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主题教育 > 2020年扶贫目标
 

2020年扶贫目标

发布时间:2019-07-19 14:59:41 影响了:

2020年扶贫目标_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为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特制定本纲要。

序言(一)扶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 制度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扶贫开发,特别是随着《国家八 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 01-2010年)》的实施,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 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最低 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 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探索出一条中国特 色扶贫开发道路,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社会 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全球减贫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二)扶贫开发是长期历史任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制约贫困地区 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扶贫对象规模大,相对贫困问题凸显,返贫现象时 有发生,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简称连片特困地区)发展 相对滞后,扶贫开发任务仍十分艰巨。同时,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 场化、国际化不断深入,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综合国力明显增强,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为扶贫开发创造了有利环境和条件。

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 加快脱贫 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 (三)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意义重大。扶贫开发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局。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是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 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 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发展 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必须以更大的决心、 更强的力度、 更有效的举措, 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全国人民共同实现全面小康。一、总体要求 (四)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投入 力度,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 富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统筹发展,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更加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 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五)工作方针。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行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 保障制度有效衔接。

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 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 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手段, 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六)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 分级负责。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扶贫开发工作负总 责, 把扶贫开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总体规划。实行扶贫开发目标责任制和 考核评价制度。 ——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中央重点支持连片特困地区。加大对革命老 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扶持力度。根据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 制定扶贫政策,实行有差异的扶持措施。——部门协作,合力推进。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国家扶贫开发战略部署, 结合各自职能, 在制定政策、 编制规划、 分配资金、 安排项目时向贫困地区倾斜, 形成扶贫开发合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加强引导,更新观念,充分发挥贫困地区、 扶贫对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尊重扶贫对象的主体地位,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和 发展能力,立足自身实现脱贫致富。——社会帮扶, 共同致富。

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 完善机制, 拓展领域,注重实效,提高水平。强化政策措施,鼓励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 裕。——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坚持扶贫开发与推进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充分发挥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发 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提倡健康科学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 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改革创新,扩大开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创新扶贫工作 机制。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共享减贫经验和资源。继续办好扶贫改革试验区,积 极探索开放式扶贫新途径。二、目标任务 (七)总体目标。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 保障其义务教育、 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 平均水平, 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 势。(八)主要任务 ——基本农田和农田水利。到2015年,贫困地区基本农田和农田水 利设施有较大改善,保障人均基本口粮田。到2020年,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 平明显提高。——特色优势产业。到2015年,力争实现1户1项增收项目。到2 020年,初步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饮水安全。

到2015年,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 决。到2020年,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和自来水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生产生活用电。

到2015年,全面解决贫困地区无电行政村用电 问题,大幅度减少西部偏远地区和民族地区无电人口数量。到2020年,全面 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交通。

到2015年,提高贫困地区县城通二级及以上高等级公路 比例,除西藏外,西部地区8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稳步提高贫困地 区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到2020年,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 路,推进村庄内道路硬化,实现村村通班车,全面提高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和防灾 抗灾能力。 ——农村危房改造。

到2015年,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800 万户。到2020年,贫困地区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教育。

到2015年, 贫困地区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有较大提高; 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0%;保持普通高中 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提高农村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水平; 扫除青壮年文盲。

到2020年,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远程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

——医疗卫生。到2015年,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 网基本健全, 县级医院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每个乡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 院,每个行政村有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门诊统 筹全覆盖基本实现; 逐步提高儿童重大疾病的保障水平,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 到有效控制;每个乡镇卫生院有1名全科医生。到2020年,贫困地区群众获 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均等。——公共文化。到2015年,基本建立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实现 已通电20户以下自然村广播电视全覆盖,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力争实现 每个县拥有1家数字电影院, 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场数字电影;行政村基本通 宽带,自然村和交通沿线通信信号基本覆盖。到2020年,健全完善广播影视 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自然村基本实现通宽带;健全农村公 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每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有 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以公共文化建设促 进农村廉政文化建设。 ——社会保障。到2015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 和临时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 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到202 0年,农村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

到2015年,力争重点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 在8‰以内,妇女总和生育率在1.8左右。到2020年,重点县低生育水平 持续稳定,逐步实现人口均衡发展。——林业和生态。

到2015年,贫困地区森林覆盖率比2010年底 增加1.5个百分点。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比2010年底增加3.5个 百分点。三、对象范围(九)扶贫对象。在扶贫标准以下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为扶贫工作 主要对象。建立健全扶贫对象识别机制,做好建档立卡工作,实行动态管理,确 保扶贫对象得到有效扶持。逐步提高国家扶贫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 根据当地实际制定高于国家扶贫标准的地区扶贫标准。

(十)连片特困地区。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 桂黔石漠化区、 滇西边境山区、 大兴安岭南麓山区、 燕山-太行山区、 吕梁山区、 大别山区、 罗霄山区等区域的连片特困地区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 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是扶贫攻坚主战场。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强对跨省片 区规划的指导和协调,集中力量,分批实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所属连 片特困地区负总责,在国家指导下,以县为基础制定和实施扶贫攻坚工程规划。

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集中实施一批教育、卫生、 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壮大一批特色 优势产业,加快区域性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 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根本上改变连片特困地 区面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自行确定若干连片特困地区,统筹资源给予 重点扶持。(十一)重点县和贫困村。要做好连片特困地区以外重点县和贫困村的 扶贫工作。原定重点县支持政策不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制定办法,采 取措施,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实现重点县数量逐步减少。

重点县减少的省份, 国家的支持力度不减。

四、专项扶贫(十二)易地扶贫搬迁。坚持自愿原则,对生存条件恶劣地区扶贫对象 实行易地扶贫搬迁。

引导其他移民搬迁项目优先在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实施,加 强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衔接, 共同促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充分考 虑资源条件,因地制宜,有序搬迁,改善生存与发展条件,着力培育和发展后续 产业。有条件的地方引导向中小城镇、工业园区移民,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 能力。加强统筹协调,切实解决搬迁群众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确保 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十三)整村推进。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下而上制定整村推进 规划,分期分批实施。发展特色支柱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集体经济收 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以县为平台,统筹各类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源,集中 投入,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建设公益设施较 为完善的农村社区。加强整村推进后续管理,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巩 固提高扶贫开发成果。贫困村相对集中的地方,可实行整乡推进、连片开发。 (十四) 以工代赈。

大力实施以工代赈, 有效改善贫困地区耕地 (草场) 质量,稳步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加强乡村(组)道路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开展 水土保持、 小流域治理和片区综合开发, 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夯实发展基础。(十五)产业扶贫。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推广 先进实用技术, 培植壮大特色支柱产业, 大力推进旅游扶贫。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扶贫龙头企业、 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互助资金组织,带动和帮助贫困农户发展 生产。引导和支持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带动贫困农户增收。

(十六)就业促进。完善雨露计划。以促进扶贫对象稳定就业为核心, 对农村贫困家庭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给予一 定的生活费补贴;对农村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给予生活费、 交通费等特殊补贴。

对农村贫困劳动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加大对农村贫困残疾 人就业的扶持力度。(十七)扶贫试点。创新扶贫开发机制,针对特殊情况和问题,积极开 展边境地区扶贫、 地方病防治与扶贫开发结合、灾后恢复重建以及其他特困区域 和群体扶贫试点, 扩大互助资金、 连片开发、 彩票公益金扶贫、 科技扶贫等试点。(十八)革命老区建设。国家对贫困地区的革命老区县给予重点扶持。

五、行业扶贫(十九)明确部门职责。各行业部门要把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和条件 作为本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在资金、项目等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并完成 本行业国家确定的扶贫任务。 (二十)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农、林、牧、渔产业指导,发展各类专业 合作组织,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围绕主导产品、名牌产品、优势产品,大 力扶持建设各类批发市场和边贸市场。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合理开发当地 资源,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承接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内 生动力。(二十一)开展科技扶贫。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加 大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培育一批科技型扶 贫龙头企业。

建立完善符合贫困地区实际的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扶贫示 范村和示范户建设。继续选派科技扶贫团、科技副县(市)长和科技副乡(镇) 长、科技特派员到重点县工作。

(二十二) 完善基础设施。

推进贫困地区土地整治, 加快中低产田改造, 开展土地平整, 提高耕地质量。

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小型农田 水利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扶持修建小微型水利设施,抓好病险水库(闸) 除险加固工程和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地质灾害防治 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积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大牧区游牧民定居工程实 施力度。加快贫困地区通乡、通村道路建设,积极发展农村配送物流。继续推进 水电新农村电气化、 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实现城乡用电 同网同价。

普及信息服务, 优先实施重点县村村通有线电视、 电话、 互联网工程。

加快农村邮政网络建设,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二十三)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推进边远贫困地区适当集中办学,加快 寄宿制学校建设, 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逐步提高农村义务 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

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 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 继续落实国家助学金政策。在民族地区全面推广国家通 用语言文字。推动农村中小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关心特殊教育,加大对各级各类 残疾学生扶助力度。

继续实施东部地区对口支援中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和招生 协作计划。贫困地区劳动力进城务工,输出地和输入地要积极开展就业培训。继 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 农村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农家书屋等重大文 化惠民工程建设。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二十四)改善公共卫生和人口服务管理。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 疗救助保障水平。

进一步健全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善医疗与康复 服务设施条件。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加大重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力度。

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组织城市医务人员在农村开展诊疗服务、 临床教学、 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提高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水 平和服务能力。

加强贫困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 庭奖励扶助制度、 “少生快富”工程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加大对计划 生育扶贫对象的扶持力度,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二十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 水平, 切实保障没有劳动能力和生活常年困难农村人口的基本生活。健全自然灾 害应急救助体系, 完善受灾群众生活救助政策。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覆盖进度, 支持贫困地区加强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养老机构和服务 设施建设,支持贫困地区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解决广大老年人养老问题。加 快贫困地区社区建设。做好村庄规划,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帮助贫困户解决 基本住房安全问题。完善农民工就业、社会保障和户籍制度改革等政策。(二十六)重视能源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贫困地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 用,因地制宜发展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推广应用沼气、节能灶、 固体成型燃料、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等生态能源建设项目,带动改水、改厨、改 厕、改圈和秸秆综合利用。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加大农村环 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大力支持 退牧还草工程。采取禁牧、休牧、轮牧等措施,恢复天然草原植被和生态功能。

加大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防治力度,重点抓好灾害易发区内的监 测预警、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等综合防治措施。六、社会扶贫(二十七)加强定点扶贫。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人民团体、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国家重 点科研院校、 军队和武警部队, 要积极参加定点扶贫, 承担相应的定点扶贫任务。

支持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参与定点扶贫工作。积极鼓励、引导、支持和 帮助各类非公有制企业、 社会组织承担定点扶贫任务。定点扶贫力争对重点县全 覆盖。各定点扶贫单位要制定帮扶规划,积极筹措资金,定期选派优秀中青年干 部挂职扶贫。

地方各级党政机关和有关单位要切实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发挥党政 领导定点帮扶的示范效应。(二十八)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东西部扶贫协作双方要制定规划,在 资金支持、 产业发展、 干部交流、 人员培训以及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方面积极配合, 发挥贫困地区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国家有关部门组 织的行业对口帮扶, 应与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关系相衔接。积极推进东中部地区 支援西藏、 新疆经济社会发展, 继续完善对口帮扶的制度和措施。

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当地组织开展区域性结对帮扶工作。(二十九)发挥军队和武警部队的作用。坚持把地方扶贫开发所需与部 队所能结合起来。部队应本着就地就近、量力而行、有所作为的原则,充分发挥 组织严密、突击力强和人才、科技、装备等优势,积极参与地方扶贫开发,实现 军地优势互补。(三十)动员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大力倡导企业社会责任,鼓励 企业采取多种方式,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加强规划引导,鼓励社会组 织和个人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扶贫开发。积极倡导扶贫志愿者行动,构建扶贫志愿 者服务网络。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侨联等群众组织以及海外华人华 侨参与扶贫。

七、国际合作(三十一)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多种方式,创新 机制,拓宽渠道,加强国际反贫困领域交流。借鉴国际社会减贫理论和实践,开 展减贫项目合作,共享减贫经验,共同促进减贫事业发展。八、政策保障 (三十二)政策体系。完善有利于贫困地区、扶贫对象的扶贫战略和政 策体系。发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的综合效益。实现开发扶贫与社会 保障的有机结合。

对扶贫工作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政策和项目,要进行贫困 影响评估。(三十三)财税支持。中央和地方财政逐步增加扶贫开发投入。中央财 政扶贫资金的新增部分主要用于连片特困地区。

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贫困地区 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

加大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扶贫开发事业的力度。对 贫困地区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投资项目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 项目,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设备,以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件、 备件, 在规定范围内免征关税。

企业用于扶贫事业的捐赠, 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 可按规定在所得税税前扣除。(三十四)投资倾斜。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和民生工 程等投入力度,加大村级公路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小流域与水土流 失治理、农村水电建设等支持力度。国家在贫困地区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生态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以下 (含县) 以及西部地区连片特困地区配套资金。各级政府都要加大对连片特困地 区的投资支持力度。

(三十五)金融服务。继续完善国家扶贫贴息贷款政策。积极推动贫困 地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鼓励开展小额信用贷款,努力满足扶贫对象发展 生产的资金需求。

继续实施残疾人康复扶贫贷款项目。尽快实现贫困地区金融机 构空白乡镇的金融服务全覆盖。

引导民间借贷规范发展,多方面拓宽贫困地区融 资渠道。

鼓励和支持贫困地区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可贷资金70%以上留在 当地使用。

积极发展农村保险事业, 鼓励保险机构在贫困地区建立基层服务网点。

完善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针对贫困地区特色主导产业,鼓励地方发 展特色农业保险。加强贫困地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三十六)产业扶持。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各项产业政策。国家大型项 目、 重点工程和新兴产业要优先向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安排。引导劳动密集型产 业向贫困地区转移。加强贫困地区市场建设。支持贫困地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完善特色优势产业支持政策。(三十七)土地使用。按照国家耕地保护和农村土地利用管理有关制度 规定, 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要优先满足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建房需求,合理安排 小城镇和产业聚集区建设用地。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在项目安排上,向有条件的 重点县倾斜。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支持贫困地区合理有序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三十八)生态建设。在贫困地区继续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 保持、 天然林保护、 防护林体系建设和石漠化、 荒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并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

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力度。

重视贫困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三十九)人才保障。组织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行业人员和志愿 者到贫困地区服务。制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为贫困地区培养人才的 鼓励政策。

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对长期在贫困地区工作的干 部要制定鼓励政策,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对 定点扶贫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挂职干部要关心爱护,妥善安排他们的工作、生活, 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发挥创业人才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加大贫困地区干部和 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力度。(四十)重点群体。把对少数民族、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的扶贫开发纳入 规划,统一组织,同步实施,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加大支持力度。继续开展兴 边富民行动, 帮助人口较少民族脱贫致富。推动贫困家庭妇女积极参与全国妇女 “双学双比”活动,关注留守妇女和儿童的贫困问题。制定实施农村残疾人扶贫 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高农村残疾人生存和发展能力。九、组织领导 (四十一)强化扶贫开发责任。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 管理体制,建立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实行党政一把手负 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扶贫开发 领导小组综合协调职能,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加大省县统筹、资源整合力度, 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进一步完善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工作部门和重点县的扶贫 开发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各级组织部门要积极配合。东部地区各省(直辖市)要 进一步加大对所属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的扶持力度。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 索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贫困问题。(四十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 垒作用,把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以 强村富民为目标,以强基固本为保证,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集 体积累的有效途径,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 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帮 助建班子、带队伍、抓发展。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有突出成绩的村干部,可按 有关规定和条件优先考录为公务员。(四十三)加强扶贫机构队伍建设。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扶 贫开发工作的指导,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协调落实各项工作。各省(自治区、直 辖市) 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每年要向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报告工作。要进一步 强化各级扶贫机构及其职能,加强队伍建设,改善工作条件,提高管理水平。贫 困程度深的乡镇要有专门干部负责扶贫开发工作。

贫困地区县级领导干部和县以 上扶贫部门干部的培训要纳入各级党政干部培训规划。

各级扶贫部门要大力加强 思想、作风、廉政和效能建设,提高执行能力。(四十四)加强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财政扶贫资金主要投向连片特困地 区、重点县和贫困村,集中用于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高扶贫对象发展能力和改 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逐步增加直接扶持到户资金规模。创新扶贫资金 到户扶持机制,采取多种方式,使扶贫对象得到直接有效扶持。使用扶贫资金的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要确保扶贫对象优先受益,产业扶贫项目要建立健全带动贫 困户脱贫增收的利益联接机制。完善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开展绩效考评。

建立健全协调统一的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全面推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强 化审计监督,拓宽监管渠道,坚决查处挤占挪用、截留和贪污扶贫资金的行为。(四十五)加强扶贫研究和宣传工作。切实加强扶贫理论和政策研究, 对扶贫实践进行系统总结, 逐步完善中国特色扶贫理论和政策体系。深入实际调 查研究, 不断提高扶贫开发决策水平和实施能力。

把扶贫纳入基本国情教育范畴, 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的参考材料。继续加 大扶贫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扶贫开发政策、成就、经验和典型事迹,营造全社会 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同时,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政府保障人民生存权、发展权 的努力与成效。

(四十六)加强扶贫统计与贫困监测。建立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开展对 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监测。

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统计与贫困监测制度,不断规范 相关信息的采集、整理、反馈和发布工作,更加及时客观反映贫困状况、变化趋 势和扶贫开发工作成效,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四十七)加强法制化建设。加快扶贫立法,使扶贫工作尽快走上法制 化轨道。(四十八) 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 要根据本纲要, 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四十九)本纲要由国家扶贫开发工作机构负责协调并组织实施。

2020年扶贫目标_镇“十三五”扶贫攻坚规划(2016-2020年)

镇 “十三五” 扶贫攻坚规划 (2016-2020 年)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 xxx 镇位于崇仁县西北,东临孙坊镇、临川区高坪镇, 西靠三山乡,南接巴山镇,北与丰城市秀市镇比邻。地处崇 仁西北方,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条带状,地形分为大小不 一的丘陵盆地,主要山脉有大港岭、鸭咀岭。

(二)资源状况 xxx 镇有耕地 3.54 万亩, 山林 10.5 万亩。

林木覆盖率 5 1%,活立森林蓄积量 1200 万立方米。

(三)发展水平 xxx 镇,辖区人口 3.2 万人,其中低保户 474 户,775 人;五保户 74 户,82 人。2015 年新增特困户 152 户,35 2 人。近几年来,河上镇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 发展,不断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四)扶贫攻坚的开展及效果 我镇非常重视扶贫攻坚工作,在之后的几年内我们将坚 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我镇的生产力,以农民的增 收和致富作为我们此次扶贫工作目标,以道路等基础设施的 建设为重点,以保障人口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为要点,大力 开展产业化扶贫和开发式扶贫,变“救济型”、“输血式”的扶贫 为“自救型”、 “造血式”的扶贫, 提高贫困人口的自身发展能力, 为镇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贫困人口特 困人口将会随着计划的开展不断减少。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脆弱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贫困是社会发展缓慢和经济落后的具体表现。然而 我镇任然是是分散式小农户家庭种植模式, 没有过多的规模化产业支撑, 单纯的种粮经济结 构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再加上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一定程度还处于靠天吃饭的时期, 使得农民的生活水平迟迟不能得到提高,收入增加比较困难。

2、农村适用技能培训少,农业专业技术知识薄弱。镇内老年人较多,有知识的年轻 人都跑到沿海地区打工, 这使得大多数农民学习农业专业知识比较困难, 再加上多数农民毫 无专业种植技术,农民收入渠道单一,最后不利于农民自身经济的增长。

3、镇内通村公路质量低。近年来,虽然新建或改造了部分通村公路,但是由于通往 丰城的运煤车、运石车的通过,使得公路路面质量差,严重影响了我镇的农业发展,并且至 今有些个村委会的村小组到村委会至今未修水泥路,仍是黄泥路,给村民带来极大不便,制 约经济发展。例如河上镇的陈村村地处山区位置,虽然其段家谢村组临近县城,但是进村道 路曲折,交通及不方便,给陈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极大的阻碍。

4、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收入增加途经少,一般都以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在 种植业上以水稻、蔬菜、瓜果等为主,极少村种植烟叶;在养殖业上主要是以养猪、鱼、鸭 为主。镇里和村里多数人没有商品意识,市场意识淡薄,突出表现在于“吃粮地里种,吃肉 圈里养”,导致收入来源不多,制约本身经济发展。

5、缺乏劳动力和发展能力。河上镇有部分青壮年迫于生计到外省工作,使得本镇的 劳动力向外流, 然而劳动力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因素, 劳动力的不断外流使得河上镇 经济发展水平跟不上现代镇区经济发展的水平通。在加上河上镇的自身经济发展能力不足, 使得经济发展困难的窘境出现。

6、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和因学致贫的人口较多。因病和因残使得很多贫困人口的生 活水平一时难以得到提高,近年来子女学费的不断增加,家庭负担不断增加,最后使得贫困 家庭越来越多,最终使他们的经济状况陷入困境。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 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文明、小康新村的总体要求。以 更大的决心继续向贫困宣战,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主 攻方向,坚持外力与内力、扶贫与扶智、“大多数”与“极少数” 并重,因地制宜看准贫困人口,紧扣整镇推进、劳动力转移 培训、产业化扶贫,大力推进我镇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促进本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基本思路 首先我们应该坚持政府领导,全社会参与的原则,我们在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我们 将会呼吁群众一起参与进行扶贫开发的规划;其次我们也会以“建生态家园、创文明新村”为 主,以产业发展为先,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人口素质为基本,确定建设内容,切 实做到规划到村、扶持到户。总之我们在稳定我镇人口的基本生活水平的同时,不断促进我 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我镇人口基本素质水平、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 经济产业发展单一的现状,发展我镇特色产业,并以班子建设为核心的党组织建设、制定和 完善我镇的扶贫开发规划。

三、建设任务 (一)、基础设施的建设 1、桥梁建设:新建段家谢大桥,保证段家谢村民的安 全方便通行;新建水北大桥,保证水北村村民的安全通行; 新建东来小陂桥; 新建宋家花园桥; 维修邹坊桥, 加固桥梁, 维修桥面,保证居民安全通行。

2、公路建设:将进行 1000 米河上镇集镇水泥路的修缮 和改造;郭家进村水泥路,进村 900 米公路建设;肖家进村 水泥路,进村 700 米公路建设;段家车至村委会,2000 米 公路建设;汗上至村委会,1000 米公路建设。通过这些公 路的建设和改造将极大的方便我镇和各村村民的交通往来, 促进我镇和各村经济的发展。

(二)、生产生活工程的建设 1、安全饮水工程:为了解决各村安全饮水工程,我镇 和各村将投入部分资金进行各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有望 在几年后使得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 100%。

2、危房改造工程:为了改善农村村民居住条件,我镇 计划每年大概改造危房 32 幢,五年之内争取改造危房 165 幢。

3、各村环境治理工程:为了给村民一个良好舒适的生 活环境,我镇各村计划每年投入 5 万元对本村进行村庄环境 整治工程。

4、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我镇各村都在大力投入农田水 利工程的建设,促进农村农业的稳定发展。例如陈村即将投 入建设的

2020年扶贫目标_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为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到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特制定本纲要。

序言 (一)扶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扶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扶 贫开发,特别是随着《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 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实施,扶贫事业 取得了巨大成就。

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收入水平稳步提高,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最低生活保 障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探索出 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 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政治稳定、 民族团结、边疆巩固、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全球 减贫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扶贫开发是长期历史任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扶贫开发是长期历史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 平衡问题突出,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扶 贫对象规模大,相对贫困问题凸显,返贫现象时有发生,贫困 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简称连片特困地区)发 展相对滞后,扶贫开发任务仍十分艰巨。同时,我国工业化、第 1 页 共 20 页幸福工作室 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不断深入,经济发展方式加 快转变,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社 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为扶贫开发创造了有利环境和条件。我 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 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 展差距的新阶段。

(三)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意义重大。扶贫开发事关巩固党的 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意义重大。

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局。深 入推进扶贫开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是深 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 民的重要体现,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 发展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大举措,是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必须以 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打好新一轮扶贫开 发攻坚战,确保全国人民共同实现全面小康。

一、总体要求 (四)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 指导思想。

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投入力度,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 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 务,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统筹发展,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第 2 页 共 20 页 幸福工作室 式,更加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 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贫 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五)工作方针。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行扶贫开发和农 工作方针。

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 要途径,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 贫困;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手段,逐步完善社 会保障体系。

(六)基本原则——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各级政府对本行 基本原则 政区域内扶贫开发工作负总责,把扶贫开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 战略及总体规划。实行扶贫开发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中央重点支持连片特困地区。

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突出重点 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扶持力度。根据不同地 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制定扶贫政策,实行有差异的 扶持措施。

——部门协作,合力推进。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国家扶贫开 部门协作,合力推进。

部门协作 发战略部署,结合各自职能,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 金、安排项目时向贫困地区倾斜,形成扶贫开发合力。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加强引导,更新观念,充分发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自力更生 挥贫困地区、扶贫对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扶贫对象的主 体地位,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立足自身实现脱贫第 3 页 共 20 页 幸福工作室 致富。

——社会帮扶,共同致富。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 社会帮扶,共同致富。

社会帮扶 发,完善机制,拓展领域,注重实效,提高水平。强化政策措 施,鼓励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坚持扶贫开发与推进城镇化、 统筹兼顾,科学发展。

统筹兼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相结合, 充分发挥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增强防灾 减灾能力,提倡健康科学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 资源环境相协调。

——改革创新,扩大开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 改革创新,扩大开放。

改革创新 创新扶贫工作机制。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共享减贫经验和资源。

继续办好扶贫改革试验区,积极探索开放式扶贫新途径。

二、目标任务 (七)总体目标。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 总体目标。

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 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 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

(八)主要任务 ——基本农田和农田水利。到2015年,贫困地区基本农田 基本农田和农田水利。

基本农田和农田水利 和农田水利设施有较大改善, 保障人均基本口粮田。

到2020年,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明显提高。第 4 页 共 20 页 幸福工作室 ——特色优势产业。

特色优势产业。

力争实现1户1项增收项目。

特色优势产业 到2015年, 到2020年,初步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

——饮水安全。到2015年,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 饮水安全。

饮水安全 本得到解决。到2020年,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和自来水普及 率进一步提高。

——生产生活用电。到2015年,全面解决贫困地区无电行 生产生活用电。

生产生活用电 政村用电问题,大幅度减少西部偏远地区和民族地区无电人口 数量。到2020年,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交通。到2015年,提高贫困地区县城通二级及以上高 交通。

交通 等级公路比例, 除西藏外, 西部地区8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 路,稳步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到2020年,实现 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推进村庄内道路硬化,实 现村村通班车,全面提高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

——农村危房改造。到2015年,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 农村危房改造。

农村危房改造 造800万户。

到2020年, 贫困地区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教育。到2015年,贫困地区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有 教育。

教育 较大提高;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 率达到80%;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提高农村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水平;扫除青壮年文盲。

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普 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远程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第 5 页 共 20 页 幸福工作室 ——医疗卫生。到2015年,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 医疗卫生。

医疗卫生 卫生服务网基本健全,县级医院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每个 乡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 每个行政村有卫生室; 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 门诊统筹全覆盖基本实现; 逐 步提高儿童重大疾病的保障水平,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 效控制;每个乡镇卫生院有1名全科医生。到2020年,贫困地区 群众获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均等。

——公共文化。到2015年,基本建立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 公共文化。

公共文化 系,实现已通电20户以下自然村广播电视全覆盖,基本实现广 播电视户户通, 力争实现每个县拥有1家数字电影院, 每个行政 村每月放映1场数字电影; 行政村基本通宽带, 自然村和交通沿 线通信信号基本覆盖。到2020年,健全完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 体系,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自然村基本实现通宽带;健 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每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 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有图书馆、 文化馆, 乡镇有综合文化站, 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

以公共文化建设促进农村廉政文化建设。

——社会保障。到2015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供养制度和临时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 保险制度全覆盖。到2020年,农村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进一步 提升。

——人口和计划生育。到2015年,力争重点县人口自然增 人口和计划生育。

人口和计划生育第 6 页 共 20 页 幸福工作室 长率控制在8‰以内,妇女总和生育率在1.8左右。到2020年, 重点县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逐步实现人口均衡发展。

——林业和生态。到2015年,贫困地区森林覆盖率比2010 林业和生态。

林业和生态 年底增加1.5个百分点。

到2020年, 森林覆盖率比2010年底增加 3.5个百分点。

三、对象范围 (九)扶贫对象。在扶贫标准以下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 扶贫对象。

为扶贫工作主要对象。建立健全扶贫对象识别机制,做好建档 立卡工作,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扶贫对象得到有效扶持。逐步 提高国家扶贫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当地实际制 定高于国家扶贫标准的地区扶贫标准。

(十)连片特困地区。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 连片特困地区。

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 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区域的连片 特困地区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 三地州是扶贫攻坚主战场。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强对跨省 片区规划的指导和协调,集中力量,分批实施。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对所属连片特困地区负总责, 在国家指导下, 以县为基 础制定和实施扶贫攻坚工程规划。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 府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集中实施一批教育、卫生、文化、就 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壮大第 7 页 共 20 页 幸福工作室 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区域性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基 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从根本上改变连片特困地区面貌。

各省(自 治区、 直辖市)可自行确定若干连片特困地区, 统筹资源给予重 点扶持。

(十一)重点县和贫困村。要做好连片特困地区以外重点县 十一)重点县和贫困村。

和贫困村的扶贫工作。

原定重点县支持政策不变。

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要制定办法,采取措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实现 重点县数量逐步减少。重点县减少的省份,国家的支持力度不 减。

四、专项扶贫 (十二)易地扶贫搬迁。坚持自愿原则,对生存条件恶劣地 十二)易地扶贫搬迁。

区扶贫对象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引导其他移民搬迁项目优先在 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实施,加强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衔接, 共同促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充分考虑资源条件, 因地制宜,有序搬迁,改善生存与发展条件,着力培育和发展 后续产业。有条件的地方引导向中小城镇、工业园区移民,创 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能力。加强统筹协调,切实解决搬迁群 众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 发展、可致富。

(十三)整村推进。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下而上制 十三)整村推进。第 8 页 共 20 页 幸福工作室 定整村推进规划,分期分批实施。发展特色支柱产业,改善生 产生活条件,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以县为 平台,统筹各类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源,集中投入,实施水、 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建设公益设施较 为完善的农村社区。加强整村推进后续管理,健全新型社区管 理和服务体制,巩固提高扶贫开发成果。贫困村相对集中的地 方,可实行整乡推进、连片开发。

(十四)以工代赈。大力实施以工代赈,有效改善贫困地区 十四)以工代赈。

耕地(草场)质量,稳步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加强乡村(组)道路 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开展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和片区综合 开发,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夯实发展基础。

(十五)产业扶贫。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十五)产业扶贫。

优势,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培植壮大特色支柱产业,大力推进 旅游扶贫。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 合作社和互助资金组织,带动和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引导 和支持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带动贫困农户增收。

(十六)就业促进。完善雨露计划。以促进扶贫对象稳定就 十六)就业促进。

业为核心,对农村贫困家庭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 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给予一定的生活费补贴;对农村贫困家 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给予生活费、交通费等特殊 补贴。对农村贫困劳动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加大对农村贫困第 9 页 共 20 页 幸福工作室 残疾人就业的扶持力度。

(十七)扶贫试点。创新扶贫开发机制,针对特殊情况和问 十七)扶贫试点。

题,积极开展边境地区扶贫、地方病防治与扶贫开发结合、灾 后恢复重建以及其他特困区域和群体扶贫试点, 扩大互助资金、 连片开发、彩票公益金扶贫、科技扶贫等试点。

(十八)革命老区建设。国家对贫困地区的革命老区县给予 十八)革命老区建设。

重点扶持。

五、行业扶贫 (十九)明确部门职责。各行业部门要把改善贫困地区发展 十九)明确部门职责。

环境和条件作为本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在资金、项目等 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并完成本行业国家确定的扶贫任务。

(二十)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农、林、牧、渔产业指导,发 二十)发展特色产业。

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围绕主导产 品、名牌产品、优势产品,大力扶持建设各类批发市场和边贸 市场。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合理开发当地资源,积极发 展新兴产业,承接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贫困地区发 展内生动力。

(二十一)开展科技扶贫。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围绕特色产 二十一)开展科技扶贫。

业发展,加大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 结构优化。培育一批科技型扶贫龙头企业。建立完善符合贫困 地区实际的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扶贫示范村和示范户第 10 页 共 20 页 幸福工作室 建设。继续选派科技扶贫团、科技副县(市)长和科技副乡(镇) 长、科技特派员到重点县工作。

(二十二)完善基础设施。推进贫困地区土地整治,加快中 二十二)完善基础设施。

低产田改造,开展土地平整,提高耕地质量。推进大中型灌区 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扶持修建小微型水利设施,抓好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工程和 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地质灾害防 治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积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大牧 区游牧民定居工程实施力度。加快贫困地区通乡、通村道路建 设,积极发展农村配送物流。继续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小 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实现城乡用电同网 同价。普及信息服务,优先实施重点县村村通有线电视、电话、 互联网工程。加快农村邮政网络建设,推进电信网、广电网、 互联网三网融合。

(二十三)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推进边远贫困地区适当集中 二十三)发展教育文化事业。

办学,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大对边远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 扶持力度,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 助标准。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 学生学费,继续落实国家助学金政策。在民族地区全面推广国 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动农村中小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关心特殊 教育,加大对各级各类残疾学生扶助力度。继续实施东部地区第 11 页 共 20 页 幸福工作室 对口支援中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和招生协作计划。贫困地区 劳动力进城务工,输出地和输入地要积极开展就业培训。继续 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农 家书屋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二十四)改善公共卫生和人口服务管理。提高新型农村合 二十四)改善公共卫生和人口服务管理。

作医疗和医疗救助保障水平。进一步健全贫困地区基层医疗卫 生服务体系,改善医疗与康复服务设施条件。加强妇幼保健机 构能力建设。加大重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力度。继续实施万名 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组织城市医务人员在农村开展诊疗服 务、临床教学、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提高县医院 和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贫困地区人口和计 划生育工作, 进一步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少 生快富”工程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 加大对计划生育扶 贫对象的扶持力度,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二十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二十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和五保供养水平,切实保障没有劳动能力和生活常年困难农村 人口的基本生活。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完善受灾群众 生活救助政策。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进度,支 持贫困地区加强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养老机构和 服务设施建设,支持贫困地区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解决广 大老年人养老问题。加快贫困地区社区建设。做好村庄规划,第 12 页 共 20 页 幸福工作室 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帮助贫困户解决基本住房安全问题。

完善农民工就业、社会保障和户籍制度改革等政策。

(二十六)重视能源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贫困地区可再生 二十六)重视能源和生态环境建设。

能源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发展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质 能,推广应用沼气、节能灶、固体成型燃料、秸秆气化集中供 气站等生态能源建设项目,带动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和秸 秆综合利用。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加大农 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 建设和管理,大力支持退牧还草工程。采取禁牧、休牧、轮牧 等措施,恢复天然草原植被和生态功能。加大泥石流、山体滑 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防治力度,重点抓好灾害易发区内的监测 预警、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等综合防治措施。

六、社会扶贫 (二十七)加强定点扶贫。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 二十七)加强定点扶贫。

人民团体、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国有大型骨干企业、 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国家重点科研院校、军队和武警部队,要 积极参加定点扶贫,承担相应的定点扶贫任务。支持各民主党 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参与定点扶贫工作。积极鼓励、引导、支 持和帮助各类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承担定点扶贫任务。定 点扶贫力争对重点县全覆盖。

各定点扶贫单位要制定帮扶规划, 积极筹措资金,定期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挂职扶贫。地方各级第 13 页 共 20 页 幸福工作室 党政机关和有关单位要切实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发挥党政领导 定点帮扶的示范效应。

(二十八)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东西部扶贫协作双方要制 二十八)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

定规划,在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干部交流、人员培训以及劳 动力转移就业等方面积极配合,发挥贫困地区自然资源和劳动 力资源优势,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行业对 口帮扶,应与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关系相衔接。积极推进东中 部地区支援西藏、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完善对口帮扶的制 度和措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当地组 织开展区域性结对帮扶工作。

(二十九)发挥军队和武警部队的作用。坚持把地方扶贫开 二十九)发挥军队和武警部队的作用。

发所需与部队所能结合起来。

部队应本着就地就近、 量力而行、 有所作为的原则,充分发挥组织严密、突击力强和人才、科技、 装备等优势,积极参与地方扶贫开发,实现军地优势互补。

(三十)动员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大力倡导企业社会 三十)动员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

责任, 鼓励企业采取多种方式, 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加强规划引导,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扶贫开 发。积极倡导扶贫志愿者行动,构建扶贫志愿者服务网络。鼓 励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侨联等群众组织以及海外华人 华侨参与扶贫。

七、国际合作第 14 页 共 20 页 幸福工作室 (三十一)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多种 三十一)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方式,创新机制,拓宽渠道,加强国际反贫困领域交流。借鉴 国际社会减贫理论和实践, 开展减贫项目合作, 共享减贫经验, 共同促进减贫事业发展。

八、政策保障 (三十二)政策体系。完善有利于贫困地区、扶贫对象的扶 三十二)政策体系。

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发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的综 合效益。实现开发扶贫与社会保障的有机结合。对扶贫工作可 能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政策和项目,要进行贫困影响评估。

(三十三)财税支持。中央和地方财政逐步增加扶贫开发投 三十三)财税支持。

入。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新增部分主要用于连片特困地区。加 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贫困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加大中 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扶贫开发事业的力度。对贫困地区属于 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投资项目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 业项目,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设备,以及按照合同随设备 进口的技术及配件、备件,在规定范围内免征关税。企业用于 扶贫事业的捐赠,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可按规定在所得税税 前扣除。

(三十四)投资倾斜。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 三十四)投资倾斜。

境和民生工程等投入力度, 加大村级公路建设、 农业综合开发、 土地整治、 小流域与水土流失治理、 农村水电建设等支持力度。第 15 页 共 20 页 幸福工作室 国家在贫困地区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农村饮 水安全、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以下 (含县)以及西部地区连片特困地区配套资金。各级政府都要加 大对连片特困地区的投资支持力度。

(三十五)金融服务。继续完善国家扶贫贴息贷款政策。积 三十五)金融服务。

极推动贫困地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鼓励开展小额信用 贷款,努力满足扶贫对象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继续实施残疾 人康复扶贫贷款项目。尽快实现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的 金融服务全覆盖。引导民间借贷规范发展,多方面拓宽贫困地 区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贫困地区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可 贷资金70%以上留在当地使用。

积极发展农村保险事业, 鼓励保 险机构在贫困地区建立基层服务网点。完善中央财政农业保险 保费补贴政策。针对贫困地区特色主导产业,鼓励地方发展特 色农业保险。加强贫困地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三十六)产业扶持。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各项产业政策。

三十六)产业扶持。

国家大型项目、重点工程和新兴产业要优先向符合条件的贫困 地区安排。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贫困地区转移。加强贫困地 区市场建设。支持贫困地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完善特色优势 产业支持政策。

(三十七)土地使用。按照国家耕地保护和农村土地利用管 三十七)土地使用。

理有关制度规定,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要优先满足贫困地区易地第 16 页 共 20 页 幸福工作室 扶贫搬迁建房需求,合理安排小城镇和产业聚集区建设用地。

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在项目安排上,向有条件的重点县倾斜。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支持贫困地区合理有序开发利用矿产 资源。

(三十八)生态建设。在贫困地区继续实施退耕还林、退牧 三十八)生态建设。

还草、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和石漠化、荒 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并重点向 贫困地区倾斜。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力度。重视贫困 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三十九)人才保障。组织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行业 三十九)人才保障。

人员和志愿者到贫困地区服务。制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医 疗机构为贫困地区培养人才的鼓励政策。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 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对长期在贫困地区工作的干部要制定鼓励 政策, 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务、 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 对定点扶贫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挂职干部要关心爱护,妥善安排 他们的工作、生活,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发挥创业人才在扶 贫开发中的作用。加大贫困地区干部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力 度。

(四十)重点群体。把对少数民族、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的扶 四十)重点群体。

贫开发纳入规划,统一组织,同步实施,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 加大支持力度。继续开展兴边富民行动,帮助人口较少民族脱第 17 页 共 20 页 幸福工作室 贫致富。

推动贫困家庭妇女积极参与全国妇女“双学双比”活动, 关注留守妇女和儿童的贫困问题。制定实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 发纲要(2011-2020年),提高农村残疾人生存和发展能力。

九、组织领导 (四十一)强化扶贫开发责任。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 四十一)强化扶贫开发责任。

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建立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 工作机制,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各 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综合 协调职能,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加大省县统筹、资源整合力 度,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工 作部门和重点县的扶贫开发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各级组织部门 要积极配合。东部地区各省(直辖市)要进一步加大对所属贫困 地区和扶贫对象的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解 决城镇化进程中的贫困问题。

(四十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基层党组 四十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把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以强村富民为目标,以强基固本为保 证,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集体积累的有效途 径,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 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 生到贫困村工作,帮助建班子、带队伍、抓发展。带领贫困群第 18 页 共 20 页 幸福工作室 众脱贫致富有突出成绩的村干部,可按有关规定和条件优先考 录为公务员。

(四十三)加强扶贫机构队伍建设。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四十三)加强扶贫机构队伍建设。

要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协调落实 各项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每年要向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报告工作。要进一步强化各级扶贫机 构及其职能,加强队伍建设,改善工作条件,提高管理水平。

贫困程度深的乡镇要有专门干部负责扶贫开发工作。贫困地区 县级领导干部和县以上扶贫部门干部的培训要纳入各级党政干 部培训规划。各级扶贫部门要大力加强思想、作风、廉政和效 能建设,提高执行能力。

(四十四)加强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财政扶贫资金主要投向 四十四)加强扶贫资金使用管理。

连片特困地区、 重点县和贫困村, 集中用于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提高扶贫对象发展能力和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逐 步增加直接扶持到户资金规模。创新扶贫资金到户扶持机制, 采取多种方式,使扶贫对象得到直接有效扶持。使用扶贫资金 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确保扶贫对象优先受益,产业扶贫项 目要建立健全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利益联接机制。完善扶贫 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开展绩效考评。建立健全协调统一的扶 贫资金管理机制。全面推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强化审 计监督,拓宽监管渠道,坚决查处挤占挪用、截留和贪污扶贫第 19 页 共 20 页 幸福工作室 资金的行为。

(四十五)加强扶贫研究和宣传工作。切实加强扶贫理论和 四十五)加强扶贫研究和宣传工作。

政策研究,对扶贫实践进行系统总结,逐步完善中国特色扶贫 理论和政策体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断提高扶贫开发决策 水平和实施能力。把扶贫纳入基本国情教育范畴,作为各级领 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的参考材料。

继续加大扶贫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扶贫开发政策、成就、经验 和典型事迹,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同时,向国际 社会展示我国政府保障人民生存权、发展权的努力与成效。

(四十六)加强扶贫统计与贫困监测。建立扶贫开发信息系 四十六)加强扶贫统计与贫困监测。

统,开展对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监测。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统 计与贫困监测制度,不断规范相关信息的采集、整理、反馈和 发布工作,更加及时客观反映贫困状况、变化趋势和扶贫开发 工作成效,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十七)加强法制化建设。加快扶贫立法,使扶贫工作尽 四十七)加强法制化建设。

快走上法制化轨道。

(四十八)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本纲要,制定具体 实施办法。

(四十九)本纲要由国家扶贫开发工作机构负责协调并组织 实施。(据新华社)第 20 页 共 20 页幸福工作室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