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同课异构集体备课【刍议信息技术在集体备课背景下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同课异构集体备课【刍议信息技术在集体备课背景下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19-01-30 04:05:53 影响了:

  新课程改革以来,为了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广大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反思我们的工作后,仍然发现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存在备课形式化、情感孤立化、教研浅层化等不足。“同课异构”是课改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教学改革和校本教研模式。“同课”即是指相同的教材,“异构”就是不同的教学设计,最终呈现出不同的教学过程。信息技术课在资源重组、开放性等方面有着比其他学科更多的优势,给教学异构带来广泛的选择。
  落实“同课异构”教研的各个环节,提高教学实效
  1.方案设计
  (1)确定同一主题
  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即同一教学内容。只有确定这一主题,才能保证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基础进行比较式的研讨。共性与个性是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客观联系,比较的过程追求“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没有了“同课”这一“同”,比较就失去了基础。
  (2)集体备课
  这一环节要求每个组员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先揣摩教材编排体系、编排意图和编排的指导思想,之后谈出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感悟,再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智力特点、兴趣爱好及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每位老师谈出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感悟,分析教学的重点、难点,交流自己对突破教学重难点的设想和疑问,交换可利用资源,把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转向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模式。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人把此环节变成一个人的工作,没有交流,没有讨论,为“异”而异,这种备课方式完全抛弃集体备课,变成一人单干,这是不可取的。
  (3)个人设计
  教师对教材有了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后,根据教研组内讨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进行了筛选,开始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经验、知识背景、情感体验,构想出了能呈现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预案。这一过程是教师个体独立备课的过程,最终我们可以看到针对同一主题的教学设计有了更多的灵感、更多的文本解读、更多的教学和学习的方法。
  例如针对教学主题《信息的编码》,一位老师就有这样的设计:我在课外了解到一个消息,在学生中流行玩一款单机游戏:植物大战僵尸,有时课间还能听到他们在讨论游戏攻略。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利用UltraEdit软件修改游戏数据文件user1.dat的教学环节,把其中代表游戏金币的内码修改,这样金币一下子变成了自己想要的数量,但这儿涉及到一个现实问题:UltraEdit里的内码必须能看懂,所以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进制的转换,字符或汉字的编码等知识的讲解,本节课的内容也就全部抖落了出来,最后利用知识把游戏的修改内码问题真正解决。通过这节课,我想学生不但学习了相关的知识,也让游戏变成了学生手中的一个摆弄的道具,使学生对于游戏中的金币或装备的虚拟本质有了全新的、正确的认识。
  2.课堂教学、会诊式研讨
  正式课堂教学后,教研组内开展会诊式研讨,先让上课教师自己说出教后的感悟和困惑,教研组其他成员再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上课教师教学设计的把握层次(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机智)、上课过程与教学设计过程的呼应、落差、升华进行广泛的讨论与交流。
  上面的上课教师通过游戏作为引子串起整个课堂,学生兴趣大增,但要注意必须引导好学生的注意力,控制好教学节奏,不能让学生的注意力放在游戏本身上。
  3.方案修正
  执教老师在听取了教师的建议之后,反思自己的得与失,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作进一步修改完善,使教学设计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情,使集体的智慧得以升华,使教师的个性得以张扬。完善教学设计后,再次进行课堂教学,教研组的全体老师再次听课。由于有前面几次研讨的基础,在再次课堂验证中,执教教师往往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得到充分的体现。
  4.撰写材料,资源共享
  最后,上课老师把成功与失败的教学片断摘录下来撰写教育后记、教育日志、案例分析、同时结合教师们的评课建议,然后将其收藏在学校教学资源共享网上,以便全体信息技术组教师日后的借鉴,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
  “同课异构 ”教研模式的问题和思考
  1.“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大大加强了教师的工作量。老师们在完整地完成一个主题教研后往往感觉工作量太大,甚至影响了其他的工作,所以必须考虑如何提高教研效率、减轻老师们负担的问题。
  2.“同课异构 ”教研模式很明显可以跟校本教研很好地融合。校本研修使教师经历“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问题―是否解决问题―又发现什么问题”的过程,这种以行动研究为基础的研修过程与同课异构整个活动步骤“同曲异工”。但在具体操作上如何进行还存在很大地探索空间,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实践整合。
   3.“同课异构”中的集体备课环节的“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平衡还需要拿捏,因为当备课的“集体”性过份强调时,上课教师间的“个性”就会被更多地消磨 ,缺少了“个性”的教学设计,那“同课异构”最重要的基础就没有了,教研也就失去了意义。反之,如果过分削弱“集体性”,一些年轻教师就会出现大的教学设计缺陷,不仅教研活动失去意义,还有把“学生”当成教学试验品之嫌。所以二者如何平衡,也是我们以后要探索、总结的一个重要方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