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初任教师继续社会化状况的调查与思考|生产社会化
 

初任教师继续社会化状况的调查与思考|生产社会化

发布时间:2019-01-20 03:41:35 影响了:

  摘要 初任教师通常指入职1~3年的新教师,由于在职前教育中缺乏充分的角色实践机会。初任教师未能完成角色社会化的任务。无论是在职业价值的内化、职业技能的掌握、职业规范的认同,还是在职业性格的形成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为此,需从创建良好的学校文化、完善初任教师入职制度、促进教师之间的社会互动和发展校本培训等方面着手促进初任教师继续社会化。
  关键词 初任教师 新教师 继续社会化 职业角色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愈发认识到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性。但在目前,并非所有的教师都具有社会所期望的职业素质,特别是那些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承担着全职教师角色的初任教师。
  如何让初任教师在从教的最初几年内尽快学会、不断习得社会期望的职业素质,在最低程度上承担起教师职业角色,提高教育质量,是一个倍受关注的现实问题。这就是初任教师的继续社会化。
  从职业发展的角度看,初任教师的继续社会化,不仅影响教育质量,而且决定着他们今后将成为什么样的教师。学者傅道春特别强调“起点”的给予…,他认为许多事情的起始决定着结局,教师如果在参加工作的前3年不能很快进入角色,并初步树立自己的教学形象,那么在以后的教师职业生涯里,他充其量也只能成为一个“教书匠”。因此,研究初任教师继续社会化状况对于促进初任教师的职业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对象、方法
  
  本调查选取苏北地区s县初中教师(教龄2~3年)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学校包括3所农村中学和2所县城中学。
  s县地处苏北,经济落后,城乡差别较大,在选取样本时注意从郊区到偏远地区依次分布。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法,调查内容是教师拥有的知识、信念、价值和态度的社会教化和个人内化情况,问卷包括结构型和开放型两种题目。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132份。有效问卷121份,有效率86,4%。同时采用访谈法加以辅助,访谈对象包括5所初级中学的部分初任教师、初任教师的辅导教师和学校领导。
  
  三、调查结果及初步分析
  
  教师继续社会化包括四个方面,即:“内化职业价值、获取职业手段、认同职业规范、形成职业性格”。
  1、职业价值内化程度偏低
  职业价值是否内化是难以衡量的,因为初任教师能够在外界的压力下调整自己的行为。莱西在萨西克斯大学的研究揭示另外两种机制:“策略性依从和策略性重下定义……其中策略性依从就是个人服从权威人物对情况的说明及对他或她的行为进行的种种约束,但个人保留意见,他或他只是看上去好,但不是真好。”现代人们对于教师职业价值的内化通常以教师的流失量为衡量标准。调查的3所农村学校的初任教师存在流失现象,近3年,22.3%的初任教师流向了县城或其他乡镇,有2人通过考研离开了任教学校;县城中学教师流失情况较少,调查学校中2人跳槽进了私立学校,1人考研离开。
  从以上可以看出,虽有流失现象,但流出本县教育系统的初任教师并不多,初任教师流失量与前几年相比降低了。主要基于以下原因:(1)农村教师的工资虽然很低,但是较为稳定,这是初任教师不得不考虑的事情;(2)教育主管部门为了稳定教师队伍,对教师管理的加强。教师若是流出教师队伍,个人档案扣住不放,并且永远失去原来的教师岗位,教师只好在县内流动;(3)初任教师资历低,职称低,经验少,这使得他们在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4)就业存在压力,教师队伍趋于饱和,守住工作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教师的流失,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初任教师继续社会化的失败。然而,目前的流失率低也并不意味着教师社会化的成功。调查发现,有50.4%的初任教师认为如果有机会让他们重新选择的话,他们不会再当教师,28.1%的初任教师向往另一所福利比较好的学校,20.7%的初任教师选择呆在原来的学校。当他们身边的同事调动到一所好的学校或找到一份工资较高的工作时,26.4%的教师选择无动于衷;28.9%的初任教师有此意向;39.7%的初任教师在努力寻找机会。可见,目前的初任教师队伍不是很稳定。在调查对教师职业的看法时,0.8%的初任教师把教育看作职业责任的活动,36.4%看作良心的活动,33.1%看作生存的手段,只有9.1%的初任教师把教育当作幸福的体验。也就是说,大多数初任教师对教师职业价值没有做到真正的内化。
  2、职业技能依然缺乏
  以“你感到工作期间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为题对初任教师进行访谈。整理后发现,初任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来自学科知识、教学技能和课堂管理三个方面。
  访谈还发现,63.3%的初任教师表示他们对初中3年的教材体系不太熟悉,对教材各章节的教学内容、目的要求、教学的重难点、相应的教法等还感到陌生;72.3%的初任教师认为自己教学技能缺乏。在管理方面,53.7%的初任教师认为自己在管理上存在问题,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处理缺乏针对性,或者方法简单粗暴,有时也伴随茫然焦虑的心态。
  出现以上情况,主要基于以下原因:(1)教育实习机会偏少,缺乏情境性的实践知识。(2)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教育课程设置比例不合理,教育类课程偏少。对学历的追求,迫使部分师范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与自学考试接轨,忽略了实际教学的需求。(3)继续教育的低效。34.7%的教师认为继续教育对自己略有帮助,25.6%认为没有帮助,只有23.1%认为有很大帮助。他们认为继续教育存在很多问题,40.5%对教学方式不满意,21.5%对教学内容不满意,33.1%对教学时间不满意。(4)初任教师很少有时间进行学习和反思。56.2%的初任教师和其他教师课时相当,26.4%略多,11.6%大大超出。其中农村初任教师课时任务重,54.6%教师超出其他教师,而这一比例在县城只有10.9%。县城中学37.0%的初任教师做班主任,在农村则达到了66.7%。
  3、基本认同职业规范
  任教之初,初任教师通常具有民主平等的观念。66.9%的初任教师能够和学生友好相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甚至产生对立现象。任教年限不同的初任教师对于学生的态度不同,68.9%的教龄3年的初任教师主张对学生严厉管教,这一比例在任职1年教师中仅占23.3%。民主的师生关系在实践中难以发现,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频率在增加,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初任教师个人职业能力的缺乏,管理方法趋于简单粗暴,引起学生的抗拒;第二,应试教育迫使教师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引起学生的反感,师生关系对立。
  初任教师能够和其他教师友好相处,仅有13.2%的初任教师选择“同事关系难于处理”。初任教师能够虚心向老教师请教或模仿他们的教学行为,但是请教的次数趋少,任职1年的初任教师 “遇到问题时经常请教”,而任职3年的则认为要“自己去探索”。也就是说随着任教年限的增加,教师之间的合作次数越来越少。个人工作的独立性逐渐增强。42.1%的认为与领导的关系难于处理。
  调查发现,非师范生和师范生在职业规范遵守和认同方面没有本质区别,少部分初任教师在职业规范遵守方面存在问题。原因可能是:(1)职前教育和入职培训中偏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对职业规范的培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忽视。(2)不良的社会风气使然。初任教师置身于大环境中,难免不受社会风气的习染。(3)个人对于职业规范的不认同,因而无意遵守。
  4、职业性格尚有缺陷
  社会对教师的职业性格有特定的要求:由于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理想、奋发向上,自身就必须坚毅、乐观而不能消沉、悲观;由于教师常常会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因而教师就必须慎言慎行,而不能不拘小节;由于教师经常地主动和学生交往,就必须善于言谈,而不能沉默寡言。一句话,职业性格对学生的教育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能强化教育效果。
  职业性格的养成是长期社会化的结果。初任教师的职业性格的发展和个人的个性有关,个性乐观向上、善于表达、积极交往则易形成职业性格,若个人具有潜在的人格障碍,则形成职业性格要经受诸多的磨练。调查中发现55.4%的初任教师对生活和工作态度乐观,28.4%表示悲观,其余的表示无所谓。87.8%的初任教师认同要严于律己,慎言慎行,12.2%认为自己做不到。43.2%的初任教师在学生面前善于言谈,20.3%表达能力存在欠缺,语言表达不够清晰、有序、敏捷。这说明部分初任教师的职业性格尚未形成。究其原因,一是由于职前培训的不足,导致学生职业性格养成的低效;二是由于教师个人潜伏的人格障碍,在入职时没有甄别机制,个别性格不适宜做教师的也进入了教师队伍;第三可能是由于性格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3年的初任期不足以使教师性格定型。
  
  四、基本的结论
  
  在初任期内,只有少部分初任教师能够适应职业要求。从初任教师队伍整体来看,其职业素质和社会期望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五、促进初任教师有效社会化的措施
  
  我国台湾学者林清江认为“任教学校的校长、同事及学生都是教师社会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不良的学校环境可以抵消优秀的师范教育,教师在任教数月后,教师态度与学校同事的相似性便高于其与受教学校的相似性。”任教学校在初任教师继续社会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促进初任教师继续社会化应该主要从其任教学校开始。
  1、创建良好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对初任教师继续社会化具有重要影响。在学校文化的四个文化维度里,物质文化是载体,行为文化是外显,制度文化是规范,精神文化是灵魂、精髓、纽带和动力,这些因素往往交互作用,对初任教师继续社会化产生影响。因此,要重视精神文化建设,让学校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让身处其中的初任教师受到无形的感染和熏陶;要加强制度文化建设,让师生员工形成比较稳定的互动模式和交往关系,让初任教师在学校制度框架下职业素质获得发展;加强行为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初任教师通过模仿、示范、社会学习等方式,在职业手段的掌握、职业价值的内化、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等方面都受到学校教师群体的影响。
  2、完善校内初任教师导入制度
  对于初任教师而言,职业生涯刚刚开始,这一过程的适当引导、协助,对初任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这一切都需要学校的重视与辅导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因此,学校要健全初任教师辅导制度,使初任教师受到较好的指导。
  3、促进教师之间的社会互动
  弗勒斯丁认为“职业发展过程极为重要的是与同事进行共同合作”,“教师能够从同事身上学到很多东西,通过听课、进行教学交流,教师能够开阔自己的思路,教师在许多方面可以进行交流和合作”。因此,学校要创造条件促进初任教师与行政人员、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促使他们了解他人的期望和要求,学会与他人合作,以此建立并维持正常的社会交往,扮演好教师职业角色。
  4、发展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指导下,以教师任教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职业素质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教育形式。在促进教师社会化方面,它同样发挥不小的作用,对初任教师而言,更是如此。校本培训的方式要追求多样,如优秀教师与初任教师师徒结对、假期短训班以及校际之间的交流与观摩等;培训的内容可以是职业技能,也可以是职业规范等方面;在培训的制度上,可以从时间、顺序、内容等方式加以考虑。
  
  (作者单位:宿迁市宿迁学院,江苏宿迁,223800)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