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政府经济学期末考试【经济学视野下城市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及调整的研究】
 

政府经济学期末考试【经济学视野下城市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及调整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19 04:07:30 影响了:

  教育资源配置及合理调整是教育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从目前全国各地的报刊来看,有关城市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研究的文章还不多见。本文拟就此问题,以某市区教育资源现状为例,从经济学的角度作一探讨。
  
  一、某市区教育资源及生源情况分析
  
  (一)总体状况分析。
  该区是某市的中心城区之一,位于市区东南部,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约55万(外来人口约10万)。该区现有区属中学12所(含1所民办初中),其中独立高中2所、完全中学4所、独立初中5所、职教中心l所;小学28所(含1所育智学校);幼儿园39所,其中公办幼儿园9所、集体办幼儿园10所、其他部门和社会力量办幼儿园20所。
  该区对本区区域发展主导功能划分为东部(综合产业功能区,处于城乡结合部,开发利用的空间较大)、中部(创新功能区,高校、研究所集中区域,高档住宅区形成一定规模)、西部(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处于城区中心地带,商业名区,将拆迁部分住宅,做大服务业,形成规模、品牌)三大板块,这三大板块未来发展定位是该区教育资源整合、调整的主要依据。
  该区现有教育资源能较好满足区域的需求,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但从表1可见,学校分布不太合理,“头重(西部老城区)、脚轻(东部新区)、腰细(中部高品质生活区)”,西部地区学校就占全区的53%,且优质教育资源均集中在该区域。从表2可见,全区除职业中学教职工缺编外,其余各类教育均超编,全区教职工富余高达775人,占该区教职工总数的21%之多,人力资源存在浪费现象。
  
  由表3可见,由于西部资源丰富,西部地区各学校学额明显不足,导致“小班化”学校较多,而中部、东部区域教育资源相对短缺,东部没有一所“小班化”学校。
  
  (二)未来5年某区生源情况分析。
  1.生源总体情况。由表4可见,2010年至2014年5年间,该区入学适龄儿童数在2432人与3485人之间,该区目前小学班级总数为560个,平均每年可招生班级数达92个班,考虑该区有部分小班化学校,班级数不足普通班的1/3,普通班按62个班、小班化班按30个班计算,小班化班级最高人数为28人,其余学校最高为50人,该区每年招生容纳人数可达3940人。招生能力存在较大的富余空间。
  2.“三大块”区域生源情况。由表1、表4可见,东部区域:未来5年学区内学生数在670人至933人之间,4所小学每年招生规模在14个班左右,以每班最高50人计算,能容纳700人,东部教育资源偏紧;中部区域:未来5年学区内学生数在799人至1103人之间,8所小学的每年招生规模在28个班左右(小班化学校有3所学校,10个班左右),以每班最高50人(小班化以最高28人)计算,能容纳1180人;西部区域:未来5年学区内学生数在956人至1449人之间,15所小学的每年招生规模在55个班左右(小班化学校主要集中在该地区,有7所学校,20个班左右),以每班最高50人(小班化以最高28人)计算,能容纳2310人,有能力吸纳部分中部学区学生,中部可适当消化部分东部生源。
  
  3.新建(计划建成)小区生源情况。按照省定计算标准,由小区居住户数乘以4再乘以7%除以12得每年适龄儿童数。从该区规划部门调查,得到该区未来10年新建住宅小区情况。东部区域:20000户,每年入学适龄儿童数为467人;中部区域:8274户,每年适龄儿童数为193人;西部区域:3224户,每年适龄儿童数为75人,但该区域又面临着老城区改造搬迁,将有相当数量的老居民搬出老城区,该区域适龄儿童数只会减少,不会增加。全区每年将新增入学适龄儿童735人。
  
  二、某市区教育资源配置情况讨论
  
  (一)教育资源分布不够合理。
  1.东部区域教育资源将有较大幅度新增。按照该区规划,东部作为发展新区,教育资源将随着东部建设的加快而处于发展期。每年新增入学适龄儿童数为467人,12年将新增在校生5604人,规划中将有配套学校与之对应。
  2.中部区域教育资源将出现紧缺。中部随着高品质的生活服务区的发展,高、中档住宅楼的开发,加之每年新增入学适龄儿童数为193人,无论对教育资源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有较高要求,对教育需求量将明显增大,中部教育资源将面临紧缺。
  3.西部区域教育资源将出现富余。西部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居住人口的减少,而该区域教育资源占该区现有总量的53%,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丰厚,能吸引部分中、东部区域的适龄儿童,但由于交通问题,该区域教育资源将面临富余。
  
  (二)规模、效益存在一定的问题。
  1.学校规模普遍偏小。由于该区处于城市黄金地段,加之大部分学校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定址,后来一些学校虽有扩容,但大部分学校没有能得到扩展,造成如今该区学校规模普遍偏小,难以形成和发挥规模效益。
  2.教育结构不够合理。该区教育总体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哑铃”型的格局,初中在该区整体教育呈“瘦腰”状况,该区5所初中规模均较小。高中教育的整体“盘子”显得较大,但每所高中的“盘子”又较小。职教规模虽较大,但招收本区域内的学生偏少,每年只有100多名。西部地区的小学靠得太近,学区内学生不足,使得学校很难“吃饱”,只好以“小班化”的名义勉强“过日子”。
  3.各学校教职工普遍超编。该区总超编775人,2009年实施绩效工资后,每人以平均7万元人头费,5千元办公费计算,该区仅此项就多支出5662.5万元。
  
  (三)优质教育资源不够充分。
  该区5所普通高中虽然都是三星级以上的学校,但所在城市名校多,竞争激烈,使得该区的这些学校始终难以实现更大的跨越,与名校有一定的差距,另外,该区也没有在该市有较大影响的初中,初中成为制约该区教育发展的瓶颈。
  从该市区教育资源配置情况,我们可得出如下结论:
  1.城市区域教育资源分布不合理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发展变化的过程。
  2.城市区域教育资源效益不高与学校规模过小有关。
  3.城市区域教育结构不合理与城市布局调整有关。
  4.人力资源富余与人事制度改革至今还没有形成教师“能进能出”的工作机制有关,有条件、有办法的教职工都往城市涌,导致城市超编情况日趋严重。
  
  三、合理调整城市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建议
  
  尽管教育有长期的发展规划,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使得教育布局与结构始终处于动态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才能根据其变化的客观规律,准确地把握城区教育布局与结构的调整。据此,有如下建议:
  
  (一)运用全新的经营管理理念指导教育资源配置,努力使区域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
  绩效工资的实施,给教育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活力,绩效将进入到整个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给 整个教育领域带来全新的视角。由于基础教育由国家承办,属于政府“买单”的范畴,因此,如何将政府投放在基础教育上的教育资源用好,提高其运作效能十分重要。从这一角度来看,教育内部引入市场化的特征逐步地凸显出来,用经营的理念管理教育资源将成为区域教育发展的必然和首选。
  
  (二)进一步明晰调整城市区域教育结构的总体思路,形成更加合理的教育布局蓝图。
  要从战略的高度考虑城市区域教育的发展问题,结合各地普遍都在制定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契机,依据城市区域建设和人口分布变化趋势,运用科学发展理论,按照“立足当前,长远规划,稳步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从宏观的视角,突出均衡发展和错位发展这两大发展元素,进一步优化城市区域教育结构与布局,盘活现有教育资源,缩小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差距,形成布局更加合理,校舍面积扩大,办学条件提升,办学特色鲜明的城市区域基础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格局的新蓝图。
  
  (三)按照政府对教育应尽的责任要求,形成多渠道教育发展路径。
  教育行政部门应主动思考和尝试多种路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使区域内学校效益最大化,从这一角度来看,引入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机制成为区域教育发展的必然。区域学前教育可按照“发展民办园,巩固公办园”思路,今后城区小区配套幼儿园,可全面吸引社会力量办学,加大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办学机构兴办幼儿园力度,提高民办幼儿园的竞争力,形成公办民办幼儿园相互竞争、共同发展提高的格局;义务教育以高位优质均衡为目标,适当引进优质民办教育,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分布更趋合理;高中教育虽然以政府办学为主,亦可探索多样化形式办学,与国内外办学机构联合办学,走多途径办学之路;大力推动职业教育与企业结合,与市场对接,为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搭建舞台,构建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打破年龄界限,职校除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之外,还可招收成人进行职业培训。在确保对户籍人口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基础上,打破户籍和地域界限,对符合条件的且已完成义务教育的外地在城市打工民工子女,试行“订单”方式进行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并实现培训成本补偿。
  
  (四)依据城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定位,合理调整基础教育布局与结构。
  按照城市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调整教育结构,以“大力发展新区,合理调整高品质生活服务区域,优化整合教育密集区域”的具体思路,盘活现有教育资源。从该区教育现状来看,“西部”处于老城区,寸土寸金,将规模过小或相距不足500米的学校撤并,置换出的资源用于该区中部学校的扩容和品牌学校的建设。该区“东部”属于开发的新区,从目前规划配套的学校来看,布点多、规模偏小,因此,应综合考虑人口变化、学龄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特点,主动适应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新要求,在服务半径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做大学校规模,减少布点,并考虑民办教育的发展,为其预留发展空间。
  
  (五)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大力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益。
  发展教育事业,不仅要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还要把“盘活存量”与“扩大增量”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潜力。加大体制改革的力度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十分重要的方面,同时也是转换机制、深化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在需求。要通过深化改革,有条件、有限制地实施学校后勤社会化方面的工作。为破解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应建立一整套有利于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的新的机制,促进人员的合理使用和分流,充分调动区域内教师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通过对学校人、财、物等现有教育资源潜力的挖掘,努力使城市区域教育成为高效益的教育。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