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信息技术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新课程下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的整合浅见】
 

信息技术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新课程下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的整合浅见】

发布时间:2019-02-03 04:17:57 影响了:

  新课程教学中注重教学手段的更新,因此,很有必要将现代教育技术充分运用到数学课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的整合,是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根据具体环节、具体内容选用合适的软件,创造相应的学习环境,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辅助教学,从而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作用,下面就个人对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 利用信息技术感官刺激的多样性,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
  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刺激是多种感官综合的刺激,它既有视觉刺激,又有听觉刺激,还有触觉刺激,这种多感官的刺激,比单纯地听老师讲解强得多,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1.变抽象为直观
  数学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一般都是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通过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比如代数中的“函数”,就是一个概念教学,我们必须让学生对“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有一个清晰的直观印象。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我们就可以分别直观地显示解析式y=x+1相应的图像,这样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非常透彻。
  2.变无形为有形
  数学理性知识成分很重,传统的教学中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缺乏图形支持,缺乏供学生探索的环境,因此多数靠学生的死记和教师的说教。比如几何中“点的轨迹”学生最终会知道“轨迹”是一些直线或射线,但是学生对于“轨迹”是很少有想象力的。而运用多媒体的《几何画板》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它可以让“点”一步步地动态有形地组成直线或射线,旁边还能显示轨迹中“点”相应的条件,这种动态的有形图形是十分完整和清晰的。
  3.变静止为运动
  几何图形的运动效果能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脑视觉神经元,从而产生强烈的印象。比如几何中各知识点都是动态链接的,许多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图形间蕴藏的规律和结论是不变的。有了多媒体计算机的动态演示,结论立现,效果相当好。
  二 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性展示
  第一,人与计算机交互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能产生出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数学课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比如巩固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传统的方法是让几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完毕后教师再评讲强调。如果用人机交互则会出现另一种情况。用计算机制成题组训练课件,学生笔算后,选择正确答案。若答对了,窗口立即弹出激励性文字:“你真能干,答对了!”若答错了,窗口马上显示:“你答错了,请再试一次!”直至出现正确结果,如果三次尝试失败,则显示解题步骤。这样处理,学生学习兴趣浓,效率高。假如在网络教室上课,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老师也能从服务器上迅速查出答题的正误率,借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第二,人与计算机交互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主宰,学生是配角,教学的内容、方法、步骤,甚至练习作业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参与这个过程。而在多媒体课件所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学内容的深浅,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作业。
  三 利用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等,也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比如初中三年级几何中的“探究性活动:镶嵌”,我们利用计算机资源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作为问题情境阶段,教师可用投影“美丽的镶嵌世界”,把学生引进一个五彩缤纷的图案王国之中,并提出探究的各种问题。第二阶段为实践体验阶段,学生利用校园网资料,搜集一些平面镶嵌图案,在教师的启引下,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探究各种问题,并总结规律和归纳结论。第三阶段为表达交流阶段,每组学生把探究成果贴在“我的成果”目录中,互相交流,对比、归纳。特别一提的是,教师可提供边长相等的3~24边正多边形,配上不同颜色,鼓励学生设计一两个地板的平面镶嵌图,课堂气氛顿时高涨起来,学生经过设计,复制、粘贴、组合,排列出的图案千姿百态,有些图案大出教师意外,很有创意。由此可见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激活学生思维、增强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当然,数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并非强调所有的数学内容都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它只可巧用,不能滥用。我们不提倡用计算机上的模拟实验来代替学生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不提倡利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象、来代替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探索。“凭风巧借力,送我上青云”,数学的课程改革只有巧借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异性能,才能使二者的有机整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达到优化数学课堂的最终目的。
  〔责任编辑:高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