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对中小学器乐进课堂的思考 对传统器乐进入中小学课堂的几点思考
 

对中小学器乐进课堂的思考 对传统器乐进入中小学课堂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9-07-11 03:48:43 影响了:

  【内容摘要】为弘扬民族文化、提倡素质教育,很多学校将民族器乐教学列入校本课程。如何使传统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更具科学性,作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从选择适当器乐、选择合适教材、强化视唱练耳、加强探究学习、加强实践五个方面对器乐教学的实施途径与方法进行了思考与分析。
  【关键词】民族器乐教学 教材 探究学习 实践
  目前,我国传统音乐的精华已经渗入音乐的创作、配乐和流行音乐中。如何沿袭、传承、发展传统音乐?如何进行教育?这是社会关注的话题。弘扬民族文化,提倡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学校是传承文化最主要的场所。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课程改革,很多学校在实施基础教学的同时,也在研发符合自身需求的校本课程。在这种环境下,传统民族音乐普及教学纷纷走进课堂。据了解,在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城市(广州、深圳、杭州、上海等)不少中小学都将传统乐器引进校园,开设校本课程。但如何使传统器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更具实践性、科学性地开展,从而使其推动传统民族音乐的普及与发展?作为传统音乐的研究者和教育者如何教学?笔者经过实践教学,对此有一些思考。
  一、明确目的
  笔者认为传统乐器走进课堂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有力渠道。传统乐器进入中小学课堂,既有利于学生更早、更深地了解它们,同时也使传统文化的接受年龄、层面更年轻化、普遍化。只有从娃娃抓起才能更好地解决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传统乐器走进课堂,它面向的是全体学生,目的是普及民族音乐,形式是整班教学。由于受课堂时间和人数的限制,它不会像高校专业课或民间艺技课以“一对一”的形式教学,所以教授的内容不会很难,学校的民乐课堂教学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并不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完美演奏,关键是把这门乐器的演奏方法和原理教授给学生。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练习,举一反三掌握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接受民族音乐的熏陶,领略民族文化的魅力。这样既使优秀的传统文化“从娃娃抓起”,又为学生的特长发展打下基础。
  二、实施途径与方法
  (一)选择适当乐器,实施有效教学
  教师首先要考虑在课堂这个特定的环境下演奏乐器的可行性。因为民族乐器种类繁多,若是作为学校组建民乐团或课外兴趣小组,可以把各种乐器、各个声部尽量配置齐全。但是传统乐器要走进课堂教学,整个班的学生一起上民乐课,就要充分考虑乐器教学的可行性。有些乐器需要调弦校音,弦太多不利于教师在课堂及时调音(如扬琴、古筝等),另外,有的乐器体积大,不方便学生携带。建议选择二胡、笛子、葫芦丝等。如果考虑到整个班都学一种乐器较单一,可适当将学生分成两部分,各学一种乐器,这也可为将来合奏打基础。
  (二)选择适合教材,树立学习信心
  音乐课有全国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然而民族乐器走进课堂尚属有条件的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目前还没有统一、明确的课程标准,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来把握。由于是以学生学习民族器乐的启蒙作为教学目的,所以教材的曲目不宜太难。我国有很多有价值的传统民歌民曲,这些曲子不论作为原型还是创作借鉴都有着深刻和积极的影响,教师应对此仔细研究和探求,并写成教材,让学生学起来容易上手。教师还可适当整理一些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民歌如《康定情歌》《牧童之歌》《婚誓》《月光下的凤尾竹》等,事实证明,学生通过在课堂上的努力,可以用手中的乐器演奏出来,这既达到了课堂器乐教学的目的,又能使学生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三)强化视唱练耳,加强自主学习
  视唱练耳是提高学生对音高的听辨能力、节奏的准确把握能力的有效手段。由于中小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普遍较弱,所以有些学生学习较为吃力,会影响课堂效率。演奏得准不准要靠听觉来判断,而听得对不对直接影响手中乐器发出的声音,特别是弦乐,对音准的要求更高。民乐课堂上的视唱练耳因为受课堂时间限制,有针对性地练习5—10分钟即可。这样长期坚持,既可以为学生视唱练耳打下基础,又能够让学生主动研究学习乐谱。只有学生看懂谱、唱懂谱,才能带着已有的认知和体验去学习、实践。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用实践满足自己的求知欲。
  (四)加强探究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中小学器乐课注重的是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如果课堂效率不高,教师既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还会失去对器乐课学习的兴趣。这样,初步掌握一门乐器演奏技能的基本目标就很难实现,更不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审美能力。所以,课堂上可以通过组内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分组,任命基础扎实、能力较强的学生为组长,负责组织互帮、讨论。在互帮中,采取“一帮一”方式,即学生互相查找问题,并在探索和讨论中解决问题。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做小老师,通过“教”别人而提高自身能力。这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练习并熟悉乐器的演奏技巧,更有效地掌握课堂上所学知识,教师也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在课堂练习中暴露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五)加强学习实践,提供展示平台
  艺术展演和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可将演奏水平较高的部分学生组合起来进行提高学习和训练,在此基础之上组建学生民乐团进行合奏训练,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演奏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乐曲,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和展演,面向社会。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而推动传统民族乐器的普及与发展。
  结语
  民乐教学有其自身独特的特征和规律,学习者在理解和尊重民族文化的同时,享受着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作为传统音乐的研究者和教育者,只有把握好这些规律和特征,才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才能更好地发挥这门学科的审美功能,为学生长远的发展打下基础,从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能更好更长久地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雅先.对音乐教育功能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思考[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1(1).
  [2]李燕.略论音乐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1(2).
  [3]周蓓.从当代心理学看音乐认知教育观念的发展与更新[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3(1).
  [4]熊川武,邵博学.自然分材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9(2).
  作者单位:深圳市文汇中学
  (责任编辑:曹宁)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