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观鸟 [澳洲观鸟(一)]
 

观鸟 [澳洲观鸟(一)]

发布时间:2019-02-13 03:46:20 影响了:

  旅澳期间,考察了几种水鸟,在此作一介绍,也许有助于对澳大利亚自然界的了解。      澳洲林鸭      澳大利亚首都地区东部的昆毕延河是一条宽约20米,安静、洁净的小河。在内陆干旱地区遇见河流,便进入另一番天地。河岸绿树成荫,绿草如茵。有些浅水区生长着挺水植物,另一些河岸则生长着灌木和枝杈伸向水面的矮树丛。一条健康的河预示着澳洲林鸭可能在此栖居。澳洲林鸭是澳大利亚本地水鸟,是一种灰褐色的食草鸭,长约44~50厘米。它具有鹅的风度,站姿挺直、步态稳健、长颈短喙、羽毛柔软而具中等灰度。雄性头颈部咖啡色,淡黑褐色、短而密的颈羽从后颈垂至颈背,使这种林鸭另具“鬃羽鸭”的美名。它的腰、尾及尾下覆羽都呈黑色,白胸上饰有褐斑,腹部及翼下白色,而灰翅上的绿羽镜就像它所佩带的特别纹饰。雌性的头颈部赤红褐色,灰翅,白胸腹上布满褐斑,眼上下有两道淡眉纹,有些像我国的斑嘴鸭。
  从河岸的矮树丛和水草丛中时时传来它们呼唤和应和的叫声。雄鸭叫声是短促、单调的高叫声,而雌鸭的叫声较为复杂,是一种有几分哀怨的拖长的“now”声,或“quarr”声,然后是渐升的猫声“meow”的变音,显示了母性的柔和和对幼雏的关切。
  一位中年妇女和她的两个孩子来到河边。男孩从食品袋中取出面包屑饲喂岸边的黑水鸡,女孩伏在地上拍照。这立刻引来不少水鸟,先是河边的鹅带着幼雏向这边靠近,接着跟来的是在草丛觅食的骨顶鸡,于是,河中的林鸭纷纷上岸,这便惊动了上游的林鸭群,它们急速向这边游来。而远在100米以外在水草中觅食和在树杈上打盹的林鸭则闻风而动,它们索性拍响翅膀沿河飞来。一时间,从喂食地点到河岸再到河中,然后逆流而上形成一条奔跑的、游水的、飞翔的水鸟流。这有趣的景象前所未见,瞬息之间静默的生命之流活跃了起来,说明在这里人和野鸟完全是一种和谐的关系。
  11月的一天,在伯利格里芬湖滨,又见林鸭。它们或游水,或在岸上觅食,也有带着幼雏在草丛中漫游的,特别是十几只的群体在草地上以各种姿态集体午睡的,游人的经过或好奇的驻足丝毫未打扰它们。
  澳洲林鸭是一种近水水鸟,栖息在湖泊、河道、沼泽、水库、河口和海湾附近。我们难以想象这沉稳、蹒跚的鸭能飞翔和上树,而它带爪的足上仅一半有蹼,使它在陆地上步行和在树上栖居比在水上活动更适宜。它只在逃跑、洗浴和交尾时才下水。它的巢在树洞中,常产约10个奶白色的蛋。它们成对营巢,在雌性长达一个月的孵卵期内,雄性看守着巢位。刚出壳的幼雏由双亲召唤着、鼓励着、大胆地走出树洞,跳跌而摔落到树下,然后来到水中,在水上和水边生存约7周,取食水草和昆虫,直到能飞翔。
  
  澳洲黑蛎鹬
  
  2006年10月22日,我来到濒南太平洋塔斯曼海的伍伦贡海滨,考察礁石涉禽。这里地处南纬34°,海风劲吹、海潮汹涌、海水明净、气候干冷,有小片红树林护岸,但沙滩宽广,也有大片黑礁岸,是多棱的黑片岩。在这里我见到一种较稀有的涉禽,即澳洲黑蛎鹬。它们在离岸的礁石区觅食,全黑的羽和黑礁石融为一体,不易被发现。但它们稍上弯的橙色长喙、深红的眼以及粉红的腿却昭示了它们的存在。在这样的环境里,它们是最优雅的鸟,它们从容安详,没有引人注意的活动和叫声;它们数量很少,又与沙滩隔水相望,而且可轻易地面向大海隐蔽在那些低矮的礁石后面。我为能与这样高雅又稀少的涉禽相遇而欣慰。此地游人很少,尽管我不想打扰它们,这仅两只的黑蛎鹬还是惊觉地缓缓藏到礁石后面去了。我们相会不过10分钟。我无法更接近它们,浅水中礁石上固着了许多尖锐的小贝壳,不便于赤足行动,况且潮水一涨便水深及膝。惊鸿一瞥,留下深长的遐思。
  黑蛎鹬属�科、反嘴鹬亚科、蛎鹬族,是结实健壮的海岸涉禽。它们嘴长且侧向扁平,便于撬开甲壳类的外壳,它们以海岸带的各种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环节动物为食,分布在环澳大利亚和南太平洋的海岸带和岛屿上,但更多栖居在北部海岸红树林区和泥滩外的石岛和石岬上,喜爱多石海岸和浅水礁石。在南半球春夏季的9月到来年1月繁育。鸟巢仅是一个小沙坑或小石洼,用小贝壳、小卵石和海藻作铺垫。产2~3个石蓝色或橄榄色带暗褐及紫色斑的蛋。成鸟会以装死或假装受伤来转移其它鸟对巢的威胁。孵卵期约1个月,幼鸟会很快下海游泳,但在6个月内不能飞翔。黑蛎鹬的鸣声响亮,清脆似铃,飞翔中的啼声是“kleep-kleep”,也有快节奏似笛声的“pee-pee-pee”再转而渐高的“kervee-kervee”声。
  发现澳洲黑蛎鹬的最早记录可追溯到1770年4月28日到5月5日英国“奋进”号考察船的历史性航行,在对登陆地点植物湾的考察报告中,随行的学者之一西德尼・帕金森有一段值得注意的记录:“一种蛎鹬类黑鸟,它有鲜红的嘴和鲜红的眼,橙色的虹膜,而腿和足则为粉红色”。
  在北半球的太平洋东岸,即加拿大和美国的西海岸,还有一种形态、习性与之相似但稍小些的黑蛎鹬。如此稀少的涉禽生息在如此广阔的海域,它们已和海岸礁石环境完全适应了。人们难以体验那种大海寂寥、海岸清冷的边缘地带的生存状态。然而还不到200年前,赤身裸体的火地岛人却生息在冰冷的海岸上,寻觅着和黑蛎鹬所需一样的食物,风雨之夜,避在岸边巨石之下,怎能不令人感慨!
  
  草颈�
  
  在堪培拉议会大厦外宽阔而倾斜的草坪上,有一些黑色的大型涉禽在觅食。它们那长而下弯的黑喙很像用以刈草的长柄大镰刀。这些大乌在从容地踱着方步,时时用长喙探测着草―Fo此处虽在干旱的内陆地区,但这片人工养护的大草坪却湿润青葱,很适合这种涉禽的需要。
  草颈�是栖息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类,长达59~76厘米,是�科或琵鹭科的水鸟,和我国朱�的形态极为相似。总体上看,它是一种黑色的鸟,双翅及尾是一种多彩的黑色,具有金属绿、浅蓝以至青铜的光泽,这令人愉悦的光采有效地掩饰了它具黑色裸皮的头和喉部的丑陋。有一条斜的白羽带从后颈延至前胸,一片苍黄如枯草的长羽从颈下的前沿下垂至黑胸的上部,极富装饰性,也是这种�的一大特色,成为对它命名的根据。它的下胸、腹部及尾下的羽色全白,而腿却呈黑中见红的肤色。
  草颈�是一种陆生涉禽,它们分布在全澳大陆,却与海洋无关。虽然在南澳大利亚州的阿德莱德市东南沿海的库隆国家公园和维多利亚州墨尔本市的菲利浦湾沿岸都有数量可观的居群,但它们的集中分布地是内陆沼泽和湖区,如昆士兰州西南辛普森沙漠东缘的巴罗河流域的巴拉瓦拉湖区和新南威尔士州中东部偏北的墨累・达令河谷的马库埃勒沼 泽及纳伦湖区,都有数以万计的个体栖息着。这些地区都具有人类干扰小、污染轻和食物源有保障的特征。它们在多数月份都有繁育的记录,产4~5个白色的蛋。
  在墨累・达令河谷的西北和东北的湖区和沼泽地,草颈�有多达5位数的大规模集群筑巢,构成这片富饶谷地的北方生态屏障。每年8月到次年5月的长达10个月内,观鸟者都能听到噪杂、响亮而低沉的“orrgh”的求偶声。地面上、草丛中和矮树丛中几乎遍筑着由灯心草和枯枝构成的平台式巢群。
  每年初夏的11月,在昆士兰州西南的沙漠边缘开始形成蝗群,次年2月,蝗群南迁到新南威尔士州的西北部,3月便以铺天盖地的规模迁飞到该州与维多利亚州交界的西南部。但这些由澳洲大褐蝗、热带刺喉蝗和疫飞蝗所组成的庞大蝗群在这里却被以草颈�为主的包括别的涉禽、猛禽和鸦类等鸟群所阻挡,而不能东迁到达两河河谷的农牧区和果树区为害。
  蝗虫是草颈�的美食。尽管它是水鸟,还是会毫不迟疑地纷纷飞到干旱地区去收集食物。当地农牧民一旦听见空中传来的“urrrgh”的长鸣声,见到络绎的鹦鸟群飞过,便立刻预感到蝗群的临近。他们认识到草颈�是对蝗虫数最有重大影响的唯一鸟类,而无需进行一场代价昂贵的化学战,便可消解近在咫尺的危机。故而对这种涉禽充满敬意,称这种鸟为“报信鸟”和“农夫之友”。无论是蝗群的迁飞,还是�群的迎击,其壮观和绝妙的生态平衡都是极为独特的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现象。由此而想到如果我国华北和西北各湿地完全供水鸟栖息而摒除任何的开发,也许干旱地区的大小蝗灾能得到自然的抑制。
  
  白面鹭
  
  伯利格里芬湖的白面鹭数量不多,却是堪培拉地区常见的鹭类。在湖畔的浅水区草丛中或伸向水面的树杈上,它们常孤独地、不动地立在那里,眺望着远方,像在沉思。但它会突然向已盘算好的地点飞去。
  它是种修长的蓝灰色鹭,脸及喉白色,翅暗灰,腹部色淡,喙及眼深灰色,腿淡黄。在繁育季节,后背会生出淡灰色、长披针状的婚羽,颈及胸部也生出灰褐色的长羽。通常颈折向后背飞行。体长66~69厘米。
  白面鹭除在一些大面积的栖息地成大群聚集外,也利用市内池塘、公路边的沟渠和公园或花园中的小水池。在这些地方,它们同样闲适自在。但总的说来,它们的栖息地是较偏僻的湿地,如河湖畔、沼泽地、红树林、滩涂和湿草地等地方。它们取食各种水生生物和地方性小动物。
  观鸟者存南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市的斯潘塞湾布劳顿港附近的沙格岛上发现了白面鹭的繁育地。鹭巢是一个用枯枝筑在树上的松散粗放的平台,产3~7个淡蓝或淡绿色的蛋。筑巢期间,它们大声嘎嘎叫的吵闹声响成一片。另外,在西澳大利亚南部的纳洛金和卡坦宁直至瓦金以西的大湿地盐湖区,分布着多个水鸟栖息地。曾在库布林河口浅水区记录到约36种25000只规模的鸟群,其中白面鹭多达475只。该地区的杜布良湖和托利宾湖已成为澳大利亚西南部的最重要的湿地。
  
  黑天鹅
  
  黑天鹅是澳大利亚常见的地区性水鸟。除西部干旱地区和极北部边缘地区外,它们几乎分布在澳大利亚全境。
  我第一次见到黑天鹅是2006年10月14日,在墨尔本的雅拉河畔。它们成单地各自在并不算清洁的河上缓缓漂游着。这种大型水鸟给我的印象是高大、庄重、优雅和安详,这是绝无仅有的。当年11月11日在堪培拉的伯利格利芬湖畔,再次见到这种和平的大鸟。特别是其中一只蹒跚踽行于草地,走近游人野餐的遮阳棚,那里已聚集了林鸭和喜鹊。这只比它们大的水鸟也是去寻找比青草营养价值高得多的人的食品残屑的,这使我觉得它似乎正在做一件有失尊严的事。
  黑天鹅是唯一属于澳大利亚的天鹅,它长达160厘米,比大天鹅还要大些。它们羽色的主体是黑色,但飞羽却是白色的,平时飞羽叠于身后,仅露出少许白斑,但飞行中却甚明显。它的覆羽和胸下羽的各羽缘的黑色变浅,使羽色有些斑驳。近端部有浅色斑的红嘴使人印象很深,而眼常白。腿、足黑色。雌鸟与此类似,但比雄鸟体型稍小,眼、嘴色也较淡。幼鸟白色,但有显著的灰褐色斑。
  它的叫声是闻名的嘹亮的号声,常从它们飞行的空域或栖息的水面远远传来。据说这富有诗意的鸣唳是各种天鹅所共有的。但在愤怒和护雏时又会发出野性的嘶嘶声。
  黑天鹅喜爱安静、清洁的水域,而不管是淡水、咸水还是海水。它们的栖居地是内陆湿地和沿海湿地,如昆士兰州中东部和东部的加利利湖和布查南湖,以及布尔德津河一汤斯维尔湿地。但主要聚居地在澳大利亚中南部,除如前述的新南威尔士州的马库埃勒沼泽外,还有该州西部的金奇加国家公园和中南部的维兰德拉国家公园。金奇加国家公园由达令河及相互连接的河渠和湖泊构成,拥有广阔的湖面、黑壤平原和矮树丛生的红沙丘以及红桉和库里巴桉树林的河岸;而维兰德拉国家公园在拉契兰河的冲积平原上,拥有多样的河岸和半干的矮树林区。这两处湿地养育着大量的水鸟,有黑天鹅、澳洲鹈鹕、鸭类、鸬鹚类和鹭类,共160多种。在这里还可以见到白腹海雕、澳洲鹤、鸥嘴噪鸥、树石�、假面麦鸡、斑鹞和黄玫瑰鹦鹉等。
  值得注意的还有咸水�湖和海湾湿地,如南澳大利亚州阿德莱德市东南沿海的亚历山大里纳湖和海湾地区。一些植被稀少的海岸和岛屿正是多种水鸟的天堂,除黑天鹅外,还有蛇鹈、4种鸬鹚、4种鹭、3种、2种琵鹭、沼泽鹞以及多种鸭及小鸟。在繁殖期内,巢位遍地,是南澳的重要湿地之一。然而黑天鹅最大的栖息地在塔斯马尼亚岛东岸的穆尔廷�湖区。防波高堤后面便是浩渺的咸�湖,在2 800公顷的湿地内还分布着广阔的盐沼。黑天鹅有时会有1万只以上的聚集。这一具海湾、滩涂、河口、沼泽等多样性的地区是黑天鹅换羽、筑巢的地方,也是国际上的重要湿地之一。
  黑天鹅的繁育没有确定的季节,仅决定于栖息地的气候和环境。准备繁育的标志是雄性的眼由白变红。求偶以雄性攻击由雌性引来的入侵者开始表演,对方退却后,这一对便举起双翅、伸长颈项、面对面以高音喇叭声作二重唱庆祝。在交配前,还有一项频频低头问候的程序。首次繁殖不分雌雄都是18月龄以上的幼鸟,它们不急于建立固定的家庭关系,一方可以将正在孵卵的另一方抛弃。第一次繁育以后才建立较永久的配偶关系。
  巢筑在浅水边或浅水上,也可以建在芦苇丛或灌木丛中。巢材是扯下的水草或芦苇枯杆,巢是大而简陋的圆巢,半飘浮着固定在芦苇或别的水生植物中间;有时也在非常开阔的浅湖区筑巢。如果巢材易于获得,也会筑一个舒适的小丘。集群筑巢时,由于巢材紧缺,便会发生偷窃现象,有时甚至会对已有蛋的巢造成破坏。   一次孵3~5个以至4~7个淡绿色的蛋,大约6周的孵化期。小黑天鹅很快会游水,但须5个月才能长好羽毛。在9月到次年2月之间,在澳大利亚南方,亲鸟正经历换羽时期,因而不能飞翔。这便是它们以巨大的数量聚集在开阔水面上的原因。
  
  澳洲银鸥
  
  四面环海的澳大利亚,有鸥科鸟28种。它们都有强健的身体、中等大小的翼、结实的喙和有蹼的足,澳洲银鸥是其中最普通的一种。它大体上是一种长约42厘米的洁白的鸥,但翼、背及尾是淡银灰色的,飞行时翼端的黑斑和亚缘的白翅斑明显。成鸟的喙、腿及眼圈都是深红色的。异性相似,仅雄性的喙稍大。幼鸟上体及翼有灰褐色斑点,腿及喙以至眼圈稍黑。
  澳洲银鸥分布于整个澳大利亚大陆及沿海。在堪培拉市区及市郊的湖泊周围容易见到,它已经从野性水鸟变成与居民有某种依存关系的鸟了。它们常出现在公园、野餐草地、海滨浴场、垃圾场、翻耕的土地、以至快餐店前及闹市区。人们发现伯利格里芬湖畔的银鸥夜宿于联邦大街桥南端的草地。在伍伦贡海滨灯塔附近,我见到约30只银鸥围绕着一辆停车待卸的垃圾车飞翔。在墨尔本闹市区,它们在店铺门前漫步、在行人脚下穿行、在桌椅下啄食、在伸手可及的地方仔细端详着熙攘的人群。在露天用餐处,人刚一起身离开,它们便跳上餐桌享用残留食物;一有机会,便蜂拥争抢!曾有一只银鸥口叼一块饼干在前面奔跑,身后紧跟着几只鸽子,而匆匆的行人对这种趣事却视而不见。
  银鸥是澳大利亚生存最成功的水鸟之一。它们不限于栖居在海岛和海岸,即使在内陆地区,只要有合适的水域,便能充分利用。例如在昆士兰州西部的蒙特艾萨以北的木达拉湖区和南澳大利亚州东北的艾尔湖地区都能听到它们嘈杂多变而又刺耳的“kwarrr”和“kwrk-kwrk-kwrk”的叫声。但它们终究是海鸟,主要栖息地在昆士兰州的东方,在著名的大堡礁南端的一片海域(东经150°以东,南纬21°以南)的海岸、礁岛和沙州上。它们更自然的觅食方式是群聚在海面上取食浮游生物或在岸边觅食甲壳类和昆虫。
  它们达到三周岁便集群在沙岬和小岛上筑巢,常在7月到次年元月繁育,利用海藻在地面上筑一个碗状巢,再用细枯枝围住。有常用的筑巢地点和不变的配偶,产2~4个有深褐色斑的蛋。双亲都参与孵卵,3~4周孵化,雏鸟在羽翼丰满之前便离巢而躲藏在附近的灌木丛和草丛中以避开其它鸥鸟的侵害。
  
  (责编 窦利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