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变了“味”的情景教学]情景教学
 

[变了“味”的情景教学]情景教学

发布时间:2019-07-08 03:52:20 影响了:

  不久之前,我参加了当地一位语文教师的公开课,这位教师讲的是朱自清的《背影》。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这位教师用了十八分钟的时间,让两名学生来摹拟表演“父亲过铁道买橘子”这一部分内容。
  具体教学过程是这样的: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两张学生课桌作道具。一张课桌代表“铁道”,另一张课桌代表“月台”。课上由一名体形较胖的学生扮演文章中的“父亲”,先爬过这“铁道”和“月台”,然后再去为“儿子”买橘子。买上之后再由原路返回。课堂上,由于这名学生不慎,在返回时差点从“月台”上(即学生课桌)摔下来,于是,引发了全班学生的哄堂大笑(当时教师并未对这一“意外”情况作任何处理)。紧接着,教师又提出一个问题:“这一段话表现出父亲什么样的品质?”(这是本节课中教师设计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然后全体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父爱。”教师十分满意地点头微笑。就这样,一篇令千千万万的读者感动过无数次的经典散文,在一派貌似热烈的教学气氛中,顺利结束了。
  毋庸置疑,在上面的这位教师看来,他心里一定非常自信地认为:这样的教学设计——即由学生扮演成“父亲”的角色,为“儿子”买橘子的过程,完全抓住了文章的重点,这样的教学也突出了全文的主题。
  对此我不敢苟同。我认为这样的情景教学,恰恰是适得其反: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教师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反而大大冲淡和削弱了原文的艺术魅力,甚至造成一种调侃名著《背影》的负面影响。
  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景表演不成功,并没有真正表现出《背影》的主题思想和主导情感,没有引起全班学生情感上的支持和共鸣。这名进行表演的学生在服饰上(学生装)、表情上(不严肃)、动作行为上(不熟练)、心理上(觉得只是好玩、好奇),还远远没有进入与文章相对应的状态中。学生的表演显得牵强附会和矫揉造作,以致发生了差点从桌子上摔下来的尴尬一幕。
  二是教师的情景教学完全脱离《背影》中特定的感伤氛围和文字因素,搞一套纯粹的表演活动,以此来代替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情景教学和文本研读相互脱离,学生内心深处的那根最为敏感的神经没有被及时、有效地拨动,所以,课堂上才发生了“哄笑”场面。(试想:如果学生真正读懂了课文,还会笑出声来吗?)
  三是无论教师自己还是学生,课前都没有作充分的准备。常言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比如这节课,教师对道具(“铁道”和“月台”)的选择和表演者服装的设计,就不够理想。另外,表演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很肤浅,课前也没有进行多次的训练。这样,就使得课堂上的情景教学变成了一幕闹剧、滑稽剧。上述种种原因,导致了课堂教学中情景表演占用的时间太长,气氛不浓厚,情感苍白做作的后果。正所谓“东施效颦,煞费苦心”。
  那么,对于情景教学法,该如何认识并有效地加以利用呢?
  我认为:情景教学法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本身具有很多优点,比如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能够弥补语言文字表达之不足,帮助学生形象地感知和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甚至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文学鉴赏能力等等。如果运用得当,完全可以取得与课文内容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的理想化教学效果。
  但是,要想取得情景教学的理想化效果,除了课文本身必须具备适合进行情景教学的内容(也就是说,文章中至少有一定的具体人物和相关的情节)之外,还有几个特殊的要求。
  第一,语文教师在教学之前,自己首先要认真地进行文本研读,对教材作深入的理解、全面的分析和挖掘。比如说《背影》一文的时代性、父子情以及文章中的沧桑感和艺术性等等,对于今天的学生,应该怎样看待和认识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这样,课堂教学中方能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第二,情景教学一定要做到与文章内容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绝对不能脱离开课文的内容。大家知道,《背影》一文自始至终都笼罩着一层浓浓的感伤氛围。例如文章开头所写到的祖母的去世和父亲的失业,它不仅暗示了下文“父子分别”的特定时间,同时它也为全文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学生即使第一次阅读课文,也立刻会被这种扑面而来的气氛浸透全身:尚未阅读下文,旧中国小人物在职场中艰难拼打、窘迫辛酸而又无可奈何的无限悲凉就已跃然纸上。这一部分内容正好构成了情景教学的特定背景。
  所以,教师在设计情景教学时,必须牢牢把握住这一点,并以此来积极引导学生内心深处真、善、美的情感,这样才能够引起他们情感上强烈的共鸣,取得理想化的教学效果。
  第三,教师在进行情景教学之前,必须组织学生认真研读课文,反复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复杂情感。并且要求:表演者对每一个手势、每一个眼神等动作不断加强练习,直到烂熟于心。同时,教师对于道具以及相关教学设备的选择都要做到切合课文内容,不能太随意化。只有这样,课堂上才能够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而上面这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竟然完全忽略,甚至放弃了《背影》中这种特定的感伤氛围,去搞一套所谓的“情景表演”教学。单单让一名学生表演买橘子的经过,并在口头上让学生说出“父爱”二字,以为这就是抓住了文章的灵魂,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最后,教师不但没有引领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甚至于把作者在文章中苦心经营的父子深情、人生悲凉都冲击得一干二净、无影无踪。浦口火车站一幕催人泪下的父子送别画面也随之变成了课堂教学中的一剂笑料而已。整个课堂教学只剩下一副“躯壳”、“骨架”了。试想:学生的情感和心灵何以得到陶冶和滋润?作为一名听课者,我为学生在课堂上哄堂大笑的行为而感到意外,同时又为教师的这种“滑稽的表演”而感到好笑和深深的惋惜。
  众所周知:朱自清大师与其他作家相比,语言不假雕饰,质朴含蓄,而情感却更为细腻深婉,因而更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背影》作为一篇经典散文,曾经感动了好几代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它在中国无数读者心目中的地位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加牢固了。
  对于这样的文章,教师必须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反复地阅读课文,建立起一定的语感。然后再深入玩味文章中“天无绝人之路”此等温馨语下面掩藏着的炎凉世态、窘迫人生的丰富情蕴。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用心领悟散文大师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艺术魅力。而在进行情景教学时,也一定要提前考虑,精心设计,慎之又慎。绝对不能让情景教学变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花瓶”或“败笔”。否则,就是对文学经典的一种亵渎。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