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音乐声乐与心理声乐【心理调控在声乐教与学中的作用】
 

音乐声乐与心理声乐【心理调控在声乐教与学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9-02-22 04:20:54 影响了:

  摘要:声乐教与学的过程中,事实上存在着与心理学的密切的关系,例如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暗示,心里反应,注意力及意志的培养,在演出前演出中的心理控制,这些在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声乐教与学;心理学
  
  一、 声乐教学与心理学的联系
  
  在人的肌肉、发声器官里都充满了感觉神经,它们分为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传入神经负责把外部信息传达给大脑,传出神经则负责把内部信息传递给肌肉组织使各部分器官按照内部信息的指令进行活动。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技能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的大脑通过传出神经下达指令,贯彻大脑的意志,然而,意志实施与贯彻的程度如何,是否正确,又得通过听觉的传入神经反馈给大脑,大脑根据接受到的信息在进行调整、纠正。这种心里反应过程是声乐学习的心里过程。
  
  二、声乐教学中的一些心理调控
  
  (一)咬字吐字的心理调控
  人类世界有很多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音乐。而同一个民族的音乐又是和自己的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说与唱的咬字感觉是不一样的,通常情况下,人类说话时在一定的时间内咬字在音高方面变化较小,音频也较低。唱歌就不一样了,一首歌唱下来有高音有低音,有长音有段音,对于这样的情况,一首歌当中的咬字的区别不仅与平时讲话有区别,歌曲内部也有很大的不同。不同主要表现在咬字的力度、位置上。
  所以要乡在歌唱中咬好子,平时的练习固然很重要,单从发挥心理调控作用的角度看,我们强调在心里上一定要保持字的整体感,不能把字支解了,更不能把字读残缺了。例如“黄河”中的“黄”字,他的汉语拼音是 “huang” 笔者在教学中不止一次地碰到学生在咬字时由于没有读全字的拼音而听起来好像读的是”hua he”,给人的感觉读出来的是“花河”而不是“黄河”。因此,我们首先在心理上对字音、音型、音高要有一个整体设想,同时又要对下一个字迅速作好整体把握的准备。
  (二)共鸣感觉的心里调控
  歌唱发生能够产生良好的共鸣效果,是由恰当而适度的深呼吸支持、正确的发生位置、准确的共鸣位置三个重要的因素构成的。这三方面的合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应该在心理上进行统一的调度管理,照顾不好就可能顾此失彼。当然,首先在生理知识上要对共鸣的情况加以了解,才能正确发挥心理调控的监督与引导作用。
  1、 胸腔共鸣
  胸腔共鸣主要是大气管的共鸣,主要适合于低音,而且在整个音域的共鸣中发挥基础作用。对于这部分的共鸣,应该用“心理表象”的办法:想像自己的胸腔是一个化学试验用的小口大肚的瓶子,你的横膈膜就是瓶低。这样的心理感觉应该始终存在于歌唱的心中。发挥它的引导作用。在歌唱时想像自己的胸部有口,声音就是从这个口里唱出来的。
  2、 喉部共鸣
  喉部感觉是声乐学习中的矛盾焦点所在。世界男高音之王卡鲁索在讲解他本人的唱歌方法时对打开喉咙作过明确的阐述:喉咙是声音的毕经之处,如果不打开喉咙就想发出一个丰满而又圆润的声音是不可能的。同时,喉咙又是气息进出之处,声门开的太大,声音就容易空虚暗淡。所以出现有人喉咙过松有人喉咙过紧的现象,因为他们不能处理好这个矛盾。对于喉部共鸣,心里调节在这里仍然能够发挥良好的作用。首先要保持积极的身体状态,这是唱好歌的前提。同时要有放松的心态,这是保证身体保持正确积极状态的关键。要能想到甚至是“看到”喉部在打开。
  3、 鼻腔与头腔
  鼻腔共鸣与头腔共鸣的关键是如何打开头腔。在高音区演唱时,应该在心理上首先想到小舌头后面就是鼻咽口的位置,在内心听觉和内心视觉的监督与引导下找到把声音投射进鼻咽腔的角度,同时向后面哼唱,打开头腔的同时,在心理上要想像声音集中成点状,越到高音,感觉这个点越亮越集中。
  
  三、良好歌唱心理的培养
  
  (一)重视情重绪和情感的培养
  情绪是建立在生理基础之上的一种主观心理活动。包括演唱者的喜、怒、哀、乐,这些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他们的演唱。虽然人体的其他器官状态很正常,但是由于心理情绪异常甚至是有抵触、害怕,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要乡演出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平时唱的不错的学生,在台下练习的挺好,但是一上台,毛病就来了:心跳加快、身体僵硬、气息上浮、声音发抖,然后就是忘词、跑雕,大脑一片空白。因此,对于一个声乐学生或者声乐老师来说,丰富的情感和稳定的可控的情绪是重要的心里品质之一。情绪和情感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充分有效地运用情绪情感具有的调节和监督功能,为学生的声乐技术的进步提供方便。
  良好的情绪情感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持之以恒的有意识地锻炼。主要包括经常上台锻炼,在舞台实践中多次体验成功与失败,以至于对在台上的小失误感觉“麻木了”长此以往,脸皮也就“厚了”,对于舞台的得失能用平常心对待了,情绪逐渐就稳定了。除此以外还应该积极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实践证明,当学生处在激情状态下,学生的唱歌发声明显较大胆、果断。一些平时不敢唱的高音、高难度的歌曲,甚至觉得能轻而易举地唱下来。学生在此刻表现的坚忍不拔、毫不退缩。
  (二)重视技巧的培养
  良好的歌唱心理的形成,需要从心理的角度入手。更需要在歌唱技巧上下工夫。古语云:艺高人胆大。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歌唱技巧是演唱好歌曲的内在原因,根本原因。因此应该通过艰苦的反复的练习,使科学的发声方法成为学生熟练的技能。心理学告诉我们,由于反复的训练,能够形成条件反射式的技能。它的生理基础是:由于在大脑皮层的运动中形成了巩固的暂时的神经联系系统,在一定的条件刺激下,一系列的运动就会幻灯片播放一般一个接一个地产生出来。
  而歌唱发声属于大脑皮层的高级运动。内在的心理活动总是引导着发生器官的运动。长期反复的练习,就会形成发声习惯。当然这必须是正确的习惯。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基础训练,根据每个学生的嗓音条件、身体条件,进行因材施教,切不可急于求成、揠苗助长。要遵循声乐规律,打牢中声区基础。
  (三)重视心理暗示的作用
  实践证明,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多肯定、少否定的办法是培养学生良好歌唱心理的有效办法。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教师可以抓住学生演唱中某个好的声音、好的乐句,提醒学生注意,这是他的闪光点,并进一步要求他对这个闪光点进行总结,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对其他部分的演唱形成指导作用。
  (四)重视音乐修养的作用
  音乐修养也能对良好的歌唱心理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记得常常收听古典音乐台,电视里有古典音乐方面的节目也不要错过。置备一套不需太高级的音响,经常欣赏唱片或影碟。但是切记,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尽量不要试图有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因为音乐常常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人的心里去的,填鸭式的教育反而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心理排斥。经常到音乐厅去聆听现场音乐会。音乐会上那种观众与艺术家面对面的心灵交流和现场感受到的音乐散发出的热情气息所产生的魅力有时是在家听唱片所领会不到的,“看”会激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模仿,眼界也慢慢开阔起来。长此以往的积累,会在学生的学习演出中发挥着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歌唱心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邹本初.《歌唱学》.第3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周小燕.《声乐基础》. 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法恩训.《声乐问答百例》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