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把敌人“挤”出去]我把你们当敌人
 

[把敌人“挤”出去]我把你们当敌人

发布时间:2019-02-10 03:48:55 影响了:

     毛泽东发号召把敌人“挤”出去      1942年春,晋绥地区领导人贺龙、林枫等前往延安参加整风学习期间,向党中央汇报了边区对敌斗争的情况。10月初,毛泽东召见林枫,并指出:“现在你们的党委就在黄河边上,地区人口缩小到不足100万人了”,“敌人把你们的地盘挤得很小,据说连临县的三交镇也有了敌人的维持会。那么,你们为什么不可以把敌人挤出去!”10月中旬,林枫从延安回到兴县,向晋绥分局和军区领导传达了毛泽东关于发动群众、搞武装工作队“把敌人挤出去”的指示,大家都异常兴奋,为了使干部深刻理解毛泽东的指示精神,并坚决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晋绥分局召开高级干部会议,认真进行了传达和讨论。10月31日毛泽东又电示林枫:“晋西北只有人口70万至100万,望检查如此迅速缩小的原因,与周(士第)、甘(泗淇)商讨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向敌人挤地盘的具体方案。(即具体的、积极的、全面的反“蚕食”斗争)。必须振奋军心、民心、向敌人采取积极政策,否则,再缩小前途甚坏”。
  11月4日,晋绥分局在兴县蔡家崖召开了分局、行署、军区抗联以及各地委专署、军分区负责人参加的干部会议,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讨论。
  会议经过反复研讨,拟出了许多“挤”敌人的具体办法。12月5日晋绥分局在《关于开展对敌斗争的指示》中这样写道:“把敌人挤出去”是今后对敌斗争的方针和任务;党的一元化领导,充分发动群众,这是“把敌人挤出去”的最根本保证。必须把党政军民的一切力量动员起来,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互相密切配合,积极开展对敌斗争,从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全面地去“挤”敌人。武装工作队是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上全面“挤”敌人的战术单位,是“挤”敌人的先锋,必须大量扩充建立。除原有的武工队外,主力部队抽出1/3的兵力,游击队抽出1/2的兵力组织武工队。队长、政委须派政治、军事斗争经验丰富、政策水平较高的营以上干部担任。并根据晋绥分局的指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规定:在军事上,广泛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坚决打击敌人的进攻和“扫荡”,采用各种办法,把敌人“挤”到交通线上;“挤”到碉堡里。并争取“挤”掉敌人的据点。“挤”掉据点的办法是:第一,包围孤立,造成敌人的困难,迫其撤走;第二,相机乘虚袭占之;第三,必要时策动伪军反正,里应外合占领之;第四,形势需要、条件可能时,集中兵力攻占之。在思想上肃清亡国观念、苟安思想、失败主义,坚决与敌人斗争到底!(以下部分由刘定平、刘定远根据刘笃庆口述资料整理)
  
  放手发动群众军民齐心共“挤”
  
  为了落实毛主席敌进我进“把敌人挤出去”的指示,扭转被动局面,我率领一支12人的武工队和忻崞支队的两个班共分成三个组在各村开展活动。我带着刚从党校学来的一个方法――“调查研究”,这个方法对我以后的工作帮助极大。而后又在对敌斗争中学会了怎样走“群众路线”,认识到只有与敌人争夺群众,使人民群众和我们站在一起,才能坚持持久抗战克服困难,解决边区被敌人分割缩小的问题。我们首先帮助当地干部恢复抗日组织,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生活在一起,帮助老百姓解决他们的疾苦,打破人们的顾虑,维护人民的利益,使他们逐步断绝摆脱日伪人员的控制。接着就大搞宣传,摧毁伪联合公所,并且连续几次伏击了出来骚扰的敌人。把从敌人手中夺回的牛羊、粮食、物品还给民众。经过三个月尖锐的斗争,逼得小股敌人再不敢随便出扰,提高了群众的斗志。
  
  6月17日,在我们的落脚点高家庄村头老槐树底下,召开了发动群众大会,刘区长刚讲完话,民兵赵富根就站起来激愤地说:“我父亲被鬼子杀了,兄弟也被打死,我要和敌人干到底!”民兵副小队长杨书元接着说:“上次打鬼子,我受了伤。如今还没好,人不能没点血性!头掉了不过碗大个疤,怕什么?坚决消灭敌人!”随后,这个说:“有武工队,有忻崞支队和民兵,只要心齐,完全可以制服敌人。”那个说:“空室清野,看鬼子有啥办法!”……会一直开到半夜,武工队的杨新当场编了三条誓词:不给敌人送一文钱、一斤面、一件东西;坚决与对日妥协的“维持”分子作斗争;坚决把敌人“挤”出去!
  这个会变成了高家庄人民的宣誓大会,群众的仇恨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消息传到附近各村,群众也纷纷表示:向高家庄学习!县委根据群众的要求,决定趁热打铁,和敌人展开一村一庄针尖对麦芒的争夺。武工队带领民兵不断到蒲阁寨据点附近活动,贴标语、撒传单、当面警告汉奸和亲日分子不许他们外出活动,切断他们与日军的联系。各村建立起情报联络点监视敌动向,斗争很快延伸到距蒲阁寨5里的固庄和上柏色、何家庄……。
  到了7、8月间,敌人再想出来大肆抢劫、烧杀,一出据点就被民兵打回去了。武工队带领民兵一直逼到据点跟前,监视、喊话、放冷枪、埋地雷,甚至把死猫死狗都放到据点近前,熏得敌人呕吐大骂。为了断绝敌人水源,我们在凡是敌人用水地方都丢进死猫死狗。可是敌人把死猫死狗打捞出来之后,还是照样吃水。一位群众献计说:“把头发剪碎放进去,看他怎么吃。”大家一听这办法好,立刻掀起一个剪头发热潮;男人剃光了头,妇女剪了辫子。把头发剪碎放进井里以后,任凭鬼子咋样打捞也捞不着干净的水。敌人断了水源,如困沙滩。为了切断敌人的给养和联络,1943年7月,我们组织民兵300余人连续11次破坏了蒲阁寨至三交、三交至忻县县城的公路,并将沿途的桥梁全部炸毁挖断,3次伏击了敌人的修路队,打死了日军工程师,俘虏了12个敌人,缴获了测量仪器和地图,大大鼓舞了人们“挤”敌人的斗争信心。迫使敌人从白天用汽车运输改为夜晚用骡马人力驼运,这样不仅一次运得少,而且走得慢,更容易遭我军伏击。每次伏击只要枪声一响,被抓来的民夫就四散逃跑,鬼子只好边打边撤。没过多久,就把敌人的维持区挤得从30里缩小到5里以内。过去日军各据点之间有交换情报信息与商量办法的会哨制度,通常是7天1次,由于我们的打击和围困,逼得敌人不得不改为每月夜间会哨1次,我们得知后,在所有的大小路树上都贴上标语“满地都是地雷,小心性命!”同时也埋了各式各样的地雷,有烧茶铁壶做的、玻璃的、陶瓷的。吓得敌人与三交据点的会哨也不得不停止。
  
  蒲阁寨被一天天孤立起来。敌人看到维持区越来越小,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们加强了特务活动,利用汉奸特务来搜集情报,并给一些汉奸奖赏,鼓励他们发展亲日势力,扩大汉奸队伍。我们及时地镇压了为首的名叫谢巴虎的汉奸头子,对其他胁从分子给予了教育和警告,消除了鬼子的耳目,使老百姓的斗争情绪更加高涨,街头巷尾到处议论“挤”鬼子的事儿。大家都说,“挤”字就像紧箍咒,箍得鬼子整天嚎。
  
  群众大搬家碉堡变坟墓
  
  斗争持续到第2年秋天,眼看秋收季节到了,一想到日寇还盘踞着据点,我们的心情沉重起来,我们和区委书记一起研究后,决定藏粮搬家,叫敌人吃粮没处抢,烧柴没地找,饮水喝不成,“挤”得鬼子没活路,非得滚蛋不可!
  男女老少在我们的带领下,起早贪黑,割打收藏,秋收过后,我们又组织群众秘密地大搬家,夜间在山沟、野地里挖下暗窖暗坑,将粮食、衣物等入窖。整个大搬家的准备工作,从离蒲阁寨较远的地方逐渐向蒲阁寨推进。敌人发现后,威胁说:“不准搬家!谁要搬别怪皇军不客气。”但老百姓还是偷着往外搬。林齐同志对我说:“我看一家一户分散搬,不是办法,会吃亏的”。我们一商量,就赶紧把蒲阁寨的村干部侯有根找来,告诉他等我们把移民的地点安排好,来个一起搬。现在要沉着,时机成熟再搬,还教给他一些麻痹敌人的办法。而后我们又通知蒲阁寨邻近的几个村子暂时给鬼子送点“甜头”,侯有根连夜把蒲阁寨分散出来的部分群众领了回去,叫退了地的佃户重新认租,对敌人故意显出“三分惧色”。敌人看寨外有人维持供应,寨内百姓“驯服”,便放松了警惕。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的同志挨家挨户帮助群众作好搬家准备,薛继武和林齐同志到三交地区联系安置移民。他们回来后高兴地汇报,三交的党组织全力配合我们“挤”敌人,他们欢迎蒲阁寨的群众搬到那里住,还提供部分生活用具,派马车帮助搬家,并保守秘密,保证移民安全。
  
  时机成熟后,我们组织蒲阁寨和周围7个村的人民统一行动,为了群众的安全,我派区民兵大队长尹昌久带领民兵把三个村口封锁起来;忻崞支队的宫排长带一个排插到距碉堡30步的小道梁上,监控敌人;县武委会主任王子诚,带民兵英雄巩辛维和谢光树、谢二,把20多斤重的地雷塞在敌人指挥部门口。同时我们还把敌人的爪牙扣押起来。武工队动员距离敌人据点外围的几个村子里的群众,把家搬到了根据地,不“维持”敌人。其它村子的群众一看也积极响应:“对,搬就搬,叫鬼子喝西北风,看他怎么办。”我们估计到群众一搬走,敌人就会滚蛋,到那时群众仍能重返家园。侯有根一得到通知,便很快从蒲阁寨带领群众出来,其它村的百姓也和武工队与村干部一起搬粮运物。我们得知阳坡、寨底大车牲口不够用,就从别处调去10辆大车支援;根据地的群众套上车、赶上牲口也迅速赶来了。这天夜里的天色特别灰暗,真是天助我也!男女老少齐动员,拿着扁担绳子,牵着毛驴、马匹、抬着筐、赶着车,一批批有秩序的进出,决不给敌人留下任何可用之物。妇女和老人们领着小孩,抱着零星东西沿着山林、土坎、小路离开家园。正在运粮紧张之际,一头毛驴叫了起来,鬼子发觉了我们的行动,敌人冲出炮楼追下村来,我们担任警戒的民兵用排子枪射击敌人,由于他们搞不清我们有多少人,只好退回据点盲目地向四处射击,不敢出碉堡。半夜后,枪炮声稀疏,蒲阁寨地区的群众,已经胜利的离开了那些空空的房屋,走远了!一夜之间,蒲阁寨周围十几里以内的群众,全都搬到了根据地,连个盆盆罐罐也没有留下。群众搬走了,蒲阁寨只剩下敌人孤零零的几座炮楼,凄凄惨惨活像几座孤坟。这时,月亮又从云里显露出来,好像笑眯眯的一张圆脸慢慢西落,在淡淡的月光下,敌人的碉堡显得孤单凄冷,寒风呜咽地吹着,好像给鬼子唱着丧歌。
  自从大搬家以后,日寇的命运一天不如一天。4月10日,三交据点的60多个日军到蒲阁寨,其中4个鬼子看见了那颗放在敌指挥部门外的20多斤重的地雷,满心欢喜地去取,结果拉响了地雷,全完蛋了。以后去阳坡、寨底村抢劫的鬼子,给蒲阁寨送给养三交据点的敌人,大部分叫我们收拾了,还缴获了不少枪支弹药和物资。
  
  围困战灭敌威游击战歼日军
  
  1944年1月初,县委召开了党的积极分子会议,总结了去年“挤”敌人的经验,传达了晋绥分局关于春耕前“挤”走敌人的指示。这时战争的主动权已经完全掌握在我们手中,日军一出来我们就打,不出来我们就组织大家生产、学习、练武。
  过去,蒲阁寨的敌人总是强迫民夫修工事、砍柴、挑水、碾米。现在不仅什么都得自己动手,而且还经常受到我们冷枪、地雷的袭击,日军被围在炮楼里,吃不上,喝不上,一露头就尝到我军的冷枪。有一次,一个鬼子军官跨着指挥刀在炮楼上与人指指点点,我们看见后,我从一个战士手中要过步枪,瞄准射击一枪就撂倒了这个军官。日军眼看粮弹一天天少了,依靠三交据点接济,三交的敌人几次运伤员送粮弹来支援,不是踩上地雷,就是遇到伏击,被我们打得失魂落魄。最后三交的鬼子连山岭也不敢翻了。蒲阁寨据点的日军就成了瓮中之鳖,不要说出据点,就是来回吃饭、打水都像赛跑似的,慢了就要挨冷枪,只好在从碉堡到吃饭院子的路上,修一条交通壕。有时敌人出来透透气,也被我们的喊话声、冷枪声吓得赶紧缩回去。下面这首流行一时的打油诗,就是蒲阁寨敌人丑态的写照:“远看像座坟,近看有窗门,日夜听鬼叫,原是小日本”。1943年冬老百姓搬走时,敌人还幻想:“春耕时他们会回来的”。没想到我们组织群众,春耕时最先用了一夜就把碉堡周围的地种上了,全部地种完之后,老百姓无一人回来住,蒲阁寨的日军眼看大势已去,再也呆不下去了。4月4日,毛利旅团龟川队长派400多人来接应撤退。我们得到情报,顶着瓢泼大雨,埋好地雷,潜伏在四条大山、两条大沟、七条小沟里,等着“欢送”鬼子。接应的敌人自以为聪明偷偷绕过我们的防区接近了据点,我们看得清清楚楚,只等他们与蒲阁寨的敌人一起回来时再消灭他们。6日晚上在瓢泼大雨中,一队队鬼子走进山坳。他们刚出村,行至红河庙,地雷就炸响了,死伤2个,日军又继续前进,地雷又炸死4个,被从三交抓来的民夫扔下担子就跑。狡猾的敌人此时不敢恋战边打边退,撤到宋家沟时,进入我武工队、民兵伏击地域,排子枪、地雷、土炮声响成一片,我们奋起直追,鬼子在逃跑中惊魂未定,又继续向归途中的魏家沟逃窜,埋伏在这里的忻崞支队迎头便打,机枪、掷弹筒爆炸声响个不停。这时,我们追击的武工队、民兵赶到了,与忻崞支队形成前后夹击之势,敌人抵挡不住,丢盔卸甲夺路而逃,损兵过半。我们踩着鬼子的帽子、衣物……边追边打一直把敌人追到三交。
  盘踞在蒲阁寨20个月的日本侵略者,终于被我们挤走了。日寇扎在晋绥、晋察冀两大战略区之间的“钉子”终于被我们连根拔掉了。3天后,天空晴空万里,村庄、田野、山岗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男女老少喜笑颜开地回家来了,区政府分给他们粮食,武工队和民兵帮助他们重新安家,许多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自发地掀起了劳军热潮,抬粮食、挑担子、牵羊、抱鸡,拿着慰问品走亲戚似地到处找队伍上的人。这天夜里,皓月当空,蒲阁寨附近几个村子3000多人共同召开了庆祝胜利晚会,人们望着台上受奖的英雄模范,不时报以热烈掌声,大家眉开眼笑地说:“毛主席说的好,越挤越威风,看,咱们多威风!”忻县根据地人民,用自己编创《围困蒲阁寨》的戏剧和新民歌,讴歌当时的战斗生活。
  一年后,我作为“七大”正式代表踏上了去延安开会的征途。转眼六十年过去了,今年是党的“七大”召开和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六十年前,我们在党的领导下,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而后在“七大”路线的指引下,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我们坚信,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一定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后记
  
  1944年晋绥边区行署、晋绥军区司令部联合通令嘉奖了围困蒲阁寨有功部队和人员,刘笃庆被授予“特等战斗英雄”称号,嘉奖令中这样写道:“特别是刘笃庆同志的创造精神,他发明土造地雷,开展爆炸战、又能以身作则,英勇作战,特奖于驳壳枪一支。……”同年晋绥军区授予他“模范工作者”荣誉称号并出席军区第四届群英会。军区政治部决定开展学习对敌斗争英雄刘笃庆运动,号召全军向模范工作者学习,其中写道:“……刘笃庆和他的武工队,是对敌斗争和群众工作相结合的模范。眼前,武工队,特别是游击队,正需要向这方面学习,因此在全军武工队、游击队中开展刘笃庆运动……”
  1944年8月17、19日《抗战日报》以“围困蒲阁寨的经过”为标题,用大版篇幅记述了当时的战斗过程。同年12月21日以“杂谈挤蒲阁寨的英雄们”为标题,记述了记者采访英雄们的感想。
  《山西史纲》抗战决胜篇对蒲阁寨围困战是这样记述的:“在围困战中忻州蒲阁寨、沁源两地的围困战最为著名。蒲阁寨围困战发起于1942年9月间。先是日军200余人袭入该村,扎下据点,使周围15公里变成维持区。9月,中共党组织组成武工队,分4组活动于该村四周,把日军围困于据点2.5公里以内,切断其情报来源。1943年,针对日军的血腥镇压,武工队将该村外出交通破坏,在其周围密布地雷,孤立敌人,使之吃粮饮水发生困难,1944年,日军派兵接应被困兵员,武工队、民兵在魏家沟设伏截击,使日军死伤过半。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战斗,我军民取得胜利,为晋绥区‘挤敌人’斗争的一大成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