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专题范文 > 【营口理工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营口理工吧
 

【营口理工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营口理工吧

发布时间:2019-07-20 11:21:05 影响了:

营口理工学院

十三五 事业发展规划“”

目 录

一、“十二五”期间学校建设发展情况 ........................................ 3

二、“十三五”期间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 9

(一)形势分析 ........................................................................ 9

(二)指导思想 ...................................................................... 10

(三)办学定位 ...................................................................... 11

(四)发展目标 ...................................................................... 12

(五)发展战略 ...................................................................... 16

三、“十三五”期间建设发展的主要任务和举措 ....................... 16

(一)全面打造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 ................................... 16

(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 18

(三)全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 21

(四)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 ........................................... 22

(五)深入推进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 ................................... 27

(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29

(七)着力提升学校内部治理能力 ....................................... 30

(八)构建协调发展的校园环境 ........................................... 31

(九)扎实推进党的建设 ....................................................... 32 — 2 —

四、实施保障................................................................................ 33

附表: ........................................................................................... 35 营口理工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围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下简称“两战略、一区域”),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辽宁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学校建设发展情况

(一)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符合学校实际

自创建以来,学校紧密围绕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始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提出了服务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学校召开了“如何办好营口理工学院?”大讨论,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坚定了发展信心,凝聚了办学合力。这一办学思想在学校教职工大会、教学工作会议等各层面会议都得到了确认,在每年的年度工作安排中都得到了集中体现,并得到了很好地贯彻落实。这使得学校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进一步夯实

— 3 —

了办学基础。学校现占地面积75.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2.9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496万元。现有87个实验(实训)室、1个工程训练中心和24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现有图书52万册。

(二)与地方产业相匹配的应用型学科专业格局初步形成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和营口六大主导产业的发展,合理规划专业设臵,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学校已开设专业9个,搭建了以工学为主,理学和管理学为辅,与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和营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的学科专业格局。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办学”,积极邀请营口市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学校办学,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9个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工作。现已具有地区特色、行业特色与学校特色的品牌专业6个。2015年11月9日,学校被列为辽宁省整体向应用型转变的10所高校之一。

(三)适应应用型大学发展的师资队伍已见雏形

学校不断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地从其他高校引进一批具有真才实学、富有创新意识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从企业引进了一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培养和引进了一批具有教师、工程师等资格兼具,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中,“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30%, — 4 —

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39%,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72%。

(四)应用型科技研发及服务地方能力逐步提升

学校始终坚持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作为科技研发的重点,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应用技术研发,不断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获得省级教改项目5项。建立了营口市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会、辽南文化研究所、跨文化交际交流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成立了营口理工学院科学技术协会和社科联,校社科联还被吸纳为辽宁省社科联团体会员,以及成为吉林省秸秆综合利用联盟成员。教师共获得各类科研课题立项145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31部,发表学术论文208篇,授权发明专利11项。

(五)应用型人才培养初见成效

“十二五”时期,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不断强化。学校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学时分布。根据专业类别将实践教学学时比例提高到30%—40%。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确立了课程实验、集中实践和课外实践活动等实践教学体系。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设臵了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等课外实践教学学分,引导学生自觉参加社会实践和各类科技活动。开展了职业资格认证等培训工作,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建有包括营口港务集团、鞍钢股份鲅鱼圈分厂等24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立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不断加强和改进大

— 5 —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学生“始终坚定一个信念、真心崇拜一个人、静心读懂一本书、由衷爱好一项运动、认真做好一件事”。建有一支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工作队伍。学校生源稳定充足,招生范围已扩大到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三年平均录取分数分别高出省二本录取控制分数线21.1分、21.3分和29.1分,呈现出连年递增趋势。在各级各类大学生专项竞赛中,学生获国家级奖10项,省部级奖25项,获准专利1项。

(六)应用型创新创业体系初步建立

学校全面推进创新创业工作,构建了创新创业体系。成立了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工作处、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有限公司,并将创新创业工作纳入到教务处管理,搭建了组织架构;学校与专业教师签约组建专职教学团队,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校内外名师等担任学生创业导师,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设臵了创新创业学分,建立了教师工作量考评系统;首创“双展会”,搭建了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展示的平台,变被动应聘为主动就业;学校首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营口法斯特快递服务有限公司)得到了国家邮政总局的肯定,首次组队参加辽宁省第三届大学生创业大赛荣获二等奖。

(七)校园文化建设亮点纷呈

— 6 —

学校坚持将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相融合,积极发挥文化传承引领作用。在已有的工会、团委等组织基础上,成立了院文学艺术者联合会,积极推动学校体育运动协会建设,组建了羽毛球俱乐部、足球俱乐部、太极拳俱乐部等6个协会组织,固化了校园文化节、致知大讲堂、省市文艺名家进校园等品牌活动,形成了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在国家、省、市创新、创业、文艺、体育等赛事中崭露头角,我校文化节项目获省教育厅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我校田径代表队代表营口市参加辽宁省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在全国啦啦操比赛中,我校代表队获得第三名,并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啦啦操实验高校”荣誉称号。

(八)内部治理能力稳步提升

学校始终贯彻落实依法治校的办学方针,成立了章程委员会,修订和完善《营口理工学院章程》。认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了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等组织机构的职责,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校长负责、学术自由、民主监督的治理体系。实施后勤社会化改革,在餐饮、学生公寓、教师公寓等社会化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实施精细化管理,大力开展建设节约型校园活动,对低值易耗材料及零星维修材料进行统一采购,降低运行成本。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启动了校园信息化建设,拥有教育网100M、公网2G两个出口链路,校园网总带宽2.1G,逐步建成了

— 7 —

覆盖全院的基本网络学习和工作环境,加快了管理信息化进程。

(九)党建工作扎实推进

学校坚持把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关键,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高度重视和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注重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切实提高了领导班子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能力。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立了7个教工直属党支部,3个系党总支,组建了3个学生党支部。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先后建立民盟、九三学社、民进、致公党4个基层组织。学校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活动,紧密围绕学校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将教育改革、迎评迎检等工作寓于活动之中,探索出符合学校特点的党建载体,使基础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十二五”时期的建设,成果和经验使我们更加明确: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时刻把握发展潮流,抢抓发展机遇,坚持应用型大学之路,才能不断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人才培养与专业对接,才能凝练办学特色,打造办学优势;必须始终坚持“人才强校”的观念,始终把引进、培养和使用人才作为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关键战略任务,努力建立一支适应应用型大学发展的师资队伍,才能为实现“高水平、有特色”办学目标提供人才保障;必须立足地方办学,充分融入社会, — 8 —

主动适应营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开放的办学姿态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办学资源,才能不断为学校特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必须始终坚持开拓创新理念,充分认识到学校初建的实际,将创新意识贯彻到各项工作中,才能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最终实现转弯道超车。

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学校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目前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专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办学规模还未形成;师资队伍总体水平不高,梯队结构有待优化,“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偏低,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还需提高;实践教学体系还有待完善,仍缺少国家级、省级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实验实训室等支撑;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还不强,科研成果转化还需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创新;与建立和实施现代大学制度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些都是制约学校未来发展的现实瓶颈与挑战。

二、“十三五”期间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形势分析

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看,“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四个全面”国家战略和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尤其是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对产业分工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 9 —

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来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内涵发展阶段,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成为新常态。目前,我省高等教育整体水平位于全国前列。截至2014年底,我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16所(含独立学院12所),普通本科院校数量位列全国第四,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在高等教育正在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形势下,学校如何挖掘自身优势,在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将是学校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营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来看,近年来,营口大力实施“以港兴市”战略,经济增长速度连续多年位居辽宁省第一,经济总量跃居辽宁14个地级市的第四位。“十三五”期间,营口将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重大机遇,以建设沿海经济强市为目标,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争当新一轮东北振兴排头兵。营口城市的发展急需应用型人才,仅“十二五”期间人才需求缺口十五万人左右。作为营口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城市的发展给学校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也对学校尽快形成办学规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指导思想

— 10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两战略、一区域”的发展需求,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将创新创业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夯实办学基础,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院校中起到示范作用的“高水平、有特色、示范性”应用型大学。

(三)办学定位

管理体制:学校为普通本科院校,实行省市共建、营口市直接管理的管理体制。

办学类型:以全日制普通类本科教育为主,兼顾发展继续教育、非学历教育,打造满足营口城市发展需要的、面向社会的继续教育中心,适时发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

学科专业:紧密围绕“两战略、一区域”的发展需要,构建以工学为主,兼有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及相关专业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培养目标:结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通过实施学校规定的、学生自选的教育教学活动,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扎实理论功底、一定实践操作能力和较强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

— 11 —

才。

——大部分学生,将成为面向生产、建设领域一线,能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设计方案、转化为具体产品的人才;

——少部分学生,将成为根据专业知识实现自主创业的人才;

——少部分学生,将成为面向服务、管理一线,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形成管理方案、落实方案于工作实践中的管理人才;

——少部分学生,将成为以较强专业知识的水平,继续提升学历层次,从事与专业相关的研究、开发人才。

服务面向:面向营口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围绕临港经济产业,借助营口港与俄罗斯铁路股份公司签署的合作备忘录之机遇,为构建“营满欧”海铁联运大通道、打造“东北亚物流之都”战略服务;面向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打造以临港先进制造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建设中国沿海地区新经济增长极的战略服务;面向营口六大主导产业和重点工业产业集群,为实现营口率先崛起服务。充分发挥培养人才、创新科技、促进经济、服务社会、传承文明的职能,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四)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经过“十三五”建设,扩大专业规模,突出“五大专业群”建设,打造以工学建设为主、其他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 — 12 —

体系;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政产学研合作,完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师资队伍层次和结构科学合理,拥有高素质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加强协调创新,科技创新、服务社会能力显著提升;校园文化氛围日益浓厚;现代大学制度运行有效;学校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顺利通过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逐步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色、示范性”的应用型大学。

2.阶段目标

基础建设阶段(2016—2018年)。搭建学科专业框架,稳定办学规模。加强对已设臵专业的建设,顺利完成首批本科专业评估。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落实“双百计划”等措施。全面扩大开放办学, 积极争取各方支持。集中优势资源,加强实验实训环境建设,夯实办学基础。

全面发展阶段(2018—2020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发展步伐,顺利通过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通过建设,学校学科专业布局更加合理,服务临港经济的特色专业突出,教学科研水平明显提高,人才培养体系更加科学,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显著,管理运行机制科学高效,校园文化和谐统一,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3.具体目标

发展规模:到2020年,专业数量达到24个,在校生规模达到9360人。

— 13 —

学科专业:扩大学科专业规模,构建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经济学、理学等为辅的学科专业体系。围绕临港经济打造专业群,重点建设机械、材料、化工、自动化、物流等5个专业集群,建成校级特色品牌专业19个、省级特色和示范专业3个。建成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占比达到100%。争取建立1-2个专业硕士点。

师资队伍:专任教师520人左右,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达到95%,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40%以上;副教授及以上教师比例达到40%;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达到100%,兼职教师比例达到30%,“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达到55%以上;具有国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的教师人数达到30%;建立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以上、省级教学名师2名以上。

科技创新:建设校级协同创新中心8个,建成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1个。建立大学科技园1个。建成以应用型研究为主的科研院所、学术性社团10个。建成政产学研用合作基地20个左右。培育省级跨学科、跨领域科研创新团队2个,争取省级科研人才支持计划2个。

人才培养:完善教学管理体制和机制。深入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和鼓励学生全员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推进国际化办学。实践教学学时比例达到35%—50%。各专业建成省级特色课程2门以上,省 — 14 —

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以上,争创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5个左右。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满意。

内部治理: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构建依法治校、科学民主的内部治理体系。实行校系两级管理体制。完善组织机构,建立学校理事会、校企合作委员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推进信息化建设。推进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校园文化:更加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校风教风学风优良,学术氛围浓郁,校园环境优美,师生生活幸福,具有高度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的精神家园。实施后勤保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建设开放型图书馆。

4.特色建设目标

——充分利用学校“本升本”设臵的新模式,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搭建学科专业体系,突出临港经济特色学科专业建设。我校是在三所成熟本科院校基础上设臵成功的,这种模式使我校具有办学起点高、专业设臵与区域经济匹配度高等优势。瞄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按照市场需求,搭建学科专业体系。紧紧围绕营口临港产业的发展需求,重点打造服务临港经济的机械、材料、化工、自动化、物流5个专业集群,突出港口物流等特色专业建设,努力做到专业建设与营口临港产业的对接。

— 15 —

(五)发展战略

——实施特色兴校战略。以特色求生存、促发展,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结合营口港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做大做强临港经济的专业集群,不断突显学校的地方性、应用型特征。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要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做到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建设相结合,着力打造“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推进教学、科研和创新团队建设,全面提升应用型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实施开放发展战略。加大开放办学力度,丰富开放办学内涵,提高开放办学水平。用开放办学的新观念引领学校改革与发展,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扩大国际办学视野,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

——实施改革创新战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学校转型发展为契机,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充分挖掘学校的优势,持续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运行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办学活力,激发教职工积极性。

——实施质量立校战略。要继续发扬“精细严实”的“营理”精神,把提高办学质量摆在首要位臵,把质量意识贯彻到教学、管理与服务的全过程,在坚持规模适度和内涵协调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内涵建设,坚持以质量求发展。

三、“十三五”期间建设发展的主要任务和举措

(一)全面打造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

— 16 —

实施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应用型重点专业、特色专业、专业群建设,建成与临港产业链紧密对接的特色专业。优化以工学为主,理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为辅,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的学科专业结构。

1.以服务区域主导产业发展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近年来,营口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不断加强互联互动建设,已经成为新亚欧大陆桥的东线桥头堡,航空、公路、物流建设等齐头并进。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的重要节点,依托营口港口优势,营口正在重塑产业新格局。

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巩固优势重点专业。建立行业和用人单位专家参与的专业设臵评议制度。积极培育新兴专业,拓展专业发展方向。重点建设好服务临港产业发展、支撑区域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到2020年,专业数量达到24个,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和经济学4大学科门类,14个专业类,形成以工学学科门类为骨干,理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门类为辅翼,与区域产业结构发展紧密对接的学科专业格局。争取建立1-2个专业硕士点。

2.加强优势专业建设,凝练特色品牌专业。继续加大学校现有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自动化、物流管理等5个特色优势专业的建设力度,在此基础上,努力打造临港产业链紧密对接的特色品牌专业,到2020年,建成以机械类、材料类、化工与制药类、自动化类、

— 17 —

电气类和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为牵动的,具有地区特色、行业特色与学校特色的品牌专业19个,建成省级特色和示范专业3个。

3.与区域产业链及产业集群对接,培育以工学为主的专业集群。紧扣营口临港经济发展和六大主导产业的发展需求,集中办学资源,对具有一定优势、关联度高的专业进行优化整合,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自动化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机械、材料、化工、自动化、物流5个专业集群的全面建设。

(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工程:深入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推进教学模式和学生考核方式改革,将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搭建个性化人才培养平台。到2020年,建设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1.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坚持以服务岗位需求和提高职业能力为导向,实现人才培养由“知识输入”向“能力输出”的转变。统筹通识教育课与专业课,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得到和谐发展;统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专业学时比例调整到30%—50%;统筹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设计方案、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具体产品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 — 18 —

展。同时,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依据职业岗位分析,准确进行核心课程定位,努力构建专业教学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融通的课程体系。积极建设30-36门核心课程。继续推进模块化教学改革,积极促进基础课改革。大力开发能力本位的优质教材。鼓励教师自编讲义,自编讲义占教材总数的比例超过80%。

2.建立政产学研合作育人的机制。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与政府、企事业单位进行全面合作,构建校校、校企、校地、校所政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政策倾斜、经费扶持、提供场地和设备等手段,推动相关企业在学校内设立研发、设计、生产、检测等机构;争取合作企业支持,建设基于真实场景模拟的准工厂、准企业化实验室和实习实训中心;与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共建校企合作班、行业学院、工作坊、产学一体化工作室、综合创新实验区等,不断拓宽合作育人渠道;对接行业企业标准,实施产学研合作的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3.推进教学模式和学生考核方式改革。探索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能力为本位,产学研用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改革教学内容,努力做到“社会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积极推进慕课、微课等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空间。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学生由“课堂被动性接受”逐步引导为“全过程主动性参与”,实现“教、

— 19 —

学、做、评”一体化。深化教学方式、手段等教学改革,积极推进小班教学,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提高教学质量。搭建个性化人才培养平台。改革学生考核内容和方式,推行“模块考核、过程考核、多样考核”,变一次考核为多次考核,变封闭考核为开放考核,变学校考核为校企结合考核。加强过程考核力度,增加阶段性考核、讨论、大作业、调查报告、作品成果等考核方式,提高平时考核成绩比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与兴趣,促进学生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4.将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原则,建立“课程、培训、实践、服务”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完善孵化基地和服务体系,开展创业先锋班试点,形成富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建立由校内创业指导教师和校外创业指导专家组成的大学生创业指导专家库,重点围绕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创新创业教学与指导等开展工作。按照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复合知识和认证课程四个模块,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5.搭建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遴选优势专业,与国外高水平应用科学大学进行对接,开展合作办学项目,系统引进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标准、专业设臵、课程体系等优质教学资源,丰富学校的办学层次,形成国际合作办学由内向外 — 20 —

的良性互动局面。采取参加国际交流会议、与国外高校间学术交流、吸引外资共建实验室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出国留学,增加学生海外访学经历。

6.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将政府评价、社会评价、专门机构评价、自我内部评价四个维度的评价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校级、系级、教研室、学生四个层次的评价主体作用,完善质量标准,建立评估和反馈机制,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引进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办学质量评价。

(三)全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施学生实践能力提供工程:根据人才培养实际需要,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大力支持和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计划”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实践活动,全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到2020年,完成校内实验(实训)室新建、改扩建等项目,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3亿元。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建立校外实践基地90个。

1.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使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5%—50%。细化实践教学目标与任务。合理配臵实践教学环节,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及毕业生能力培养要求,制定独立的实践教学大纲。注重综合创新训练,将新技术新方法引入实

— 21 —

践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专业实践教学,科学设计实验项目。重构模块化实验课程,实现模块化实验课从基础综合训练到项目专题实践,提升学生的设计、动手能力。以项目驱动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培养创新意识。大力引进企业项目,以项目推动科研发展。

2.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拓宽实践教学空间。加大建设实训、实习基地的力度。积极争取合作企业支持,加强校内生产化实习基地建设。引进企业研发、生产、培训等资源,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实验实习实训中心、培训基地。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把实习与承担实习单位的实际工作任务结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实训实习基地质量。建立实践教学专项经费,保证教学计划中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完整执行。

3.加大创新活动力度,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学相结合。积极组织和支持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创新创业大赛等创新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全面深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加大创新创业工作力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到2020年,设臵2000万资金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完成15个实体项目和30个模拟项目,建立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1个。

(四)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 — 22 —

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以“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为主要任务,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努力打造一支适应应用型大学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1. 注重“双师双能”素质,建立“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建立并实施“访问工程师”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师企业践行工作,实施“访问工程师”制度,落实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定期选送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服务、技术改造,主持参与学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鼓励并支持教师申报工程等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积极加强省内“访问工程师”基地建设,与企业建立合作机制,为教师企业践行提供实践平台。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在省外和国外建设一批具有稳定协作关系的实训基地,为教师访问学习提供平台。5年内使参加实践能力锻炼的专任教师比例达到100%。

——严格落实校地共建人才“双百计划”。学校与营口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校地共建人才“双百计划”,在5年内从机关、企事业等合作单位聘请100名工程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担任我校兼职教师或科技顾问,从事应用型专业的教学科研创新工作,聘为我校的专业带头人或兼职教师,建立高水平、稳定的兼职教师。我校则陆续派出100名专业管理干部和专家、教授、博士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增长教师行业企业工作经历,

— 23 —

培养教师实践能力,建立与校外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双向聘用机制。通过校地合作,建立“政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我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步伐。

——不断完善教师进修培训与引进制度。鼓励和支持教师,尤其是“双师双能型”中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提升学历层次,及早参与科研工作、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重点科研基地研修学习、开展经常性学术交流活动,开阔视野,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加大对引进人才的政策支持及经费投入,学校为引进人才提供购房补贴、薪酬待遇、配偶工作安臵等支持,为引进人才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为引进人员办理入职手续开通绿色通道,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来校工作。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通过双导师制(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进修访学、校企合作和校内基金项目等举措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学校每年支持青年教师应用技术研究院级课题20项、省市级课题5项,应用型技术成果转化2项,到2020年,培养30名左右具有独立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骨干,为青年学术领军人才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支持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到2020年末,使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70%以上,“双师双能型”比例达到60%以上。

——探索实施教师海外培育计划。支持教师国外访学、开展合作研究,鼓励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管理干部到国外同类高 — 24 —

校对口学习。实施“双师双能型”教师海外培育计划,提高教师产学研合作能力。加大对海外人才的引进力度,提高教师海外学习及工作经历,不断优化“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

——逐步建立多元化激励机制。通过对教师教学评价、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校企交流等制度改革,将双师双能素质作为对教师各项评价考核的重点,建立促进“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发展的多元化激励机制,增强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

2. 整合优势教学科研资源,培养和打造一支水平领先、特色鲜明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 ——以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组建知识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的教学团队。以学科、专业、专业群、教研室、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以引进和遴选教学名师、名教授为团队带头人,组建老中青结合、专业技术职务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基层教学业务组织,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培育各级教学名师,形成发展目标明确,合作精神良好、梯队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

——突破常规思维,建设多学科集成的科研创新团队。吸引和培养本学科方向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专家,加强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加强团队应用型文化建设,明确创新创业培养目标,打破原有的组织和学科界限,聘用实践能力强的专兼职教师,发挥其创新创业教育潜能,积极探索跨学科、跨单位合作

— 25 —

的、敢于突破常规思维的梯队合理的科研创新团队。

——坚持政产学研结合,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鼓励各学科及专业群组建海内外高水平兼职教师团队,聘请客座教授,吸引优秀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创业指导专家,增进与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和应用技术研究;鼓励聘请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高水平专业人才承担教学任务、开设讲座和开展合作研究,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建立行业企业专家“绿色通道”,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重点支持。鼓励行业企业专家在校内设立研究室,把工程实例、工程意识、工程文化和工程精神带到校园。建设一批以全职教师为主体、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创新团队。

——坚持产教融合,积极建立校内外科研实践创新平台和创新创业基地。积极发挥创新团队在汇聚优秀人才、培育学术梯队和科研创新成果等方面的聚集效应,更好的促进产学研结合,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到我校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

——建立良好的人才发展机制,加强以教学科研创新团队为核心的人才工程建设。根据教学科研创新团队承担的任务需要,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急需的人才;以教学科研创新团队为载体,加强杰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支持教学科研创新团队成员开展国内外学术、技术交流活动。采取多种措施,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拔他们到国内外知名大学、企业、科研机构从事研修工作,促进他们与国内外高水平专家、学者的学术、技术交流,形成一 — 26 —

批具有专业优势、学科互补、创新能力强的优秀中青年学者群体。

3. 牢固树立应用型发展理念,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以“爱校、乐教、敬业、奉献”为主题,不断强化师德教育;以典型示范引领为载体,加强师德建设的正面引导。定期开展师德标兵评选,加大对师德标兵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倡导尊师重教社会风尚,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强化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为手段,严格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五)深入推进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

实施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工程: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产业转型升级重点,以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应用研究,不断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1.立足“三个依托”,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依托地方政府、依托行业企业、依托科研院所及其他高等院校,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促进学校与营口创新要素资源对接,与经济开发区、产业聚集区创新发展对接,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需求对接,促进政产学研合作,提高为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组建协同创新中心,强化联动实施规划。五年建设期内,重点推进汽保支柱产业群协同创新中心、装备制造研发协同创新中心、精细化工协同创新中心、特种油品研发中心、营口物流创新研发中心、辽南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中心、思想道德修养与企业文化环境建设中心、休闲体育产业开发及服务协同创新平台等

— 27 —

8个校级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力争从中孵化出1个省级协同创新平台。

——注重绩效评价,加强平台建设管理。设立校级专项孵化资金,支持协同创新平台的培育建设。积极争取政府机构、行业企业、社会力量等多方面的投入和支持,创新产学研合作平台经费管理机制。加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项目申报、论证审核,严格条件和标准,在培育取得明显效果和申报的基础上,通过专家的评审论证,确定新的创新平台建设项目。探索各类协同创新平台或中心建设过程中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价,建立年度检查、中期评估和绩效评价制度。

2.以“三服务、一提高”为宗旨,开展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我校的科研课题研究要紧密围绕“服务于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服务于行业企业需求、服务于营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与实力”的宗旨,鼓励学术思想新颖、创新性强,有应用前景的研究课题,促进我校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和营口市加速率先崛起课题研究。坚持开展院级课题立项工作。鼓励教师进行横向课题研究,充分发挥横向课题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建示范性实习基地、出名牌教师、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十三五”时期,力争在国家级科研项目上实现突破,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50项,校级课题100项,横向课题50项,力争75%的科研项目与地方和企业实现对接。

— 28 —

3. 实施“五模式”,不断促进成果转化。通过实施技术转移模式,技术合作模式,共建经济实体模式,自建经济实体模式,自建大学科技园模式等,不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允许科研人员利用科技成果入股、创办企业、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等活动。

(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到学校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之中。

1.坚持“三个结合”,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计划。借助区域文化资源,做到将近代史纲要课程与营口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核心课程建设与选修课程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教书育人实效性。注重教材建设。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建设。强化实践教学,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注重将知识教育与认同教育相结合,把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提升相统一。

2.打造“一八三”模式,构建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一八三”模式,是指党委“统一”领导,开展“八项”专题教育活动,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继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院系两级负责、党政群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紧密结合的工作机制;面向学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八项”

— 29 —

思想政治专项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项实践活动中,推进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队伍、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三支”队伍建设水平。建立科学的育人工作机制。深入实施素质拓展工作。加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工作力度。

(七)着力提升学校内部治理能力

实施内部治理能力提升工程:不断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学校的运行体制和机制,深入开展依法治校,切实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内部治理能力和水平。

1.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认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理顺和优化学校与系(部)责权利关系,实行校系两级管理体制。保障二级教学科研单位的自主权,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建立由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参与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学校理事会等组织,来自于政府、行业、企业的人员比例不低于50%。加强对学术委员会的建设。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各种积极、健康的学生组织,完善权利诉求渠道,扩大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2.建立健全“五项机制”,提高治理能力。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社会参与办学的机制、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科学的用人机制、合理的资源配臵机制等“五项机制”,打造符合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学校的治理能力。

3.以章程建设为核心,推进依法治校。以提高学校章程及 — 30 —

制度建设质量为着力点,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校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依法治校理念,切实抓好体制机制建设,扎实推进依法治校举措。

(八)构建协调发展的校园环境

1. 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以实施“思想领航工程”、“品牌建设工程”、“名家导师工程”、“制度建设工程”、“环境建设工程”为抓手,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努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2. 建设智慧校园。加强校园信息化软硬件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建立高效的信息化工作机制。建设数据中心、统一管理的信息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站群管理平台等平台。建立和完善学校管理系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与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3. 建设开放型图书馆。加强开放型图书馆资源建设,依托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计划和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计划,增强文献保障能力,实现馆藏资源数字化、数字资源馆藏化,打造高水平数字图书馆。到2020年,馆藏纸质图书达到94万册,纸质期刊490种,数字资源库30个、存储容量达到340T。

4.建设和谐校园。关注师生员工的具体诉求,努力做到教 — 31 —

职工收入随事业发展同步增长,逐步实现广大教职工共享学校发展成果。深入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强校内治安综合治理,高度重视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科学规划和推进学校校园建设,合理划分学校功能区域,建设或改造一大批用于实验教学、体育教学等建筑设施。

5. 推进后勤服务改革。改进后勤管理方式,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继续推进市场开放,积极引进社会优质资源,强化竞争机制。树立固定资产可持续的发展观,强化资产的合理配臵和有效使用。加强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建设节约校园、低碳校园、生态校园。

(九)扎实推进党的建设

1.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入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提高党政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校系两级领导班子办学治校、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干部定期轮训、双重组织生活会等制度。

2.抓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促进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的发挥。重视在高层次教师、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改善和优化党员队伍。加强对党员的关心和服务,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扩大党内民主,激发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创先争优的积极性。

3.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完善党风廉政建设 — 32 —

制度体系。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和领导干部问责制。推行信息公开,认真做好信访举报和专项治理工作。深入开展校园廉政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整治“四风”的长效机制,推动形成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新常态。

4. 加强宣传思想和统战工作。继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进一步加强外宣格局,持续推动校园新媒体建设。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打造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平台。进一步加强宣传思想阵地建设管理。不断完善统战工作机制,推进统战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加强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联系,积极听取党外人士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建言献策作用。

四、实施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目标

成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总体规划的实施。领导小组下设规划实施办公室负责监督落实,各系、部,各部门的负责人为主要成员。形成以学校规划为统领、各子规划为支撑,院系、部两级规划相结合的工作体系。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师生员工对学校“十三五”发展思路、建设目标和建设重点的认同感,使规划执行过程成为凝聚人心、群策群力、共谋发展的过程。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规划建设工作,精心编制规划实施意见,分年度、分阶段、分层级实施,把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和举措落到实处。

— 33 —

2.拓宽筹资渠道,保障经费投入

积极拓宽经费筹措渠道,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吸引社会投入;通过协同、共建、合作等多种模式吸引行业企业资金投入;通过创办资产经营公司等形式解决自筹资金,形成政府投入、学校自筹、社会支持的经费筹措机制。由营口市政府统筹,确保每年财政按照生均高于1.2万元的标准拨付教育事业费。积极向国家、省、市争取专项建设资金,用于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图书及教学仪器设备购臵。

3.注重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牢固树立以“高水平、有特色、示范性”应用型大学建设为核心的宣传意识,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充分协调运用主流新闻媒体、学校官方媒体、师生自媒体、校企合作单位媒体,扩大宣传范围,形成宣传合力,形成校内外共同关心、支持学校建设发展的舆论环境。

附表:营口理工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主要指标一览表

— 34 —

附表

营口理工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主要指标一览表

— 35 —

— 36 —

— 37 —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