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自查报告 >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2000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2000

发布时间:2019-08-04 04:14:47 影响了: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2000_我和我的祖国征文3000字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 3000 字今年是建国 70 周年,一路走来,我们见证祖国的成功与繁荣, 但这也是老一辈的革命家拿血和汗水换来的,我们要继承这种精神, 将祖国发扬的更好, 关于我和我的祖国的征文你写好了吗?下面给大 家带来的是我和我的祖国征文 3000 字。

父亲头部数次开刀瘫痪在床,凌厉的病魔抽空了他的精气神,黯 然的双眼偶尔星光闪过,如剑划开时空,让我看见他岁月峥嵘,连参 军都那么富有戏剧性。

那是 1950 年冬,解放军第 18 军 54 师文工队在宜宾招收文艺青 年,17 岁的父亲因错过了报名,在新兵出发点名时,一刘姓新兵未 来,他即冒名顶替参了军。

根据 18 军进藏路线部署,54 师从宜宾出发,全力开展修筑昌都 至拉萨的公路,师文工队要把下达的任务、好人好事编成秧歌舞剧和 藏族舞蹈表演,还要做沿线部队、藏族僧俗、各族群众的宣传鼓动、 解惑释疑等工作。顶着别人的名字在部队行军演出,父亲的积极性空 前高涨,从乐山至甘孜,每临演出前搭戏台,他抢着爬上十多米高的 地方“倒挂金钩”拴拉帷幕的绳子,一干就不计时间,大脑因为高原 缺氧, 头上的血管暴出皮肤, 眼睛充血, 以致他的脑部受到很大损害。

徒步到了西藏,在任何一个宿营地,他争着拾牛粪柴禾、砌灶头、烧 开水,尽量把方便让给后续来的同志;有时候到了一个地方得先走几 十里去买粮,再背粮食回来做饭。

我想,他当时积极表现,恐怕是冒名顶替底气不足,怕被部队发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6 现退回去无颜回家乡吧! 部队每到一驻地晚上要开会,总结一天执行纪律的情况,互查有 无掉队、畏难消极情绪,父亲几经犹豫下决心主动坦白顶替参军的由 来,组织考虑到父亲的初衷和表现,情有可原,就不再追究恢复了他 的原名。

过了昌都,部队的口粮出现短缺,文工队在进藏途中很受欢迎, 父亲他们每天要克服饥饿和严寒,背着自己的行李、帐篷、彩旗,演 出的道具等走几十公里, 有时一天要给部队、 驻军和老百姓演出两场, 不错过一个村庄、一个观众;有次到边防演出,连续行军 48 小时, 走了 90 公里,翻了一座大雪山,连演三场未睡觉,非常疲累,但一 上台就精神抖擞,夜间演出没有灯就燃起篝火,父亲吹笛子,常常手 指冻得发僵,在火上烤一烤继续吹,演出结束后行军,走着走着就睡 着了…… 更险的一次是,父亲他们翻越海拔 6300 米的丹达山,山上气候 恶劣,寸草不生,雪粒狂飞,打得脸生痛,眼也睁不开,走一步喘几 下,胸口憋闷像压着大山,头晕眼花、口干身麻,顾不得高原反应, 即刻搭起帐篷, 在雪峰垭口迎着刀削似的寒风, 舞动红旗、 敲起锣鼓、 唱军歌、打快板、喊口号,此起彼伏地接力歌舞,为过往的官兵宣传 演出, 鼓劲加油; 当在第一个山头的鼓动完成后, 再赶到第二个山头、 第三个山头再鼓动宣传。高寒缺氧,剧烈运动使父亲和战友们气喘吁 吁身体几近瘫软,他的二哥,在雪山顶上唱歌,因体力不支昏倒了。

父亲坚强地支撑着, 看见奋力攀顶的官兵们, 以高昂的气势翻过雪山,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6 并对文工队的演出给予支持鼓掌时,他自豪骄傲,觉得再累再苦也是 值得的。

1952 年初,父亲他们比其他部队多走了一千多公里才走到拉萨, 接着又响应 “进军西藏不吃地方” 的号召, 顶着早春二月的凛冽寒风, 早起晚归,披荆斩棘,在拉萨河边开垦出了 50 多亩地。在那艰苦的 岁月,父亲始终勤奋积极,总结会上被记了四等功,评为模范共青团 员。

父亲热爱学习,成了一生的常态和自觉。1952 年父亲参加了西 藏军区举办的藏文高级训练班培训,课外找当地群众进行语言交流, 很快能写能读能译藏文,有时他发急一出口说的竟是藏话;他还翻译 西藏古老谚语、寓言和民间故事等,在一些出版书籍上发表。由于成 绩突出,就留在藏干校当教员,大伙喜欢这个聪明风趣又热情、精神 始终处于巅峰状态、待人亲如兄弟的老师,给他取名“左左” (藏语 意为积极主动) 。

1956 年,我父母亲又调到了咸阳西藏公学院当教师。当时学校 的任教老师大都是北京高校的大学生,父亲只有高中水平,为了跟得 上学校的要求,每天恶补文化。那时候我和哥哥已牙牙学语,母亲要 备课, 还要带我们, 实在很辛苦。

而父亲赶着恶补知识也让母亲共学, 不管不顾我们,母亲对他颇有微词,他却依然乐此不疲。1957 年, 张国华将军到西藏公学院来视察,讲话现场需要一个藏文翻译,学院 推举父亲当现场翻译,效果出奇的好。

父亲重返西藏昌都工作期间,经常废寝忘食地写作,又爱上了书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6 法,用脚踩着铺在地上的大纸,拿个烂扫帚蘸墨酣畅淋漓的书写,气 韵富含唐风汉赋,曾经昌都地委大门影壁上,用隶书写的毛主席语录 就是他的杰作; 又迷上了国画, 在包装的书皮上, 信手画些山水花草, 再配上自己的诗,十分的典雅致远……如此不息地各式学习,直至陪 伴他生命的最后时刻。

说起父亲的恋爱,走的是婉转线路。那时驻藏部队发出“长期建 藏,边疆为家”的号召,解禁了部队将士谈恋爱,彼时追求母亲的人 不少,父亲对母亲心生恋慕却不说出口,趁着母亲回内地休假悄悄给 她汇去 500 大洋,并发电报说进军西藏这么几年辛苦了,拿这些钱去 买些吃的或孝敬二老。母亲觉得父亲心细能为他人着想,在当时的战 友中少见,最后芳心暗许。用她的话说:父亲击败了众多的追求者, 赢得了恋爱的胜利! 我两岁多时,革命建设如火如荼,父母送我到西藏工委子弟校住 校,及至我七岁来学校接我,彼此都不认识,若不是父亲患上脑瘤, 不得不离开西藏回到内地治病,结束与儿女的长期分离,他不会从我 高山仰止的印象中走下来,真正有时间彼此亲近了解。我发现他不仅 是工作狂,也养鱼、栽花、创新菜谱,教一群姑娘唱歌跳舞写诗,很 有生活情调的;对恢复身体健康积极乐观,天天坚持让我母亲针灸按 摩、加大次数练习身体恢复性运动,有时候累得满头大汗脸色发白, 手脚颤抖方才休息。

尽管父亲持续治疗,病情却每况愈下,动手术的间隔越来越短, 每一次开刀前,父亲看着我们的担忧总是笑着,好像是去赴宴。手术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6 后,医生把取出的脑瘤给我看,说别看只有乒乓球大小,充血的时候 有一个拳头大呢。我的心很痛很震撼。更让我难过的是,在同病魔作 顽强斗争期间,他渴望回到纯净的高原工作,常常守在收音机前听新 闻,坐在轮椅上找熟人打听西藏的情况,那种急迫焦虑,那种折磨人 的好强,从他的眼神、他的肢体语言都深刻地反映出来,我们除了心 疼流泪之外,什么都做不了,安慰不了…… 父亲 43 岁那年,生命戛然而止,带走了一生要守候的梦想,只 留下神往净土的眷恋,让我追随他的跋涉咀嚼一生的苦乐;残破的家 庭悲痛一直萦绕密布,我带着他的骨灰回到昌都达 16 年,即便他已 成一抔黄土,也要实现他回归西藏的夙愿,让他去往天堂的行囊装满 高原的风情、 太阳和青稞酒, 还有欢快的笛声美音, 在雪域天宇飞升、 回荡、隽永…… 整理他的遗物时,我发现他最珍爱的不是他诵读的书籍,而是他 当兵时佩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干部学 校”的胸章、四等功证书和各种证章,放在一小布袋里,虽已陈旧, 却透出他生活在火热年代的朝气和激情,他对部队的依恋、对西藏的 深情,比我想象的要深厚得多。部队给了他理想、才能发展的空间, 雪域的热土, 即如一棵草一首歌, 有着神性的纯美和珍贵至深的友情, 似心灵之泽、信念之门,都是他不再孤独不再虚幻的依托;他的呼吸 和心跳,与这片土地上雪莲绽放、江河激荡的音律合拍,虔诚的心闪 烁秋天的斑斓, 思考亦如雪山那样深邃。

虽然, 他极少说起部队的事, 但在他内心已将自己永远视为军人,把自己和西藏紧紧拴在了一起。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6 一年年尘雨飘过,高原桃红春芳菲的季节,总是叠加在母亲翻开 的相册里, 静静地, 她轻轻抚摸着戎装和藏装的父亲照片, 喃喃低语, 像要融入父亲怀抱; 窗外旭阳长驱直入, 斑驳的光影苍老了她的华发, 怀念父亲凄怆了她的半世,生死两茫茫,柔指间满是凝霜的伶仃,心 酸得我无语凝噎泪雨迷蒙,想起英气飒爽风仪容光的父亲,扮成红军 挥舞红旗登台亮相,一招一式多有感染力呀;文革时为了让我兄妹吃 上卤鸭子,他在烈日下曝晒几小时;他引经据典、妙趣横生地给我讲 故事讲历史,教我绘画读诗,教我做好吃的菜,还有他性情急躁打我 的经过,清晰如昨,从不曾远逝……我不想他走远,走出我的生活, 只愿世途上父女相勉相陪,天地不老,而这样的愿望我想回报已是不 能了呀! 回望父亲这一代人,披肝沥胆,卧冰趟雪,默默无闻功勋卓越, 为了事业可以阔别亲人远离故乡, 在艰苦的边疆夙兴夜寐, 宵衣旰食, 以自己的平凡忠诚合奏了一个世纪伟大的绝响, 铸就了不朽的老西藏 精神的军魂,成为建设美丽西藏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而今,我们 的祖国繁荣强大,西藏美得如诗如画,相信天堂的父亲,看见这些定 会无比的欣慰吧!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6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2000_我和我的祖国征文6篇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 6 篇 【篇一】 我出生于香港回归的那一年,处于世纪之交的我深刻地感受着祖国日 新月异的变化。

我家附近有一座图书馆,从我记事起这座图书馆就一直处在那里,面 积不大,两层小楼中存放着百余本书,布满灰尘的窗户上长着稀稀疏 疏的几株爬山虎。那个时候,《西游记》《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 是我经常借阅的书籍,这些都为我成为一名中国文学的爱好者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从很小很小的时候开始,祖国在我的心中便是一个伟大 而辉煌的文明古国的样子,它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有着汉族与少 数民族的多样文明,有着许许多多给人以启迪的文学作品,我以一个 孩子的目光仰视着我的祖国。

到了我上初中的年纪,图书馆也悄然发生了一些改变。窗外的爬山虎 已经长满了外墙,春夏秋冬走过它依旧郁郁葱葱。馆内增加了各种各 类的书籍,我最喜欢图书馆新进的一套“哈利·波特”。这套书就像 是一扇窗,为我打开了外国文学作品与风情文化的世界。其实,那不 仅是我通过书籍了解世界的几年,更是中外交流快速发展的几年。在 与其他国家互利共赢的时刻,祖国既能够抓住机遇更能经受住挑战, 在国际舞台上展示着蓬勃的生机。我以一个学生的目光敬佩着我的祖 国。

而现在,过去的两层楼图书馆已经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大 型的现代化图书馆,集文化、教育、宣传、培训于一体,藏书量也是 之前的数百数千倍之多,电子图书的普及更让图书阅览跨越了时空的 限制。这一座小小图书馆的巨变不得不让我感谢伟大祖国的繁荣发展, 我国近几年在科技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与文化领域中都取得了 很大的成就,摩天大楼鳞次栉比,高速铁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而教育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更是让我们的学习更加科学、高效。现在的 我,见证了祖国的发展,正以一个未来建设者的目光深情地注视着我 的祖国。

图书馆外车水马龙,图书馆内灯火通明,无数知识与名人的光辉正指 引着我们前进的道路。

我的祖国啊,我定会不断学习,努力奋进,为建设好伟大的祖国贡献 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二】 姥爷去世后,我娘见不得牛。一见牛就会落泪。

姥爷是养牛的行家。我自小模仿姥爷的言谈举止里,十有八九和牛相 关。比如我会故意外拐着两膝学姥爷那老寒腿走路的样儿,并冲着娘 喊:“燕儿她娘,你喂过牛了没?”“牲灵”是姥爷对牛的称呼,他说 牛是有灵气的,会给人带来福气。除了牛,姥爷还觉得另有一个有灵 气的可以带来福气的,就是我。

相比几个表哥,1978 年出生的我,最得姥爷的宠爱。姥姥曾噘着嘴 不满道:“一个丫头片子,有什么宝的?”姥爷说:“什么年代了还重 男轻女?”然后把我举得高高逗我咯咯笑。

姥爷把我的求学当作极重要的事,他总说我赶上了好年月,可以考上 大学。填报大学志愿时,姥爷若有所思地捋了捋胡子说:“燕儿,喜 欢当老师不?”我真的选择了师范专业。姥爷经常跟人说:“俺燕儿 的师范选得好啊,自己受了教育,以后还可以教会更多的孩子——关 键是俺燕儿上大学,国家每月还给她六十多块的补贴呢……” 1999 年大学毕业后,我到一个经济较落后的小城工作,亲人们极力 反对。姥爷却呵呵一笑:“俺燕儿的心是很善良的,很大的。再说, 教师工资不是已经套改了吗?和咱这里一样,都是 500 块了呢……” 背井离乡的日子,想起姥爷的笑容我就心里温暖。高中教学假期短, 每次回去看望姥爷,他都会叮嘱我认真工作,不要心浮气躁。他让我 不要老是挂念:“燕儿,我虽然越来越老了,但国家一直没有忘记我 这样的老党员老干部,经常给我发补助——燕儿啊,一定要感谢国家 感谢党啊!” 家里安装了电话,姥爷和我可以经常通话了。一老一小隔了千里却无 话不谈,比如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农民也有了医疗保险。我也告诉姥 爷,国家施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后,农村孩子上学再也不用愁学费了; 还告诉他国家推行素质教育,高考政策也有了新的变化……娘说,姥 姥最怕姥爷和我“煲电话粥”,“燕儿一打电话就啥事都忘了”。

一根电话线,两地祖孙情。多少年来,虽身在异乡,但我就像一直依 偎在姥爷的身边。

然而,姥爷愈发地年迈了。娘经常说姥爷想我,她抱了我的小侄女去 看姥爷的时候,姥爷喊小侄女“燕儿”。哥哥常从微信上发来姥爷的 照片,说每次收到我网购寄去的礼物,姥爷脸上的笑容会挂好多天。

今年春天,我突然接到娘的电话,说姥爷“走了”。姥爷走得很突然, 当天还拄着拐棍看村里的旱厕改造,晚上就仙逝了。

我总觉得姥爷其实没有离开,他定是在一个我看不见的地方牵挂着我, 凝望着我。因为我明白,从一个农村娃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一直 是姥爷的心事,也是姥爷的希望。

【篇三】 即将步入花甲之年的小姨有一个精美的木匣子,大家都知道里面藏着 她最心爱的宝贝——大学录取通知书,在岁月的浸染下纸张早已泛黄, 其间隐藏的故事却越来越清晰。

小姨在家中排行老幺,个头虽然不高,却聪明好学。她 17 岁那年, 外公到处托人,将小姨送进供销社当售货员,这个“铁饭碗”在当时 不知道让多少人羡慕。

1977 年当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小姨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连忙告 诉外公、外婆她要参加高考。外婆当即反对:“女孩子上这么多学有 什么用?你现在吃的是公家饭,一辈子都不用愁,回头再相个好人家, 过好小日子就可以了!”小姨当即红了眼眶,眼泪像洪水冲破大堤一 般流下,继而猛地关房门,任谁劝说也没有用。

僵持了一天,晚饭时间,平日话语不多的外公点了一支烟,轻声说道: “让丫头去考吧,可不能让孩子一辈子留下遗憾,孩子想上学,就算 咱家吃不上饭,也得让她上学,可不能像咱们吃没文化的苦……” “快出来吃饭吧,爸爸同意你参加高考!”话音刚落,小姨终于打开 门,眼神中闪烁着光芒。从那之后她下班了便将自己关在房里复习, 除了每天的吃饭、工作,她所有的时间都被书本占据。没有人知道那 些日子里小姨是几点睡觉的,没有人知道她写了多少笔记,唯有她自 己才能够清清楚楚地感知到那段时光有多么煎熬、多么难忘,又多么 珍贵。

时间在指缝间悄然流逝,小姨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便是撕掉前一天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2000_我和我的祖国征文范本二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范本二 【篇一】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为了回家过年,数以亿 计的人几乎同时涌向车站、码头和机场.不畏饥寒,不怕劳 累,只求能尽快赶到千里之外的故乡,与家人吃上除夕团圆 饭.中国人过年——我们俗称的“春运”,是世界上最大规 模的人口迁徙. 20 世纪 70 年代,我从四川入伍来到云南怒江,80 年代初 在昆明工作,每年都要回老家内江过年,与父母、兄弟姐妹 团圆.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在云南打工、工作、参军的四 川人有百万之多,不难想象火车票的紧俏程度.买票是一件 大事,每年离过年还有一个月,就得着手设法购买车票,排 长队、熬通宵、托关系、搭人情,使出浑身解数.大多数时 候是买不到卧铺票的,得坐 20 多个小时的硬座,要是连硬 座都没有,就得买站票上车.有时连站票都买不到,只好混 进站台,从车窗翻进车厢,冬天寒冷,衣物臃肿,还背着大 包小包的土特产,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返程时,从内江返回 昆明,先得坐汽车从内江到成都,成渝公路常常堵车,近 200 公里的路要走一天.为啥不坐飞机?坐飞机一是贵,二是要 有身份,部队要团以上干部才能批准.那些年月常叹言:回 家团圆真好,回家的路真难! 1 一晃许多年过去了.如今,铁路有了成昆线、内昆线,公 路变成了高速路,飞机成了日常交通工具.人们的出行越来 越方便,选择也越来越多.去年 1 月,渝贵高铁通车后,昆 明、重庆、贵阳、成都的高铁连通了.为此,我选择了坐高 铁回家过年.我在网上订了昆明到内江的高铁票,网络购票, 轻轻一点,车站取票,随到随取,着实便捷.腊月二十七早 上 8 点,我从昆明高铁南站出发,坐上时速近三百公里的“和 谐号”,红日冉冉升起,光照大地,经过一个多小时列车便 进入贵阳境内,黔地天阴寒凉,但我心情舒畅.四个多小时 后,列车进入重庆,天放晴,下午两点准时到达内江高铁站. 全程只要 6 个小时,一本书还没来得及看完. 40 多年来,从云南回家数次,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舒适、 惬意、便捷.据了解,等渝昆高铁、蓉昆高铁建成开通后, 昆明到成都将从现在的 18 小时缩短为 4 小时.家乡的朋友们 告诉我,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四川、重庆人选 择到昆明、西双版纳、大理度假,享受云南的暖冬和春城的 阳光.他们认为,昆明、大理、西双版纳与公认的旅游胜地 三亚相比,自有特点:一是交通方便,飞机、汽车、高铁动 车都可到达;二是气候更宜人,绿色资源更丰富;三是旅游 景点多,住一个月都看不完风景如画的景点;四是区位优势 明显,到东南亚快捷方便;五是吃得更便宜、更丰富.未来 的云南将会是北方人、四川人选择养老度假休闲的好地方. 2 交通日益方便快捷,随之改变的不仅是人们的出行方式, 而且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我每次回家过年, 都要回祖籍资中扫墓.资中位于成渝中段,沱江中游,是省 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全国每平方公里居住人数最密集的地 方之一.由于人多地少,去外地打工、创业的中青年达 70% 以上.在我祖辈生长的郑家沟村,外出打工、创业的村民更 达 90%,由于子女在城市扎根,父辈也随子女迁居至城市. 每当过年,游子回乡,上海、北京、成都、云南等地的车牌 混行在 10 多平方公里的小县城,狭窄的乡村公路上奔跑着 奔驰、宝马、路虎、奥迪、大众、丰田等各种名车.不少回 家的大小老板、经理、董事长都要请邻里乡亲坐上几桌,有 时甚至宴开几十桌、上百桌,亲戚朋友相聚畅谈一年来的生 活变化、事业发展,吃得开心、喝得尽兴.哪里有需求哪里 就有商机,专门承办酒席的专业公司应运而生,替回乡者张 罗,敲锣打鼓,很是热闹.看到这番场景,我不由想起,改 革开放前,小村庄没有电、没有车,大家提鸡蛋、面条、糖 果走亲戚串朋友互相拜年的场景. 时代变了,生活方式变了,返乡的人回到老家,为的是看 望在老家的父辈、亲友,拜年、祭祖,男女老少都会拿上自 己的大屏智能手机拍上几张照片,发在朋友圈里展示“故乡 见闻”.我母亲 94 岁高龄,一说拍照,她会穿上儿孙们给买 的新装,围上鲜红的围巾,手拄拐杖,喜滋滋地照上几张, 3 脸上的笑容一如孩童.返城的路上,轿车后备厢里装满了大 包小包的白菜、芹菜、南瓜、红薯、活鸡、活鸭,还有新鲜 肉、老腊肉.难怪在社交网络上,“晒晒我家车的后备厢” 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时代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变,回家过年的方式在变, 而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不变.在这 “变”与“不变”的辩证法中,高铁走进了我们的新生活, 见证了我们的新生活,重塑了我们的新生活;我们每个个体, 我们的村庄,我们的祖国,都在蓬蓬勃勃地生长着. 【篇二】 偏僻的家乡也能通上高铁动车,是我的梦想、我的期 盼.2016 年 12 月 28 日,一个暖暖的冬日,在我的家乡,贵 州西部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岗乌镇盘江村头,清澈的北盘 江边,村里一位 80 多岁的老妈妈拄着拐杖,面对那座似同 “天路”的沪昆高速铁路北盘江特大桥,看着动车飞快穿过, 自言自语地说:“真不敢想啊,只记得年轻时候盼望去北京、 上海看火车啊……” 我还记得,14 岁那年如愿以偿考上县一中读初中,县城 离我们村有上百里.家乡的小山寨和外界的联系只是一条乡 村公路.路的一头连着我那贫瘠的家乡,一头连着通往县城 的一条马车路.那时候,我心里渴望着:有一天沿着这条路 走出去,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4 当时,这是一条没有通班车的简易土路,路两边长满了不 知名的灌木丛和野草,全村的人,不管是大、小队干部到县 城开会,还是村民到县城做买卖都是靠走路.我们这几个到 县城读书的学生,生活都比较困难,每星期都要回一次家, 来回要走漫长的山路.半年过去,同学们的脚起过血泡,老 茧也磨平了,能坐一次车成了所有人的愿望. 一个周末的早晨,一名女同学高高兴兴地跑到家里告诉 我,城里来了一辆拉龙须草的汽车,开车的是她家的亲戚, 大家可以试试看能不能坐这辆车回城.七八个同学马上飞奔 着来到公社收购站等待着汽车装龙须草.龙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