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之我见
 

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9-01-16 04:03:11 影响了:

  (浙江省台州市双语学校,浙江 台州)      [摘 要]:初中数学课程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我们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的能力;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思维,活跃思维,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去,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生 自主参与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没有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积极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宰着一切,学生只能按教师的要求开展学习活动,学生往往不知道下节课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学和如何学。这样,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机会很少,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实践和体验,其结果是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抑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
  来呢?下面,笔者就自己的经验谈一下个人看法。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应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开展差异化的教学活动,以促进每个学生主体性的个性化发展。首先,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对任何学生都不轻视、不歧视,尊重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班级、学校乃至社会上的重要性。其次,帮助学生建立自信,鼓励每个学生立志成才。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明确学生的个性特长,通过创设各种适宜的活动,给学生提供施展才华、发挥特长的机会,从而帮助他们认识并发挥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努力有所成就,并使他们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以及“只要努力,就会成功”的信念。
  应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如笔者所带的一个班级学生,有一次来找我反应情况,说他自己的学习很差,很想提高,每次他都很想回答老师的问题,可是以前的那些老师都不给他机会,他很失落,长期以来养成了自暴自弃的心理。我了解情况以后,对他进行了各方面的思想开导,让他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这种心理是错误的,应该积极努力地学习。同时我上课时也经常点名提问他一些问题,这个学生很积极,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数学成绩提高很快。学生的人格需要尊重,我们应该充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这样才能使他们以更积极的姿态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二、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被看作是一种经验性和操作性的教学,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没有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传统传授式的课堂教学尽管在帮助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方面有其优越性,但压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课堂教学,造成了学生重知识结果,轻知识过程;重知识记忆,轻动手实践;重知识考试,轻知识运用。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的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不是单纯被动地接受或机械式地全盘复制与同化,而是有选择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活动。传统教学正是忽视了学生的自我作用而使教学效率低下。
  例如,在钟面上8点至9点之间,当时针与分针互相垂直时的时间是?请写出判断过程。此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调查、探究能力都很有帮助。正确的判断过程应该是:钟面相当与360度,分针每分钟走360/60=6度,时针每分钟走360/(12×60)=0.5度,8点分针和时针差了240度,而他们垂直的话差了90度,那就是个追击问题,在学生判断此问题时还可以提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来活跃学生的思维,为提高他们的判断力进行引导。广大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如上例类似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调查、探究能力。
  
  三、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其一,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环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那些在黑板上不易说清楚的图形变化,或抽象的、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做数学实验,让那些静止的图形动起来,让学生亲临知识的动态变化过程,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实验的工具就是多媒体。通过计算机将数和形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从教师那里被动接受知识的事实,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机会,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来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增强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学习兴趣,更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使他们能够独立自主的思考,从问题出发自主地进行实践,独立地归纳总结,独立地探索新知识。
  其二,创设“问题情境”。数学情境问题是以思维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各种符合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特点的情境问题,巧妙地把学生的数学认知和情感结合起来。问题情境就是通过教师设立一系列有难度的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营造一种强烈的课堂求知气氛。如教师在上课时可以给学生首先提出一下问题:如这堂课你认为老师应该怎么上?老师的教学方法你们还能接受吗?关于梯形的解题方法你们都基本掌握了吗?还可以给学生出道题目,如已知梯形ABCD中,AD//BC,且AD=3,BC=5,E、F分别在AB、CD上,若EF把梯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EF等于多少?(请给出详细过程!)通过创设调查先入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自主参与的面广、自由度高、积极性高,设计的问题由易到难,有层次性。
  总之,数学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习与学生、教材与学生相互作用的场所。在课堂上应极大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呼唤起学生对数学的热爱,让他们在迫切的需求下学习,使他们能在数学学习中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