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口语修辞:教师语言的精粹] 导游口语修辞
 

[口语修辞:教师语言的精粹] 导游口语修辞

发布时间:2019-07-13 03:58:54 影响了:

  摘 要:教育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口语表达流程,教师针对不同的传授载体和教育教学情境,选择最恰当、最完美的口语修辞方式,可以收到较理想的口语表达效果。本文重点分析比喻、引用、对比、双关在教师语言中的语用效果。
  关键词:口语修辞 教师语言 运用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时,其语言表达除了要符合语言的结构规则外,还要注意语言结构的调整和选择,注意选用一些词妙而旨蕴的特殊的表达方式,以达到良好的课堂交际目的。辞格的运用就是教师调整和选择语言以适应题旨情景的重要手段。因为教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口语表达流程,教师针对不同的传授载体和教育对象,选择最恰当、最完美的口语修辞方式,可以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本文重点分析教师运用比喻、引用、对比、双关四种常用辞格的语用效果。
  一、比喻的运用
  比喻的实质是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或者通俗浅显的道理打比方,揭示与之相似的、陌生的事物,或说明抽象的、深奥的道理。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浅喻深,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浅显化;一类是以熟喻生,使陌生的事物熟悉化、明晰化。例如:
  (1)“大榕树的叶子绿得发亮,它把生命全部展示给了我们。有的在轻松地摇摆,好像在翩翩起舞;有的左右旋转,好像在摇动着美丽的衣裙;有的发出沙沙的响声,好像在说悄悄话;有的互相簇拥,层层叠叠,好像要把这‘天堂’的每一寸土地都铺上绿荫。这是作者精心的描写,他赋予了这些树叶新的生命,新的灵魂。”[1]
  (2)“德国作为帝国主义筵席上的迟到者,是根本不满足只得到那些残汤剩菜的。它活像一个吃不饱的汉子,自然首先盯着英国那个大盘子——相当于英国本土面积一百多倍的殖民地。”[2]
  例(1),教师为了使学生能透彻地理解“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的含义,运用贴切、逼真、传神的比喻,把“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抽象语义,变成触手可及的形象,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同时,排比句的运用,增强了比喻的生动性。例(2),教师把十九世纪末的英德战争、侵略者的贪婪和觊觎的目标,巧妙地用“筵席”、“残汤剩菜”、“吃不饱的德国汉子”和“英国的大盘子”构成了比喻。以熟喻生,增添了比喻的形象性,既新鲜贴切,又风趣幽默,非常准确地揭示了英国、德国之间的尖锐矛盾,为学生深刻地理解英、德之间的矛盾作了铺垫。
  需要强调的是,一般口语表达中,人们总是选取身边最浅显的事物,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选取身边最熟悉的事物,使陌生的事物熟悉化。如蒙古族一般不用海浪作比喻,多山的民族常用山鹰比喻人的性格,靠海的民族常用海燕比喻人的勇敢,都是因为他们熟悉身边的事物和家乡鸟儿的习性。教师运用比喻,如果选择用学生常见的、熟悉的事物比喻深奥的、陌生的事物,就会使口语表达效果异彩纷呈。
  二、引用的运用
  引用,就是说话或写文章时引取名人的言论,公认的史料、数据以及成语、警句、格言、故事、寓言、俗语等,以阐明或论证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感情的修辞方式,也称引证。在课堂口语交际活动中,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论断,说明事理,阐明观点,可以使论据确凿,增强表达的可信性和说服力;引用历史故事、成语、寓言等,可以使表达内容充实、语义丰富;引用格言,警句等,可以增强表达的哲理性;引用谚语、歌谣、俚语等,可以使说理、叙事简练,深入浅出,表达内容更富有情趣。例如:
  (3)“我来过咱村儿好几回了,咱这儿山在变,水在变,就是学校没有变……毛主席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把我们小学生比作祖国的花朵,解放四十多年啦!花朵没有被栽到盆里接受党的阳光雨露滋润并茁壮成长,而是栽到了土盘盘,烂碗碗,罐头盒子一点点一个盔盔还没有眼。咋不心疼?”[3]
  (4)“传说印度的舍罕王,要重赏发明64格国际象棋的大臣西萨。他问西萨想得到什么奖赏。西萨说:‘我要点麦子。您就在这棋盘的第一格赏我一粒麦子,第二格赏两粒,第三格赏四粒……依次都使后一格的麦粒比前一格多一倍,您就把64格内麦粒的总和赏给我吧。’国王听后连连说:‘你的要求太低了。’”
  接着,教师转问学生:“你们说,这个要求真是太低了吗?”同时在黑板上写了18,446,744,073,079,551,615一串数字,并解释说:“这就是西萨要求得到的麦粒总和。这些麦粒若以重量计算,约为5270亿吨,竟然是全世界两千年内生产的全部小麦。”“国王为什么吃亏?这样大的数字怎样才能迅速算出?这是一个‘等比级数求和’的问题,学了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就清楚了。”[4]
  例(3),是一位山村教师动员群众集资办学的即兴演讲。教师运用极富真情和煽动性的口语、土语、顺口溜、歇后语,把严肃的集资办学问题定为亲切朴实的谈话形式,独特而有生命力,使说理深入浅出、富有情趣,达到了最佳的效果。例(4),教师引用新奇而充满哲理的故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把这个故事永远鲜活地印在记忆之中。这样的教学语言,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增强了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同时说明,自然科学类的课程,也同样可以用“引用”为教学服务,增强教师语言的表达效果。
  但引用需要注意:一要明确,忌喧宾夺主;二要适时,可以安排在教学开始,可以安排在学生注意力涣散之时,也可以安排在结尾;三要简洁,特别是引用故事,要言简意赅,过长过繁则会失去引用的价值;四要适量,引用太多,会冲淡教学内容。
  三、对比的运用
  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事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突出事物或事理特征的修辞方式。通过两种事理的对比,可以使语言色彩更加鲜明,更容易鉴别好坏、善恶、美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对比,是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本质属性的有效方法。例如:
  (5)“在诗人笔下有各种各样的绿:‘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早春的嫩绿;‘春来江水绿如蓝’又是一种厚重的绿。嫩绿明亮、轻盈;浓绿则象征和平、静谧。朱自清笔下的‘绿’也是千娇百媚、风情万种。我们不妨就去梅雨潭和朱先生一起惊诧一回绿吧!”[5]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