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多媒体课件适用于所有课堂吗
 

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多媒体课件适用于所有课堂吗

发布时间:2019-01-20 03:59:36 影响了: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以及所具有的优势。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把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已成为当前教育的热点和发展方向。随着教育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多媒体课件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日益普及。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活动存在很大差异。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例1,其目的是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并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材中呈现的是一幅学生广播操表演的情境图:
  教师A直接把这幅图放在课件中展示出来,提出问题:“他们在做什么?有几位小朋友?”学生莫衷一是,教师只有在课件中通过题目条件:“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和问题:“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引导学生列出分步式和综合式。
  教师B结合学生刚开完运动会这一具体情况,用课件出示接力赛情景图。给出问题:接力赛跑每组四人,每人跑两圈,每圈200米,全组同学共跑多少米?然后引导学生收集数学信息、解决问题,通过学生汇报、小组讨论、梳理思路、开展练习的程序有条不紊地教学,很好地实现了目标。
   又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师A是把例题情境图中彩花、彩旗、男女生间隔的排列规律和例1、例2的图形排列规律完全在课件中呈现出来:
  让学生选择或回答,教学效果极差。教师B则用多媒体课件把例题情境图中一幅学生举行联欢会的情景呈现出来,并以动画的方式展示孩子们欢庆“六一”儿童节的场面,化静为动,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随后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最后,课件展示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一些事物,让学生观察是否有规律,课堂教学丰富多彩,效果显著。
  通过对上述教例中教师A和教师B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观察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应遵循的策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四过”:一是“过多”。有些教师设计课件时内容涵盖一节课的全部内容,包括激趣导入、设疑、例题讲解、练习题、拓展训练等。二是“过频”。频繁播放情境,从课题、题号到结尾,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均用课件控制,教师成为课件播映员,学生成为观众。三是“过花”。为表现艺术美感,过分追求视听享受,形式花哨多样,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四是“过僵”。机械照搬,把教案中的内容直接做在课件里,形成的结论投影到屏幕上,课件成为课本和教案的翻版。
  运用多媒体课件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时,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和要求,从实际出发加以选择,着重突出以下四个方面。
  1.突出“难点”。数学知识中的难点,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仅靠教师的语言描述和演示,很难让学生深刻理解。对一些学习中的难点,如果用电脑制作成课件,有助于分散难点,化难为易,各个突破。如教学“圆的面积”,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学生对“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这个道理难于理解。如果改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绿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平均分成8个小扇形,将小扇形一个一个从半圆中移出排成红绿两队,又把两队合并成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然后依次进行16、32等分的割补、拼合。这样,学生就能直观地感知当等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时,圆面变换后的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学生的思维就会由模糊变得清晰,能够想象到无限分割的情形,理解圆可以转换成一个和它等积的长方形。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让学生得到形象感知,学会了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且有机渗透了极限的思想。
  2.显示“动态”。课本知识是静态的,若能化静为动,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学生对“面、棱、顶点”很难准确把握,课件则能够发挥动态优势,让学生易于理解。首先应用电脑的动态“闪烁”,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面”、“棱”、“顶点”,接着在数数量的时候,可以将“面”一个一个移出,同一组的“棱”用相同颜色闪烁,使学生分别有序地数出面和棱的数量,在此基础上将相对的“面”或“棱”进行动态移动、重叠比较,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大小或长短关系,再动态演示长方体转化成正方体的过程(长、宽、高缩成一样长),揭示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3.描绘“形象”。许多数学知识较抽象,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弱,如果仅凭数学教师的讲解,往往事倍功半,而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就能够很好地将知识形象地表现出来。例如,在一年级教学加减法应用题如“2+3=5”时,可以通过课件生动的画面,将知识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草坪上有两只蝴蝶,一会又飞来了3只”,屏幕上显示依次飞来了3只蝴蝶,学生列出算式:2+3=5(只),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把“2+3=5”整个思维过程形象地显示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蝴蝶依次飞来的动态形象中,帮助学生进行“加法”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4.模拟“场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华罗庚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在现时的教学中,往往没有大量的时间、财力、物力来让学生运用现实中的生活材料,于是很多时候不能够使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但是如果使用电脑模拟“场景”,还原或虚拟真实生活,就能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他们的视野。例如,教学“秒的认识”时,教师用多媒体显示出“神舟六号”准备发射的场景,看到这个熟悉的画面,学生立刻兴奋起来,并小声议论着。教师问:“你们还想看‘神六’起飞的壮观景象吗?”学生高声齐答:“想!”当多媒体播放“神六”发射现场倒计时,学生不约而同激动地跟着数:“10、9、8、7、6……点火!”教师顺势而导:“像这样为更精确地计算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秒的认识’。”从而为学习新知提供了动力。
   应用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大趋势,是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表现。如果我们仅仅重视外在表现,而忽视了内部的具体操作,就无法真正领会其作用,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我们必须从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发,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从优化教学过程出发,正确选择和应用好多媒体课件,使之逐步从幼稚走向成熟。
  作者单位
  马龙县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曹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