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例谈语文教学的儿童视角]语文中视角是什么意思
 

[例谈语文教学的儿童视角]语文中视角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19-01-30 04:20:12 影响了:

  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香港的王清凤老师上了一节课《逃家小兔》,它让我再一次领略了语文教学的一种别样情怀,一股清新的课堂教学生动气息。和内地许多参赛教师相比,王老师的语言多了几分轻松、诙谐与家常,还有她运用教材的方式,对学生个性的张扬等等,都使我们看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趣、童心、童真的魅力。
  一、教材选择的儿童视角――童趣
  现行语文课本一般情况下是由课程专家、语文教育教学专家等集体编写的,而教材的阅读对象是孩子。为什么不能让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童趣的儿童文学作品在教材中多多出现,或者是教材中的选文少一些,给教师和学生更多自行选择的余地呢?那些贴近儿童、能够真正激发儿童兴趣的作品,才能更深地触及儿童心灵,并对他们的言语生命给予有效滋养。
  《逃家小兔》是美国图画书界的先驱性人物玛格莉特和克莱门特创作的,是屹立于儿童图书界60余年的经典之作。大意是:一天,一只小兔子突然对妈妈宣布说他要“离家出走了”――尽管后来我们知道,这并不是出于他的叛逆或是遭遇了什么委屈,不过是想知道妈妈有多么爱他――但我们还是不能不佩服这位机智而又豁达的妈妈,她没有惊诧,甚至没有问一个为什么:“如果你跑了,我就去追你,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紧接着,一场在幻想中展开的欢快而又奇特的追逐游戏就开始了。小兔子上天入地,可不管他扮成溪里的一条小鳟鱼、一朵秘密花园里的小花、一块高山上的大石头,还是一只小鸟,身后那个紧追不舍的妈妈总是能够抓住他。最后,小兔子逃累了,依偎在妈妈的身边说:我不再跑了。妈妈喂了他一根象征爱的红萝卜。
  书中洋溢着母爱包围下充满想象力和生活情趣的纯真儿童情怀,色彩鲜明的画面中那栩栩如生的夸张可爱形象,对孩子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并足以把他们的想像力拓展到一个无限的空间,让他们感到一种安详宁静的愉快。因为几乎每个幼小的孩子都曾经在游戏中幻想过像小兔子一样离开家,用这样的方式来考验妈妈对自己的爱。
  “小学语文”姓“小”,我们必须强烈地意识到学习的主体是儿童,以此作为区别其他学段的语文教学的标志。
  二、教材解读的儿童视角――童心
  1.用童心触摸文本
  教学的成功建立在对儿童的理解上。而儿童的阅读心理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差异,教师需要一种真诚的情怀,以儿童的眼睛去解读教材,用童心触摸文本,以此摆脱教师在审视文本时的自我中心和功利意识,避免固有观念的影响或纯自然科学式的“解释”,努力找到与儿童阅读心理高度共鸣的点,从而在课前寻求到教学目标达成的契机和突破口。儿童是最敏锐、纯真、灵性和极富想象力的存在,然而由于我们常常在拿到教材后便不自觉地、无意识地忘了我们还应当和可以是一个“孩子”,更多地考虑自己读到了什么,应当教给孩子什么,所以教学往往脱离孩子的心灵需求,陷入感情色彩的机械的公式化,导致道德教育的概念化,甚或窒息了学生原本可以打开的色彩斑斓的丰富世界,扼杀了学生内在的灵性和丰富的想象力。
  一个拥有童心的教师必然如儿童般充满想象力、激情和好奇心、创造力。那种发自内心和从骨子里透出的“天真”,会使她(他)成为儿童心灵的“同路人”。这样的老师的教学带给孩子的影响是非同凡响的。同龄人之间巨大的相互作用力使我们认识到在成长的道路上,孩子更需要一个感同身受的知心“伙伴”而非道德与知识的“传教士”,这种童心的能量和魅力在王老师的课堂上随处可以感受得到。
  2.顺应童心设计目标
  在解读文本时,如果能够首先使自己成为感情真实的心性意义上的“儿童”,然后才是成人的自己和作为教师的责任,那么我们的教学目标设计就会尽可能地符合那个年龄段儿童的认知及情感规律,并留有较大的空间让他们在全方位多种类互动的学习活动中促使其言语智慧的提升,健全人格,形成美好的情感。
  王老师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为:学生透过学习这本图书的内容,体会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和重视;了解父母管教自己的心意;从而学习主动与家人沟通,并对家人付出自己的关怀。
  教学重点为:(1)观察图书中的图画,想象故事的情节;(2)朗读和理解绘本中的文字,学习以“如果你……我就要……”的句式创作对话;(3)讨论图书的内容,学生交流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兔妈妈的教育方式。
  “想象故事情节”,“创作对话”,“讨论”,“交流自己的体验,思考兔妈妈的教育方式”,教学的目标既明确,又具有可操作性,也为儿童通过具体、丰富和具有较强开放性的学习活动达成目标并充分张扬个性提供了广阔舞台。
  3.融入童心设计教学
  融入童心,就可能最大限度地找准教学的起点,而不低估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就不会做许多表面化的无用功。在课堂上,就会从容面对学生的理解偏差并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作恰如其分的引导和点拨,更多地致力于唤醒儿童的阅读期待与探究意识。
  《逃家小兔》一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看图描述图意,点书题
  1.看图一,描述图意,猜想小兔母子之间的对话。
  2.引入以小兔为题的图书《逃家小兔》,介绍图书的作者和绘者等资料。
  (二)看图猜故事,逐步寻
  1.出示图书中的图二,指导学生观察和想象及表达出来。
  (提示�小兔想去哪里?他在做什么?他会看到什么东西呢?)
  2.出示图三至图六,分小组讨论,然后各组派同学出来口述各幅画的图意。
  3.一齐探讨小兔逃家的原因,再次点题,并让学生各抒己见,说明自己若是小兔会有何做法。
  (三)看图学句式,读对话
  1.简述故事的内容,说明小兔和兔妈妈之间展开了一场捉迷藏的游戏。
  2.出示图七,指导学生以“如果你……我就要……”的句式描述图意。
  3.学生先设想兔妈妈的做法,再以同样的句式表达图八的意思。
  4.朗读母子间的对话,再次猜想兔妈妈的其它做法,激发学生对图书的兴趣。
  (四)看书配图画,说感想
  1.派发图书,学生阅读图书,老师给予个别指导。
  2.学生将图九至图十三与图二至图六进行配对,朗读书中的对话。
  3.分组对读,再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创意对话。
  4.小结:小兔与兔妈妈这样的你追我逃,你最喜欢哪一段对话?请同桌同学分角色朗读,演绎两者的对话,并说明为什么想读这一段对话。
  5.引发学生思考:是否赞同兔妈妈的做法?若是你,你会如何?
  (五)看图抒情意,写心卡
  1.看图十四,小结为人父母者之爱意,使学生体会父母的用心良苦。
  2.综述故事内容,学生表明内心体验,写心意卡致自己的父母。
  3.延伸活动:课后,亲子共读此书,坦诚地交流彼此的意见,感受亲情之可贵,互表关爱之心。
  上述设计实践了如何用教材教的问题,课堂真正成了学生的舞台。这种呈现文本内容的方式显然与我们以往看到的内地语文教学有明显差异。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前理解”走进文本,学生在阅读之前先参与故事的创编,阅读图画书的愿望被深层次地激发出来。这种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使用文本理念,是香港图画书教学的基本手段,能在经验与文本之间更好地促成对自我的重构,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能力,也避免了刻板地理解文本,阅读教学真正贴近了学生心灵。
  三、教学过程的儿童视角――童真
  1.亲切的童真
  成功的教师就是把自己当孩子。这是一段课前谈话:
  师:你们还记得我吗?(学生没有回答)
  师:昨天我们见过几分钟,你们就把我给忘了,真过分。对我有什么印象?
  生:很美丽。
  生:很温柔。
  生:非常好。
  师:几分钟就可以看出一个好人啊?
  生:很搞笑。
  师:昨天你说我很暴笑,今天就换词了。
  这节课,我的第一个感觉是,自然而不做作,是一种真实的课堂生活。“昨天我们见过几分钟,你们这么快就把我给忘了,真过分!”说这话的时候,王老师还做出一副生气的样子,两手插着腰。可你绝不会认为她真的在责怪孩子,孩子们当然心领神会,嘿嘿地笑了。如果换了内地的老师,敢不敢这样做?平时课上敢,公开课上无论如何不敢,这可犯了大忌,不尊重孩子啊。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的老师一定得这样说:“你们不说,我也知道,你们一定记得我的!”假话!
  另一个感受是平等,真正的师生平等,心灵的平等。
  师:我们认识了,我把你们当作朋友了,所以你当然要记住我啦;你喜欢我么?光喜欢还不行,要把我当作你们真正的朋友。其实我也很喜欢你们,你们和小兔一样可爱,所以我们能成为朋友。
  老师以童言的率真和孩子们交流,孩子们熟悉这种感觉,这种表达。于是,短短的一段课前谈话,师生之间便有了一种心灵的默契。
  还有一个感受是真实。
  师:真是一只贪吃的小兔。周围这么漂亮,你如果是这只小兔,你愿意永远住在这美丽的田野里,住在这小小的树洞里吗?
  生:我可不想永远躲在小小的树洞里,我要到外面的世界里去闯荡一下。
  师:你真聪明,想到了老师想教的内容。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课堂,经常听老师们这样表扬学生:“你真会思考,老师都没想到啊!”其实正相反,那些问题大都是老师课前预设好的。
  2.尊重的童真
  师: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生:变成蜜蜂逃到蜂巢里,妈妈肯定不会去蜂巢找我,如果妈妈到蜂巢去找我的话,蜜蜂就会蜇到她,她就不敢来找了。
  师:但我发现这也有一点点残忍,怎么可以忍心蜇自己的妈妈呢?这可能也是个好方法,如果后半部分不做的话。谢谢你的建议。
  “这可能是个好方法,如果后半部分不做的话。谢谢你的建议。”言外之意很清楚,你的想法我很认真地思考了,但我不同意你后半部分的想法,尽管这样,我仍然要真诚地向你表示感谢!
  师:对不起,刚才我们聊得太愉快了,上不完,我们能不能继续下去?
  生:可以。
  师:你们决定就算。
  在这里,所有的教都是为了学生,而不是为了观课者或评委的感受以及完美的课堂效果。
  3.想象的童真
  愉悦的心理状态,必然带来孩子们想象的放飞,思维的跳跃。
  生:小兔很淘气,可是妈妈更淘气,它们开始聊天儿了。
  生:小兔自己想逃跑。
  师:逃到哪里去?
  生:逃到妈妈不知道的地方去。
  师:妈妈不知道的地方是哪里?
  生:草丛里。
  师:如果我是兔妈妈还是可以找你。
  生:躲在白菜丛里,然后白菜丛太茂密了,妈妈就找不到它。
  师:不如这样,给你一法宝,像孙悟空一样会变,你会变成什么?让妈妈找不到你。
  生:逃到小伙伴家里。
  师:只是从一个家逃到另一个家而已。你呢?
  生:变成石头,等妈妈跑过来,我不动,妈妈就不知道我在哪里了。
  师:好方法,你很聪明。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上面的教学片断,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思维由呆板走向灵活、由单一走向多元发展的路径。王老师适时地引导,课堂导向语言及时地转换,为孩子们思维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她在课堂上表现出香港教师的别样风情,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什么是真实可感的语文教学的儿童视角。我们的教学只有真正地契合儿童内心,执著地与儿童“同行”,才可能寻求到教与学的最佳路径。
  (丁维,常州市冠英实验小学,213000)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