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专题范文 > 【优秀教师材料根的赞歌】 优秀教师材料
 

【优秀教师材料根的赞歌】 优秀教师材料

发布时间:2019-07-19 10:16:17 影响了:

根 的 赞 歌

——辰溪县黄溪口镇双龙小学翟祖福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花的事业是甜密的,叶的事业是伟大的,而根的事业更是一种默默的奉献„„。

——题记

在绵延逶迤的湘西群山之中,有一所叫双龙的村办小学,它地处辰溪县黄溪口镇的高山之巅。青山秀水,纯朴民风,哺育了一批默默奉献的教书人,他们用一种类似于根的精神,撑起了瑶乡的教育事业。其中有一位最受人们敬佩、爱戴的好老师,他就是扎根山乡、从教30余载的共产党员翟祖福。

愿把青春许孺子

双龙村是远离县城70公里,距黄溪口镇9公里的一个高山之村,海拔800多米,这里交通闭塞,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极差。1969年,生于斯长于斯的翟祖福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湖南省黔阳师范学校:当时人才奇缺,留城从教过舒适安逸的生活,还是回到落后闭塞的山村?年轻的翟祖福面对如此艰难的抉择当时也有些犹豫了,为了自己吧,山里孩子那渴望的眼神会让自己内疚一辈子的。记得刚上师范全村人为自己送行时,老支书郑重地说:“好好干吧,乡亲们都盼望着你回来呢!”故乡明月在,何时彩云归。翟祖福毅然背起了行囊,踏上了回村那条泥泞的山路,没想到这一去竟30余年。

双龙小学地处辰溆交界的山岭上,放眼四望,只有连绵起伏的山岭和郁郁的松林,两间由烂仓库组成的低矮破旧的木板房,是双龙小学全部的家当。全校连学前班共有6个年级,50多个学生,除翟祖福之外,仅有2位代课教师,放学后,空荡荡的学校就只剩他一个人了。学校没有办公室,也没有教师宿舍,翟祖福只好把教室当成临时宿舍,晚上将吱嘎的课桌拼凑成一张临时床。在昏暗的青油灯下备课,批改作业,倍伴他只有偶尔一两声山猫子的叫声和无边的寂静。天晴倒好,碰上雨天,破旧的木质楼四处漏雨,桶子、脸盆只好全部用来接水,然后聆听着屋梁上的滴水声,反反复复孤枕难眠的他只祈盼着天明。有时,雨下大了,教室里积满了水,翟祖福便只好捡些石块,垫高学生的课桌椅,自己呢,穿一双破旧的高筒雨靴,在雨水中一站就是一天,学校条件太差了,别的老师不愿来,翟祖福是科班出身,他便主动承担了三个年级的复试班教学,一间教室,三个年级,五门课程,忙得刚参加工作的他团团转,从早到晚,他没有半句怨言。他觉得山里的孩子读点书不容易,他们太需要知识了,为此,他逐个的了解班上的学生,建立了详细的学生个人档案,做到对症下药。晚上,则埋头钻研教材,备课、批改作业,工作到深夜二、三点钟是家常便饭。每天清晨他又必须早起,整理卧具,清理教室,然后在走廊上支起作早餐的三

角架,凫凫炊烟溶于高山的雾岚中。有时,时间来不及了,他就烤个红薯当饭吃,记得有一次,米缸没米了,他又不好意思向村民借,因为村民们实在自己都不够吃,高寒山区,偏僻穷乡,这些村民一年都难得吃上一餐饱饱的大米饭,常常是红薯加玉米,一年当主粮,倔强的他只好要一些沾亲的学生带些红薯来。时间久了,孩子们感到奇怪,一位细心的家长偷偷地跑到学校,发现翟祖福竟吃了整整半个月的烤红薯,清苦的日子好难熬啊。第一次全乡统考,他任教的年级获得全乡第二名,村小学也第一次有人考上乡初中,自己也被评为年度优秀教师,捧着那薄薄的荣誉证书,19岁的他实在付出得太多了。老支书拿着间隔多年的初中录取通知书问:“小翟,这么多年村里没人考上初中了,今年真感谢你,大伙想送你点东西,怎么样?”翟祖福无法拒绝深情,腼腆地说:“要送就送筐红薯吧,有时也好图个方便”。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翟祖福深深懂得,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得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春的灿烂,夏的炎热,秋的金黄,冬的高洁,似乎都与他无关。为了让孩子们获得更多的知识,他自己如饥似渴地学习,他曾数十次自费去外听课,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1984——1985年,月薪仅30余元的他参加了县教师进修学校学习,花费他2000多元,等于他一辈子的积蓄。几十年来,他积累的唯一财产就是那一摞书,他开展的“成功教学”和“快速作文”试验,取得显著的成效。这些年来,双龙小学的合格率达到了98.8%。寂静的山村学校,忙碌的教学工作,注定他此生与繁华无缘,与辉煌无缘。1987年,镇联校考虑他工作能力强,再加上37岁末找对象,把他调到中心小学。一期过去了,村民们实在不忍让他走,老支书便带领村民向镇里求情,他自己也舍不得双龙的孩子,已近不惑之年的他又背起帆布包,踏上了回村的山路。三十年如一日,当许多人被城市绿色的站牌迷惑时,翟祖福将自己的青春和一腔热血,全部献给了山乡的教育事业。他数十次被评为县、镇“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先进工作者”和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省师德先进个人”,尽管拥有许多荣誉,但他对双龙那块天地,仍一往情深,不忍离去,愿把青年许孺子,甘为盛世做人梯,是他奉献精神的高度概括。

一枝一叶总关情

不足300人的双龙村,人口居住比较分散,学生离校最远的有7公里,近的也有3公里,翟祖福把温暖和爱心全部倾注到学生身上,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看待,对他们体贴入微,关心备至。山区的小路弯弯曲曲,行走不易,每逢雨天,最易引起山洪暴发和山体滑坡,翟祖福更是寝食难安,他总要撑着油纸伞,站在最难走的路口,把学生一个一个接过来。现任市纪委办公室主任的舒远满,提起翟祖福,他深情地说:“当时,从我家到学校要经过一道沟,下雨天,山洪暴发,翟老师总是要接送,背我过去,想起他佝偻的背影,是我一

生也品不完的幸福”。是啊,要问双龙毕业的学生,最难忘的是什么,许多人都会说,那就是翟老师在风雨中矗立的瘦弱身影。要问双龙的村民,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大家都会说,那就是双龙有个翟祖福。

枇杷洞一组有一个学生,1995年读四年一期时,患了风湿性关节炎,行走不便,他家离校有3公里远。从这个学生发病起,冬去春来,不管是骄阳似火的盛夏,还是寒风刺骨的严冬,翟祖福都坚持早晚接送,从不间断,一直到小学毕业。尽管他自己患有严重的胃病和腰肌劳损,有时学生看他实在不堪重负,痛得满头大汗,坚持要下来时,翟祖福总是安慰他说:“没事,走山路是要出汗的。”就这样,这个学生在翟祖福背上渡过了三年的求学生涯。

1996年下学期,邻近溆浦县大江口镇马家溪村转来5个学生,这些学生家离学校有7公里远的山路,中午只好带冷饭冷菜到学校吃,为了不影响这些学生的身体和学习,翟祖福每天给他们热饭热菜,下雨或下雪天就留他们住下来。30年来,他每年都要添置雨伞和衣服,以便在天气突变时供学生们使用,可他自己长期总是一身粗布衣裳,一双帆布解放鞋,打发着日复一日清苦的岁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生们已记不清太多太多感人而又酸涩的往事了。梅家山三组有一户村民,家庭经济很困难,两个儿子因交不起学杂费而中途辍学了,翟祖福得知后,亲自到学生家中做动员工作,当他看到破破烂烂的房子,一家四口实在连生活都过不上时,他的眼眶湿润了,毫不犹豫地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挤出两兄弟的学杂费,还经常帮两兄弟购买学习用品,使兄弟俩重返校园。溆浦县江口镇马家溪的秋菊香,已经毕业五年,至今还欠着600元学费,都是翟祖福垫交的。现在正读六年级舒和同,翟祖福已支援他两年的学费了。太多太多的话说不完孩子们心中的感激。舒林云,一位受翟祖福资助多年的女孩,因家里太穷,无法还清所欠的深情,她也选择了教师的职业,毕业后她去了更偏僻的上蒲溪乡任教,她说:“我的选择是对翟老师最好的报答”。30多年来,他先后资助了70多名贫困学生的学杂费,其中十多名学生,他更是送到了初中毕业,而他自己,一口木箱子,一张简易办公桌,一架单人床,一床六十年代的大红花被,是他一生的积蓄。

三尺讲台,三十余载,翟祖福捧一根教鞭,如捧一把金色的钥匙,不断地开启孩子们渴求的大门。效春蚕织出满园锦绣,仿红烛点燃一代心灵。知道自己的真情,得到学生们诚挚的回报时,他的脸上露出了微笑:“虽然我独身一人,可是我比谁都要幸福!”。

衣带渐宽终不悔

双龙村地处偏僻的瑶乡,自然条件差,群众普遍生活水平低,大部分人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致使双龙村小校舍长期得不到改善,破烂不堪,学校甚至找不出一张象样的板凳来。看着这一切,1977年,刚任校长的翟祖福心痛了,怎

么办,咬着牙自己干,从此,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辛的创业生涯。

每逢节假日,他便带着学生们一道开荒、挖地,手上磨出了血泡,头上添了白发,终于开垦出5亩学农基地,全部栽上了良种柑桔,林间再套种其他经济作物。放学后,他放下粉笔,又拿起了锄头。为了尽快掌握管理技术,他从村民和书本上学到了不少科技致富知识,并利用劳技课和学生们来到学农基地,手把手地教学生,有时村民也来听课。多年来,他积累了许多有效的管理经验,学校有了收入,许多学生和村民利用翟祖福传授的知识也致了富。

仅仅2000元是不能建新校舍的,在翟祖福的心中,是要建一栋宽敞明亮的教学楼,让孩子们永远结束雨天在泥水中上课的日子。可是建一栋新教学楼又谈何容易,村里实在被翟祖福的决心感动了,派了一名瓦匠,专门为学校做瓦、做砖。为了加快进度,翟祖福自己也边看边学,边学边干。烧砖瓦的柴怎么办,学生们太小,挑不了多少,翟祖福便与学校的另一位教师翟祖保定下协议,两人每天清晨砍两担柴,再吃饭上课,放学后再砍两担柴休息。一所学校的砖瓦,要多少柴才能烧出来,村民们只知道为了节省时间,翟祖福连做饭时间也利用了,一天要工作近20小时,由上一年级的侄女给他送饭,一直送到她上三年级,翟祖福才砍完烧砖瓦所需的木柴。然后是烧制,再后是夜以继日地修建,翟祖福既当工头,又打工,直到侄女送饭送到小学毕业,整整历时五年,一栋600平方米的教学楼终于建成了,挺拨的教学楼中就有翟祖福亲手烧制的一砖一瓦。看着一溜儿崭新的教学楼,村民们无不心酸地说:“这栋校舍是翟祖福用心浇铸成的”。

记得建校的五年中,有时送饭的侄女太饿了,途中便把翟祖福的饭也吃了,有时家里实在没饭送,这样,翟祖福吃一顿,欠一顿,饱一顿,饿一顿。再加上活太累了,有时月亮出来了他还在砍柴,还在垒砖。工作的辛苦,生活的清苦,翟祖福患上了严重的胃病、腰肌劳损、营养不良,瘦弱的身子,只剩下皮包骨头,1.62米的身材,体重竟不足45公斤,未老的他已经早生白发,腰似乎也成了双龙的山岭,倔强地弯曲着。村里的老中医清楚地记得,为了建校,许多次病了,他也不忍花钱买药,只是找村里的老中医找点草药煎服,为的就是省几个钱来建校。久而久之,他自己也成了半个“医生”,学生们的小病小痛他也能凑合着应付过到。有一次,他又病了,是重感冒,由于不肯去看医生,最后发展为伤寒,可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停课,仍然站在讲台上,讲得那么执着,那么艰难,他觉得眼皮好沉啊,今天的45分钟比以往似乎要长许多,坚持住,一定要坚持住„„,终于他病倒在讲台上。

凭着超乎常人的毅力,新校舍终于建成了。建好校舍,1992年,翟祖福又忙于学校的其他建设了,学校有了宿舍、办公室,还建起了图书室,翟家福利用勤工俭学的收入,维修了学校的课桌椅,添置了教学仪器和图书。为解决师生饮水难的问题,他又不辞劳苦,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埋水管、修水池、装龙头,投入1000余元,从几公里远的地方引来了清澈的山泉,师生们都用上了

清洁“矿泉水”。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他所做的一切,竟从来没向上级部门伸过手,也没有给村民和学生增加一分一厘的负担,反而先后减免了十名学生的学杂费。就这样,一位年近五旬的老教师,一位独身30余载的老校长,树立起了辰溪县教育史上一座无私奉献的丰碑。

落红不是无情物

翟祖福在双龙小学深深扎根30余年,他以校为家,吃住都在学校,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他19岁从教来到这所山寨学校,如今年近知命之年,青年早过,却依然独身一人,但他无怨无悔。其实翟祖福也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恋,那时年轻英俊的他,凭着扎实的工作赢得了人们的称赞,经人介绍,他与一位女孩相识、相知、相恋了。也许是学校的环境太差了,女孩不愿意来到双龙小学,她和家人都希望翟祖福能调出来,至少也调到镇里中心完小,可当时翟祖福正忙着筹建他的新校舍,他实在离不开双龙,双龙也离不开他。女孩承受不了寂寞和近似于痛苦的爱恋,向他发了最后的通碟,翟祖福一心朴在建校上,实在来不及说一句抱歉的话。那一年,双龙的新校舍建成了,那一年他在鲜红的党旗庄严地举起了右手,那一年,他接到了女友寄来了最后一封绝交信,面对空荡荡的教室,他也哭了。

生活是一条无边无际的大海,谁不想作一艘乘风破浪的轮船,可那千百条清清的小溪,浅浅的小河,更需要无数默默的引渡者。正是凭着这股信念,翟祖福留了下来,尽管镇里领导多次劝他调下山,找个对象成家,朋友和家人也多次为他介绍对象,也许是那次爱恋让他伤透了心,也许是太多的工作让他分不了心,也许女孩们都无法习惯他那种爱校胜过爱家,一切都奉献给学校的个性,因为,翟祖福一生所有的财产就是双龙学校,独身一人的他,近几年为维修校舍,新建教师宿舍,不仅投入了全部工资,而且,还欠了几千元债,许多人都说他太傻。就因为他“傻”,这一拖竟是三十年。有人问起翟祖福什么时候下山,他笑着说:“我是共产党员,我在双龙习惯了,舍不得离开双龙的父老乡亲和孩子们,再过几年,等双龙的学校建设好了,村里的教育事业兴旺发达了,我再下山不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翟祖福此生注定属于双龙的孩子,属于双龙的人们,属于双龙的教育事业。

什么是根的精神,这就是根的精神,把绿的荣耀托给森林,把美好的微笑送给花朵,把爱的温柔留给草地,却把苦难的寂寞,深深地深深地留给自己。翟祖福,一个大山真正的儿子!

辰溪县教育局

二○○一年五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