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和平与发展之路 [走和平电影之路]
 

和平与发展之路 [走和平电影之路]

发布时间:2018-12-26 04:38:47 影响了:

     2005年12月5日,斯皮尔伯格宣布将发起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儿童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他确信,用这种方式能够赢得民族和平。他的计划是在2006年2月,自己掏钱购买250台摄影机,分别赠送给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儿童,让他们自己拍摄自己的生活电影,然后与对方交流,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巴以和解的目的。
  一旦这种方式产生效果,双方出现和解的迹象,斯皮尔伯格就从他们手中收回拍摄的胶片,用来制作电影脚本,以此制作难以置信的教育片。斯皮尔伯格认为,给巴以小朋友分别赠送125台摄影机,并不是要他们拍摄戏剧,而是获得真实的生活画面。镜头中应该有双方的父母,他们上学、起居食宿等内容。以此表明,人类拥有共同点,他们应该和解,融为一体。
  今年以来,斯皮尔伯格进入历史上少有的辉煌年,他已赢得多个荣耀,人们甚至把2005年秋称为“好莱坞与斯皮尔伯格季”。但近期推出的《世界大战》却遭到媒体的诋毁,他被批评为“战争片狂徒”。尤其是近日推出的《慕尼黑惨案》,再现了1972年德国慕尼黑夏季奥运会的真实事件。当时以色列的运动员被一群巴勒斯坦好战分子xx,最终11名以色列人丧生,该片于2005年12月23日在美国公演,27日开始在全世界发行。但实际上,人们早在12月初就开始抢购许多国家的发行放映权。据称,这是自1993年斯皮尔伯格推出《辛德勒的名单》之后的最大举措。但是,美国电影协会却将《慕尼黑惨案》一片归为R类,其原因是片中带有大量暴力、性内容、裸体和污秽言语。
  《慕尼黑惨案》引发了很大的争议,让巴以两国深感被人捅了脊梁骨。为此,斯皮尔伯格似乎感到内疚。他是犹太人,这使巴勒斯坦人怀疑,他的影片是否真的具有客观性。一位参与《慕尼黑惨案》制作的巴勒斯坦人,他是以色列复仇行动中唯一幸存者;他宣称,斯皮尔伯格对历史事件的戏剧化处理让他愤慨,只有当事者才知道历史真相,想了解真相问他即可。但是,斯皮尔伯格却没有这样做。当然,斯皮尔伯格也担心万一把握不好尺度会激怒公众,尤其是遭到以色列人曲解,甚至影响巴以和谈进程。据称,影片以不少篇幅展现了以色列暗杀成员复仇时的怀疑、彷徨和无奈的复杂心态。斯皮尔伯格重申,该片“告诉我们以牙还牙并不是好主意。”因此《慕尼黑惨案》推出后,他将在以色列和阿拉伯的媒体上同时发表声明,称此片没有从政治军事的角度描述惨案,而是立足“人性”,反思悲剧。
  这时,斯皮尔伯格才意识到他拍摄的战争电影太多。他应告诉人们,电影不只是打仗,电影人也要为和平争得一席之地。那么怎样才能使电影达到这一目的呢?他看到,以色列与巴勒斯坦虽然是不同的民族,但他们都是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都有爱好和平与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当然,赠送摄影机的举措也许不会给两个民族带来和解的突破,但即使这样也是一个好的开端。通过电影文化的交流,让双方懂得相互间存在许多共同点,他们不应有偏见和误解,或许这样做比任何政治方式都更有效。
  斯皮尔伯格打算在巴以孩子间建立无界的玩耍场地的想法,获得了许多电影人的赞许。他声称要参与进来,与孩子们一起烤面包,煮饭,共享生活的乐趣。这个无界玩耍场应该是非营利性场地。在这里许多屏障被打破,巴以孩子通过融合建立情感。为此,斯皮尔伯格已在Ebay网站上打出收购巴以地产,建立无界玩耍场地的广告。
  斯皮尔伯格反省道,世界上大多数恐怖电影都让人感到黑暗,他已在战争之路上走得太远。今后,他不用在黑暗中拍摄电影了,他需要做的是给人们带来和平的启示。世界应该更和谐,不应该被扭曲,不应有太多的暴力和辛酸,而应该让人们的生活更协调,更能共存共荣。为此,他制定了这个巴以儿童文化交流的新举措。
  《时代周刊》认为,斯皮尔伯格这一举措只是在“为和平祈祷”。在过去,斯皮尔伯格期望用战争恐怖来教育人们,让人们痛恨战争,从而追求和平,达到民族和解的目的;但多年来,他发现自己的电影没有真正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他决心一改初衷,用和平的行动实现自己的夙愿。
  在获取两国儿童素材后,斯皮尔伯格将利用这些资料制作《回归未来》和《回首未来》两部系列纪录片。这些电影将在2006年推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