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红楼梦真实结局很恐怖 [林黛玉的写作过程分析]
 

红楼梦真实结局很恐怖 [林黛玉的写作过程分析]

发布时间:2019-07-13 03:56:20 影响了:

  “双重转化论”是古今中外学者对写作过程的基本看法。刘锡庆教授这样解释:“首先,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向认识‘主体’即作者‘头脑’的转化。……然后,是作者观念、感情向文字表现的转化。”
  胡欣也认为,“写作的基本规律就是:‘物——意——文’的转化。”并且这条规律只有一个,而不是多个,正如哲学上提出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一样,其他规律则由这个基本规律所派生。
  所以,透彻理解写作的从物到意,再从意到文的“双重转化”论,是有效进行写作教学和高效学习写作的理论前提。
  写作过程中作者是如何实现“双重转化”的?从理论到理论阐释,还是不易理解。文学巨匠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创作中,用实录的笔法,通过林黛玉写《葬花吟》、《秋窗风雨夕》等诗文,生动、具体地展示了这一过程,我们不妨一起来探究探究。
  《葬花吟》写作之始,《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这样写林黛玉的生活感悟。
  早饭后,宝玉坐在沁芳闸桥边桃树底下一块石头上看《会真记》。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
  林黛玉看到,说:“撂在水里不好。你看到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它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
  这里,黛玉主张葬花,认为贾宝玉把花撂在水里,仍旧把花糟蹋了,埋在土里,随土化了,更干净,其思想情感已经实现了由“事物”到“认识”的第一重转化。到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林黛玉写出“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名文警句,即实现由“认识”到“表现”的第二重“转化。
  写作“双重转化”的过程,是作者心中内在的一个过程,属于内因。内因起决定性的作用,外因是引起内因发生变化的条件,二者缺一不可。这里引起写作“双重转化”的外因条件,我们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一是诗文提升。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末,这样详细做了记叙: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刚走到梨香院墙角,听那十二个孩子演习戏文。偶然两句只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忽又想起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又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早眼中落泪。
  正是这些诗文直接促成了《葬花吟》的酝酿,最后瓜熟蒂落;也正是这些诗文,促成了写作的第二重转化,让《葬花吟》不仅“源于生活”,而且“高于生活”。
  林黛玉在这里,如果没有戏文“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提引激发,如果没有读书过程中积累的“水流花谢两无情”和“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如果没有刚读过《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这些诗文对生活感悟的提升,是写不出“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名句的。
  因此,写作教学中,阅读记诵等途径,是促成第二重转化的外在条件,能够帮助学生实现“高于生活”的创作。
  这就需要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积累诵读精妙的诗文,引导学生抓住与生活相联系的片段,进入“高于生活”的写作指导。
  这也需要学习写作的学生,要重视阅读积累,特别是在诵读有所感悟之时,要反复吟诵,抓住写作灵感,进入写作过程,这样才能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文章来。
  二是生活感悟。
  贾宝玉、林黛玉在“落红成阵”中的感受与活动,是《葬花吟》创作的生活源头。《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到二十七回,还发生了好多事,也是《葬花吟》的生活之源。
  第二十三回林黛玉接受了贾宝玉的爱情表白——“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
  第二十五回,贾环“故作失手,将那一盏油汪汪的蜡烛,向宝玉脸上一推”,烫伤了贾宝玉的脸。
  林黛玉无事来看贾宝玉的伤情,凤姐在大家面前的调侃:“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儿?”众人都大笑起来。黛玉红了脸,回过头去,一声儿不言语。
  还有,赵姨娘请马道婆暗中使妖法,贾宝玉、凤姐突然着了魔,一睡一个多月。
  还有,林黛玉晚上去看贾宝玉,睛雯正在撒气:“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吃了个闭门羹,便想着想着,越想越觉得伤感起来。
  正是在这些事情中,这样的环境里,四月二十六日,祭饯花神的这一天,林黛玉落笔写道“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表达了自己在贾府的处境。
  文章“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感悟是促成写作第一重转化的条件,是文章的生活之源;诗文提升是促成写作第二重转化的条件,是创作“高于生活”关键所在。
  因此,写作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一要指导学生养成记录阅读感悟的习惯;二要指导学生养成记录生活感悟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在大量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的写作教学的基本思想也是:第一、把写观察作文看作是中小学写作教学的基础;第二、把读书笔记列为中小学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
  写作的第一客体是生活,第二客体是书本。如果要问,记录阅读感悟和记录生活感悟,孰轻孰重?我以为是潘新和教授的回答最为切当:写作中,“阅读重于生活。” 因为生活对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既不多给也不少给,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心灵的内涵决定了生活的内涵。而心灵的充实,一方面需要生活的磨炼,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阅读,靠的是书本给予的精神滋养。所以,在写作教学中,对阅读的重视应该要高于对生活的重视,应当倡导一种“阅读重于生活”理念。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