  年节筵宴
  清代皇帝平时一般是单独进膳的,但每逢节日、庆典盛宴时,皇帝则和大臣、亲王同乐,饮食仪式非常讲究、庄严、规范,春节时更为明显。“大年初一,巳时,内外王、公、台吉等着朝服集太和门,文武各官集午门。设御宴宝座前,内大臣、内务府大臣、礼部、理藩院长官视人数多少设席。丹陛(台阶之上的月台)上张黄幔,陈金器其下,卤薄(皇帝仪仗)后张青幔,设诸席。鸿胪寺官引百官入,理藩院官引外藩王公入。帝御太和殿,升座,‘中和韶乐’(一种古代雅乐)作,王大臣就殿内,文三品、武二品以上官就丹陛上,余就青幔下,俱一叩(磕一个头),坐。”1
  这是一次宴会中的关于座次的程序,由此反映出清代宫中年节筵宴的礼仪是多么繁缛、典制化,体现出严格的封建等级,是封建社会“君权至上”精神在饮食上的具体表现,亲王、大臣等社会各层次的人都受其影响。
  千叟宴
  千叟宴,顾名思义就是由数千名年龄大的老人参加的宴会,它是清代参加人数最多、官办宴席中规模最大的宴请活动。清康熙年间“国家蓄积有余,民间年岁丰稔”2呈现出一片繁荣兴盛的景象,康熙“览自秦汉以下,称帝者一百九十有三,享祚绵长,无如朕久者。”3为了炫耀国家的富足,显示其皇恩浩荡,千叟宴场面都极其壮大,因此宴前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下面是对清代千叟宴的描述:
  “开宴之前,在外膳房的指挥下,依照入宴耆老品位的高低,预先摆设千叟宴桌次和坐席。宴桌分御宴桌、一等桌和次等桌三级。御宴桌设在堂上,一等桌设在殿内和廊下两旁,次等桌设在宫殿前台阶上面的空地通道或空地以下。宴桌分东西两路相对而设,每路六排,每排摆宴桌二十二张,多者达一百桌。”4
  王公和一、二品大臣、外国使臣一等桌。三品至九品官员、蒙古台吉、顶戴、领催、兵民等在次等桌入宴。宴桌全部摆完后,用宴幕一一盖好。摆毕宴桌,外膳房总理大臣率员有组织地分批引导参宴各官、外国使臣和众叟入席,然后恭候皇帝驾临。由此可见,清代宫廷饮食已成为一项在严格规范支配下的活动,而对这一活动,为认识中国古代礼仪制度,尤其是宫廷宴饮座次礼仪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一把“钥匙”。
  
  皇家宴饮
  除夕是中国人传统的团圆日,身居皇宫大内的清代皇帝虽然平日多是单独进膳,但在这天晚上也要和常人一样举行家宴,和皇后及众妃嫔们一起吃顿团圆饭。乾隆二年(1737年)的除夕家宴,也是乾隆皇帝继位以来的首次家宴,设在了乾清宫。乾清宫是皇宫内廷最大的宫殿,始建于明代,清军入关后曾经重新修葺。雍正以后多用于举行内廷典礼或筵宴。每逢元旦、冬至、除夕等节日,皇帝都要在乾清宫举行内朝礼和家宴。
  在乾清宫正中地平上,南向面北摆着乾隆皇帝的金龙大膳桌。在皇帝金龙大膳桌的左侧地平上,面西座东摆着皇后的金龙膳桌。乾清宫地平下,东西向一字排开5个内廷宴桌。西边头桌为贵妃的,二桌为纯妃的,三桌为海贵人、裕常在的;东边二桌为娴妃的,三桌为嘉妃、陈贵人的。家宴结束时,中和韶乐奏响,乾隆皇帝离座,后妃出座跪送皇帝还宫后,才能各回住处。
  上面介绍的乾清宫家宴与国宴比较起来,确是表现得较为随便一些,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出,即便是这样少有的清代宫廷家宴也表现出尊卑等级的特点和一定的礼仪制度来。
  
  凯旋宴
  丰泽园位于北京西华门外,西苑内结秀亭之西。乾隆皇帝曾在这里先后两次设宴,为凯旋而归的将士庆功。乾隆十四年(1749年),清军平定了大小金川的叛乱;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又平定了新疆回部的叛乱。这两次大军凯旋后,乾隆皇帝都在丰泽园为出征的将士在园内大摆筵宴,以示慰劳。
  “在凯旋宴举行之前,内务府在丰泽园的北面设下供宴饮用的帐殿。这天黎明时分,各项准备工作紧张有序地展开了:掌仪司张黄幕于帐殿南面正中,又在幕内陈设反坫及尊、爵、金卮、壶、勺等器具;司乐按次序陈设各种乐器;尚膳总管等在皇帝的宝座前摆下一张大号的御膳桌,并用一张黄色的幕布加以覆盖,在帐殿内的左面设入宴王公们的席位,在帐殿内的右面及帐殿外幕下,设凯旋大臣及钦命入宴大臣的席位,入班侍卫、凯旋侍卫、护军等的席位则设在帐殿两边的左右青幕下。所有的席位都用幕布覆盖。”5结束后,鸿胪寺卿开始引导大家退出帐殿,分左右两列站立,恭送皇上回宫,凯旋宴至此结束。
  从凯旋宴,同样可以让人感受到,宴饮的不同目的,座次安排和礼仪也各不相同。但是,无论哪种宴席座次,都体现了君权至上,等级森严以及尊老、尊客等思想。清代宫廷宴饮名目繁多,它渗透到了清代宫廷饮食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在此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了。饮食中的凡此种种礼仪,上行下效,由宫廷、贵族也影响到了民间。
  据清代学者顾炎武考证,以为“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但这个结论仅限于室内。室一般是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面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这就是所谓“东向为尊”的来历。再如祭祀,庙室中神主朝向都取东向。然而,由于古代贵族活动场所的建筑一般都是堂室结构的,它是坐北朝南,前堂后室。堂室之间隔有一堵东西走向的墙,这堵墙靠西边有窗,靠东边有门,入室必经堂,即所谓“升堂入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一般是南向为尊,主要宾客都安排朝南坐。
  人类的进化、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的扬弃。古人在室内以东向为尊,今人沿袭了这个礼仪,以面对门为上座,不管东南西北。若面对门的座位不大宽敞,则以最少受干扰的最宽敞的座位为尊,为表示对客的尊敬,将贵宾安排在此座。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式样的多变,以及家具式样的不同,礼节也发生了变化,但尊敬老人、尊敬师条、尊重宾客、爱护儿童被作为美德和处事原则被保留延续了下来。
  饮食之道体现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博大精深,通过历史长河所沉淀下来的饮食文化遗产,可以深刻地感觉到中华文明的雄厚根基。我国是礼仪之邦,宴会中贯穿这样的礼仪,并非是对吃的情趣的束缚,而是表现出一种道德美德和良好文化修养,在饮食生活中体现的亦是一种形式美、伦理美、人情美!
  参考文献:
  [1]《清史稿》卷八十八
  [2]《康熙实录》卷二五四
  [3]《康熙实录》卷二五四
  [4]《中国古代宴饮礼仪》吕建文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5]《清宫饮食养生秘籍》姚伟钧,中国书店出版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