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中国残疾人康复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残疾人康复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19-07-19 10:20:59 影响了: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概况 .................................... 1

1.1 项目名称 ............................................. 1

1.2 承办单位 ............................................. 1

1.3 项目建设地址 ......................................... 1

1.4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 ................................... 1

1.5 项目投资与资金来源 ................................... 1

1.6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 ................................... 1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 3

2.1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 ................................... 3

2.2项目建设背景 ......................................... 5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5

2.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 11

第三章 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 ...................... 14

3.1 项目建设地址 ........................................ 14

3.2 建设条件 ............................................ 14

3.3 项目选址 ............................................ 16

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 ............................... 18

4.1 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 18

4.2 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 18

4.3 建筑方案 ............................................ 20

4.4 结构工程设计 ........................................ 21

4.5 给排水工程设计 ...................................... 23

4.6 电气工程设计 ........................................ 25

第五章 技术条件及外部环境的可行性 .................. 28

5.1 技术条件 ............................................ 28

5.2 外部环境的可行性 .................................... 28

第六章 节能节水措施 .............................. 30

6.1 节能、节水的原则和要求 .............................. 30

6.2 项目能耗、水耗分析 .................................. 31

6.3 节能 ................................................ 31

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 .............................. 33

7.1 环境保护标准 ........................................ 33

7.2项目主要污染源 ...................................... 33

7.3项目建设与营运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 34

7.4 环境保护措施 ........................................ 36

7.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40

第八章 劳动安全卫生消防 .......................... 41

8.1 主要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因素 ...................... 41

8.2 安全卫生防范措施 .................................... 41

8.3 消防标准及规范 ...................................... 42

8.4 消防措施 ............................................ 42

第九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 44

9.1 组织机构设置 ........................................ 44

9.2 项目的资金管理 ...................................... 44

9.3 项目的建设管理 ...................................... 44

第十章 项目建设周期及工程进度安排 .................. 45 10.1 项目建设周期 ....................................... 45 10.2 保证进度措施 ....................................... 45

第十一章 招投标方案 ............................... 47 11.1 总则 ............................................... 47 11.2 招标内容 ........................................... 47

第十二章 总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 50 12.1 总投资估算 ......................................... 50

12.2投资估算 ........................................... 50

12.3投资估算结果 ....................................... 52

12.4资金来源 ........................................... 52

第十三章 投资效益分析 ............................. 53

13.2社会影响分析 ....................................... 53

13.3社会风险分析 ....................................... 54

第十四章 结论与建议 ............................... 55

附件:附表、附图

第一章 项目概况

1.1 项目名称

七台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

1.2 承办单位

1.3 项目建设地址

拟建地点位于茄子河区惠民小区西侧(市妇幼保健院内)。

1.4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

报告编制单位:

资格等级:

证书编号:

1.5 项目投资与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2400万元,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1600万元,地方配套及自筹资金800万元。

1.6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

1.6.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黑龙江省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3)《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无障碍建设检查办法》

(4)《七台河市残疾人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5)承办单位关于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

(6)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深度的规定

(7)项目单位关于编制可研提供的其他基础资料

(8)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9)《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行版)

1.6.2研究范围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建设目标及主要内容;

(3)建设规模的确定;

(4)工程建设方案;

(5)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

七台河市残疾人联合会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地方组织,对残疾人及其残疾人事业具有政治代表、公益服务、事业管理等职能。主要工作任务是:听取残疾人意见,反映残疾人需求,维护残疾人权益,为残疾人服务。

主要职责:

1、听取残疾人意见,反映残疾人需求,维护残疾人权益,为残疾人服务。

2、团结、教育残疾人遵纪守法,履行应尽义务,发扬乐观进取精神,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3、弘扬人道主义,宣传残疾人事业,沟通政府、社会与残疾人之间的联系,动员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

4、开展残疾人康复、扶贫、文化、体育、科技、福利、用品供应、社会服务、无障碍设施和残疾预防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扶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5、协助政府研究、制定和实施残疾人事业政策、规划和计划,起草有关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文件。调查掌握残疾人状况,向政府提出决策建议。

6、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协调司法机关、法律援助中心依法维护残疾人的各项权益。

7、协助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协调普通高级中学、高等院校、成人教育机构招收符合国家规定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入学。

8、开展困难残疾人的社会救助,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的最低生活保障和生活救济等社会保障工作。

9、协助区残联干部的管理工作,并对全市残联干部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残疾人基层群众组织负责人进行培训。

10、组织实施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指导和帮助残疾人就业,开展残疾人的技能培训,协助相关部门做好残疾人专业技术资格鉴定、职称评定及证书发放工作。

11、兴办和发展残疾人福利企业,监督和指导残联系统的福利企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监督实施残疾人社会福利生产和其他方式从业的扶持保护政策。

12、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组织实施精神病人家庭康复和监护;开展脑瘫病防治宣传工作,组织实施脑瘫病人康复训练。

13、组织协调开展麻风病致残人员的矫治手术,配备辅助用具,改善其生活质量,并向社会宣传科技知识,消除畏惧心理,给麻风病致残者关爱和扶助;指导和管理各类残疾人社团组织。

14、开展全市残疾人工作。

15、统筹开展为残疾人事业募捐活动。

16、管理和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协助做好各类残疾鉴定工作。

17、开展残疾人事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18、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2.2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国力的增强和社会的进步,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还存在着体系不完备、覆盖面较窄、城乡区域差别较大、投入不足、服务设施和专业人才队伍匮乏等问题,难以有效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特殊困难和基本需求。残疾人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困难的社会群体,是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重点人群。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是中发〔2008〕7号文件的核心内容,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帮助残疾人改善基本生活条件、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实现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根本举措。当前,国家正在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务求实效。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残疾人康复中心是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的综合性康复机构,承担者康复医疗、康复训练、康复技术人才培训、社区康复服务指导和残疾预防等项工作。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是中残联“十二五”期间重点主抓的建设项目之一,也是两大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七台河市现有人口92.77万人,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有各类残疾人50,908人,占全市总人口5.72%,其中就有近名弱智、脑瘫及肢体残疾人有健康医疗和训练的需求。每年经医师筛查出有

自闭症、多动症等各种心理行为障碍儿童约2.5万人,目前我市没有一所专业残疾人康复训练机构,广大残疾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训练治疗,因此建设残疾人康复中心既是广大残疾人和家长的迫切需求,也是国家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体现。

到2015年,建立起残疾人“两个体系”基本框架,使残疾人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等基本需求得到制度性保障,残疾人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到2020年,残疾人“两个体系”更加完备,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大幅度提高,残疾人都能得到基本公共服务,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和康复服务,残疾儿童少年全面普及义务教育,残疾人文化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参与社会更加广泛,普遍达到小康水平。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将残疾人纳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予以重点保障和特殊扶助,研究制定针对残疾人特殊困难和需求的社会保障政策措施,扩大残疾人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待遇。

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规划和制度建设,有效整合各方资源,统筹发展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托养、无障碍、文化体育、维权等专项服务,不断扩大残疾人服务覆盖面。制定、完善残疾人服务机构建设、服务、技术和绩效考核标准,完善行业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推进残疾人服务体系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全面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1、完善社会化康复服务网络,逐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以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发挥医疗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特教机构、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残疾人福利机构等的作用,形成社会化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全面开展康复医疗、功能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心理辅导、康复转介、残疾预防、知识普及和咨询等康复服务。

加强省、市、县三级专业康复机构的建设,省、市级专业康复机构要建设成为当地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示范窗口、技术资源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市县级康复机构要开展残疾人需要的康复服务和社区康复指导。未建立专业康复机构的市县的残疾人综合服务机构要充实康复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发挥对城乡社区康复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开展社区康复,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根据康复服务需求设立康复室,开展康复训练、家庭病床、转诊随访、亲属培训和健康教育等服务。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室,开展康复治疗与训练、人员培训、技术指导、临床研究等工作。制定完善聋儿语训、脑瘫、智力残疾、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方面的专业康复机构建设标准和康复技术标准,推进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提高康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完善残疾人教育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贯彻落实《残疾人教育条例》,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内容,建立完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以社区教育、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对重度肢体残疾、重度智力残疾、孤独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儿童少年等实施义务教育;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举办专门招收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的康复教育学校。依托各类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福利机构和学前教育机构开展学前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早期教育和康复,做好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转移衔接服务。依托各类教育培训、文化服务和残疾人集中就业机构,大力扫除残疾人青壮年文盲。

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级中等以上教育。有条件的设区的市和特殊教育学校举办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加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特殊教育学院(专业)建设,拓宽专业设置,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办学质量。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和职业学校联合办学,促进职业教育培训实训基地等资源共享。鼓励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学校(院)、职业学校及

其他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多层次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建立残疾人职业培训补贴与培训质量、一次性就业率相衔接的机制。

合理配置特殊教育资源,加强特殊教育研究,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力量培训,加快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特殊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加强特殊教育学校规划和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充分发挥特殊教育学校在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社区教育、家长培训、选派巡回教师等工作中的作用。

3、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促进残疾人稳定就业。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落实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安置残疾人单位税收优惠、残疾人个体就业扶持、政府优先采购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的产品或服务等残疾人就业促进和保护政策,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等政策。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按规定安置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职工,应当依法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提供适合其身体状况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在晋职、晋级、评定职称、报酬、社会保险、生活福利等方面不得歧视残疾人。妥善解决残疾人劳动争议,依法维护残疾人劳动就业权利,切实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就业机会。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

省、市、县三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建设,将其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统筹管理,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指导和委托下,综合管理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为用人单位提供就业信息发布等支持性服务,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适应评估、就业和失业登记等就业服务;开展盲人按摩管理指导和服务工作;引导、支持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开展统一服务对象、统一业务流程、统一机构标识、统一人员标准和统一服务准则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立残疾人服务窗口和服

务项目,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将残疾人就业信息纳入其中,实现资源共享。

4、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服务,促进残疾人脱贫。政府有关部门要将农村贫困残疾人作为扶贫开发重点对象予以扶持,农村金融机构要向残疾人提供方便可及的金融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农村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等要加强对残疾人的帮扶。充分发挥县乡两级残疾人服务社的作用,依托政府有关部门、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农村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家庭副业等多种形式的生产劳动,提供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帮助农村残疾人获得扶贫贴息贷款,保障农村残疾人充分享受各项惠农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推动残疾人扶贫开发政策与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有效衔接。

5、健全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居家助残服务。建立健全以省级或省会城市托养服务机构为示范、设区的市和有条件的县托养服务机构为骨干、乡镇(街道)和社区日常照料服务为主体、居家安养服务为基础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为精神、智力残疾人和其他各类重度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职业康复、辅助性就业和工疗、农疗、文化体育、心理疏导、娱乐等服务。省级托养服务机构负责全省托养工作的服务示范、业务指导和培训;设区的市和县级托养服务机构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和急需的托养服务,对日常照料和居家安养服务进行指导。乡镇(街道)、社区依托社区服务设施、福利机构开展日常照料等服务,以多种形式支持残疾人居家安养。实施好“阳光家园”计划。

6、加快推进无障碍建设,方便残疾人生活。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提高无障碍设施建设质量。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修订完善无障碍相关标准、规范,加快推进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居住区、公园绿地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教育、民政、铁道、交通运输、残联等部门制定完善特殊教育学校、福利机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铁路

旅客车站、码头、城市交通设施、民用机场旅客航站区等行业无障碍标准并监督实施。公共交通逐步完善无障碍设备。

推进信息和交流无障碍建设,提高全社会无障碍意识。有关部门要将信息交流无障碍纳入信息化建设规划,制定信息无障碍技术标准,推进互联网和手机、电脑等信息无障碍实用技术和产品研发。政府政务信息公开要采取信息无障碍措施,公共服务机构要提供语音、文字提示、盲文、手语等无障碍服务。图书和声像资源数字化建设要实现信息无障碍。

7、发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鼓励残疾人广泛参与基层文化体育活动,特殊教育学校、残疾人专门协会、社区残疾人组织要积极开展残疾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流动舞台车、全民健身等政府重点文化体育工程要有为残疾人服务的内容。加强各级残疾人文化艺术组织和团体建设,鼓励残疾人参与文化艺术创作。

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街道文化站)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免费向残疾人开放,并为残疾人参加文化体育活动提供便利;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设立盲文和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加强盲文出版和文化资讯建设,加大对盲文、盲人有声读物、残疾人题材的图书、音像制品出版等的扶持力度。各地电台、电视台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残疾人专题节目和手语节目,影视作品和节目要加配字幕。

8、健全残疾人法律服务体系,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建立以各级司法行政部门、法律援助机构提供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为主导,以有关部门、残联、社会力量等提供的法律救助为补充的残疾人法律救助体系。建立各级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县级以上残联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的作用,鼓励和扶持民间组织、高等院校等通过多种形式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救助服务。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信访工作机制,

畅通信访渠道,健全信访事项督查督办与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

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纳入国家普法规划,不断增强全社会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意识。

建设残疾人口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和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信息管

理平台,实现其与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的统计工作,开展残疾人基本状况动态监测和调查。新建、扩建、改建一批骨干服务设施,使残疾人服务设施布局合理、条件改善、服务能力增强。

2.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项目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有利于增强为残疾人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七大明确提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残疾人保障法》第49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无劳动能力、无扶养人或者扶养人不具有扶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按照规定予以供养。国家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举办残疾人供养、托养机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明确提出“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服务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19号)提出“完善社会化康复服务网络,逐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将所有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供养范围,改善供养条件,提高供养水平”;市委、市政府也明确提出“依托社区开展为重度残疾人、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老年残疾人等提供生活照料、康复养护、技能培养、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公益性、综合性服务项目,推广“阳光之家”经验”。

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是为残疾人服务的场地,是残疾人直接受益的基础工程,是改善残疾人身体功能和基本生活状况的民心工程,通过康复服务指导和聋儿语言训练、就业服务、职业培训、辅助器具供应、盲人按摩,法律救助、文体活动等系统全面的康复服务,可有效地解决残疾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特殊困难,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和托养服务,从根本上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水平。

2.有利于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广大残疾人是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又是小康成果的共享者,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残疾人由于自身功能障碍,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最需要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保障残疾人的权利,发挥残疾人潜能,帮助残疾人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是党和政府应尽之责。和谐社会首先要让残疾人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怀,解决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救助和生活中的各类问题,不断缩小残疾人与健全人生活水平的差距,使贫困残疾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3.有利于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近年来,通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坚持市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联动的残疾人事业格局基本形成,全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认识普遍提高,理解、尊重、帮助残疾人和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形成。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化平均水平间的差距已逐步缩小,残疾人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多层次、专业化和社会化。残疾人就业遍布城乡各行各业,就业渠道由摊点型向福利企业、民营经济转变。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法规体系逐步

建立健全,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得到切实改善、自强、自立、自尊、自信的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提升,广大残疾人通过劳动实现了脱贫致富。

4.具备开展残疾人康复的基本条件。七台河市残疾人联合会组织机构健全,各项服务体系完善,业务人员经过多层次培训,开展综合服务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土地资源,资金及水电配套设施等基础条件具备,切实可行。

第三章 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

3.1 项目建设地址

该项目位于茄子河区惠民小区西侧(市妇幼保健院内),该地块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交通,通讯等条件便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建设康复中心的理想地段。

3.2 建设条件

3.2.1 自然环境条件

此地段适合建设4层以下建筑。

1、地形地貌

七台河市区属于低山丘陵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形成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的狭长地形。东西长为130公里,南北宽为80公里,总面积621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767平方公里。全市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西北部平原,境内有较高的山27座,最高峰为海拔1008米,市区属丘陵山区。按地形变化及土壤类型市区地貌可划分为低山丘陵地、丘陵漫岗地、河滩地、山间谷地四种类型。

2、场地自然条件

(1)水文特征

七台河市年径流深在100—150毫米之间,径流深年际变化大,6—9月份年径流深在全年径流深的65%—75%,反映年径流年际变化的变差系数全市在0.55—0.78之间。多年平均年输沙模数40—70吨/平方公里之间。由于上世纪90年代七台河市毁林开荒现象严重,水土流失量

在逐年加大。

(2)气候条件

七台河市地处中纬度,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寒暑悬殊、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短,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

4.3℃,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7.2℃,极端最低气温-39.3℃。历年平均最大冻层深度1.70~2.00米。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一般为2-4级,科季以西北风为主。年降雨量400-600毫米,大部分集中在8-9月份,无霜期173天。

(3)地震烈度:根据建设部建抗(1993)13号《关于执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有关规定的通知》,本工程设防烈度要求为6度。

(4)地基土工程地质评价: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9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 7-8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CBJll-89)、《土的分类标准》(GBJl45-90)。市区范围内的地下水属第四纪冲积层潜水和内化裂隙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含水层薄、渗透系数小,出水量少、补给条件差,而且受矿井开采疏干影响,地下水位逐步下降。市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表土较浅,一般为1-3m,以下为风化砂岩,地耐力一般都在150-400KN/m2。

3.2.2 外部配套条件

1、交通

七台河地处佳木斯、牡丹江、鸡西、双鸭山等黑龙江东部城市群中心位置,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距省会哈尔滨380公里,距俄罗斯最近的边贸口岸密山仅80公里,牡佳铁路、勃七铁路贯穿全境,交通运输

便捷,辐射半径大。

2、给排水

该项目用水由市政给水管网供给,就近接市政给水管网引入DN200的给水管作为给水主管道,供水水压、水量有保证,饮用水质达到《生活用饮用水卫生标准》,在生活区内以环、枝状供水管网供水。

区内排水实行雨污分流制,设有排水管道,区内雨污水汇集后就近排入市政雨污水管网。

3、供电

该项目用电由市供电系统供给,该项目自就近接市政电网,满足区内生活用电需要。

4、采暖

该项目拟采用集中供热的方式。

5、电讯

通讯设施先进,电话全部实现了程控自动交换,可直拨国内外。形成以高速宽带为主的高效迅捷的网络,各类信息能够及时传输交流,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便利条件。

3.3 项目选址

3.3.1、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具备较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2.应方便群众,交通便利。

3.周边宜有便利的水、电、路等公用基础设施。

4.应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并与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有一定距

离。

5.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3.3.2、选址

根据项目建设规模、内容和特点,通过考察论证,项目选址在位于茄子河区惠民小区西侧 。

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

4.1 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根据国家有关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家关于残疾人建设的标准和发展规划,项目建设内容为新建残疾人康复中心,占地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其中:

1、康复综合楼6000平方米,设有儿童康复门诊、功能测评室、康复咨询室、各类康复训练用房、引导式教育训练用房、感统训练感统训练、科研用房、培训用房和行政办公用房。

2附属用房2000平方米。

4.2 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七台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方案是经过了多方案比选论证后,再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与院方进行了多次沟通,最终确定了较为合理可行的规划及单体方案。

4.2.1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七台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体系的可行性研究过程将遵循如下指导思想:

稳定发展、稳步推进、强化过程控制和风险评估;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同步兼顾;

严格执行规划设计思想,体现城市周边应有的建筑形态与城市形象相协调。

4.2.2 总体规划及总平面布置

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大大扩展了医学空间的深度和广度。技术革命使医疗性建筑的功能结构,空间形态产生

了发展变化。因此七台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建设规划必须有适度的前瞻性和合理性,才能充分地结合未来医疗的状况。注重科学的交通组织、合理分区和良好的室内外环境空间的创造。合理的交通组织和良好的就医、施医环境是现代医院人性化的突出特点,也是现代医疗的发展方向。

4.2.3 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根据规划用地分析,如何综合处理好规划用地和合理功能分区及良好医院环境的矛盾是规划的关键。新建房屋及配套附属设施建设充分结合现状地形合理布局,在满足国家相关规范的前提下,对用地充分利用合理布局,整合医院用地功能分区合理,交通流线组织清晰,布局满足靠近使用核心和就近原则,方便患者使用。总体布局上医疗区建筑均沿用地周边布置,内部形成良好的空间环境。

总体布局既强调了建筑的主次关系,又综合考虑到各功能关系的合理安排,在遵循原规划的基础上,做到功能关系明确、主次清晰、环境优雅、交通合理。

4.2.4 交通组织

交通流线的合理组织是规划中的重要元素。而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的交通组织,除符合一般的交通组织原则外,还应符合医院的外部人员行为模式和洁污流线,并充分考虑到空间模式的可变性和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七台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的交通组织直接关系到医疗行为和就医流线的便捷和效率。

4.2.5 景观组织

七台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景观的设计以为患者创造舒适的利于健康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土地进行绿化开发,将康复中心和住院部之间设计为中央庭院型的集中景观绿化。结合医院交通流线的组织,形成从门诊区到住院部两个相对集中的围合景观区,使之成为整个医疗区的一个室外焦点。

整个建设项目的景观顺应医疗流线形成点、线、面的组合,体现了现代医院建筑室外环境设计的特点。医院的户外活动空间环境是内部空间环境的补充和延伸,只有内外环境交相辉映、相辅相成才能共同形成有益于患者心理和生理康复的完整医疗环境。

4.3 建筑方案

4.3.1 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七台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选址意见书》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建筑玻璃运用技术规程》JGJl 13—2003(J225—2003)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ll8—88)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SO 189-2005)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一规划·建筑》2003年版

4.3.2 平面设计

新建康复中心采用凹字形的布置方式,建筑沿规划红线方向布置。顺应地形并且体形舒展。

新建康复功能分区将科室按层划分,采用竖向连接,功能分区明确。平面功能按使用要求将等候区、主要交通空间及辅助功能集中设置在建筑平面的中部,建筑平面的两端集中设置医技业务用房。力求做到功能集中,布局合理、交通流畅。

4.3.3 立面设计

新建康复中心建成之后是整个医院的核心。立面设计原则为形式与功能有机结合,反映出医院建筑鲜明的个性和内涵,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建筑立面简洁美观,色彩明快。在强调整体的同时注意细部设计。

4.3.4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设计

七台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建筑分类为一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总建筑面积为8000㎡。新建康复中心建筑布局应满足防火间距要求。以上均满足《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相关要求。

4.3.5 无障碍设计

医院为特殊公共场所,为方便残疾人无障碍通行,按《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进行无障碍设计,水平通道在人行道设盲道,在场地高差转换处设残疾人坡道与垂直向的电梯共同组成无障碍交通系统。在入口坡道、卫生间等公共部分严格按规范设计无障碍设施。

4.3.6 建筑节能设计

七台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建筑平面呈矩形布置,布局紧凑,体型简单规则,节约用地,满足节能设计要求。

七台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设计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设计满足日照采光保暖规范要求。外装饰以浅色调为主,尽量避免大面积玻璃使用。通过走廊端部几中间的采光设计,有效控制了内廊长度,提高了公共空间的通风质量和采光效果。

4.4 结构工程设计

4.4.1 设计原则

七台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结构设计遵循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原则,力争创作出结构新、建造速度快、经济性好的结构体系。

4.4.2 设计依据

(1)设计规范及规程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l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l 2008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0850009—2001 2006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设计使用年限

本工程结构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3)风荷载

多层建筑不用考虑风荷载。

4.4.3 结构设计

(1)结构选型

七台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建筑面积8000㎡,最高为4层,层高3.3米。结合本建筑所在地形的特点以及为了更好地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外观效果的要求,结构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4.4.4抗震构造

为使七台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建筑结构具有良好、足够的抗震能力,结构设计中充分考虑以下方面问题:

a、结构布置受力明确,合理进行梁、柱布置,传力途径直接简单。 b、加强结构整体性,加强屋盖系统。

c、控制各抗震单元的刚度,做到平、立面规则,各层刚度不发生突变。

d、保证构件具有足够的延性,避免脆性破坏。

e、采用合理、经济的材料,尽量减轻结构自重。

f、加强角柱、楼梯间周围柱的箍筋配置。

4.5 给排水工程设计

4.5.1 设计范围

七台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工程室内外给水、热水、排水及消防系统设计。

4.5.2 设计依据

1.规划方案及各项技术指标,建筑单体平面图。

2.国家颁布的现行相关设计规范: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S0014—2006

(4)《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2—2002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7)《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

(8)《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9)《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其它现行有效给排水及消防规范。

4.5.3 给水系统

(1)水源

水源采用市政给水系统,供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2)供水方式

供水方式:本工程生活用水由市政给水系统直接供给。

4.5.4消防系统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及《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该新中心须设置室内、室外消火栓系统及自动喷淋系统,CT室内采用气体消防灭

火系统,建筑内各层均按规范要求配置灭火器。

1.室外消防设计

室外消防采用低压给水系统,即满足最不利点处室外消火栓供水压力不低于0.10MPa的要求。由市政管网直接供给,在市政给水管网上引入两根DNl50给水管,并于建筑物周围连成环状,按间距不大于120m均匀布置DNl00室外消火栓,以满足室外消防要求。

2.室内消防设计

采用临时高压系统,利用妇幼保健院内设置室外消防水池及消防泵房,住院部及门诊、办公综合楼屋顶设置的18m3消防水箱及屋顶消防增压稳压设施。平时及火灾前期10分钟由屋顶消防水箱及消防增压稳压设施供水并维持管网压力。火灾时,消防泵房内消火栓泵启动供水,消火栓泵出口压力设计保证室内最不利点消火栓出口处水枪充实水柱不低于7m的要求。

3.灭火器配置

各层均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配置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危险等级为严重危险级。

4.5.5排水系统

1.污水排水量

最高日生活污水排放量按给水量的85%计。

2.排水体制

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初级处理后,排至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再排至市政污水管网:化粪池污水停留时间36h。医用污水经特殊处理达标后排入化粪池处理。

污水消毒采用次氯酸钠,接触时间不低于1h。

3.雨水系统

建筑物及周边雨水经雨水管或雨水沟汇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①雨水设计流量

Q=qΨF(L/S)

q一设计暴雨强度(L/s.ha)

Ψ一径流系数

F一汇流面积(ha)

②暴雨强度公式

采用七台河市当地暴雨强度公式

q= 167A1(1+ClgP) (L/S·ha)

(t+b)n

P—设计重现期(年)

A1,C,b,n—参数,根据当地暴雨强度资料确定

t—降雨历时(min)

4.5.6管材选用

生活给水管:室内给水管采用PVC电热熔管。

室外埋地部分采用给水用PE塑料管,电热熔连接。

热水系统采用薄壁不锈钢管,双卡压式连接。

消火栓,自动喷淋系统均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丝扣或卡箍联接。 生活污水及雨水管:室内部分采用UPVC塑料排水管,胶粘剂粘接接口。室外埋地部分采用排水用高密度聚乙烯工字双壁缠绕管[HDPE],热熔连接。

4.6 电气工程设计

4.6.1 设计依据

(1)工程概况:本工程包括康复中心,设计最高为4层,总建筑面积8000㎡,属多层民用建筑。

(2)相关专业提供的工程设计资料及甲方提供的设计要求。

(3)相关国家标准及规范。

4.6.2 设计范围

变、配电系统设计;动力系统设计;照明设计;防雷与接地系统设计;智能系统设计。

4.6.3 变、配电系统

1.负荷等级

一级负荷:手术室设备及照明、监护病房、治疗室、变电所照明、应急照明、走道照明、百级洁净度手术室空调用电。其余手术室空调用电为二级负荷。其余用电为三级负荷。

2.电源及电压:康复中心供电电源由卫生院原有变电器引入,供电电压380/220v。细分用电功能,照明、动力。线路分布应清晰合理。

3.电能计量

低压按科室设分计量。

4.6.4 配电系统

配电电压380/220V,采用放射与树干相结合的配电方式,一、二级负荷双电源供电,并在末级配电处设自动切换装置。

消防负荷干线用NH-YJV一1KV电力电缆,其余负荷干线用ZR—YJV一1KV电力电缆;干线用防火电缆桥架水平沿梁底敷设,垂直沿竖井内墙敷设;分支线路用ZR-BV一500V铜导线穿钢管暗敷。

照明跷板开关、插座采用并用暗装方式,设备房和配电间内采用壁挂或落地安装方式,其他场所采用沿墙暗装方式。

消火栓泵、喷淋泵采用软启动,其余水泵、风机容量较小,采用全压启动;生活水泵采用变频控制,排水泵采用水位自动控制。

消防水泵和风机可由消防控制室手动控制。

4.6.5 照明系统

本工程的照明种类有正常照明、应急照明

4.6.6消防

(1)消防负荷等级及消防电源

消防负荷为一级负荷。消防设备电源由10KV变电所两台变压器的不同母线段分别专线供电,并于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自动切换。供电可靠性可以满足二级负荷供电要求。

(2)配电设备

10kV变压器均采用干式变压器、真空断路器等无油电气设备,减少火灾危险。

(3)应急疏散照明

变电所、消防控制中心、配电间及走道、楼梯间和其他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均设有应急照明。应急灯、疏散指示灯、安全出口标志灯均自带镍镉电池,应急供电时间不小于30分钟。应急疏散照明线路采用阻燃铜芯电线穿钢管在不燃烧体结构内暗敷或沿防火桥架明敷。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按一级保护对象设防,采用集中报警系统,按规范要求设火灾楼层显示器、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声光警报装置、消防电话等并对消防设备及非消防电源的切断等进行联动控制。

(5)漏电火灾报警系统

为防止由于电气线路漏电引起的电气火灾事故,建筑内设漏电火灾报警系统。在一、二级负荷供电的配电箱及消防设备配电箱内装设漏电火灾报警制模块,当检测到超过规定值的漏电电流时即向系统主机发出报警信号,并可以根据需要切断漏电回路电源,消防设备配电箱内的漏电火灾报警控制模块只报警,不切断电源。

第五章 技术条件及外部环境的可行性

5.1 技术条件

项目建设技术依据:

《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5.2 外部环境的可行性

5.2.1 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1、《关于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指出:安排使用好政府公共投资,着力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支持保障性住房、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和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以及自主创新、结构调整等领域和欠发达地区。资金安排主要用于项目续建和收尾,避免“烂尾楼工程”,严格控制新上项目,防止重复建设。扩大政府公共投资“以奖代补”范围,带动社会投资。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落实好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以及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补助政策。

2、《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投资补助和贴息资金重点用于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需要政府支持的经济和

社会领域。主要包括:

(1)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2)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投资项目;

(3)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投资项目;

(4)推进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投资项目;

(5)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其他项目。

5.2.2 项目建设条件的具体落实

目前项目单位已经完成规划选址、环保部门已经下达了环评批复意见等项目实施前期工作。项目建设场地已达到“七通一平”,待资金到位后,可保证项目的及时开工建设。

第六章 节能节水措施

6.1 节能、节水的原则和要求

6.1.1 节能的原则和要求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因此,合理利用能源、降低能耗被列为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

节能工作是一种特定形式的“能源开发”,是解决能源供应紧张、保护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规定,本项目的建设方案设计要体现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的方针,节能方案应符合相关建设标准、技术标准和《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中的节能要求。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指标、设备的合理用能、其他能源单耗指标要以国内先进能耗水平或参照国际先进水平作为设计依据进行设计。

建筑节能是城市环境保护、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能型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国家规定设计阶段就开始能耗控制,在施工图阶段,设计必须进行认真的负荷计算,严格按标准进行节能设计。目前建筑节能的主要依据有《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76号)、《公共建筑节能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5年7月1日实施)及其他措施、标准与规范。

6.1.2 节水的原则和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城市供水条例》、《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的规定,本项目的建设方

案设计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降低水的消耗量。

总而言之,节约能源,合理用水、节约用水,是本项目建设设计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6.2 项目能耗、水耗分析

(1)项目能耗主要来自于建筑的设施、设备等的电耗损。

(2)项目的水耗主要是医疗用水、清洁用水和生活用水。

6.3 节能

6.3.1建筑节能

康复中心构筑物的设计和建造应当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采用节能型的建筑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减少采暖、制冷、照明的能耗。

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尽量避免使用实心粘土砖、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如陶粒砌块、烧结粉煤灰轻质砖、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灰砂砖、石膏砌块、埃特板、泰柏板、石膏板。推广应用利于节能的塑料门窗、镀膜隔热玻璃窗,使塑料门窗的应用比例不低于30%同时屋面隔热砖的改进应用“无土植被”屋面、绿化隔热等屋顶技术措施也应在实用中受到重视。

6.3.2 给排水节能措施

(1)采用高效节水型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强制淘汰落后的卫生洁具、设备和管道材料。同时,供水系统采取防渗、防漏措施,以降低水资源无效消耗。

(2)为有效节约用水,各单体的引入管上设置水表,在公共卫生间内采用感应式洗手盆水龙头及感应式小便器冲洗设施,同时卫生间的蹲便器均采用有节水功能的自闭式冲洗阀冲洗。热水供应系统采用集中太阳能热水系统,并辅以空气源热泵机组及电辅助加热系统,充分利用现

有的自然资源。给水管及配件均采用符合标准的优质产品。

(3)加强中水、空调冷却水的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减少排污。

6.3.3 电气节能措施

1.变电所尽量靠近负荷中心,缩短低压供电距离,减少传输线路上电能损失。

2.照明灯具采用高反射率灯具,提高照明效率。

3.照明光源采用高效荧光灯及节能灯等节能型光源,在满足照度要求的同时,降低照明功率。

4.主要照明灯采用电子镇流器,具有低损耗、功率因数高的特点(COSф>0.9),节约了电能。

5.走道、楼梯间灯具采用人体红外感应开关控制,人走灯灭。

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

7.1 环境保护标准

本项目执行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

(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87—1996)

(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7) 国务院[1998]253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8)《建筑施工界噪声值》(12523一1990);

(9)国环[1993]015号文《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几点意见》。

7.2项目主要污染源

1、废气

项目施工期间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扬尘和施工机械产生的废气,废气主要污染因子为CO、NOx、烃类等。

2、废水

废水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主要是由医疗、清洁和生活用水产生。施工期间废水主要是施工废水和生活废水,施工废水主要是混凝土搅拌、机械清洗废水。其污染因子是SS和PH,其悬浮物含量达500mg/L。施工期间生活废水主要来自厕所、洗涤等,一般不含有毒物质,其主要因子是CODcr、BOD5、NH3-N、TP、SS等。生活污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的日常生活排放的污水,本项目建设施工期平均施工人员大约为120人/d,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为9.6m3。

3、固体废物

项目施工期间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以及施工工人产生的生活垃圾。由建设用地基本平整,不涉及大量土石方工程。

项目营运期固体废物是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医疗垃圾主要为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输液器、棉球、沙布和各类塑料、橡胶制品。

4、噪声

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各类高噪声施工机械,如振捣器、电锯、电钻等。

运营期噪声为电梯、水泵、抽排风设施、汽车噪声、人员活动噪声及项目内其他使用电气设备的噪声等等。

5、辐射

由于拟建项目设有放射科室,在正常运营期会产生一定的X射线和半衰期很短的放射性制剂产生的放射源。

7.3项目建设与营运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7.3.1 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

1、大气环境影响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运输车辆产生的汽车尾气、噪声以及施工废水、建筑垃圾等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和施工活动紧密相关,施工结束后就不再延续,是短期和非连续性的影响。合理安排好施工进度、缩短基础建设持续时间,尽快固化地坪和完成场区绿化工作,均可有效减轻施工期不利的环境空气影响。

2、水环境影响

施工过程产生的废水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废水经回收利用后,废水产生量不大,对地表水体的影响期较短,施工结束后即可终止,不会对水体产生大的影响。

3、声环境影响

项目周围尚无居民居住、无办公区,施工噪声强度在75~115dB(A)之间,施工噪声的高声级作业会对建设区域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建设噪声会超过《建筑施工厂界噪声标准》(12523—90)标准,出现施工噪声超标现象,从部分施工机械经过lOOm的距离衰减后的声级来看都在605dB(A)左右,而几种声源叠加后噪声声级更高。施工机械噪声夜间在施工区域100m范围内的居民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在10m的近距离范围内单个声源就会出现强烈超标。

噪声和环境振动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对人有刺激作用,会对周围生活、工作和居住的人群造成一定的影响。本项目施工期间,作业机械类型较多,有切割机、混凝土搅拌机、打桩机、推土机、装载机、电焊机等马达的声音以及汽车往返、爆破声和其它非机械声等,都会产生噪音及环境振动,这些突发性非稳态噪声源将对周围的声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4、固体废物影响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由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均属于一般固体废物,不含有害物质,两种固体废物经妥善处置,对环境影响较小。

另外,施工期因挖方、填方产生裸露地面,存在水土流失现象,但项目所处地势平坦,在通过采取一定的水土流失措施后,可控制水土流失程度。施工期水土流失属轻度侵蚀状况。

5、社会环境影响

随着项目建设的开始对社会环境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项目建设需要一些作业工人,可增加当地就业机会。施工车辆的进出加剧可能造成临时性阻车,增加运输时间,影响运输效率,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出行带来不便。施工期间,会对城市景观造成一定影响,但随施工的结束,这种影响将不存在。

7.3.2 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

1、正常运行对环境影响

该项目建成运营后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主要来自医疗废水、固定废物和轻微的电磁辐射及核设施放射物。医疗废物在卫生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共同制定和公布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排列前三位(代号为HW01、HW02、HW03),如果失控,对环境影响潜在的威胁是较大的,因此,国家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出台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国家为防止电磁辐射及核设施放射物对环境造成影响,国家从1987年开始,先后颁布了《城市放射物废物管理办法》、《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与影象质量保证管理规定》、《放射治疗卫生防护与质量保证管理规定》、《核设施放射卫生防护管理规定》、《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由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六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并从200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由此可见,医疗机构对环境的潜在影响是大的,这一点必须引起医疗单位的高度重视。

2、非正常情况下环境影响

①自然因素造成的灾害,如地震等。

②人类活动造成的灾害,如误操作等。

③人为破坏、偷盗设备材料,设备老化、管道腐蚀穿孔等。

7.4 环境保护措施

7.4.1 设计阶段采取的环保措施

(1)设计时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作针对性处理。

(2)设计时考虑隔声、降噪、减震等处理;合理组织各种车流、人流关系,使通行顺畅。

(3)在工程材料的选择上,选择那些无毒、无害、易处理、易回收的材料,而不选择那些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材料。特别是装饰材料,选择对人体健康无害或影响较小的材料。

(4)对于交通噪声,采取种植绿化带减少噪音影响,利用合理的功能分区减少办公楼内音响的噪声干扰。

(5)设计应将用雨水、污水分流排放体系,以减少污水的总排放量,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与生活污水由污水管排入市政排水管道,统一由市政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6)放射科、同位素室放射科设置按有关规范进行并与其它部门有隔离保护措施和防护设备,放射线的排放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7.4.2 施工期环保措施

1、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①建筑施工场地和旧房拆除的过程中,对施工场地进行洒水降尘,同时对施工场地搭建围屏,使扬尘在施工场地内沉降,减少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保证施工区周围正常生产、生活、办公、学习等。

②在工地出口处设置车轮清洗设施,对开出工地车辆车轮进行清洗,确保车轮不带泥土驶出工地。

③防止土料运输车辆将泥土散落在公路上,如有散落应及时清扫。 ④禁止在工地上焚烧油毛毡、垃圾、塑料袋及建筑废料等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物质的垃圾。

2、水环境保护措施

①拟建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施工废水通过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后,用于场地喷洒降尘,对施工废水进行循环使用,节约使用水资源,减轻因施工废水的排放对地表水体造成影响。

②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废水,,建立公共厕所统一收集,化粪池处理。

3、声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施工过程中噪声强度大,是影响项目区声环境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对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噪声较大的设备进行减噪处理,并采取隔声障、隔声墙等措施对敏感的保护目标进行防护;另一方面,严禁在夜间(晚22:00至次日6:00)和中午休息时间施工,保证附近区域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休息。在施工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将大型的施工进行布置在距居住、办公等人口密集区相对远离的项目区域内,通过距离衰减,降低对敏感区域的影响。

4、固体废物防止措施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采用全密闭式的垃圾收集运送小车和运输车清运到合适地点,妥善处理。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生活垃圾定点堆放,集中收集,纳入城市垃圾统一处理。在施工期间运送砂石、泥土、水泥等车辆,车厢严密清洁,防止泄漏造成沿途地面污染。

5、其他保护环境的组织管理措施

①建设单位应将本项目的环境保护作为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纳入工程的管理与监督中。

②对环评报告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及各级环保部门提出的其他环保要求,在施工中应坚决实施。

③建设指挥部的环保人员应经常进行现场监督,就材料堆放的选址、弃土地点是否符合要求、影响环境、强占农田等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施工行为立即制止、纠正。

④合理计划安排,缩短施工工期,建立施工用沉淀池、隔油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尽量回收利用。

7.4.3 营运期环保措施

1、废水治理措施

①项目应实施清污、雨污及医用污水分流。总污水排放口设明显标志。

②项目内冲厕废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化粪池出水后汇合其余废水进

入集水池,经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项目应主动办理排污许可证。

③建立污水处理站。病原体废水中含有大肠菌群及其它有害细菌,废水经收集至污水处理池进行加热、紫外线、氯化或臭气等消毒处理,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环保局的有关规定进行二级生化处理,达到有关规定的允许排放标准后排放。

④为保护水资源,减少排污,建议项目尽量提高中水回用率。中水尽量回用于绿化、冲厕等可回用中水的用水点。

2、固体废物治理措施

①项目应对垃圾分类集中收集。生活垃圾由保洁员将各部分垃圾集中收集于转运站待运。医疗固体废弃物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80号)的有关要求,对医疗固体废弃物统一收集,并按照类别分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当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垃圾经收集、分捡后分别处理,对于废弃、无回收价值的污物进入医院污物焚烧楼焚烧处理。

②化粪池便、污泥应与环卫部门签订合同,由环卫部门定期进行清运处理。

③项目内应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对项目内固体废物的分类、收集、储运实施严格的管理,做到固体废物妥善处理。

④禁止危险废物进入办公和生活垃圾。废电池、日光灯等单独收集处理。

3、噪声治理措施

抽排风设施吸风口、应用设施设备应留有足够的衰减距离,选用噪声低的设备,确保噪声达标排放。

4、防止辐射的措施

加强对医院放射性制剂的完全管理,对放射性制剂的处置用严格按

照国家规定的《放射性废物管理原则》实施管理。严格保管放射性制剂及其废弃品,严禁其外流。对医疗设备专用辐射装置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措施,防止辐射源流失或对人体造成伤害。

5、生态治理措施

七台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环境绿化应根据行业特点、植被种植做到合理选种、合理规划,努力创建有利于防尘降噪、利于病人康复的优美生态环境。

7.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七台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利用妇幼保健院建设的医用污物焚烧间、污水处理站。这样,项目产生的污水经过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达标排放;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置,医用污物焚烧处理;固体废物定时清运及时处置。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针对噪声影响,采取了密封隔音等措施后,能够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医院所用的带有电磁辐射、核辐射的设备不多,且都是选用相应辐射较小的设备,同时医院对此类设备的使用、管理都有严格规定,故电磁辐射和核辐射造成的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项目环境保护设施齐全,措施得当,基本不会造成非人为的环境影响;项目建设过程中也不会造成水土流失和地下水污染。同时,项目建成后将增加区域内的绿地面积,符合《医院建设标准》和《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的有关规定。但是,项目在施工期将对周围住户的休息产生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噪声影响、局部空气环境质量下降等影响,因此在施工期间加强施工组织管理,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不利环境影响,然而这是一个短时影响,随着施工的结束即可消除。

所以,本项目建设在环境保护上是可行的。

第八章 劳动安全卫生消防

8.1 主要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因素

本项目主要的危害因素是高压电器部位、电磁辐射及核设施放射物部位,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部位以及其他可能造成人体危害和环境污染部位。

根据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公布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所列,医疗机构涉及的有害物质种类主要有:HWOl医院临床废物;HW02医药废物;HW03废药物、药品;HW04杀菌药物在使用和配制过程中的废物;HW40含醚废物;HW42有机溶剂的生产、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有机溶剂废物等。

上述危险废物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危害是较大的,国家对医疗废物的管理做出具体规定,操作中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这种危害性是可以克服的,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8.2 安全卫生防范措施

安全卫生是维持医院正常进行和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和财产的重要前提。因此,首先要加强安全卫生思想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安全卫生意识,其次,要严格执行国家对医疗行业有关安全的规定、条例等。同时,建议再采取如下措施:

(1)在设计中,按有关建筑物的人员疏散规程、规范的要求,进行建筑通道、楼梯、出入口的设计及有关防护设置,同时考虑到部分建筑内人员集中的特殊要求,设置适当的公共空间进行人流的有序分离,合理设置总图,避免各种流线交叉,顺利疏导交通。

(2)供配电、电力装置的过电保护、电气设计的保护接地以及建筑物的防雷接地等,严格按有关标准规范设计。

(3)对易燃、易爆、有毒的物品和药品实行专人管理,按制度发放。

(4)对有辐射、放射设施设备加强使用、管理等的规定。

(5)经常检查和保持消防系统和器材的完好性,确保消防设施的起动可靠有效;

(6)配备必要的安全保卫人员及设备,制定严格的安全保卫规章制度,配备适当数量的环卫人员,负责公共场所清扫保洁工作,创造一个卫生整洁的医疗环境。

(7)医务人员要按规定配备必要的保护用品,做好安全卫生防护工作。

(8)做好公共场所的清扫保洁工作,工作人员定期和不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9)项目建设施工时,施工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施工安全的规定,做好各种防护、保护措施。

8.3 消防标准及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4)《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8.4 消防措施

(1)建筑物周围设环形消防通道,利用建筑周边城市道路系统,为消防补救提供有利的交通应急条件。

(2)室外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消火栓,供水干管即为消防水管。

(3)室内按相关规范的规定,设置消火栓,配置灭火器,并保证消防水源能24小时供水,水量、水压均能满足建筑物灭火需要。

(4)根据项目消防用水量设消防水池,并按规定要求储存充足水量,以满足消防的要求。

(5)在电气设备造型及安装上,均考虑了接地、防爆措施,对建筑

物采取了防雷、防爆措施。

(6)重要部门在室内设置烟火感应探测器,安装火灾报警、消防联动装置,并在人员集中处及通道主要部位有疏散指示照明。

(7)设计中严格执行《民用建筑防火规范》的要求,疏散楼梯、电梯、通道、出入口的设置必须严格执行规范要求。

(8)建筑应满足消防的规范要求。

第九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9.1 组织机构设置

为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良好契机,提高七台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加快康复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康复中心发展,建议康复中心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9.2 项目的资金管理

项目建设资金严格按照国家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建议设立专用专户,建设资金实行专款专用,财务处具体监管项目资金的使用,以确保资金按项目建设计划使用。严格审计制度,加强审计、监察工作,严防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

9.3 项目的建设管理

本项目拟实行面向社会“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方式优选中标人。为确保工程建设的特色、美观、大方,并体现整体团结、和谐的特点,工程设计面向全省具有建筑设计、绿化、景观、装潢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公开招标。为确保工程质量及投资控制,工程施工面向全市二级资质以上施工单位公开招标。

由项目建设单位监管,按照国家项目建设管理的规定,进行规划设计、报建审批、施工建设管理等建设程序,保证项目建设的如期完工,并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竣工验收。

第十章 项目建设周期及工程进度安排

10.1 项目建设周期

1、项目进展

该工程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中,工程选址及方案已制定,资金到位即可开工建设。

2、项目建设期限及进度安排

为保证该工程的顺利完成,需要有关单位协力合作。初步拟定的项目实施进展计划按以下步骤进行,从前期工作开始准备到施工完毕项目总工期为2年,进度安排如下:

2012年5月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论证、评估及其他前期工作;同时完成工程设计,进行工程招投标及设备的招标采购;

2012年5到2013年10月 土建施工及管线及设备安装

2013年12月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

10.2 保证进度措施

1、将根据施工合同及计划工期编制年度和季度计划,再由年(季)度计划制定月计划,由月计划制定周计划和日计划,做到层层有控制,分期抓落实。并将具体责任分配到各职能部门和个人,每天检查当日施工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统筹安排、合理调度的主要依据,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2、现场将建立强有力的项目领导班子,在项目负责人的领导下,加强施工中计划的执行、材料的周转使用、劳动力流向、机械调度、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总体协调工作。

3、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工作,加大施工周转材料、施工机械设备的投入;

4、合理有序地组织劳动力、施工材料进场;合理安排施工工艺流程,组织各种交叉、立体作业,提高工效;

5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措施等,尽量保证冬、雨季施工的正常进行;

6、使用合适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来提高工效,加快工程施工进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