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大学生道德学习的复杂适应机制分析]
 

[大学生道德学习的复杂适应机制分析]

发布时间:2019-01-18 03:50:48 影响了:

   [摘要] 大学生道德学习是一个复杂的适应的过程,根据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理性人假设,大学生在接受道德暗示,进行非反思性选择和反思性选择的过程中,具有不断调适的特征,大学生个体通过理性预期和博弈达到适应系统的目的,并形成稳定的道德价值观。高校道德教育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思想,积极创设各种道德教育环境,提供道德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处理现实的道德问题、体验道德冲突的过程中,增加对社会道德秩序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达到提升道德教育水平的目标。
  [关键词] 道德学习 复杂适应系统 博弈
  
  大学生道德学习是一个复杂的适应过程,并非完全根据自己选定的独特的价值观进行道德决定和采取行为,也不是遵循一个共享的、客观被普遍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做出道德选择。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的主流,价值澄清学派应运而生。通过对社会经济文化状况的分析,价值澄清学派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价值是相对的,是可以随着个人的经验而变化的,因此,主张把学校德育的目标定为“帮助学生选择能指导其行为的价值观”;与此相对应,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品格教育学派逐渐对道德教育产生重要影响,其倡导者认为社会上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重要的核心价值观,道德教育应该用这些核心的价值观来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事实上,大学生的道德学习过程是复杂的,并不严格趋向于上述二者中的任何一个。
  大学生处在一个人生的特殊阶段,虽然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道德价值观念,但这些道德价值观仍非完全成熟。于是,大学生一方面根据自己的道德倾向选择行为方式;另一方面,不断对自己的道德倾向进行修正。由于非道德行为不符合经济社会的帕累托最优原则,因此,人们在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了社会道德,这种社会道德以社会成员心理契约的形式存在,不道德的人则会产生背离道德的心理张力,为避免或消除心理张力的倾向成为人们道德学习的动力。个体道德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接受暗示,人们会在无意识状况下接受跟自己本身已有道德倾向相一致的影响,而排斥具有差异性的影响;另一方面,社会关系的多样性、复杂性则迫使人们进行反思性选择,从而达到道德学习的目的。因此,道德博弈是大学生群体中间普遍发生着的情况,由此形成适应性的复杂学习行为。我们目前对大学生道德学习的复杂适应机制了解的并不多,本文将试着利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来对其进行阐述。
  一、复杂适应系统的主要理论
  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是由美国圣菲研究所的一批科学家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是当前系统科学的重要成果之一,这一理论为研究复杂系统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约翰•H•霍兰。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基本思想是:系统的复杂性起源于个体的适应性,系统中的个体在与环境和其它个体的交流中不断进行着演化学习,并且根据学到的经验改变自身的结构和行为方式,在整体上突现出新的结构、现象和更复杂的行为。霍兰认为:生态系统、免疫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市场体系都有着很多类似的特性,面对环境的变化,这些复杂系统都表现出协调性和持存性,其主要原因是任何主体都在努力去适应别的主体,因此复杂适应系统普遍具有聚集、非线性、流、多样性的特征,以及标识机制、内部模型机制、积木机制三个基本机制。
  复杂适应系统具有个体主动特征。复杂适应系统中的个体具有自主的判断和行为的能力、与其它主体之间交互(信息和物质)的能力、对环境适应的能力,并且具有相互依赖性,能够根据其它行为主体的行为以及环境变化不断修正自身的行为规则,以便与整个组织和环境相适应,系统的整体行为源于这些个体间的竞争、合作等局部的相互作用。
  复杂适应系统具有个体随机特征。有差别的个体是构成复杂适应系统的最基本单位,个体间信息不完全,因此,个体行为必然存在随机性。一个复杂系统,其参量的因果逻辑关系既然以全部可能的参量为背景,那么它也同时具有互为因果逻辑关系内涵与外延的一致相容性,因此复杂适应系统的个体随机性是有限的随机性,但仍然无法从个体特性出发通过统计获得整个系统的特性。同时,复杂适应系统的个体信息、策略和状态等处于模糊状态,缺乏明显的规律性。
  复杂适应系统具有个体博弈特征。复杂适应系统的个体是独立的、理性的个体,具有适应性和预期习惯,理性的个体根据环境来调整自身的状态和行为。个体习惯于辨识环境,预期其他个体的行为,并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从而使自身发生适应性变化,形成新的行为规则。通过个体的适应行为,系统在整体上显现出更高层次、更加复杂的行为。
  二、大学生道德学习的复杂适应模型
  大学群体作为一个复杂适应系统,以学生个体为基本组成单元,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本文用环境、资源、学生个体、信息流四个要素来描述这个复杂适应系统。其中:
  环境是指大学生所处的学习、生活条件,是系统的外在约束条件,可以用E来表示;
  资源是大学生道德学习过程中一切起作用的精神文化资源等,用R表示;
  学生个体具有自主性,是有思维能力的理性行为的个人,用H表示;
  流是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环境、资源之间的信息传递,用F表示。
  则大学生群体的复杂适应系统可以描述为:
   (1)
  在这个复杂系统中,学生个体的道德学习行为表现为学生个体的状态。用I表示学生个体已经具有的道德观念,用S表示学生个体能够采取的全部可行策略集合,用U表示学生个体的获益(如被同学称赞、受到表扬等),则道德观念、策略空间、获益共同构成学生个体的状态X,X={I,S,U}。假设在t时刻学生个体i的状态为X��i,t�,由于学生个体的状态是不断变化的,在t+1时刻学生个体i的状态为:
   (2)
  公式(2)的含义为:学生个体i在t+i时刻的状态是由自身在t时刻的状态同与其由有相互关系的r个学生个体在t+1时刻的预期状态,以及环境、资源共同决定的。其中,e表示预期。
   (3)
  即学生个体i对学生个体j(j∈r)在t+1时刻的预期状态取决于学生个体j在t时刻的状态,以及环境E、信息流F。
  结合方程(2)、(3)可以看出,大学生道德学习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运动的和不断适应的过程。由于存在理性预期,学生个体会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使接受暗示和非反思性选择的结果在不同时刻有所差别,同时在反思性选择上呈现具有调适特征的多样性。
  三、进一步的说明
  大学生道德学习行为的原始动力是由群体的聚合要求产生的,而大学生个体的适应性、主动性和理性推动了群体道德价值观的发展。大学生群体作为复杂适应系统,其中每个个体都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但每个个体又不是完全理性的,也不是严格按照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决策,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博弈,通过学习模仿,动态调整决策。大学生在群体中不断试错、接受暗示、进行选择和积累经验,在寻求相互适应中不断发展,从而推动了整个复杂适应系统的发展。
  假设某一道德学习过程涉及进行反思性选择的局中人数为n,每个学生个体道德学习的反思性选择的纯策略集合为有限集S,S={S�1,S�2,…,s�K},对于每个纯策略的n元组合,n个学生个体具有与之对应的支付(期望)集,纯策略的n元组合中,每个策略都对应一个学生个体。任意的策略n元组合都可以看作是由学生个体的n个策略空间相乘得到的乘积空间中的一点。如果存在一个这样的n元组合,其中的每个学生个体的策略,都能够使其获得最满意的获益,则这个n元策略组合是均衡的组合。那么,学生个体i的策略是怎样进行选择的呢?
  在复杂适应系统的发展过程中,每个个体可以选择不同的策略,并因此获得相应的获益,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化后,一种策略行为的采用会引起其获益的增加或减少,从而使个体根据获益最大化的原则对策略进行调整。通常来说,复杂适应系统的某一事件的随机性随时间的推移往往会被适应性抵消,因此,大学生在道德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混合策略,但这种混合策略趋于稳定。由此可以分析大学生道德学习行为的长期机制,而获得这种长期机制时大学生个体所采用的策略一定是稳定策略。四、小结
  大学生道德学习过程具有复杂适应的特点,利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对大学生道德学习机制进行分析,更有助于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的个体道德发展的特殊状态。复杂适应系统的发展过程是系统内个体博弈的过程,是个体策略行为的动态调整过程。当个体采取稳定策略时,系统也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可以通过分析大学生个体的相互作用寻求大学生普遍认可的道德价值观;通过研究群体达到均衡的行为调整过程,以及研究个体行为到集体行为的形成机制,从而揭示高等学校道德教育应遵循的规律。
  在高等学校德育工作中,各种价值观的影响同时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这些不同类型的价值观不仅影响学生道德发展状态,而且影响德育系统的结构和教育方式。具有主动性的学生个体会有分别地接受暗示,进行非反思性选择和反思性选择,并以复杂适应的方式进行策略选择,因此,在较长时期能够形成稳定的道德行为方式。所以,高等学校德育工作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思想,积极创设各种道德教育环境,提供道德教育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多比较和选择的机会,推动学生道德思想内部的矛盾运动,让学生在处理现实的道德问题、体验道德冲突的过程中,增加对社会道德秩序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参考文献:
  [1]杨韶刚.从道德相对主义到核心价值观――学校道德教育转向的心理学思考[J].新华文摘,2004,(18):105.
  [2]高德胜.道德学习在生活中是如何发生的[J].新华文摘, 2004,(18):107.
  [3]郭炳发.霍兰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及其应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70.
  [4]刘洪,姚立.管理复杂适应组织的策略[J].系统辨证学学报,2004,(4):4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