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新一轮技术学科课程实施客观影响因素的研究]教育部学科评估2018
 

[新一轮技术学科课程实施客观影响因素的研究]教育部学科评估2018

发布时间:2019-02-05 04:11:15 影响了:

  摘 要: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科学技术构成了课程选择与发展的客观制约因素。通过专家访谈和综合分析,本文提出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应下放课程权利,对整个高等教育进行宏观调控、保证经费投入、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以及现代教育技术观念的确立是保证新一轮技术学科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技术学科;课程实施;客观
  
  新一轮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技术学科课程的实施将会受到来自诸多方面例如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交流与合作;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社会的价值取向强调课程要重视社会的现实问题,并认为社会价值赋予课程发展的现实性标准及变革的直接动力。因而,课程从来都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产物,脱离社会价值取向的课程既不具备现实可行的依据,也有悖于课程的逻辑。课程选择必然要伴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与完善,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构成了课程内容选择与发展的必然结果[1]。本文通过专家访谈,综合分析新一轮技术学科课程实施的客观影响因素,以期改变传统观念,保证新一轮技术学科课程的顺利实施。
  
  1.政治环境的影响
  
  教育与政治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政治因素并非仅仅指意识形态,还包括政府、政党的教育政策、教育方针等,是学校所有决策所依据的重要自变量[2]。“现在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某个学校、某个个人的问题,说到底是机制、体制问题,即制度问题。”[3]高等教育体制是高等教育机构与相应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它由高等学校这个实施机构与相应规范相结合而形成的高等学校教育体制,由高等教育行政机构与相应规范相结合而形成的高等教育行政体制,由高等学校内部的管理机构与相应规范相结合而形成的高等学校管理体制三个子体制系统所组成。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处理好各级各类高等学校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中央办高等教育与地方办高等教育的、政府与高等学校、高等学校与高等学校之间的关系。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涉及的是高等学校内部领导体制、执行体制、咨询体制和监督反馈体制的问题。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历次课程改革过程都渗透行政权力。新一轮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可成改革是国家教育部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体育教育人才,专门组织课题组,对国内外普通高校体育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和深入的分析论证,根据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而起草。尽管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后修订,然后下发。但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通知、“高等学校精品可成建设”、“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以及《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等文件的下发,说明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作为我国教育最高管理部门的教育部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应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这只“无形的手”对整个高等教育进行宏观调控;对于人才的培养规格、人才的供求、课程的安排等中观或微观层面的具体事务已经下放了课程权力,可以由各地区、各大学根据人才市场的变化自主管理。
  
  2.经济环境的影响
  
  “环境对教育系统的最有力的控制是经济控制。教育的困惑常常是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经济压力减少了教育系统进行改革的自由。”[4]一般而言,社会经济状况对学校发展的影响是直接的,如学校的物质建设、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办学规模的扩大等等,往往受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与学校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滞后性相比,经济制约学校发展的现实形势是非常鲜明的,学校的发展规模不得不考虑社会经济力量所能提供的支持程度。
  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设备是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运动训练、竞赛正常进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载体,是学校基本教学条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检查、督导、评估、规范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调查过程中有专家提出“经费投入问题”将是影响新一轮技术学科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您认为实施新课程的有利条件”的调查中,有50%的教师选择了“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好”,可见,第一线的课程实施者认为课程资源丰富与否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基本保障,从而使体育场馆的建设、体育器材的配备以及体育人文环境的营造则显得极为重要。另外在进行场地、器材配备时要主意建筑的实用和审美有机结合,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要注意软、硬件工程的有机结合加强对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保养和管理,努力提高其利用率。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普通高等学校都应重视和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和配备工作,在学校建设规划中予以重视,在财力、物力上予以保证。
  
  3.文化环境的影响
  
  作为环境对学校系统产生作用的文化,主要是指文化中孕含的精神文化的主导作用,即以知识、智能、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等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权力文化的特质和内核,是构成学校教育系统的要素,能够维持学校系统的存在和推动学校系统的可持续发展[5]。从哲学的高度看,仅就校园文化与社会大文化的关系来说,校园文化与其它种类的亚文化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它的根本不同,表现于它自身的质的规定性。这就是说,作为社会大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的质的规定性并不仅仅在于它所涵盖的内容丰富多彩,而更是在于校园文化所赖于存在的时空――学校所占有的时空以及校园文化主体――学生、教师及在校园内直接和间接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工作人员这一独特性[6]。
  高校造就的体育人才,绝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学生的知识德 灌输和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在重视知识、技能的同时,以更大的热情、更多的精力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性格和意志的培养。在调查过程中,虽然只有10.9%的教师认为“具有良好的校风”是新一轮技术学科课程顺利实施的有利条件,也说明营造良好的校风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熏陶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也是保证新一轮技术学科课程顺利实施的有利条件之一。
  体育是校园文化中最活跃、群众性最强的一部分。营造良好的课外体育环境、开展蓬勃有序的体育活动,不仅使校园充满生机与活力,构成校园文化活动的一道风景线,而且可以塑造良好的体育文化,通过潜移默化的陶冶和熏染,给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多方面的信息与感受,起到“隐形课程”的作用[7]。
  
  4.科学技术的影响
  
  科学技术本身就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内容之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作为学校教育客体的知识向更加广博和专深推进,带来了教育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校园局域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使得构建校内传输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远程联网系统组成的校园信息网络成为可能。新一轮技术学科课程实施则要求教师树立现代教育技术观念,通过网络技术拓展自身信息量,在教学中增大科技含量。
  
  参考文献:
  [1]张涵劲,等.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内容设置的基本价值取向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2):251―253.
  [2][5]范国睿主编.多元与融合:多位视野中的学校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7.
  [3]袁贵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推进高校改革和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0,(3):21―23.
  [4](挪威)波尔.林达著,刘承辉译.教育改革的限度[M].四川:重庆出版社,1991:58.
  [6]王邦虎主编.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8―9.
  [7]邓跃宁,等.对构建高校体育新体系模式的研究[J].体育学刊,1995,5:68―7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