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_“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_“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9-01-23 04:16:30 影响了: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求比值。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方法。
  3、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求比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我准备换一台手机,为了买到价廉物美的手机。国庆节期间我多方了解了各品牌手机情况。课件出示: 株洲百货大楼九月份手机返修情况统计表师:现在你建议我买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自由讨论后,教师指名回答。
  得出结论:N手机销售量是返修量的200÷4=50倍;s手机销售量是返修量的120÷3=40倍,所以N手机好威者:N手机返修量是销售量的4÷200=1/50,s手机返修量是销售量的3÷120=1/40,所以N手机好。
  师: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除法算式或者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但有时我们也用比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如N手机返修量与销售量的比是4:200,s手机返修量与销售量的比是3:120。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引出比,并顺势比较了除法、分数与比的关系,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二、认识比
  
  1。同类量的比
  师:刚才我们得出的是返修量与销售量的比,现在请你们回答,两种类型的手机销售量与返修量的比分别是多少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S手机销售量和返修量的比是120:3。
  N手机销售量和返修量的比是200:4。
  
  2、不同类量的比
  师:你们刚才举的都是同类量的比,不仅同类量的关系可以用比表示,不同类的两个量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我们一起看一看。
  课件出示例题: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
  师:你能求出什么?(速度,100÷2=50千米)你会用比来说吗?能具体说说这个比是表示什么和什么的比?这个结果是什么意思?(100:2,表示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个比的结果表示行驶每千米所要的时间)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同类量的比呢?
  
  3、定义比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认识了比。请同学们看黑板,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两个数量比较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来表示。那么什么叫比呢?你能不能试着说一说?(或者:什么情况下可以用比来表示?)
  设计意图:沟通除法与比的联系,促进知识同化。
  
  三、自学比
  
  师:关于比,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课件:比各部分名称、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和区别、怎样求比值。)
  1、请自学课本第47页,独立完成表格。
  因为除法中( )不能为0,所以比的( )也不能为0。
  2、完成第47页两个“做一做”。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的教学铺垫,比的意义及相关知识的理解对学生来说就比较简单了,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解决,并通过基本练习自我检验自学效果。教师所做的是组织学生交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比。
  
  四、判断比
  
  下面这些比,和我们今天认识的比一样吗?
  1、巴西队的平均身高比日本队高11厘米。
  2、上半场巴西队凭9号的两粒进球以2:0领先结束。
  3、下半场25分钟,巴西队被罚下一人,两队人数比为10:11。
  4、终场前3分钟,日本队扳回一球,将比分改写成2:1。
  学生判断。
  设计意图:判断比这一环节的教学,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对“比”这一知识正确或错误的理解,进一步明确比的意义。
  师:在很多年前,德国一位数学家也做了同样的测试,结果和今天一样,大部分人都选择④号形状的长方形,那么,这其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测量活动,选择与④号长方形形状最接近的课本,同桌之间合作量一量,并求出长与宽的比值。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师:大家有什么发现?(这些纸的长与宽的比值差不多,都接近0.6)
  师:数学中有一个比值叫黄金数,它的值接近0.618。4开、8开、16开、32开这些纸型的长宽比值都接近0.618,而这个比值可以使长方形变得美观。实际上,这种形状的长方形我们最常见,大家还见过哪些这种形状的长方形。
  设计意图:以一个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通过揭示其中所包含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
  
  七、数学小知识:身边的比
  
  你知道我们人体上有许多有趣的比吗?
  将拳头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
  身高与双臂平伸的比大约是1:1,
  成年人身高与头长的比大约是7:1,
  腿长与头长的比大约是4:1。
  
  八、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
  
  (责任编辑 徐 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