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提质量,保安全,创品牌,打市场】抓质量保安全
 

【提质量,保安全,创品牌,打市场】抓质量保安全

发布时间:2019-02-18 03:58:04 影响了:

  福建省地处南亚热带,地貌多样,光热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四季常青,雨量充沛,森林面积1.25亿亩,森林覆盖率达62.96%,主要农区生态环境良好,十分适宜农作物生长和动植物繁殖。福建特色农业优势明显,在全国占据了一定的地位,食用菌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产量、产值、出口创汇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茶叶产量、面积和出口量分别居全国第一、二、三位,铁观音、大红袍等名优茶闻名遐迩,畅销海内外;水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二位,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一位。
  几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三品一标”事业的发展,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逐步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逐步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工作成效明显,从业人员素质显著提高。省农业厅也在不断地整合项目资金,集中力量推进农业标准化和绿色食品事业。2006年以来,全省已建设12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县)、7个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04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这些示范区的主体绝大部分是获证企业,较好地促进了蔬菜、水果、畜禽、茶叶、食用菌等产品的产业化升级,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三重效益。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福建省“三品一标”事业的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地发展,截至目前,全省累计有效使用标志的“三品一标”数共有2411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758个、绿色食品475个、有机食品16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4个)。全省获证产品总产量已达到120万吨,国内年销售额48亿元,年出口额9600万美元。
  (一)获证产品质量可靠。一直以来,我省各级“三品一标”管理机构坚持以质量为中心,在确保认证有效性和加强证后监管等方面下工夫,推行了质量抽检、市场监察、企业年检、产品公告、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管理等日常监管制度, “三品~标”质量抽检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在获证企业中,已有福州润天食品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在福州、厦门、泉州等中心城市开设了400多个无公害猪肉连锁专卖店(专柜),年销售无公害猪肉达3万多吨,销售额超过6亿元;南平享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利农农业技术(福建)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在省内开设无公害蔬菜专卖店(柜)100多个,年销售无公害蔬菜2万多吨。获证产品供应数量的快速增长和产品质量的稳定可靠,极大地提升了“三品一标”的公信力,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省内有许多机关、大型企业和学校也经常联系省、市“三品一标”管理机构或获证企业,要求配送或供应获得认证的肉、蛋、菜等各类副食品。
  (二)示范推动作用明显增强。“三品一标”较之常规农产品生产而言,突出特点是生产经营主体明确,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高。福建全省获证的“三品一标”产品,基本上都实现了规模化的生产、产业化的经营,有稳定的标准化生产基地。生产企业、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的比例逐年提高,已占70%左右;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获证单位也基本都是生产企业、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地理标志申请人和登记证书持有人都为政府择优选定或新设立的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随着“三品一标”工作的不断深入,数量规模的快速增长,“三品一标”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带动农业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引导健康消费方面的示范带动功能作用日益显现,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创建,效果更加明显。据初步统计,福建省获证企业已占近三年省政府表彰的品牌农业金奖企业的66.7%,占现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的54.3%,占现有省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43.5%,带动组织3万多农户发展水果、蔬菜、禽类等优质农产品生产,有力促进了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品牌宣传和市场服务成绩斐然。宣传工作是农业品牌战略必需的重要手段,是“三品一标”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农业部门和各级绿色食品管理机构的整体合力,开拓创新,加大投入,务求实效,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搭建农超对接平台。为了构建农产品安全生产和安全消费快速通道,引导和推进绿色消费,我们已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全省认证产品产销对接会,通过新闻发布会、产销洽谈、看样订货、现场签约等多种活动形式,帮助认证企业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卖难问题,为采购商和销售商解决货源质量问题,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二是加强信息网络建设。通过建立“中国绿色食品网”福建子网站和“福建农业信息网”农业三品频道,每月编撰一期《福建绿色食品简报》,为市县各级管理机构和认证企业搭建便捷的网络信息交流的平台,受到一致好评,已经成为宣传“三品一标”品牌的重要媒介。三是多渠道开展产品展示。我们借助绿博会、有机食品博览会、农交会、“618”项目成果交易会等平台展示我省“三品一标”工作听取得的成就,加大我省品牌农产品的宣传、推介,促进厂商合作,拓展认证产品商机,使更多的“福建生产”与“福建品牌”走向全国和国际市场。
  (四)支撑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福建省通过不断强化体系队伍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了“三品一标”系统队伍及企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提高了认证、监管的效率和服务水平。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规范工作制度和程序。通过逐步完善《福建省农业“三品一标”工作业绩考评办法》、《福建省无公害农产品年度监督检查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和程序,规范了农业“三品”认证与监管行为,强化了各级管理机构的工作有效性。二是加强了检查员培训和管理。为规范农业“三品一标”认证、监管队伍的管理,要求各级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先培训后获证上岗;福建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也加大培训力度,组织各级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参加由农业部、省举办的认证检查员、监管员培训班,逐步培养了一大批业务骨干。三是加大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为进一步提高认证单位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省中心立足生产中的技术难点和薄弱环节,针对生猪、果树、蔬菜、茶叶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通过与部中心、先正达公司等单位联合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其对已获证和新申报企业的内审(检)员、生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共培训了企业内检员1300多名。
  (五)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加速推进。按照农业部绿色食品办公室《关于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意见》的要求,我省积极开展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县的创建工作。目前,福建全省已有6个县创建了7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共覆盖89个乡镇(农场)、涉及80家产业化经营单位、总面积达76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厂商的认可和使用,通过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已带动农户5.7万多个,直接带动农民增收2.6亿多元。实践证明,我省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县的潜力很大,已经成为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新的着力点。
  (六)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成效显著。按照《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的实施要求,2008年我省快速启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工作,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登记产品数量居全国中上水平。目前,共完成了20多个产品的现场核查和品质鉴评工作,其中永安黄椒等14个具有地方文化、地域特点,质量好、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产品获准国家地理标志登记,受保护的区域达60多万亩;福州橄榄等10多个产品已通过现场核查或品质鉴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工作已经步入了规范化和常态化的发展轨道。地理标志农产品由于本身的独特地域优势,通过品牌挖掘、培育和登记保护,市场价格和品牌价值得到双重提升。如“明溪淮山”通过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一跃成为知名品牌农产品,市场前景十分看好,销售价格逐步攀升,比登记保护前提高30-100%。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