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新课程标准下高考化学实验有效复习的策略]
 

[新课程标准下高考化学实验有效复习的策略]

发布时间:2019-02-06 03:52:36 影响了:

  摘 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注重效果、提高效率、追求效益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反复实践的课题,即教学更加关注有效性。本文就新课程标准下高考化学实验有效复习的策略及方法进行论述。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化学实验 有效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0061-02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所以新的课程理念的核心是“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在知识、学法、人文等方面得到发展。”反思几年的实验复习教学,认识学生实际,把握高考脉搏是提高复习针对性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努力实施有效教学、提高实验复习备考效率是教学的关键所在,还需要我们不断进行研究与实践。
  
  一、有效回归教材,落实基础,培养能力
  高三实验复习要回归教材中去,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学生的意识问题。对学生来说,大多数人的潜意识里,对阅读教材、回归教材的做法不重视,还有一部分学生知道教材重要,但不知道如何阅读。二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怎么有效的回归教材。事实上大多数教师意识到实验复习要回归教材、回归基础,究竟如何操作才有实效,却让很多教师感到无从下手。所以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意识到回归课本的重要,然后再教学生如何回归课本。在培养学生回归课本实验的意识过程中,以往年的高考题作为实验例题是最有说服力,在分析例题时要引领学生在教材中寻找实验原型, 可以问学生“题中的装置或原理方法在教材中出现过吗”“教材的的原图在哪”“与教材中的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学生迅速翻书, 在教材中寻找实验原型, 让学生明白只有吃透教材就成了完成此题的基础。
  1.研读教材体系,用心设计实验,培养钻研精神
  鉴于高考实验素材往往来源于教材,师生应充分思考和挖掘教材中的每一个实验是关键,绝不能一味在考前追逐新颖的实验试题而丢掉最本质的教材实验。具体做法是引导学生读书。在此过程中,通过教师领读,教会学生如何研读教材或资料,有计划有步骤地阅读教材所有实验,努力达到三层次目标。(1)识记,即知道该怎么做。要求学生准确记忆教材中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的表达、经典实验现象的表述等内容,如分液漏斗的使用、气密性检验等,力求考试时表达完整、规范。(2)深刻理解教材重点实验的原理和实质,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如装置气密性的检验、喷泉的形成、防倒吸装置,实质都是气体压强变化对化学实验产生的影响。(3)引导学生对重点实验归纳延伸,思考还可以怎样做。从而促使学生既重视教材基本实验,又能从中提升能力。
  引导学生重想一遍或重做一遍教材重要基础实验,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实验基本操作以及物质制备、物质性质等有关实验。尤其是对一些物质的制备实验和性质实验进行深入研究,对所涉及的重要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现象均应做到熟练掌握,逐步形成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和通过实验现象去探讨实验原理的能力。
  2.精读实验操作步骤,领会科学方法
  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在历年高考中其考查也相对稳定,侧重于小技巧、小操作、小流程,如除杂、鉴别、过滤、洗涤、配制等。这些实验基础知识的考查常与综合实验背景相结合,即有一种“基础实验综合化”的趋势。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综合实验问题则往往呈阶梯式设计,有一种“综合实验基础化”的趋势。因此加强实验基础知识的复习是提高实验能力的必然途径。针对其比较松散的特点,我采用专题学案引领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基础实验知识的主动复习,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融实验原理、仪器、技能、意识为一体的实验基础知识网络,逐步实现从基础实验走向实验的综合化。
  3.设计实验组合,突出实验功能
  在实验复习的过程中,应积极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对一些典型基础实验进行创新研究,引导学生在知道怎么做、理解为什么这样做的层面上探究怎么做更好,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如关于喷泉的产生,其探讨由浅入深、从定性到定量;关于氢氧化亚铁的制取,从被动的防氧化到先防氧化制取氢氧化亚铁,再主动的将其氧化观察沉淀颜色的变化过程等。
  精选习题对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训练,使学生逐渐能够进行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教师的讲评很关键,讲评不是平铺直叙讲答案,而是要突出重点,点明这题好,好在什么地方,有几个亮点,与前面做过的类似题目相比有什么创新之处。
  
  二、推动学生主体实验知识网络的自主建构
  现阶段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的讲解过于详细,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使学生看不到知识的不完整性和不确定性,形成思维定势,缺少自由探究的情境,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忽视对实验过程中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观察和理解。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生在一定情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实验复习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读书、重做(想)实验、专题学案引领学生进行基础实验知识的主动复习,实现实验知识网络的自主建构,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对典型基础实验进行创新研究,远远胜过一味地去灌输知识,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等。
  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演示实验,启发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增强可视程度;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实验的探索性,多采用探究法教学;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实验设计、评价能力;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加强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评价和训练,及时强化或纠正学生的认识,巩固实验教学效果。
  三、展现实验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复习Cl2的化学性质时,教师演示完Cl2分别通过干燥的有色布条和湿润的有色布条后,让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此时,教师不要忙于下结论,而应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一现象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加大力度进行分析,激活学生的思维:(1)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2)真正起作用的是Cl2还是Cl2和H2O反应后的生成物?(3)Cl2通入含酚酞的NaOH溶液时,溶液红色逐渐消失,请分析引起变化的可能原因,怎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分析是否正确?针对以上问题,学生展开讨论、猜测,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层层深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从对实验现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变化本质的理性认识。
  
  参考文献:
  [1]夏正盛.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刘知新.中学化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 刘 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